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的崛起与衰落
(英)劳伦斯·詹姆斯
已完结· 49.42万字
英帝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它最鼎盛的时候,其领地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也占那个时候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帝国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也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号称“日不落”。像英帝国这样的现象,以后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侵占别国领土建立殖民帝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英)劳伦斯·詹姆斯
已完结· 49.42万字
英帝国是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它最鼎盛的时候,其领地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也占那个时候世界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帝国有如此庞大的势力,也没有一个帝国可以号称“日不落”。像英帝国这样的现象,以后不会再出现了,因为侵占别国领土建立殖民帝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卞君君
已完结· 7.98万字
1894年,岁在甲午,一场决定东亚之主的战争,在朝鲜半岛已经点燃。 从此,东亚这片土地,再不复以往格局…… 大清帝国覆灭、民国肇始、北洋政府当政、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甲午之后,中华大地上演着走马灯般的政治剧,整个国家都处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动中。而在一衣带水的东瀛岛国,却已然踏入现代文明圈之中,并以朝鲜为踏板,日渐侵占中国东北,而随着其国力一同增长的,是日渐抬头的军国主义侵略野心……自此,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彻底改变了东亚三国的走向。
安东·范德伦
连载中· 11.10万字
1555年的王位交接仪式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未来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以及荷兰共和国国父奥伦治亲王威廉,这几位在前后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搅动风云的人物齐聚一堂。围绕在他们周围的还有英格兰女王血腥玛丽和伊丽莎白一世,苏格兰的断头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以及德意志和法兰西的众多王侯……
戏精
已完结· 155.03万字
开局一个长腿小萝莉和一个公主当火洞、东胡、洛林公国用他们那滚滚车轮和战马踏上汉的土地时,汉人流离失所。就在这个时候,穿越过无数世界的刘安来了,带着莫名其妙的能力和一个叫三丫头的小萝莉。神马?作为穿越的最后一站,你们这些穿着铠甲的步兵、背着弓箭的射手们竟然说我是个奴隶?我刘安同意当奴隶,三丫头也不能同意啊。那么,就让汉重新崛起吧!
易中天
已完结· 6.79万字
汉帝国成立初始,百废待兴。吕后权倾朝野,外戚纷起,酿成诸吕之乱。文景二帝为国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恢复生产。一切都已铺垫好,只等汉武帝登上舞台。
新玉言,李克
已完结· 15.51万字
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倡议是中国在国家层面提出的一项宏大战略。可以说,中国已经了举国“一带一路”的时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贸易国的世纪大战略,“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一带一路”战略被称为中国对外放的2.0版本,它被认为将深刻全面地改变中国的经济面貌以及世界经济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要干什么?“一带一路”有着怎样的中国式考量?“一带一路”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一带一路”将带给世界什么?世界各国的“新丝路”战略是什么?“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背景如何?
张嘉骅
已完结· 6.62万字
该系列丛书由台湾著名作家张嘉骅精选《史记》中的人物故事编写而成,共计60篇。 主要根据《史记》的“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相关篇章,精选了唐尧到汉武帝间杰出人物的事迹,其中有帝王、将相、世家公子、谋士、教育家、武士、辩士、刺客等。 语言生动,文字流畅简约,通俗易懂,有极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李奕定
已完结· 23.38万字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唐朝末年民变四起,各地藩镇自立为王,中原内乱不息。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乱世之中,天下四分五裂,纲常法纪松弛;统治阶层更替频繁,道德失序。骄兵悍将称王称帝,父子相弑轮回不绝,文人学士卖身求荣;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但也正是这段黑暗时期为华夏中国新一轮的整合统一提供了前车之鉴,孕育出文治昌盛,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赵宋之世。本书是一部讲述五代十国史的普及读物,作者从黄巢起兵讲起,再分别叙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中原王朝的更替,以及南方前蜀、吴、南唐等众多割据政权的建立和北方契丹的兴起,直至周世宗柴荣去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结束。作者以建立王朝政权的皇帝,及其谋士、将领等人物为点,以军事行动、重大事件、王朝兴衰为线,辅以描刻中原王朝对割据政权的反应和行动,以点带面、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地描摹出一幅“诸雄并起、争霸天下”的乱世风云图。
易中天
已完结· 6.13万字
靠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和雷厉风行,汉武帝大刀阔斧地厉行改革,政治上加强集权,思想上独尊儒术,经济上盐铁官营,军事上东征西讨,从而变秦制为汉制,化夷狄为华夏,成功地完成了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型,为今后的中华帝国奠定了万世基业。那么,在他的不世之功后面,有着怎样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又将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引发哪些深思? 了解汉武帝雄才伟略的一生,领略中华文明史华彩乐章,请阅读《易中天中华史 第八卷:汉武的帝国》。 中华民族到了关键的时刻。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历史。审视“世界文明中的中华文明”,找到“中华文明中的共同价值”,明白“未来世界中的责任担当”,也才能看清文明的意志,找到中华的位置。这就是《易中天中华史》的任务。至于结论,也许会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没有,
梅毅
已完结· 36.28万字
