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曾经的城市

欧洲艺术:城市经济空前增长时代的视觉艺术史:1700~183

欧洲艺术:城市经济空前增长时代的视觉艺术史:1700~183

【英】马修·克拉斯克

已完结· 15.34万

18至19世纪的欧洲,经济空前增长,社会激烈变革,城市化进程已使得通向财富和权力的社会途径被不断拓宽。这一时期的欧洲艺术也因此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文艺复兴艺术的传统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彼此之间迥然相异的艺术形式、风格与情感。  视觉艺术成为一种平等交流的媒介,艺术的公众群体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对于艺术品质标准的争论日趋白热化;艺术家不再只是为了少数人的愉悦而服务,他们寻找着新的创作方式,新的销售方式,以及新的谈论艺术的方式;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大差异,也使得艺术作品中的文化态度呈现出惊人的多样性,统一性的“欧洲艺术”已然不复存在。  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动荡的时代,仅仅靠“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术语,已不足以阐释出这一时期的艺术发展。本书作者大胆抛开陈词滥调的术语,将以往浮于作品表面的目光,拉回到历史观看的原点,鲜活展现出在巨大经济与社会变革影响下的欧洲艺术全景。

解码全球标杆城市——数字经济的北京实践

解码全球标杆城市——数字经济的北京实践

刁志中等

已完结· 22.23万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北京市也正在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系统阐释数字经济发展脉络,本书以历史为出发点,以"变化”为核心,分六篇介绍了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立足全球视野研究了各国如何促发展、迎挑战,重点阐述了北京市基础性、推广性数字技术和数据市场发展现状,数字技术在三次产业的融合应用情况,政府服务、公共服务、数字消费等社会层面的变化等内容,并分析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涌现、新变局、新空间。本书可以帮助读者发现数字经济在产业、经济、社会层面带来的变化,帮助读者理解为何、如何发展数字经济。

孤独经济:城市化、全球化与社交网络下的未来

孤独经济:城市化、全球化与社交网络下的未来

(英)诺瑞娜·赫兹(NoreenaHertz) 著

已完结· 18.27万

人们正变得越来越孤独,就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大家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而西方日益恶化的贫富差距与年轻人失业,以及公共财政支出的缩减让问题变得愈加严重。 城市化、全球化、社交网络的普及缩减了人类的物理距离,却让我们彼此更加原子化,让我们失去归属感。少子老龄化、不婚化,让单身经济变得更为普遍,相当一部分人不得不独自面对生命中的艰难时刻。 孤独感的蔓延不但损害了我们的健康,也给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书作者从城市化、贫富差距、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智能手机改变人们交流的方式、经济的长期低迷等角度入手,试图回答西方孤独问题的成因及其经济影响,并讨论了假如这样的趋势推进下去,未来将会变成怎样?我们会进入一个像《黑客帝国》中那样被机器圈养的社会吗?在近未来我们最好的朋友会只是搭载了情感组块的人工智能软件吗?或者我们需要为友谊、陪伴、情感这些我们本质的需求付费吗? 作者不希望这样的不堪未来成真,所以她也在本书中竭尽全力探讨解决的途径,探讨个体、社会、社群如何面对孤独经济的未来。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第4版)

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第4版)

金江军,郭英楼

已完结· 19.96万

智慧城市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方式。本书首先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和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建立了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阐述了城市信息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城市科学的关系,分析了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指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对策。然后论述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六大关键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描述了信息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发展环境等智慧城市五大组成部分。最后提出城市的领导干部要树立信息化思维,阐述了信息化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 本书适合市领导和城市信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土)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

已完结· 16.54万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性作品。对帕慕克而言,伊斯坦布尔一直是一座充满帝国遗迹的城市。这个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渗入少年帕慕克的身体和灵魂之中。如今作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独特的历史感与善于描写的杰出天分,重访家族秘史,发掘旧地往事的脉络,拼贴出当代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生活。跟随他的成长记忆,我们可以目睹他个人失落的美好时光,认识传统和现代并存的城市历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伤。“伊斯坦布尔的命运就是我的命运:我依附于这个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既是一部个人的历史,更是这座城市的忧伤。

