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面镜子,处于这面镜子中蕴含和沉淀了民族智慧的建筑景观遗存,在历史与现实的接合部,对焦和折射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诚如梁思成所说:“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个民族都能从古建筑中理解并发扬自己的文化。”无比幸运的是,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建筑中,故宫及其建筑群,依景山而立,熠熠生辉。它自明代起,历经清代,徐徐走进新时代。它凝结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美学精髓,历经近六百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故宫作为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皇家宫殿群,完美地融合了帝制时代的建筑风格与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记忆密码,记录了朝代更迭的风风雨雨,镌刻出王座之上的人来人去,凝聚了宫殿艺术独有的精华,衍生出独特的故宫学,并在无数人的解读下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1406年,明成祖朱棣昭告天下,营建皇宫。以江苏吴县鱼帆村人蒯祥为首的工匠们,通过规划、设计和历时十多年的精心构造与施工,于1420年初步完成故宫的雏形。从彼时至今,故宫已是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跻身于世界五大宫之首,与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美国的白宫和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齐名。诚然,故宫今日的辉煌,经受了六个世纪沧桑岁月的洗礼,其间有毁坏,有翻修,有增建,最终留存下来,呈现给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模样。
伫立景山,放眼远眺,在宫墙围起的宫殿楼宇中,掩藏着明、清两代国家运转的奥秘。在治理朝政的大殿之上,安放着帝王的御座,天子在此发号施令,雄视天下。群臣百官、番邦属国,匍匐于天子脚下,山呼万岁。国家的大政方针自这里制定、颁布,黎民的社会规则于这里定夺、晓谕。这里是国家运转的中枢与灵魂,是中国封建王朝财富的聚集处,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的遗产,需要今人与后人传承且发扬光大。
故宫金黄的殿顶和朱红的宫墙格外耀眼。它的设计者把房屋作为画布,取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喜庆的红色与象征皇权的黄色为颜料,勾画出这座巍峨的建筑群。有关皇室建筑的色彩运用,据说,自周代以后,宫殿涂料便开始普遍使用红色,寓意庄严、幸福与吉祥。而黄色与中国早期哲学《易经》中的“五行”学说相关,位于中央方位的土为黄色,故以其显示尊贵。自西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后,黄色便正式成为皇家独享的颜色。以庄严、尊贵的颜色配合建筑屋顶飞檐、正吻和脊兽,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还为庄严的宫殿点缀了些许灵气。不过,这些都是坊间流传的版本。若挖掘文献,不难发现,在宋人的《营造法式》中已有明确记载。明代的宫殿建筑色彩与唐、宋不同,此时的宫殿建筑风格呈现“黄绿瓦面,青绿梁枋,朱红墙柱,白色栏杆”的布局样式,彰显其大气恢宏。清承明制,继往开来。当然,与建筑浑然一体排列在宫殿檐角的“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和行什”琉璃釉面小兽,既蕴含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祛邪避灾和祈福祥瑞的寓意,也显示了以至尊“天子”为首的皇家接近现实、享乐人间烟火的日常。
明、清时期,居住于紫禁城的帝王中,有爱养宠物的皇帝。比如颇有争议的明世宗朱厚熜,对猫情有独钟,并且给自己最喜爱的两只宠物猫取名霜眉和狮猫。为了和猫一起玩耍,他甚至会忘记时间,常年不理朝政。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就是那位在清宫戏里被大家熟知的雍正帝,这位勤于朝政的帝王居然也是一位“铲屎官”。据说,雍正帝让太监在宫内养了许多狗,并且常常忙里偷闲去逗狗,还把最喜欢的两条狗叫作“造化”和“百福”。他还曾亲自给爱犬设计、制作服装。今天,在紫禁城红墙周边的办公区里,我们也常常可见悠闲自得的喵星人。
在长达六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紫禁城的主人演绎了怎样的日常与辉煌?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或许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作者通过资料汇集、史海钩沉,将那些沉淀于宫内不言一语的一砖一瓦、院墙角落的一草一木、文献记载与坊间传说中的一个又一个有趣的逸闻故事,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竭力展示被宫墙隔开的往事。作者希望以此作为连接故宫与读者的桥梁,通过读者的眼睛和心灵宣扬故宫,宣扬我们古老的建筑美学。希望通过这本书,将这座融高远、博大、深厚、精致的建筑艺术景观与厚重文化底蕴及古代高度文明结晶为一体的亮丽瑰宝,镶嵌于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与物质文明之中,世代相传,万世永存!
谨以此数言代序,推荐本书于读者。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