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中华文化之千年文化

中华文化公开课——茶文化十二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茶文化十二讲

尤文宪

已完结· 16.52万

茶文化以可触、可见、可品的茶物质文化为出发点,向可感、可思、可悟的茶精神文化延伸。研习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茶道艺术,让你在不完全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中华文化公开课——民俗文化十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民俗文化十讲

杨丰源

已完结· 16.71万

民俗文化因为经济、政治、地域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元性、复合性、阶级性、地域性、稳定性和变异性等特,它在民间世代传承,有着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中华文化公开课——礼仪文化十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礼仪文化十讲

罗栖

已完结· 17.55万

古代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朝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切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范的庞大的概念。

中华文化公开课—体育文化十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体育文化十讲

李世华

已完结· 16.11万

本书讲述了从原始时代体育的萌芽一直到清末我国体育的发展历程,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项目的孕育,少数民族体育,武术体育,养生体育,体育名人以及体育轶事,并配了数百幅生动的图片,使读者在了解中国古代体育史的同时扩大视野。

中华文化公开课—军事文化五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军事文化五讲

李世化

已完结· 17.49万

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中国军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战争观。《司马法》开宗明义提出了以“仁义为本”的战争观,认为“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同时还提出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原则。另外对战争时的自然环境、外交环境、民心所向也都非常重视,显示出古代军事家的全局观念。 本书从军事人物、战争战例、军事著作、军事制度、军事技术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军事的概况,并选配了数百幅贴切逼真的图片,以扩大读者的视野。在编写过程中,因编写者对史料以及军事知识的掌握有限,如有不足和错漏,恳请读者指正

中华文化公开课—科技文化九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科技文化九讲

丁俊奎

已完结· 16.11万

本书通过全新的体例和合理的安排,把中国五千年的科技发展分门别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天文历法、地理探索、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农学农具、数学成就、物理化学、医学药物、手工制造多个板块,把一部中华科技文明史浓缩在薄薄的一册书内。本书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科技文明的灿烂画卷

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化名人六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化名人六讲

王维

已完结· 17.29万

本书以历史时期为线索,选取了中国几千年来*典型*有影响的一些著名人物,或是介绍生平功绩,或是联系历史事件,也许不能说是完全找到了历史真实的答案,但至少证明我们在寻找历史的真实这条道路上努力过。正如人们永远不会失去对真实的渴望一样,我们也永远不会放弃寻找真实的努力

中华文化公开课—生肖文化十六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生肖文化十六讲

李世化

已完结· 35.59万

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学史九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文学史九讲

李世化

已完结· 32.64万

中华文化公开课—考古文化六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考古文化六讲

李世化

已完结· 29.83万

中华文化公开课—饮食文化十三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饮食文化十三讲

李世化

已完结· 32.76万

中华文化公开课—哲学史五讲

中华文化公开课—哲学史五讲

李世化

已完结· 36.51万

少年读《聊斋志异》(全3册)解读“中国奇谭”,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少年读《聊斋志异》(全3册)解读“中国奇谭”,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马瑞芳

已完结· 14.10万

少年读《聊斋志异》(全3册)解读“中国奇谭”,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少年读《聊斋志异》(全3册)解读“中国奇谭”,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马瑞芳

已完结· 4.36万

少年读《聊斋志异》(全3册)解读“中国奇谭”,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少年读《聊斋志异》(全3册)解读“中国奇谭”,探寻传统文化之美!

马瑞芳

已完结· 4.93万

变化的建筑:外国建筑的千年之变

变化的建筑:外国建筑的千年之变

张克群 著

已完结· 6.23万

你知道吗? 奴隶制时代的建筑都特庞大; 哥特建筑是欧洲中世纪的黑暗之光; 佛寺建筑在日本和印度遍地开花; 后中世纪,君权和文艺都复兴了; 英法大革命时期的建筑集各种仿古于一身; 19世纪的钢筋混凝土带给建筑新面貌; 20世纪以后现代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 再后来,后现代主义开始使建筑各走各的路…… 如此浩瀚的外国建筑千年之变,通过简明的讲解、有趣的历史故事、诙谐的语言风格,将复杂的建筑形式转化为清晰明了的发展脉络。小小一本书,带着你走遍世界的隐秘角落,走近建筑和历史中的活色生香。

强军之魂: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

强军之魂: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

张海峰

已完结· 14.82万

《强军之魂: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以打造军事文化是人民军队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为切入点,以习近平主席关于加强军事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将我军对军事文化的探索实践与服务于战争、服务于战斗力提升、服务于官兵精神文化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在回顾我军90多年军事文化发展的历程及面临机遇挑战的基础上,着力从对党忠诚、核心价值、敢打善战、严明纪律、纯洁道德、开拓创新等主要内容入手,深入阐释军事文化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为进一步推动军事文化繁荣发展提供有益帮助,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文化支撑。

2018宜宾历史文化名人·碧血丹心郑佑之

2018宜宾历史文化名人·碧血丹心郑佑之

宜宾市政协主编

已完结

郑佑之,号自申,化名张裕如、张荣山等,宜宾市叙州区观音镇(原宜宾县古罗场)画象嘴人。郑5 岁入私塾,18 岁考入叙府联中。1912 年考入成都农业学校殖边科,后来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护国讨袁战争。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主义在川南城乡的传播者,赵一曼(郑之妻妹)、余宏文等共产主义战士,都先后受到他的培育……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

【美】杜赞奇

已完结· 13.96万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是印裔美籍学者杜赞奇通过对资料: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所编《中国惯行调查报告》、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社会调查材料,以及中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的研究,以个案的方式对华北六个村庄进行详尽的分析,展现了在国家政权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1900—1942年华北农村社会、政治、经济图景。作者从“大众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权力的文化网络”、“国家经纪”等概念,详细地论证了国家权力是如何通过种种渠道(诸如商业团体、婚姻圈、经纪人、庙会组织、宗教、神话及象征性资源等)深入乡村社会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乡村社会又是如何作出回应的。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转向