别辜负了你曾经受的苦

别辜负了你曾经受的苦

牧原

已完结· 12.37万

今天的自己不要被曾经的苦难和破灭所打到, 而是在经历那些后,去懂得生命的意义。用一颗从容的心引领脚步,让自己走得更远。无论什么时候,你要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跨越生活为你设置的一个个障碍,任何时候,都不能输给自己,都不要辜负了你曾经受的苦。这本书会让你看到:负着失败的阴影如何倔强成长、如何从迷茫走向坚定、如何安抚一个人时的无助和恐慌、如何从闪闪发光的人那得到的启示。从这些故事里,让你学会坚持、学会选择,给你继续走下去的力量。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城市里的陌生人: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权力与社会网络的重构

张鹂

已完结· 14.30万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美】张彤禾

已完结· 15.76万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用生命的纯粹,拯救曾经迷失的自己

用生命的纯粹,拯救曾经迷失的自己

孙郡锴

已完结· 12.51万

人生是条单行线,如若只为目的而忘了过程,人 生,其实才真的是苦役。不管生活多么忙碌,都不妨 停下脚步,去聆听心灵的呼唤,感受内心的平静。在 不经意间,不仅找回了生命本真,也重拾了幸福的感 觉 累了,那就停下来,阅读孙郡锴的《用生命的 纯粹拯救曾经迷失的自己》,拍一拍灰尘,让心灵重 归洁净。在生命的程序里下载美好,欣赏每一个日出 ,用心感悟,释然每一个日落,用心聆听,抖落岁月 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

曾经有个爱我的人叫将军

曾经有个爱我的人叫将军

披甲四方

连载中· 7848

曾经有个爱我的人,他能征善战,披甲四方,是一位盖世无双的大将军! 可在朝堂上,太多人都敬而远之,迫于震国公的威势,与之沆瀣一气,欲除大将军而后快。 王上,人称少巫王,亦在二虎相争中,想要坐收渔翁之利,将天下实权尽归己有。 是时,汝嫣云镜,已为大将军心上之人,只待天下平定之日,便可纵马天涯,看遍人世繁华! 可是长公主亦对大将军心仪已久,汝嫣云镜的横刀夺爱,分明就是在向自己宣战,是以被长公主视为第一要诛杀的对象! 乃与震国公达成纸背之盟,各取所需,互为利用。 斯有云:传奇不死,英雄再生;红尘广大,万法皆情。三生之前,我以你为梦;三生之后,你即成永恒!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

柏林:一座城市的肖像

【英】罗里·麦克林

已完结· 22.61万

打开一本书,许你一座城。500年城市历史,21位柏林人,1个柏林。封面展开即手绘地图。没有一个人可以看尽一座城市的全部,因为人生命的短暂性注定只能窥见城市的一部分,而一本好书,既可以带人窥探城市的细部,也可以带人俯瞰历史的全貌。让“读城系列”为现世生存在城市中的人提供一些关怀,开启一场纸上的古今之旅。

06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

06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

陈恒,洪庆明

已完结· 15.72万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6辑,主题为“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分为“专论”“访谈”“专题讲坛”和“文献与史料”四个栏目,主要以城市为研究视角,站在全球的广阔视野中进行观察和对比,探索人类共同走过的足迹和历程。《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收入李孝聪、成一农等诸位名家的精彩文章15篇,视角丰富多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城市歌手的情人

城市歌手的情人

李佰忠

已完结· 29.69万

故事主人翁姓王,名顺生,字不死,号“此生不顺”。朋友说他“智商不低,情商不高”。 他在广州、珠海、东莞、深圳、上海、佛山、中山、顺德、番禺等地方混迹过,一边唱歌一边工作或者找工作。在这些城市中做过不一样的事情,唱过不一样的歌曲,有过不一样的感受。可是,没有哪个城市能让他安稳下来。他有过自己心爱的人,也遇到过爱自己的人,可是,各种因缘际遇使得她们总是跟他有着某种距离。到最终,跟他有过亲密关系的女人,都不是爱他或他爱的人,而是红灯区女子。 他刚出来混社会时,本质纯良憨厚,可是,后来变得不羁,变得失去自我。这一切,他在身处的客观环境中似乎无法避免。他不是典型,而是城市里无数打工青年当中的普通一分子……

