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在光影中遇见七种青春

在光影中遇见七种青春

在光影中遇见七种青春

作者: 夏昆
连载中科普百科童书

16.81万 字   |8人 正在读

最新章节:后记|更新时间:2024-09-03 16:28:06

作品简介
目录 (71章)

★电影是关于生命的艺术,青春期的中学生刚刚要独立与世界发生关联,面对人生的种种未知、青春的种种困惑,没有比电影更全面的、更直观的学习素材。★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毕生不遗余力地倡导美育,先生曾说:“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本书作者夏昆正是践行这一“美育”教学理念的语文教师,他不仅教语文,还开设诗词鉴赏课、古典音乐鉴赏课、电影鉴赏课,他试图为学生打开一扇生命之窗,让学生除了学习外,还能看到生命中更广阔的美好风景。

自序 感谢电影

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六祖坛经》

20多年前一个跟今天差不多的周日的下午,我一定是在立体电影院的画室里度过的。

那时候几乎每家电影院都有这样的一个画室,一般是很狭窄简陋的一间小屋子,里面有一张很大的案子,上面胡乱摆放着画布、画笔和完成或者没完成的画,案子一定是被各色颜料染得早已看不出本来面目了。里面一定还有一位画师,在电脑喷绘出现以前,他们的任务就是为电影院画电影海报。我曾经不止一次地看到《庐山恋》《戴手铐的旅客》《佐罗》在画师的笔下徐徐展开,或者一根抽象的线条逐渐勾勒出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拉兹住的监狱的铁栏杆。画师在画海报的时候,我就这样在旁边看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他聊天,等着我的会员来。

那时上大学,我担任中文系影视评论协会的主席,这大概也是我这辈子当的最大的一个“官”了。协会有好几百名会员,主要活动就是到对口电影院看电影,然后回来写影评,优秀的作品会被发表在省影评协会的一个内部刊物上,而我们对口的电影院就是东大街上的立体电影院。

我不知道这家电影院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那里根本不放立体电影,多年后我又经过那里的时候,电影院已经不见踪影,大概早被拆了。虽然如此,那段生活在记忆中依旧“立体”。记得那时候因为会员人多,一部电影往往要分几批看。作为主席,我得负责每次活动的具体事宜,所以经常会把同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看好几遍,记得张艺谋的《古今大战秦俑情》我居然就看了五遍。

那时候我就发觉,好的电影和好书是一样的——“旧书不厌百回读”。好的电影多看几遍,也会有更多的收获、更深的感悟。也是在那时候,我开始试着写影评,又因为是主席,看了很多会员的影评,其中不乏让我汗颜的精品。记得那时候一个高我一级的会员谢云写的影评总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20年后,我甚至还记得他的一些文章的段落。现在他已经是绵阳乃至全国一个颇有名气的教育专家了。有次见面我谈起这事,他说他早已忘记,但我没有忘记,因为那是我走近电影的开始。

话说出口之后我觉得自己有些武断了,因为我与电影结缘的时间也许应该在更早的时候,那时候我正读高三。

和大多数中学生一样,我的高中生活也是紧张艰苦的,特别是在高三,为了考大学,我基本拒绝了一切娱乐活动,每天从早到晚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中。可是有一天晚上,我突然主动跟父母要钱,说晚上要独自出去看电影,因为我们小镇上唯一的一家电影院那晚将放映《最后一班地铁》。我从班级订阅的《中国青年报》知道这是一部好电影,即使赔上一晚上看书的时间我也得去看。父母也爽快地同意了。也就是这部电影让我认识了大鼻子杰拉尔·德帕迪约,从此几乎是疯狂地迷恋上他演的影片,从《大鼻子情圣》到《请你闭嘴》看了个遍,一直看到他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打酱油。

也就是那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把自己看电影的感受写下来,由于当时学习实在太忙,一直没有下笔。也许就是在那时候,我意识到电影其实也是一种艺术,跟文学、音乐、绘画并无两样,好的电影不亚于一本好书,好电影也可以照亮头上的天空以及前面的路。

