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
周文敏
已完结· 15.84万字
本书参考了诸多有关鬼魂的文史资料以及有关的民间传说,从鬼魂观念的起源说起,讲述鬼魂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迁的历史。不仅如此,《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 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对鬼事禁忌、民间习俗等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描述。虽说,《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 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并不一定能让读者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却能够让我们对“鬼魂”以及相关的鬼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周文敏
已完结· 15.84万字
本书参考了诸多有关鬼魂的文史资料以及有关的民间传说,从鬼魂观念的起源说起,讲述鬼魂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变迁的历史。不仅如此,《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 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对鬼事禁忌、民间习俗等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描述。虽说,《破译鬼世界里的秘密 说鬼、论鬼和了解鬼的知识与文化》并不一定能让读者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是却能够让我们对“鬼魂”以及相关的鬼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美】巫鸿
已完结· 1.81万字
以木结构为基础的建筑形态造就了中国古代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废墟”观念,极少表现废弃人造建筑的绘画传统以独特的方式传达时间的流逝。传统中国对“往昔”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在历史的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碰撞、交互,由此诞生了一种全新的现代中国视觉文化;而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当中华民族走出了那个满目疮痍的时代,那些昏暗而危险的废墟应该何去何从?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在全球语境中思考中国的美术和视觉文化,分析了一系列丰富的传统和当代视觉材料,包括绘画、碑拓、建筑、摄影、电影、印刷品,以及装置与行为艺术,讲述属于中国的 “废墟的故事”。
牛皮明明
已完结· 8.68万字
本书以历史上文化大师的真实人生故事为主,讲述了包括民国大师李叔同、蔡元培、梁思成、林徽因以及现当代艺术巨匠黄永玉、叶嘉莹、王小波、金庸等人的人生故事。换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还原一段段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看他们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项前
已完结· 9.97万字
本书为人生励志读本,以南怀瑾的传统文化为主线,分别从读书、做人、成就事业等各个方面阐述人生需要的智慧和方法,多角度讲解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讲解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方法时,通过一个个旁征博引的小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雷海宗
已完结· 12.12万字
本书上编的几篇文字是抗战前三年间在清华大学发表的。最晚的《中国的家族》一篇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一日出版;一周后的夜间,著者在宁静的清华园,就被卢沟桥的炮声由睡梦中震醒。
罗鸣著
已完结· 14.67万字
本书以纪实性为主,通过事件、人物、故事来描述中国李庄,文化抗战的港湾。该书集思想性、资料性、可读性、故事性、传播性于一体,从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展示了李庄文化抗战的豪迈景象,为传承中华文化命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杨丰源
已完结· 16.71万字
民俗文化因为经济、政治、地域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阶级性、地域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等特,它在民间世代传承,有着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林青
已完结· 12.63万字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人淡忘,政府亟须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当前,保护“非遗”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此书对于增进我们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巨大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既是一部科普之作,也是一部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手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案例研究以及相关法律文件和保护名录。 本书既适合政府相关人
【德】罗塔尔·穆勒
已完结· 18.92万字
关于纸张的全球文化史,全面介绍从纸张的诞生到它在全球的发展历程,以及它带来的文明浪潮和文化冲击。 以纸张的原材料和技术演变为线索,巨细靡遗又饶富兴味地探究纸张所及的各个领域,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详细描绘了人与纸张的关系,思考这些关系背后的关键价值。
张海峰
已完结· 14.82万字
《强军之魂: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以打造军事文化是人民军队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为切入点,以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军事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将我军对军事文化的探索实践与服务于战争、服务于战斗力提升、服务于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回顾我军90多年军事文化发展的历程及面临机遇挑战的基础上,着力从对党忠诚、核心价值、敢打善战、严明纪律、纯洁道德、开拓创新等主要内容入手,深入阐释军事文化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为进一步推动军事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文化支撑。