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曾经的自己

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曾经的自己

刘雅琳

已完结· 14.71万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一个不断自我提升和自我奋斗的过程。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不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要经历些什么,不过既然已经行走在路上,还是要拼尽全力才行。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

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

【美】张英进

已完结· 16.32万

本书目标有三:其一,研究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文学与电影如何想象城市、对城市进行“构形”。其二,分析为什么大多数文本中都体现出对城市爱恨交织的态度。其三,理解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如何研究城市/乡村对立的本质。本书选择三个典型的构形:空间中的城市(乡村/城市),时间中的城市(传统/现代),城市与性別的关系(致力于智力探索与自我培养的“男性 ”城市;致力于愉悦与新鲜感的“女性”城市)。本书分析了很多曾被忽视或被认为不重要的文学与电影文本,使其与从新角度阐释的经典作品一起,指出现代中国城市想象的重要结构。

曾经的少年郎

曾经的少年郎

杏仁豆腐

连载中· 1.61万

我是父亲用六百记鞭杖培养出的仙门天才。 不修炼要受鞭杖,贪玩嬉戏也要受鞭杖。 后来,我十一岁入天玄宗,十二岁夺得门中大比第一,我父亲欣喜若狂,只等着我在仙门大会上扬名立万,让世人夸他教女有方。 大会前夕,同门师兄递来传音石,问我可有话要对父亲说。 在我父亲满怀期待的目光中,当着数千修士的面,我轻笑一声,吐出冰冷的六个字: “他是个杀人魔头。”

曾经有过的好时光

曾经有过的好时光

陆蔚青

已完结· 10.62万

本书主要记录了寓居海外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思索与感悟,是作者多年海外生活的积累与沉淀。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娓娓道来,真挚、平和而耐人寻味,引导读者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更多的思索。

用今天的坚强,救赎曾经迷失的自己

用今天的坚强,救赎曾经迷失的自己

杨祯萍

已完结· 11.88万

人生虽有始料不及的痛苦和接踵而至的麻烦,但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面对生活的现实性,你坚强,未必梦想都能成真,但至少还有几成希望在;你不坚强,就一定会被虐的遍体鳞伤,人生注定失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走了多少崎岖的路,而在于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这些顺时而生的的人间智慧将帮助我们真正地认清生活和经营生活。

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

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研究

陈婧

已完结· 9.62万

工业城市发展的突破口取决于如何构建以知识、技术和服务创新的城市创新网络和创新体系,而知识资源利用的水平直接关系着智能城市的建设。因此,面向智能城市建设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方面的研究,已成为至关重要的研究问题。 本书通过文献调查、社会调研与现实问题的分析相结合,对智能城市建设中的知识资源利用障碍、各种组织的知识行为及知识需求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在分析知识在智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城市的知识服务方案,并设计出智能城市的知识服务平台。

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

城市文艺的重建(1949—1956)

王秀涛

已完结· 14.59万

新一代文学批评,以笔下之微光,洞烛变迁之文字,映照中国转型与前进。中国当代文艺的发生既是新的秩序、制度和组织建立的过程,也包含了对旧文艺因素的改造利用。本书关注新制度如何规划、改变城市原有的文艺生产格局和秩序,以及在此过程中城市“旧文艺”与新制度之间的对话、妥协等复杂的内涵,通过这些以往被文学史叙述所忽略的内容,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确立提供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

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

李斌

已完结· 20.50万

在一些高科技产业领域,中国正在从跟跑到并跑,甚至成为领跑者。过去3年里,笔者走进“独角兽之城”北京、“筑梦之城”深圳、“智造之城”青岛等城市,走进华为、海尔、比亚迪、华大基因、京东方等企业,对话任正非、张瑞敏、王传福、汪建、王东升、雷军等企业家、创业家,揭示“领跑型企业是如何炼成的”,解构“领跑力”背后的密码,呼吁建设领跑型城市、领跑型国家,实现引领型发展。 本书不仅连接着过去和现在,更预示着未来,适合创业者、企业负责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一切对企业家精神、对“创新收益”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小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