不过,也许电影的路应该还是在更早的时候在我面前展开的吧。

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极其匮乏的20世纪70年代,父母带着我和妹妹住在成昆铁路的一个小站上,对于那里所有的人来说,看电影就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日。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的时代,很难想象那些关于电影的消息是怎么传出去的,反正只要方圆几十公里之内的地方放电影,消息很快就会被所有的人知道。于是在晚饭后,人们用各种方式奔赴放映场地,远的就搭卡车,甚至搭火车,近的就步行。电影总是在露天放映的,往往在放映机还没架设好的时候,场地已经被各种椅子、凳子占满了,各家的孩子总是承担起了占位子的任务。有些家里没来得及摆放椅子,孩子就用砖头、石块圈出一块地盘,然后在里面保持高度警惕守卫着,如非洲雄狮守护自己的势力范围。大人们总是吃了晚饭后慢悠悠地踱来,一边批评孩子占的位子不够好,一边和乡亲朋友打招呼。有些没有占到位子的人,只好蹲在地上或者干脆爬到树上、围墙上,而更惨一些的根本找不到银幕正面的空地,只好到银幕背面去看。得到这种待遇的大多是我们这样的孩子,银幕后面的空间很窄,因此头要仰得很高才能看到银幕,如果头再仰高一点,看见的就是漫天的繁星。

70年代的电影并不多,少到大部分电影观众都能完整背出它们的台词,每当电影里的人物说一句话的时候,就会有观众接下一句话。而那时候我们的游戏,经常也是扮演电影里的人物,哪怕一个小屁孩也会惟妙惟肖地背出《南征北战》里的台词:“张军长,看在党国的分儿上,拉兄弟一把!”但是即便如此,人们每次还是津津有味地看完每一部电影,哪怕这部片子已经看过几遍甚至几十遍了。他们知道,能看上电影就已经是很美好的事情了。很多时候,大人们带着孩子伙同邻居浩浩荡荡长途跋涉,只因为听说某个地方今晚放电影,可是到了之后看见的却是“冷锅冷灶”,于是又只好浩浩荡荡地回来。路上有人问:“今天放什么电影?”回答都是:“今天放‘英雄白跑路’!”

那时候除了中国那几部“百看不厌”的电影之外,偶尔也会放一些外国的电影,当然都是当时的几个“同志加兄弟”国家的,每个国家的电影都有自己的特点。大人们总结说:“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罗马尼亚电影,搂搂抱抱;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再加上个“中国电影,新闻简报”,我关于电影流派的最初认知大概就来源于此。不过就在这千篇一律中,居然也有些例外。

记得那时候我们那里驻扎了一支部队,他们几乎每周都会放电影,当然也就意味着我们每周都会过一次节。最让人惊奇的不是他们放电影的频率,而是他们的电影菜单:他们每次都会放两部电影,第一部是那时候流行的一些电影,第二部竟然全是卓别林的作品!也就是在那时候,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那个戴着礼帽、拄着拐杖、穿着肥大的裤子和大皮鞋的夏尔洛先生,从《摩登时代》到《大独裁者》,从《寻子遇仙记》到《凡尔杜先生》,从《发工资的日子》到《一个国王在纽约》。小孩和大人们一样,在星空下的银幕前放肆地大笑,经常笑得跌下板凳,惹来周围的人更开心的大笑。很多年后,当眼前浮现那些镜头时,心中还荡漾着满满的温暖。后来,我重看儿时看过的卓别林的电影,发觉曾让儿时的我捧腹大笑的《城市之光》《淘金记》等影片,却让已过中年的我潸然泪下。

也就在这时,我看到苏珊·桑塔格说:

“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电影的诞生是个奇迹,奇在现实竟能如此奇妙地瞬间再现。电影的全部就是在努力使这种神奇感永存和再生。”

于新都家中

精选推荐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巨变与突围:碰撞中的清帝国:1644—1840

李晓鹏

连载中· 24.58万

★李约瑟难题并不难?探寻东西方近代大分流的核心根源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所著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问道,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什么科技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本书作者李晓鹏,从明清换代历史和明清生产对比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从“明清换代”到“康雍乾盛世”,审视清初盛世的治理政策与真实效果自定鼎中原到康雍乾三代治理,清廷逐渐稳固了统治基础,终于将帝制推向巅峰,也缔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盛世。清初时期面临了哪些不同于以往王朝的新问题?采取了哪些治理政策?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又如何?作者一一给出回答。 ★从“康雍乾盛世”到“嘉道中衰”,探寻帝国制度下盛世的衰落原因自嘉庆继位开始,清帝国的财政连年亏空,官僚日益腐败,百姓民不聊生,白莲教起义声势浩大。盛世仿佛崩塌于一夕之间。作者指出,清朝后期的危机肇始于王朝建立之初,根源是一系列政策没能真正解决帝国的治理问题。

西南联大文化课

西南联大文化课

冯友兰 等

连载中· 16.09万

西南联大只存在了八年时间,却培育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五位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八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得主、一百七十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教育史上的传 奇。传奇的缔造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强大的师资力量和自由的教学风气。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

