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作者: 郭志坤
连载中现代当代当代文学

11.47万 字   |19人 正在读

最新章节:魏晋南北朝大事记|更新时间:2024-06-11 20:22:55

作品简介
目录 (61章)

本书主要书写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重点讲述了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偏安、十六国动乱、南北朝更替的历史进程,对每一时期的治乱因果有专业客观的分析,对每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等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进一步认识民族大融合的难得与伟大,而且更能理解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序一

上海的郭志坤先生是我多年的老友。在十几年前世纪之交的时候,我同郭先生曾经有过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就是依照他的提议,共同编写了一本通俗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图书,题为《中国古史寻证》,列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名家与名编——世纪初的对话》丛书出版。当时没有料到这本书印行后博得相当不错的反响,这使郭先生和我都觉得所做的一番努力是值得的。

以这件事为契机,郭志坤先生同我有多次机会谈起历史学的通俗化问题。我们都认为,有必要组织编写一套系统讲说中国历史,将学术界的丰硕成果推广给大众的图书。郭先生精心拟出规划,并很快约请到多位学养深厚的作者,形成老中青结合的团队,投入了撰写的工作,其成果便是现在这套《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从夏商周三代写起,一直到最末的王朝清朝为止,全套共十二册。这套丛书的编写,贯穿了两条原则:就书的阅读对象来说,是“面向大众”;就书的语言风格而言,是“通俗化”。我认为郭志坤先生的这两条原则提得好,也提得及时。

先说“面向大众”。我近些年在不同场合屡次说过,历史虽不能吃,也不能穿,似乎与国计民生渺不相关,实际却是社会大众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我们每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具有何种身份,都会自然而然地对历史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或许可以说是人的天性使然吧。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不但要认识现在,也必须回顾过去,这就涉及了历史。我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是每个人都会意识到的问题,这也离不开历史。人们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考虑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这就更应该了解历史。社会大众需要历史,历史学者自当“面向大众”。

抗日战争时期,历史学前辈钱穆先生在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课程,所撰讲义(出版后书名《国史大纲》)一开头便标举:“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历史学者的工作,不应只限于自身观察历史、探索历史,更有责任把所认识、所了解的历史,原原本本地告诉社会大众,使大家对历史有应有的认识和必要的了解。

特别是在今天,当我们的国家、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之际,尤其有必要推动历史学“面向大众”。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我们的先人创造了辉煌而且源远流长的文化,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过丰富卓越的贡献。我们有义务把这样的史实告诉社会大众,增强大家建设祖国、走向世界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从而为今后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多更新的贡献,这应当成为历史学者的襟怀和抱负。

再谈“通俗化”。“面向大众”与“通俗化”是结合在一起的,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大众”,历史著作就必须在语言和结构上力求“通俗化”。

说起“通俗化”,我联想到我国“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司马迁是学究天人的大学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然而他撰著历史,引经据典,还是在通俗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他论述唐虞以来古史,自然离不开《尚书》,他本人曾受学于《尚书》博士孔安国,亲得古文《尚书》之学的传授,然而他在引用《尚书》时,对于古奥费解的字词,都采用意义相同的字词来代替,这应该说是在“通俗化”方面的重要创意。另外,司马迁还尽力将史事的叙述情节化,使之活现于读者眼前,无愧于历史家的大手笔。这都是后人需要学习的。

必须说明,“通俗化”并不意味着降低历史学著作的学术水准。相反,编写“通俗化”的历史作品,实际上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绝不是轻易就能够做到的。在这里,我还想附带说一句,即使是专供学术界专业阅读的论著,其实也应当(而且也能够)写得简明流畅一些。不少著名的前辈学者,例如胡适、郭沫若、冯友兰等先生,他们的著作不都是这样的吗?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是“面向大众”的,并且在“通俗化”方向上做了很大的努力。郭志坤先生还说过:“通俗,通俗,只有通然后才能俗。”这也很有道理。这十二册书是一个整体,作者们在上下五千年的一个“通”字上花费了不少精力,对于内容的构架和文字作风也下了一番苦功夫,相信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体认到他们的用心。

李学勤

2014年8月17日

精选推荐
守望昆仑

守望昆仑

王仁湘

连载中· 10.60万

本书是一部记录在“第三极”青藏高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考古手记。作为一部反映青藏高原考古的通俗读物,作者通过十余篇随笔及多幅直观的实物图和形象的线描图,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获得的第一手田野资料,图文并茂、通俗、生动、真实地记录了其在发掘西藏拉萨曲贡遗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等为代表的史前文化遗址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同时展现了雪域高原上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灿烂古老的文明风貌。

令人着迷的地理

令人着迷的地理

左卷健男

连载中· 4.29万

“令人着迷的科学知识”系列是专门为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打造的课外科普读物。《令人着迷的地理》是本系列之一,涵盖了自然地理学的45个重要知识点。书中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小读者们分析解释了生活中有趣的自然地理现象,如北极星真的不会移动吗、云为什么会变成雨呢、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怎样测量地球到月球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等等。全书通俗易懂,新奇有趣。通过阅读本书,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中学地理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令人着迷的生物

