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城防线的战斗中,赵逸飞折损了不少兵马俑。当时他还认真地考虑过兵马俑的消耗问题,担心仗这么打下去,等不到击败秦军,他们自己已经消耗殆尽。可是,随着战事的推进,他越来越不担心了——赵军势如破竹,已经一鼓作气地打到秦军防御的要地——函谷关。
赵逸飞没有把函谷关放在眼里,认为这里的秦军抵抗不了多久就会全线崩溃。因为,他一路过来,遇到的秦军总是一触即溃,毫无抵抗的能力。
这时,赵国的士兵已经不甘心缩在兵马俑的后面打扫战场,就向赵括提议要到前线杀敌。赵逸飞考虑这样做可以降低兵马俑大军的消耗,就同意了士兵们的请求。于是,赵军恢复了兵马俑和人类士兵混合的编队。赵括为避免前线出现兵马俑与士兵互相踩踏的情况,专门颁布军令——编队里,士兵的行动要跟兵马俑保持绝对一致,另外,对临阵脱逃的士兵从重处罚。
战鼓响起,兵马俑和士兵的混合大军在战鼓声中气势汹汹地扑向函谷关阵地的外围山头。赵逸飞远远望去,土黄色的“蚁群”正顺着山谷向山坡缓缓移动,渐渐地接近秦军阵地。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着,对四周一切的风吹草动都保持高度警惕。
赵军离山头还有五百米,秦军没动静;只剩两百米了,秦军依然毫无动静。赵军越接近山头,越为秦军的毫无动静感到疑惑不安。
赵军继续往上走,渐渐习惯了秦军的沉默,最后彻底放松了警惕。他们认为秦军因怯战而临阵脱逃了。他们轻松地聊起天来,不时地哈哈大笑,好像他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爬山郊游。
但是,当他们就要到达山顶时,秦军突然现身了——不是散兵游勇,而是整齐的“装甲战车”部队。赵军颇感意外——在长城攻防战中,秦军的“装甲战车”惨败,之后就再也没派出过“装甲战车”。
秦军的指挥官一声令下,战车部队如猛虎般直冲下来。这一次,秦军占据着地形优势,从山上往下冲,速度越来越快。与之相反,兵马俑和赵军的混合部队正在吃力地攀爬。此消彼长,秦军的“装甲战车”的优势更加明显。
这一次,秦军使用的是加重的“装甲战车”——战车里装满了巨大的石头。秦军的“装甲战车”轰隆隆地碾过冲在最前面的兵马俑。看着这些来势汹汹的战车,赵军士兵顿时把赵括的禁令抛到九霄云外,四散逃命。
指挥官高举战刀,大声喊着:“后退者杀无赦!”但赵军士兵毕竟是血肉之躯,再严格的军纪也挡不住他们对死亡的恐惧。
秦军的战车满载石头直冲下来,就像人工制造了一场巨大的泥石流,很快把兵马俑和赵军士兵全都淹没了。
这一波攻击让赵军损失惨重。前沿的兵马俑大军和赵军被秦军的“装甲战车”击倒后,都成了“泥石流”中的一分子,跟着轰隆隆的战车一起往坡下滚,把更多的赵军和兵马俑卷进这场“泥石流”,形势一发不可收拾。
赵逸飞气得咬牙切齿。不过,他没有被秦军的攻势所吓倒,立即命令清一色的兵马俑大军再次强攻。这支土黄色的大军缓缓地往山上移动着,远看就像一股泥水从下往上流。奇怪的是,赵军这次前进并没有遭遇秦军的抵抗——秦军突然又没动静了。
赵逸飞一边观望一边琢磨,小小的山头藏不了太多东西,秦军刚才的一击差不多拼尽了力气,或许此刻正在休整。所以,他不能给秦人喘息的机会。想到这里,他再派出部队强攻,希望一举拿下防御空虚的山头。
可是,赵逸飞失算了。当兵马俑大军就要登顶的时候,又一支“装甲战车”部队出现了。“装甲战车”部队再次猛往下冲,又一场大型的“泥石流”形成了,一举冲垮了兵马俑大军。这一波过后,满目疮痍,战场上到处都是兵马俑的碎片。在这两次的进攻中,兵马俑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