吕伯攸朱文叔

连载中· 3.19万

“故事中国”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述了《庄子》《孟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史记》《左传》《搜神记》《说苑》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让小学生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能够直接接触中华文化传统经典著作,对于他们的文化积淀和日后的课堂学习都有显著价值。 《庄子寓言、列子故事》是从《庄子》《列子》中各撷取最有兴味、最容易领会的数十则,译成通俗的白话文讲给小读者。这些故事或是蕴含丰富的哲理,或是有着天马行空、奇异怪诞的想象,借极浅近的事例来讲述深刻的道理,读来一点也不觉得晦涩难懂。书中配插的大量图画,不仅仅是故事的插图,更是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名家画作或影响深远的传统中国风作品。因此这套“故事中国”是响应党中央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读本。

智斗恶国师

智斗恶国师

彭绪洛

连载中· 6.93万

《少年与玄奘的西行游记》是一套以“玄奘西行取经”为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偶遇石槃陀》《勇《智斗恶国师》《历险天竺国》4 册。 玄奘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中国历史上独步千古的佛门大师,是优秀的文化使者,也是一位出色的探险家。他历经千难万险求取真经,彰显出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让千千万万的后人钦佩与赞叹。

相忘于江湖:庄子与战国时代

相忘于江湖:庄子与战国时代

张远山

连载中· 34.48万

战国中期,正当中国历史大一统格局定局前夜,群雄逐鹿,百家争鸣,时人心中谜团百结:血流漂杵、白骨盈野的战争何时终了?历史将走向何处?人性和文化将有何种变迁?本书忠实再现了七十二位王侯、九十四位将相的纵横捭阖、生死荣辱,及众多士人、刺客、隐士非同凡响的行迹,呈现了一部全息互动的百年战国史,也展现了思想与历史的微妙互动,历史对人性的深刻影响;演绎了庄子一生行迹、思想形成过程、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互动,及其对时代与人性的冷眼旁观与独特评议,复活了一个傲视王侯一身骨气、学无不窥超越百家、卓然自立于整个战国时代乃至人类精神世界至高处的至人庄子形象。庄子看透了战国谜局,也洞察到变局对人性和文化的戕害。他不卷入时代,自觉置身局外,以超然的姿态,在他自身克服了他的时代。

水浒传:经典插图评点本(全二册)

水浒传:经典插图评点本(全二册)

施耐庵

连载中· 106.53万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作品讲述了北宋山东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被迫落草,杀富济贫,逐渐发展壮大,直至接受朝廷招安,东征西讨的故事。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被列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

抉择:鼎革之际的历史与人

解玺璋

连载中· 11.10万

本书集中描摹了王朝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群像,主要集中于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两个阶段,包括陈洪绶、傅山、俞理初、黄宗羲、李贽、吕留良、严复、吕碧城、徐世昌等人。作者重点着笔于这些人物在风雨飘摇的鼎革之际的个人经历和个人选择,以此来探究他们的内心世界。

小说的越界

小说的越界

刘剑梅

连载中· 16.07万

《小说的越界》是刘剑梅老师的文学评论集,本书分为“女性的水上书写”“文学的变幻之旅”“文学的各种维度”“文学随笔”四部分。  女性的水上书写:刘剑梅阐释了玛丽莲.罗宾逊、韩江、阿兰达蒂·洛伊等四位女性作家,如何通过作品大胆地跨越了男权社会规定的“家”的边界,表达女性的独立意识;  文学的变幻之旅深入地剖析了博尔赫斯、布鲁诺·舒尔茨、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及其他中外作家,如何以梦、幻想和变形跨越现实的各种疆域和束缚,完成“越界式”的飞翔;  文学的各种维度:分析波多尼奥、萨曼·鲁西迪、格雷厄姆·格林等人的作品,讨论了文学的各种维度,比如现实维度、历史维度、宗教维度和思想维度。  文学随笔:透彻地剖析了杰出的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中所蕴含的深邃秘密和神奇魅力,而且也引导当代读者摆脱来自现实的种种压力、苦恼和束缚,安抚焦虑、不安的灵魂。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西安行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西安行

傅国涌

连载中· 11.30万

《寻找中国之美:少年西安行》是在十一朝古都西安的一次文化之旅。傅国涌先生带领学生来到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陕西历史博物馆、兴庆宫公园、明城墙等西安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著名景点,现场感受历史、文化与景色之美;并与秦始皇、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等历史人物对话,分享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经历与故事,讲述教材里学不到的历史与文化知识。从千人千面的兵马俑到长恨绵绵的华清池,从回响盛唐之音的兴庆宫遗址到历经岁月沧桑的明城墙,大先生傅国涌与小童子们游学古都西安,寻觅历史洪流中散落的文化与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