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秦学术史探赜

霜红一抹染青史:“傅山对中华国学的贡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霜红一抹染青史:“傅山对中华国学的贡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范世康

已完结· 24.11万

《傅山论坛》自2012年8月创刊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不仅在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方,而且传播至江浙一带,可以说影响绵延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已经成为国内开展傅山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近几年来,研究傅山的队伍日益扩大,不仅有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而且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山西人士,也吸引了南方的人士。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由过去的研究傅山的学术问题,进而拓展研究傅山的思想。这一可喜局面,与傅山学社和中华傅山园诸位同仁的努力,特别是傅山学社社长范世康先生正确的策划与领导是分不开的。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

(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已完结· 40.87万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西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 本书*卷自约西元前600年至约西元1350年,主要讲述希腊拉丁学术的发生、演变以及希腊、拉丁学术在拜占庭时期和西方中古时期的流布与嬗变。全书首先涉及荷马的史诗研究、戏剧及其他诗歌作品的研究、演说术与修辞学、语法学与词源学、亚历山大里亚学派、斯多葛学派、帕伽摩学派、帝国初世纪的文学批评以及古典晚期的希腊、拉丁学术等诸多方面,视野宏远,涵括诸端。在本书后半部分,作者把目光投向君士坦丁堡,对于古代到中世纪之间文献的传承、抄录和校勘进行细致整理和深度阐述,对拜占庭学术、9世纪的经典著作、早期经院学者及其经典著作、中古时期的文献考据等情况细细爬梳,使得枝蔓繁多的中古时期的学术发展脉络一目了然。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三卷)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三卷)

(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已完结· 31.89万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 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本书为第二卷,所讲述的古典学术史由文艺复兴起,至18世纪。全书首先以意大利为中心,讲述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著作的研究,接着16,17,18世纪各为一章,每章分国别讲述古典学术史。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地区,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德国,均有详细的论述。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二卷)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二卷)

(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已完结· 27.60万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 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 本书为第二卷,所讲述的古典学术史由文艺复兴起,至18世纪。全书首先以意大利为中心,讲述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著作的研究,接着16,17,18世纪各为一章,每章分国别讲述古典学术史。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地区,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荷兰、英国、德国,均有详细的论述。

韦伯作品集:学术与政治

韦伯作品集:学术与政治

【德】马克斯·韦伯

已完结· 13.51万

《学术与政治》是马克斯·韦伯的两个演讲名篇。一战后,慕尼黑大学的学生对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迷惘。应其之邀,韦伯做了这两次演讲,旨在为大学生解答学术与人生道路上的核心问题。 在一个祛魅的时代,以学术或政治为天职,这意味着什么?学术生活就如一场“疯狂的赌博”,而政治则被韦伯喻为“坚定而从容地钻透硬木板”。他以冷峻、清醒与独有的内心深处的激情,直面我们时代深刻的命运,为我们描绘出学术与政治的职业状况,阐明从事这两种职业所需的素质与条件,揭示学者与职业政治家的责任与内在使命。

学术与政治

学术与政治

【德】马克斯·韦伯

已完结· 6.94万

本书收录马克斯•韦伯脍炙人口的两篇演讲:《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和《政治作为一种志业》。 这两次演讲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战前后,昨日世界业已崩塌,新的社会及政治秩序尚未成型,德国年轻人中弥漫着一股迷惘的集体氛围和左倾的政治浪漫主义。面对着渴求意义与先知的听众,韦伯刻意与纷乱的时事保持距离,将他的主题置放于思想史及社会史的脉络中,从而对现代世界做出根本性的诊断,并将此诊断运用于德国所面对的政治局势:在一个祛魅后的世界,学术及政治是否能成为一种志业?对世界有所知和对世界采取行动之间的统一,是否能在学术中或在政治中实现?韦伯的回答冷峻克制,暗蓄悲情,寄托深远。而他提出的价值中立原则及责任伦理与心志伦理的对峙,迄今仍对我们的学术反省与政治实践具有启发意义。

清代学术概论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

已完结· 8.28万

《清代学术概论》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重要的代表作。该书梳理了从顾炎武、黄宗羲、胡渭、戴震,直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炳麟诸学人的思想与学术成就,将有清二百六十馀年学术发展作了全景式的勾勒,涉及清代几乎所有重要的学者和著作,是一部论述清代“思想界之蜕变”的学术论著,更是我们了解清代学术思想史的入门***书。本次整理以通行的商务印书馆《共学社史学丛书》本为底本,并参校国家图书馆藏《清代学术概论》稿本、《改造》杂志排印本、商务印书馆1930年《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书局1936年《饮冰室合集》本诸多版本,力求准确、全面、恢复原貌。特别据稿本收入梁启超于1923年六七月间撰写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概略》,此书是《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中间过渡,可据以理清梁启超关于清代学术论述之发展脉络。此外,还附录《清代学术流别纲目》《清初五大师学术梗概》《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清代政治与学术之交互的影响》五篇文章,与《清代学术概论》是互为补充与发明的,供读者参考。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陈建华