【美】杜赞奇
已完结· 13.96万字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是印裔美籍学者杜赞奇通过对资料: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所编《中国惯行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的研究,以个案的方式对华北六个村庄进行详尽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政权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1900—1942年华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图景。作者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经纪”等概念,详细地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婚姻圈、经纪人、庙会组织、宗教、神话及象征性资源等)深入乡村社会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又是如何作出回应的。
秦姜
已完结· 11.84万字
这是一本浓缩中国文化精粹,并集知识性、严谨性于一体的趣味读物。本书参考了大量文献,考古资料,并吸收*的研究成果,通过“提问 解释 知识拓展”的形式,用轻松活泼而又严谨准确的语言娓娓道来,力求晓畅易懂、准确生动,并注重科学的严谨性和知识的可读性,以符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要。希望您读完本书后,能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加谈资,做一个博闻天下的知识达人。
张军华
已完结· 15.22万字
如何从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入手,将对企业的商业伦理标准的坚持变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落脚到建立企业文化优势,从领导、文化、制度到人才等不同方面加强企业的管理能力。本书从企业文化的建设出发,对组织提出清晰的期望,建立严格的合规制度,对员工进行严格的教育和培训,出现问题时及时果断地处理,以确保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和合规标准得到贯彻,从避免企业因为合规问题而陷入不必要的麻烦用大量实例,以宝洁,强生,巴塔哥尼亚,IBM,谷歌及沃尔玛等世界一流企业作为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应对在各个领域的合规问题。帮助中国起也走出去,活下来,建成世界知名企业。
史念海
已完结· 28.43万字
《中国古都和文化》是一部全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都和文化的专著,也是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 都城是一国的心脏,也是一国的缩影。中国历史上总计有两百多处古都,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被誉为“七大古都”,特别是前五者都曾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书不仅对历代各性质的古都进行了梳理统计,而且从自然、经济、军事、社会等因素深入考察了古都的形成、发展、繁荣、萧条甚至废弃,从而反映了王朝的治乱兴衰。同时,都城也是全国各地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枢纽,对一朝一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诚如作者所言,时移世易,当时都城,过后皆成古都,仿佛已为陈迹。然文化源流并未稍断,仍在融通发展之中,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本书正是一部了解古都之于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发展重要性的大师之作。
佚名
已完结· 33.00万字
世界名人名言金典(全24册),ISBN:9787807117087,作者:
[英]阿尔福特
已完结· 14.66万字
《好莱坞的强权文化》一书披露了好莱坞电影业同美国国防部、中央情报局和大牌军火承包商之间的密切联系。作者阿尔福特在书中分析探讨了近年来拍摄制作的100多部各种类型影片,向我们表明有些貌似开明的影片,如《夺金三王》、《卢旺达旅馆》,其实常常同美国军方插手拍摄制作过程的影片一样(如《黑鹰坠落》、《钢铁侠》和《变形金刚》),只不过是一些墨守成规、具有误导作用的影片。 在一个由保守大亨们主宰的体制内,尽管也存在一些个人的进步冲动,但是好莱坞却是坚定不移地支持国家安全现状,支持在海外动用纯粹美国式的暴力。
洪亮亮
已完结· 18.64万字
本书所讲述的是刘邦传奇的一生,但是本书不是一部只有故事的书,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深入剖析了故事背后的因素,分析刘邦为何能从一个农民成为一个皇帝。这是大汉高祖刘邦,从平民到皇帝的奋斗史。
陈彬
已完结· 12.70万字
本书适合品牌文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与渠道营销人员阅读和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参考书。
颜晓峰
已完结· 37.08万字
本书是作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合集。全书从“四个自信”入手,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刘子健
已完结· 7.58万字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张光山
已完结· 15.45万字
“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研究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研究丛书,是中宣部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其扎实的研究内容、权威的研究团队、新颖丰富的视角,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 本书是该丛书中的一本,由分析文化、现代化、民族复兴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及内容,以及所面临的形势,*后阐述了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本书视角新颖,从民族复兴的视角切入,勾勒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脉络,阐明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核心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分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全面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协调推进的策略与路径,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严鹏
