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看得见的城市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英)E.M.福斯特

已完结· 20.85万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发生在意大利和英格兰两地。一位英国中产阶级淑女露西和表姐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旅行,与一对父子同住在一家旅馆里。露西因为所住的房间无法眺望城市美景而抱怨不已,父子两人愿意与她们调换房间。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乔治喜欢上了露西。露西出于英国的礼法观念约束,拒绝了乔治的表白。返回英国后,露西与塞尔西订了婚,但是在相处过程中,露西发现很难接受塞尔西,之后露西又重逢了乔治,她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最后她决心冲破传统礼俗,解除已有的婚约,最终与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英】E·M·福斯特

已完结· 26.29万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巨匠E.M.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 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大家闺秀露西在佛罗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和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而不可收,最后她冲破传统束缚,解除既定的婚约,选择了跟她真心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法)巴斯夏

已完结· 3.63万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商界、政界及经济生活中的隐形决策思维》是一本关于经济学思维的经典著作。作者巴斯夏以破窗的寓言为引子,指出了我们在政治经济决策中往往存在思维谬误,只看到“看得见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见”的部分,进而导致决策失败,并且造成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书中的主题包括赋税、政府补助(产业、艺文活动、教育)、公共建设、贸易保护主义、就业问题等。就像哈耶克所说的:从来没有人用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经济政策的关键难题所在。而建立“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思维模式,对个人也很有启示:决策始于远见,在做决策时,既能看到可见的后果,又学会看到当下看不到的后果以及可能给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这也会助我们更好地做决策以及评估决策。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2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2

(法)巴斯夏

已完结· 11.31万

看得见的男人

看得见的男人

汉堡大王

连载中· 6628

一个看得见灵的男人,一路成长,破案的故事

冯仑: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冯仑:看得见未来才有未来

韩啸

已完结· 16.02万

在一个“野蛮”时代“野蛮”生长又“野蛮”立世的“野蛮”文人,就靠着自己的“野蛮”江湖路,成就了自己的一段“野蛮”人生。他原是体制内的学者,睿智而温厚,却阴差阳错的走进商界,也从而激发了他骨子里的江湖气,狡黠而尖刻。他带着满身江湖气息,领着一群小弟,浩浩荡荡的投身于商海,铸就了“万通六君子”之名;却又因江湖情谊,万通挥泪分家;更因江湖道义,他独挑大梁,带着万通大步前行。他的一生,充满了“野蛮”和“江湖气息”,却又因为那份学者书生的智慧,充斥着文化与道理。他用段子构架了他独特的思维模式,更用饱含书卷气的野蛮书写了他独特的行为准则。他就是冯仑:一个地产界的“文化流氓”、商界的“野蛮书生”,他一直在用自己野蛮的智慧创造属于世界的奇迹。

如果尘埃看得见

如果尘埃看得见

锦年

已完结· 11.46万

从宁崎元出现在童书尘的生活中开始,他就对童书尘百般刁难。直到一场车祸揭开一个真相,宁崎元突然从童书尘的生活中消失。 两年后,两人的意外重逢将彼此内心隐藏许久的情愫揭开。就在两人的爱情之花即将盛放的时候,一个隐藏在日记本中的秘密又让这一切戛然而止。 童书尘原本平静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恋情告急、友情危机,以及亲情远去,这一切都让童书尘措手不及。 当真相一层层揭开,那些照进尘埃中的阳光,能否让痛苦和伤害消散?

未来社区:城市更新的全球理念与六个样本

未来社区:城市更新的全球理念与六个样本

城市中国

已完结· 8.50万

城市化是人类发展到近现代工业化之后的必然进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以年均1%的速率增长,2019年末中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几乎每一寸土地都经过不止一次的开发。城市的建设者和研究者们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式。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对未来社区的理解和试验,是探讨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书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国内外多个国家的城市更新案例,梳理城乡规划学者、建筑设计师、社区经营者等群体的观点与洞察,寻找未来社区的中国模式。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第4版)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第4版)

金江军,郭英楼

已完结· 19.96万

智慧城市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方式。本书首先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和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建立了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阐述了城市信息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城市科学的关系,分析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指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对策。然后论述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六大关键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描述了信息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发展环境等智慧城市五大组成部分。最后提出城市的领导干部要树立信息化思维,阐述了信息化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 本书适合市领导和城市信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土)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已完结· 16.54万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性作品。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

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

大国出行:汽车里的城市战争

王千马,何丹

已完结· 10.71万

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大规模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布局、暗战和竞合牵动着城市的崛起、陨落与重生。 作为历史商业地理的观察者,作者循着长春、十堰、重庆、柳州、上海安亭、杭州、粤港澳大湾区等代表性区域的汽车产业图谱,从历史、当下、未来三个维度回顾与展望中国汽车产业。本书在空间与时间双重意义上探讨中国产城融合的共生性进化逻辑,勾勒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工业化脉络,以及未来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