已完结· 35.94万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靠前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曹卫东学术文集: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曹卫东学术文集: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

曹卫东

已完结· 16.87万

在《文化间性:记忆与反思》中,以“现代性”为范畴,作者探讨了我国文艺学学科及文化领导权应如何重建,大学精神和大学学术评价制度应如何建构等问题,以及在朝向现代性的过程中,欧洲社会面对的群体自我认同、法律及文化教育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在这些话题之外,作者还整理收集了自己近几年代表性的阅读札记、时事评论及文艺评论。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袁筱一王静

已完结· 29.22万

袁筱一、王静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考察了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状况,对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本卷关注法国文学在中国的阐释主体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法国文学研究中某些个案的讨论,诠释在历史维度读者期待与研究个体三重作用下的法国文学的研究特点。本卷由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和王静教授领衔撰写。

东方学术概观(增订本)

东方学术概观(增订本)

梁漱溟

已完结· 10.97万

《东方学术概观》是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可谓“最后的儒家”的最后定论。作者晚年依据毕生经验和体悟撰写本书,对东方学术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学术予以宏观的阐述,抉发东方学术价值在其为人生实践之学、改造生命之学,叙述力求简明切当,有助于后来的学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增订本,除精加校勘外,还增加了早年撰写的有关文字,以及访谈、书信中有关儒释两家见解的文字,内容更为充实。

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研究

清代常州学术文化研究

杨旭辉

已完结· 30.79万

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次将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做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现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晚清近代现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影响。这些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对近代的龚自珍、魏源、谭献、况周颐、康有为以及现代学术史上以顾颉刚为首的 “古史辨派”学者影响深刻,对今天的学术思想亦有启迪。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

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

桑兵

已完结· 24.92万

晚清民国学术名家辈出,佳作如云,既有研究还相当不够。本书从具体历史情境出发,关照到文本的前后左右,论述由整体而具体,从宏观落脚细部,对于近代中国新史学、学术史上的道统与派分、社会学人类学对史学的影响有深度剖析,对于当时的学术交往、学会活动与学术争论也力求和盘托出,文笔简洁有力,让人在历史的繁复之中领略学术与学人的魅力。著者所揭示的学术史研究路径,无疑也给人相当启发,值得有心人细心揣摩。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上、下卷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上、下卷

冯至

已完结· 26.38万

冯至生前亲自编订,反映其一生中各个时期的重要学术成果。谈杜甫与杜诗、谈歌德、谈鲁迅研究、谈中外文学,谈世界文化名人及其作品……中国文学部分+外国文学部分,一窥一代学者勤勉读书与不懈思考的学术风貌。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7卷,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7卷,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陈建华

已完结· 37.41万

《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7卷。本书是一部学术史研究著作。本书以俄苏文学研究的百年历程为线索,以学术转型为理论框架,对俄苏文学研究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对长达百余年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进行了全面观照,在充分展示中国俄苏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俄苏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

曹卫东学术文集:赫尔墨斯的口误

曹卫东学术文集:赫尔墨斯的口误

[德]伽达默尔

已完结· 23.28万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是作者的学术译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学批判、话语政治、文艺理论等,收录了霍克海默、哈贝马斯、伽达默尔、克吕格、巴尔塔萨、罗曼·茵伽登、顾彬等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章。译文难度较大,可见译者译笔矫健,这些文章也为学术界提供了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

曹卫东学术文集: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

曹卫东学术文集: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

曹卫东

已完结· 21.00万

《交往理性与权力批判》既是作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发展沿革的小记、对哈贝马斯个人及其思想关键词的剖析,也同时阐明了作者自身如何从理论和思想上向哈贝马斯靠近,涵盖作者同哈贝马斯的个人交往、哈贝马斯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国人对哈贝马斯思想理论的受过程,等等;此外作者还专门梳理了著名的“1968”学生运动的历史细节,重凸显了在此运动中法兰克福学派与学生的各种互动及交锋。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3卷,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3卷,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

周启超,张进

已完结· 48.67万

《外国文论研究的学术历程》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第3卷。全书总分为五章,其中解放前的文论研究为一章,解放后的文论研究分为四章。按照系列套书的统筹规划,该卷秉承套书的总体要求,注重原生态,竭力走进国外文论引介与研究的历史,以欧美文论、日本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俄苏文论为经线,以学人、学说、学刊为纬线,细数百年来中国学人在引介和研究外国思想家的学说的道路上所做的努力,同时也见证了外国文论在中国的旅行印记。本书在梳理中反思当代中国的外国文论引介路径与接受格局上的现实问题,探索我国未来的外国文论引介的战略规划,研究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实践。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4卷,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4卷,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江宁康