令人着迷的生物

左卷健男

连载中· 3.69万

“令人着迷的科学知识”系列是专门为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打造的课外科普读物。《令人着迷的生物》是本系列之一,涵盖了40个重要生物学知识点。书中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小读者们分析解释了生活中有趣的生物现象,如蝴蝶在蛹这一成长阶段经历了什么、草莓上的小颗粒是什么、香蕉是草还是树、食物在身体中都去了哪里、到烤肉店去了解一下可食用的动物内脏吧,等等。全书通俗易懂,新奇有趣。通过阅读本书,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中学理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令人着迷的物理

令人着迷的物理

左卷健男

连载中· 3.22万

“令人着迷的科学知识”系列是专门为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打造的课外科普读物。《令人着迷的物理》是本系列之一,涵盖了37个重要物理知识点。书中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小读者们分析解释了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如光的速度有多快、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用杠杆可以撬动地球吗、将磁体切成小块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插线板具有隐患的原因,等等。全书通俗易懂,新奇有趣。通过阅读本书,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中学理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令人着迷的化学

令人着迷的化学

左卷健男

连载中· 5.16万

“令人着迷的科学知识”系列是专门为提升小学中高段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知识储备打造的课外科普读物。《令人着迷的化学》是本系列之一,涵盖了53个重要化学知识点。书中作者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小读者们分析解释了生活中有趣的化学现象,如干冰是什么、用丝线将冰块吊起来的方法、喝可乐后打嗝的原因、食品袋里的小袋子装着什么,等等。全书通俗易懂,新奇有趣。通过阅读本书,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丰富的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为中学理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

走出内向,给孤独者的治愈之书

琳达·德·莱尔

连载中· 16.39万

杰茜卡·潘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内向性格,但她始终憧憬着一种更辽阔的人生。出生于美国的她,在澳大利亚留过学,在北京、巴黎生活过,最后选择定居伦敦。 在北京做记者时,面对镜头她无法做到淡定从容,全身总会控制不住地冒冷汗,心跳陡然加快,大脑宕机,语无伦次,最后不得不离职。 定居伦敦之后,生活并未如她所愿。她再次失业,接着*亲密的朋友搬离了伦敦,笼罩在她头顶的孤独瞬间压了下来……这时她在内心疑惑:如果一直这么内向的话,是否会错过些什么。 于是,她开启了“外向的一年”计划,尝试过一种新的生活。 与陌生人搭讪,公开演讲,来一段即兴表演,用社交软件寻找新朋友,上台表演单口喜剧,来一次毫无准备的旅行,组织一次朋友聚会…… 似乎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语文陪伴孩子们的一生

语文陪伴孩子们的一生

夏昆

连载中· 18.48万

夏昆老师是独具一格的中学语文名师。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仅学习语文,还鉴赏诗词、音乐、电影……他也用这些来陪伴自己的孩子们。所有这一切的目的,是以文学之美充盈生命,以音乐之美滋养心灵,以电影之美教化人情。他坚守“真实教育”的初心,只为追寻智慧与美。    本书沉淀了夏昆二十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经验,讲述中国语文之美,让学生爱上语文,成长为更好的人。

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

衣若芬

连载中· 5.08万

苏东坡在写给友人的书信最后, 经常用“倍万自爱”或类似文字做结语,比如:给王迥 ——“伏冀倍万自爱”; 给释法言——“惟万万自爱”;给王箴—— “余惟万万保爱”。    本书以“倍万自爱”为切入点,以苏东坡的作品与经历为依托,探求他的“自爱”逻辑与价值观,发掘他享受人生的秘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 “自我存在”,通过苏东坡的前世传说和梦境异事认识苏东坡的生命本质,学习如何感知自我的存在;第二部分为“自我安顿”,探寻苏东坡对人情世态的体悟,学习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第三部分为“自我管理”,从心理学、管理学、认知科学等角度分析苏东坡的欲念和逆商,了解苏东坡的自我管理策略,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第四部分为“乐活自我”,捕捉苏东坡的六种“小确幸”,学会营造生活乐趣,轻松自在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 公元1500年之前

帝制与盛世 汉唐明的时代 公元1500年之前

李晓鹏

连载中· 16.51万

★帝国的制度如何建立?见微知著,洞悉盛世的缔造密码以明朝为例,探究中华文明历朝盛世的治乱得失。以明朝开国盛世为论述主线,兼论历朝盛世开创的施政经验,将明初九帝与中国历史上缔造盛世的其他帝王加以对比,清晰展现了盛世开创的制度基础、士大夫的著史心理,以及君臣在治理上的博弈。★ 打破历史人物脸谱化形象,重新审视明初九朝君臣施政得失朱元璋是在反腐倡廉还是诛杀功臣?东厂是特务机构还是监察机构?文官盛赞的明孝宗皇帝是否真的堪比汉文帝和宋仁宗?史官的褒贬自有其标准,但真实的治国效果不会说谎。明初的盛世,为我们重新评价明朝制度和历史人物提供了更有效的视角。★经济学思维与数据分析方法,探寻真实的治国效果李晓鹏讲历史,并非沿用儒家传统道德的评价标准,而是从其经济学背景出发,深入史书中容易为人忽视的枯燥数据,探寻真实的治国效果,重新审视当时的经济、军事、民生状况。这种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为读者认识中华文明、理解当今中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