刘子健

已完结· 7.58万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餐馆的历史: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餐馆的历史:一部横跨2000年的外出用餐文化史

【英】威廉·席特维尔

已完结· 15.56万

本书是英国美食作家、评论家威廉·席特维尔全新力作。这是一段“出去吃”的趣味历史,一个关于艺术、政治、革命、渴望和享乐主义的故事。一个餐馆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英国著名美食作家威廉·席特维尔带领我们吃遍各国著名餐馆,记录不同年代人们的饮食偏好、餐桌礼仪、待客之道和文化禁忌,展现各国文明的兴衰和时代的变迁。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家谈青少年教育

父亲的责任:文化名家谈青少年教育

潇龙

已完结· 16.36万

流风所及,教育也成为那个时代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些在不同领域极有影响的大家、权威,都十分关心青少年教育,都曾为青少年、为孩子撰写过文章,甚至亲临学校、集会作讲演、报告。以二十年代开明书店创办的《中学生》杂志为例,在这本面向中学生的读物上,可以找到当时几乎所有的第一流的名家为孩子们撰写的文章。这在今天恐怕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 所以,也就有了我们这一本书。 虽然时过境迁,今天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已经远非当年的状况,但是这些文章中所蕴含的对孩子赤诚的爱、谆谆的苦心、人生的智慧等,以及那个激情洋溢的五四运动所倡导的对国家的抱负、对社会的责任、对理想的坚持、对进步的追求,对于今天的读者——家长、教育工作者、孩子——仍然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茅台文化力:聚合发展之势

茅台文化力:聚合发展之势

张小军

已完结· 13.55万

《茅台文化力》以大量一手资料为切口,深入探索茅台成功的原动力,提出了茅台文化力体系、茅台文化力护城河、茅台文化生长演进、大文化生态等四大议题。采用文化力的视角,剖析茅台文化的成功之道,总结茅台文化打造的模式和经验。由茅台文化投射出的茅台文化力,是基于茅台文化内涵的一种张力,是价值观和秩序的重建能力。对于茅台内部而言,它构建了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发展力;对于消费者而言,它重新定义了一瓶好酒的价值。对于行业而言,它重构了行业的格局和秩序。从微观来看,文化是助推茅台成功的关键力量,茅台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就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融合。从宏观来看,茅台文化力折射出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光辉,亦是白酒文化的代表性力量。

溯文明之源 寻华夏之根:2018首届中国尧文化高峰论坛论文访

溯文明之源 寻华夏之根:2018首届中国尧文化高峰论坛论文访

王水成

已完结· 29.59万

溯文明之源,寻华夏之根”尧文化论坛暨“寻根尧祖·圆梦中华”文化旅游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从整体策划到具体实施,都体现了我们一贯主张的“创立未来之新风”的办会风格,尤其是这次收集的50多篇论文,都是很有价值很有新意,我认为这次编辑的尧文化论文集,有探索篇、创新篇、高端访谈篇,尤其是高端访谈篇,更有可读性,可以说是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重要的学术成果之一,希望再接再厉。

熟年革命(《钝感力》续作,日本文化大师渡边淳一再谈“熟年革命”)

熟年革命(《钝感力》续作,日本文化大师渡边淳一再谈“熟年革命”)

(日)渡边淳一

已完结· 2.90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千灯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千灯镇

徐耀新

已完结· 3.66万

本系列共50本,涵盖我省5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展现了江苏历史演变中岁月累积的文化智慧与古物风貌,彰显了江苏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丛书采用“口袋本”的形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便携易读。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千灯镇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千灯镇

徐耀新

已完结· 3.66万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承载着厚重而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特色,就能为我们的家园情怀留下栖息之所——只有留住“乡愁”,才能“记得住乡愁”。2016年底,江苏省文化厅开始组织编写“精彩江苏”丛书,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地方戏曲、书画艺术、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这既是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延展千年文脉、推动文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的创新实践。 “精彩江苏”丛书第一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首批图书正式出版,第一批推出24本。本系列共50本,涵盖我省5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展现了江苏历史演变中岁月累积的文化智慧与古物风貌,彰显了江苏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丛书采用“口袋本”的形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便携易读。一卷在手,令读者观尽江苏名城名镇名村之无限精彩。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颜晓峰等

已完结· 27.43万

本书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布局着眼,研究这一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书阐述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人类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关系、文化建设各个领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代化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等问题,是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后研究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

谁把橡皮戴在铅笔头上:文具的千年演化史

【英】詹姆斯·沃德

已完结· 12.82万

铅笔、橡皮擦、钢笔、圆珠笔、笔记本、便利贴、修正液……从记事起,这些文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帮我们记录文字、画出图画、整理思绪,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文具也帮助人类记录历史,让辉煌灿烂的文明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 那么,这些文具是如何诞生,又是如何演化成现代人所熟悉的模样?它们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带我们一起探索文具演化的历程。 不要小看你书桌上一个小小的回形针、一支笔或其他不起眼的文具,它们存在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经历过的故事比你想象中的更多。

在裂缝中寻找微光:文化大师的风骨与温度

在裂缝中寻找微光:文化大师的风骨与温度

牛皮明明

已完结· 8.68万

本书以历史上文化大师的真实人生故事为主,讲述了包括民国大师李叔同、蔡元培、梁思成、林徽因以及现当代艺术巨匠黄永玉、叶嘉莹、王小波、金庸等人的人生故事。换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还原一段段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看他们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