已完结· 25.79万

江宁康、金衡山、查明建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4卷美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梳理了中国的美国文学研究的脉络和重要成果,对研究的源头和相关的学术机制进行了阐释。本卷借鉴计量史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对学科发展的状态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力求对靠前的美国文学研究得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评价。本卷还关注学术组织和机构的活动,关注当下青年学者群体的成果,强调学术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学科史意义。作者包括南京大学江宁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金衡山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等。

曹卫东学术文集:迟到民族与激进思想

曹卫东学术文集:迟到民族与激进思想

曹卫东

已完结· 20.50万

在《迟到民族与激思想》中,作者以《德国思想的他者视角》篇,从著名学者卡尔·曼海姆、马丁·格莱芬哈根、库尔特·伦克的研究成果出发,考察了有关保守主义的不同定义,揭示了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生语境,分析了德国保守主义的思想结构,发掘其背后隐藏的思想关联、社会关联,特别是政治关联,揭示出德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激思想;从宏观上勾画出德国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

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

熊十力学术文化随笔

佚名

已完结· 16.74万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2卷,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视野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2卷,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视野

陈建华

已完结· 40.14万

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2卷,外国文学研究的多维视野)(精)》系总论卷二,主要从宗教学、社会学、译介学、叙事学等角度考察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并探讨了其他相关问题。本卷由陈建华教授主编,约请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浙江大学张德明教授、南开大学王立新教授、厦门大学王诺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麦永雄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天津师范大学郝岚教授等学者撰稿。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桑兵,关晓红

已完结· 19.18万

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折射出整个近代中国在中外文化冲突融合的缠绕中遭遇的困境。透过目前的习以为常,依稀可见曾经阵痛的脱胎换骨。在此过程中,看似兼收并蓄,其实外来学说的输入不免表浅变形,本来民族的地位则多有流失。

未来领袖摇篮系列丛书:麦吉尔大学-学术航母

未来领袖摇篮系列丛书:麦吉尔大学-学术航母

刘彦慧

已完结· 9927

GraphPad Prism学术图表

GraphPad Prism学术图表

张敏

已完结· 15.05万

历史社会学的逻辑:双学科视角下的理论探索

历史社会学的逻辑:双学科视角下的理论探索

孙宇凡

已完结· 11.57万

历史社会学虽不是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但作为国内研究的新趋势,在近几年的学术研究中逐步受到重视,并融入进社会学的主流学科范式中,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作为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结晶,本书为历史社会学提供学科关系上“迂回与进入”的联接策略,也提供理论旨趣上关于事件时间性的综合纲领。 作者将历史社会学进行了拆解,分为了历史学和社会学两个维度。从历史学到社会学,再从社会学到历史学,通过孔飞力、史景迁、赵鼎新、魏斐德和成伯清等具体的案例,对两者进行了方法论上的探讨。

中国美学通史1先秦卷

中国美学通史1先秦卷

叶朗,朱良志,孙焘

已完结· 30.96万

《中国美学通史(1先秦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一卷即先秦卷。本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主编叶朗先生为全书做的总序,对美学的基本问题及中国美学发展的脉络、特征做了精练的概述,反映出作者对美学基本问题以及中国美学通史的基本思考和基本观点,可视为一篇短的美学通识读物,第二部分是美学通史先秦卷的内容。本卷论述了中国美学起源时期先秦时期美学发展的历史。先秦史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作者孙焘以先秦历史发展为宏观背景,梳理美学基本内容、观点及其发展的脉络和特征,主要是梳理诸子各家的美学思想,重点讨论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些这些美学思想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系。在写法上,以思想家(著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以美学问题为辅线,探究各家对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

德国现代史学探微

德国现代史学探微

吕和应,冷金乘,李玥彤

已完结· 12.99万

德国现代史学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西方现代史学以德国现代史学为开端。本书将围绕德国现代史学的重要理论家和历史学家展开,系统梳理德国现代史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德国现代史学的诞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语境。

跟着课本学历史:秦汉风云

跟着课本学历史:秦汉风云

彭勇

连载中· 8.68万

本书是“跟着课本学历史”系列的第二本。时间跨度为从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起,到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止,包括秦朝、西汉和东汉三大时期。内容包括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统一后的重要政策、秦末楚汉战争、西汉初期的治理、汉武帝时期的内外措施、西汉末期的混乱、东汉光武帝的中兴,同时扼要介绍两汉时期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中外交流,和造纸术等科技文化的发展。

中国哲学简史

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已完结· 19.24万

本书从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学家及主要流派的变迁和发展为主线,简要梳理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并融入了作者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本书最初是讲义,后来由英文翻译过来,全书文浅意深,简而不薄,是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入门书。也是哲学大家的哲学文化经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