从喧嚣到理性:透过无锡模式看智慧城市建设升维

从喧嚣到理性:透过无锡模式看智慧城市建设升维

张克平,杨冰之

已完结· 17.95万

随着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智慧城市建设了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本书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实践经验,立足无锡市现有基础,深度剖析智慧无锡建设的先模式及不足之处,同时充分考虑到新形势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需求和新趋势,前瞻性地提出未来无锡在规划、基础、应用、产业、模式等方面的推路线,对于无锡模式的完善、升级和全国其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张鹂

已完结· 14.30万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美】张彤禾

已完结· 15.76万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

【英】罗里·麦克林

已完结· 22.61万

打开一本书,许你一座城。500年城市历史,21位柏林人,1个柏林。封面展开即手绘地图。没有一个人可以看尽一座城市的全部,因为人生命的短暂性注定只能窥见城市的一部分,而一本好书,既可以带人窥探城市的细部,也可以带人俯瞰历史的全貌。让“读城系列”为现世生存在城市中的人提供一些关怀,开启一场纸上的古今之旅。

城市发展新十年:以历史的眼光原城市的本色

城市发展新十年:以历史的眼光原城市的本色

孟云剑,杨东晓,胡腾

已完结· 8.49万

本书选取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群像记忆的地标,站在城市的角度上,以多元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这些地标背后鲜明而饱满的人物故事,以丰富的数据和翔实的文字表达对时代的观点,呈现地标形成背后的经济动因,终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让读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获得深入感知。

06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

06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

陈恒,洪庆明

已完结· 15.72万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6辑,主题为“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分为“专论”“访谈”“专题讲坛”和“文献与史料”四个栏目,主要以城市为研究视角,站在全球的广阔视野中进行观察和对比,探索人类共同走过的足迹和历程。《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收入李孝聪、成一农等诸位名家的精彩文章15篇,视角丰富多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城市歌手的情人

城市歌手的情人

李佰忠

已完结· 29.69万

故事主人翁姓王,名顺生,字不死,号“此生不顺”。朋友说他“智商不低,情商不高”。 他在广州、珠海、东莞、深圳、上海、佛山、中山、顺德、番禺等地方混迹过,一边唱歌一边工作或者找工作。在这些城市中做过不一样的事情,唱过不一样的歌曲,有过不一样的感受。可是,没有哪个城市能让他安稳下来。他有过自己心爱的人,也遇到过爱自己的人,可是,各种因缘际遇使得她们总是跟他有着某种距离。到最终,跟他有过亲密关系的女人,都不是爱他或他爱的人,而是红灯区女子。 他刚出来混社会时,本质纯良憨厚,可是,后来变得不羁,变得失去自我。这一切,他在身处的客观环境中似乎无法避免。他不是典型,而是城市里无数打工青年当中的普通一分子……

欧洲艺术:城市经济空前增长时代的视觉艺术史:1700~183

欧洲艺术:城市经济空前增长时代的视觉艺术史:1700~183

【英】马修·克拉斯克

已完结· 15.34万

18至19世纪的欧洲,经济空前增长,社会激烈变革,城市化进程已使得通向财富和权力的社会途径被不断拓宽。这一时期的欧洲艺术也因此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艺复兴艺术的传统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彼此之间迥然相异的艺术形式、风格与情感。  视觉艺术成为一种平等交流的媒介,艺术的公众群体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对于艺术品质标准的争论日趋白热化;艺术家不再只是为了少数人的愉悦而服务,他们寻找着新的创作方式,新的销售方式,以及新的谈论艺术的方式;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大差异,也使得艺术作品中的文化态度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统一性的“欧洲艺术”已然不复存在。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仅仅靠“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术语,已不足以阐释出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本书作者大胆抛开陈词滥调的术语,将以往浮于作品表面的目光,拉回到历史观看的原点,鲜活展现出在巨大经济与社会变革影响下的欧洲艺术全景。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

【美】张英进

已完结· 16.32万

本书目标有三:其一,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文学与电影如何想象城市、对城市进行“构形”。其二,分析为什么大多数文本中都体现出对城市爱恨交织的态度。其三,理解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如何研究城市/乡村对立的本质。本书选择三个典型的构形:空间中的城市(乡村/城市),时间中的城市(传统/现代),城市与性別的关系(致力于智力探索与自我培养的“男性 ”城市;致力于愉悦与新鲜感的“女性”城市)。本书分析了很多曾被忽视或被认为不重要的文学与电影文本,使其与从新角度阐释的经典作品一起,指出现代中国城市想象的重要结构。

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

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

陈婧

已完结· 9.62万

工业城市发展的突破口取决于如何构建以知识、技术和服务创新的城市创新网络和创新体系,而知识资源利用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智能城市的建设。因此,面向智能城市建设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问题。 本书通过文献调查、社会调研与现实问题的分析相结合,对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资源利用障碍、各种组织的知识行为及知识需求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在分析知识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城市的知识服务方案,并设计出智能城市的知识服务平台。