已完结· 25.08万字
本书从人类制造业的历史演化及其文化变迁出发,对工匠精神的起源、形成与发展进 行了细致梳理,提出工匠革命这一工业文化新理论,指出工匠精神具有动态演变性,在世 界制造业竞争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与结构体系,并对培育工匠精神提出 了具有创新性与前瞻性的建议。 本书认为,广义的工匠精神是一种以敬业与专注为本质的工作伦理,体现在社会各个 层面,但严格意义上的工匠精神是一种在历次制造业革命中与制造方式变革紧密联系的文 化,具有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实际功能。培育工匠精神应区分不同场景,重视智能制造的新 趋向,为制造业构筑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英】威廉·席特维尔
已完结· 15.56万字
本书是英国美食作家、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个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一个餐馆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英国著名美食作家威廉·席特维尔带领我们吃遍各国著名餐馆,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潇龙
已完结· 16.36万字
流风所及,教育也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些在不同领域极有影响的大家、权威,都十分关心青少年教育,都曾为青少年、为孩子撰写过文章,甚至亲临学校、集会作讲演、报告。以二十年代开明书店创办的《中学生》杂志为例,在这本面向中学生的读物上,可以找到当时几乎所有的第一流的名家为孩子们撰写的文章。这在今天恐怕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 所以,也就有了我们这一本书。 虽然时过境迁,今天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已经远非当年的状况,但是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对孩子赤诚的爱、谆谆的苦心、人生的智慧等,以及那个激情洋溢的五四运动所倡导的对国家的抱负、对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对于今天的读者——家长、教育工作者、孩子——仍然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郭志坤
连载中· 11.47万字
本书主要书写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重点讲述了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偏安、十六国动乱、南北朝更替的历史进程,对每一时期的治乱因果有专业客观的分析,对每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等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进一步认识民族大融合的难得与伟大,而且更能理解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徐兴无
已完结· 7.34万字
本书介绍了中国文明的起源,中国文化的特征风貌、内在结构与精神传统,从文化学的角度总体概括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龙是中华民族祖先的化身,凤是中华民族飞翔的理想,龙和凤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凤呈祥,象征着中华民族多元一统的抟成历程,凝聚着中国文化刚柔相济的力量和阴阳和谐的情韵,象征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中国文化龙飞凤舞,自强不息。其特征沉潜而升腾,悠久而日新;其结构简易而精致,平衡而变通;其精神雄浑而典雅,中庸而刚健。谈龙说凤,走进中国文化的美丽殿堂。
【美】苏源熙
已完结· 14.58万字
“文化中国”包括三个部分:历史上的中国国土本身(目前正经历不同的政治命运),海外华人社会(很多已经经历了几代人),以及有关中国的研究或写作。本书在这三个维度上, 对“中国”的多重意义进行解读和分析。本书由几篇原本独立的论文构成,但在结集成书的时候,作者在逐渐清晰的共同问题意识下,作了相应改动。
【澳】王赓武
已完结· 6.66万字
中英交往不仅仅发生在两个大国之间。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和往来还发生在大英帝国和英联邦这些更宏大的背景之下。本书源于他2000年在剑桥大学的系列讲座。在这部探讨中英关系的文笔优美、思想隽永的作品中,作者围绕着“战争”“贸易”“科学”及“治理”这四个词汇,阐述了中国和英语民族复杂、多彩、动态的交往关系,既审视两者交往的可能,同时又洞悉其限制,为读者展示了一幅既深远又细致入微的中西文明之间碰撞融合的历史画卷。
张亮
已完结· 12.13万字
《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是张亮教授独立探索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它和张亮教授后续系列成果一起,有力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持续深展。这一著作让学界充分领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壮丽思想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亦改变了学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路径。它以清晰的方式重建了爱德华·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系统,使中国知识界对汤普森乃至整个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理论”把握成为可能。它也因此跻身本研究领域的经典参考书目之列。
刘川
已完结· 19.29万字
中国近现代的许多伟大人物,如鲁迅、钱钟书、钱学森、苏步青、竺可桢、李嘉诚等,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这在他们日后的成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教育专家统计,凡参加过传统文化学习的青少年,无论在智力提升、知识积累、品行修养、才艺开发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同龄人。而诵读是学习经典的一项重要方法,通过诵读可开发大脑,提升记忆力和理解力。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可在文化知识积累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这直接有助于青少年们提高语文成绩和写作能力,并带动其他学科的进步。 刘川编著的《致青春(你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读本,共分5篇,意在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介绍和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