[美]威廉·H·怀特

已完结· 5.22万

为什么有些城市的公共空间很人性化,运转良好,有些却不然? 这本书是关于城市空间的,所得出的结论,也都是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 1970年,威廉•H•怀特建立了一个叫做“街头生活项目”的研究小组,观察城市的公共空间。观察是从纽约市的公园、游戏场地和街区里那些非正式的休闲娱乐场所开始的。观察的时间长度是10年。 究竟是什么让城市里的公共空间生机勃勃或死气沉沉?是什么在吸引着人们?又是什么在令人们厌恶?对于一座城市的公共空间,阳光是重要的,树、水、可以买到小吃,能有地方坐坐,也很重要。这听上去没什么稀奇,而怀特用10年的观察证明,它们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异乎寻常地重要。 我们无法阻止城市的蔓延。 对于生态环保主义者而言,保护乡村和保护城市其实同样重要。因为如果人们发现城市不宜居住,就像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那样,他们就会离开城市,搬到乡村和郊区。 正如怀特所观察到的,城市中无所不在的小空间,会对城市生活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的公共空间,是人们聚会的场所,而不是工程项目。因此,在我们设计新的小城市空间,或是改造旧的小城市空间时,必须把人和人的使用考虑进去。 跟《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样,《小城市空间

新型智慧城市实践:5G赋能的车路协同网络解决方案和应用

新型智慧城市实践:5G赋能的车路协同网络解决方案和应用

宋军 主编

已完结· 14.07万

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网络与数据安全

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网络与数据安全

范渊 主编

已完结· 30.79万

曾经的自己

曾经的自己

小丑的新时代

连载中

我作为一个学生,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现实改变了我

我在你的城市捉鬼

我在你的城市捉鬼

白水

连载中

你从小到大都在这里,学习,工作,恋爱,死懒。但你不知道的是,有双眼睛如影随形看着你,有的会时不时捉弄你一下,有的则可能会让你的生命从此翻转,让你生不如死。你的城市,不只是你的城市,还有看不到的身形飘落在城市各个角落。 我来了,帮不帮你,看天。

曾经的曾经

曾经的曾经

泠汐-奇迹小说家

连载中

在你的心底是不是有过这样一个人,搁浅在记忆的河流之中,无论生命如何汩汩向前,那一块记忆之石一直清晰地躺在岁月的砂石之间。在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你曾偶尔翻阅过那段尘封的记忆相册。也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头,你也曾有过这样一丝祈盼,若流年不负,有生之年终能再见一面,也许经年一别,各自安好。然而某年某月某日你还是会偶尔想起这样一个人。也许,有一丝疼痛;也许,再无涟漪。

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大数据互联网下的行业切入与发展机会

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践:大数据互联网下的行业切入与发展机会

李晓峰

已完结· 11.51万

优势城市:城镇化浪潮中的突围

优势城市:城镇化浪潮中的突围

吴健 曹伟丁玉芳

已完结· 17.05万

城市的界限

城市的界限

〔美〕杰拉德·弗拉格;〔美〕大卫·巴伦;蒋子翘译

已完结· 3.55万

美国许多大城市正在挑战“郊区是未来的社区”这一传统观点。但随着这些城市中心的繁荣,它们日益面临严重的限制。 在《城市的界限》中,杰拉德•弗拉格和大卫•巴伦通过“城市建构”“七座城市的规划案例”“城市的未来”三个单元,以波士顿、纽约、亚特兰大、芝加哥、丹佛、旧金山、西雅图这七座城市为对象,探讨了在区域自治、城市规划的政府开支、土地开发与利用、地方教育等问题上,美国的州立法是如何促进和限制城市发展的。 最后,《城市的界限》针对最流行的四种规划方案——全球化城市、旅游城市、中产阶级城市、区域化城市——给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 本书是写给“所有关心城市发展的人”的,不仅面向政治学者、规划师、建筑师、律政人士,也面向普通市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