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

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

王秀涛

已完结· 14.59万

新一代文学批评,以笔下之微光,洞烛变迁之文字,映照中国转型与前进。中国当代文艺的发生既是新的秩序、制度和组织建立的过程,也包含了对旧文艺因素的改造利用。本书关注新制度如何规划、改变城市原有的文艺生产格局和秩序,以及在此过程中城市“旧文艺”与新制度之间的对话、妥协等复杂的内涵,通过这些以往被文学史叙述所忽略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确立提供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

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

李斌

已完结· 20.50万

在一些高科技产业领域,中国正在从跟跑到并跑,甚至成为领跑者。过去3年里,笔者走进“独角兽之城”北京、“筑梦之城”深圳、“智造之城”青岛等城市,走进华为、海尔、比亚迪、华大基因、京东方等企业,对话任正非、张瑞敏、王传福、汪建、王东升、雷军等企业家、创业家,揭示“领跑型企业是如何炼成的”,解构“领跑力”背后的密码,呼吁建设领跑型城市、领跑型国家,实现引领型发展。 本书不仅连接着过去和现在,更预示着未来,适合创业者、企业负责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一切对企业家精神、对“创新收益”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美]威廉·H·怀特

已完结· 5.22万

为什么有些城市的公共空间很人性化,运转良好,有些却不然? 这本书是关于城市空间的,所得出的结论,也都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 1970年,威廉•H•怀特建立了一个叫做“街头生活项目”的研究小组,观察城市的公共空间。观察是从纽约市的公园、游戏场地和街区里那些非正式的休闲娱乐场所开始的。观察的时间长度是10年。 究竟是什么让城市里的公共空间生机勃勃或死气沉沉?是什么在吸引着人们?又是什么在令人们厌恶?对于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阳光是重要的,树、水、可以买到小吃,能有地方坐坐,也很重要。这听上去没什么稀奇,而怀特用10年的观察证明,它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异乎寻常地重要。 我们无法阻止城市的蔓延。 对于生态环保主义者而言,保护乡村和保护城市其实同样重要。因为如果人们发现城市不宜居住,就像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那样,他们就会离开城市,搬到乡村和郊区。 正如怀特所观察到的,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小空间,会对城市生活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人们聚会的场所,而不是工程项目。因此,在我们设计新的小城市空间,或是改造旧的小城市空间时,必须把人和人的使用考虑进去。 跟《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样,《小城市空间

新型智慧城市实践:5G赋能的车路协同网络解决方案和应用

新型智慧城市实践:5G赋能的车路协同网络解决方案和应用

宋军 主编

已完结· 14.07万

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网络与数据安全

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网络与数据安全

范渊 主编

已完结· 30.79万

我在你的城市捉鬼

我在你的城市捉鬼

白水

连载中

你从小到大都在这里,学习,工作,恋爱,死懒。但你不知道的是,有双眼睛如影随形看着你,有的会时不时捉弄你一下,有的则可能会让你的生命从此翻转,让你生不如死。你的城市,不只是你的城市,还有看不到的身形飘落在城市各个角落。 我来了,帮不帮你,看天。

城市的界限

城市的界限

〔美〕杰拉德·弗拉格;〔美〕大卫·巴伦;蒋子翘译

已完结· 3.55万

美国许多大城市正在挑战“郊区是未来的社区”这一传统观点。但随着这些城市中心的繁荣,它们日益面临严重的限制。 在《城市的界限》中,杰拉德•弗拉格和大卫•巴伦通过“城市建构”“七座城市的规划案例”“城市的未来”三个单元,以波士顿、纽约、亚特兰大、芝加哥、丹佛、旧金山、西雅图这七座城市为对象,探讨了在区域自治、城市规划的政府开支、土地开发与利用、地方教育等问题上,美国的州立法是如何促进和限制城市发展的。 最后,《城市的界限》针对最流行的四种规划方案——全球化城市、旅游城市、中产阶级城市、区域化城市——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本书是写给“所有关心城市发展的人”的,不仅面向政治学者、规划师、建筑师、律政人士,也面向普通市民。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路网交通流建模与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路网交通流建模与仿真

施俊庆 著

已完结· 5.62万

研究城市路网交通流的动态特性,揭示交通拥堵的形成机理、传播规律和消散机制,能为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元胞自动机模型是研究城市路网交通流动态特性的一个有效工具,能够再现许多重要的交通流特征。本书构建了若干不同类型的城市路网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了城市路网交通流的动态特性,交通事件影响下的城市路网拥堵特性与控制方法,及车路通信环境下的生态驾驶行为,希望能将作者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城市路网交通流建模与仿真研究中获得的心得反映出来,给读者一点参考。

解码全球标杆城市——数字经济的北京实践

解码全球标杆城市——数字经济的北京实践

刁志中等

已完结· 22.23万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北京市也正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系统阐释数字经济发展脉络,本书以历史为出发点,以"变化”为核心,分六篇介绍了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立足全球视野研究了各国如何促发展、迎挑战,重点阐述了北京市基础性、推广性数字技术和数据市场发展现状,数字技术在三次产业的融合应用情况,政府服务、公共服务、数字消费等社会层面的变化等内容,并分析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涌现、新变局、新空间。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数字经济在产业、经济、社会层面带来的变化,帮助读者理解为何、如何发展数字经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