公元前221 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自兹伊始,书同文,车同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统一。 秦帝国的这次一统天下,短暂而辉煌。始皇帝沙丘暴崩,赵高立谋,李斯私心,二世胡亥登基。未几,嬴政陵墓之内尸骨未寒,戍卒叫,函谷举,咸阳火光,可怜焦土!秦朝,曾经席卷海内的伟大帝国,竟然一夕覆灭!西楚霸王项羽刚猛无俦,终垓下被围,四面楚歌。刘邦持三尺剑,以平民而为帝王,开天辟地。汉朝与匈奴百年战争,此消彼长,“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至今荡气回肠…… 强秦盛汉,横亘四百余载。艰难苦恨繁双鬓,这些伟帝英君、王侯将相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开拓历史,秦汉先民胼手胝足,不断地汰陈除旧,消融野蛮与暴戾,最终,在千万里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一次又一次让铁与火归于沉寂。
(美)爱德华·巴普蒂斯特
已完结· 35.63万字
长久以来,美国人倾向于将奴隶制视为一种前现代制度,属于这个国家的原罪。但是,年代的隔阂,割裂了奴隶制与美国后来成功的联系,这种看法对于数百万惨遭束缚的奴隶而言无疑是一种伤害。 历史学家爱德华•巴普蒂斯特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事实:在美国独立后的80年里,奴隶制的扩张推动了美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短短几十年,南方从沿海狭长地带的破旧烟草种植园,成长为横贯大陆的一个棉花帝国,为美国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体,打下了重要基础。巴普蒂斯特认为,内战以前,美国经济上*大的创新是想尽办法通过奴隶制赚更多的钱。奴隶主通过强制迁移和严酷刑罚,强迫被奴役的非洲裔美国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进而从他们身上压榨出巨额利润,这才使得美国能够牢牢掌握工业革命的关键原料——棉花的世界市场,最终成为一个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富裕国家。
破壶
已完结· 132.88万字
齐欢凭着自己的本事,不但创建了自己的帝国,而且横扫一切美女,美妇,警花,护士,老师,秘书,白领,甚至……只要看得上眼的,就全收,不管她是谁,不管她和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
拾里
连载中· 5523字
我要删除 《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年少的时候,我觉得孤单是很酷的一件事。长大以后,我觉得孤单是很凄凉的一件事。 现在,我觉得孤单不是一件事。至少,努力不让它成为一件事。 以前一个朋友写过一首诗,叫《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头脑和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
陈恒,洪庆明
已完结· 15.72万字
《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为《世界历史评论》丛书第6辑,主题为“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分为“专论”“访谈”“专题讲坛”和“文献与史料”四个栏目,主要以城市为研究视角,站在全球的广阔视野中进行观察和对比,探索人类共同走过的足迹和历程。《历史上的城市与帝国》收入李孝聪、成一农等诸位名家的精彩文章15篇,视角丰富多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许纪霖
已完结· 27.74万字
《知识分子论丛(第10辑):何种文明?中国崛起的再思考》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如何走向文明的崛起、现代文明建构中的国家与民主、中华文明的现代处境、政治秩序与心灵秩序、现代化论题的重申、政治自由与现代性:贡斯当、托克维尔论政治自由等。
孙健,王东
已完结· 23.86万字
《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每个人阅读这套书的目的不尽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相径庭。我们衷心希望本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认识现实经济世界的一个视角,在投资、经营、决策、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正确、理性地认识发生的每一个变化,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历史是指引现实的指南针,历史是抚慰内心的清凉剂。相信每天读点金融史,答案就在你心中!本书以金融这条主线再次回顾5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国家金融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在世界政治版图上的地位,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的替换,也伴随着荷兰—英国—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更迭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德国的东山再起,也如影随形般地显现出东京、法兰克福的身影,历史长河为我们呈现出的这幅壮丽画卷,无疑点出了金融对国家崛起的重要意义。这无疑会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非同寻常的启发。
张亚东
已完结· 12.96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一卷。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 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张亚东
已完结· 12.96万字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英帝国史的扛鼎之作。 二战后,“帝国”与“后殖民”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之一,成果赫然。但西方的研究都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弘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在英帝国研究中也是如此,以致今天的英帝国研究领域中,西方话语充斥其间,形成西方的一统天下。本书对英帝国的历史作细致的剖析,通过深研究,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
曹开虎,周夫荣 著
已完结· 10.17万字
李学勤
已完结· 13.96万字
自东周开始,周王室渐衰,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群雄纷争,弱小诸侯渐被吞并,其间相继出现“春秋五霸”。本书结合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等资料,叙述了春秋时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状况,从生产工具变革、民族融合、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等方面,论述了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揭示出春秋大变局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李书昆
已完结· 60.10万字
帝国的纷乱是中天稗史第一部的续作,各个势力的矛盾逐渐激化,各方斗争逐渐展开,常扬的诸公子在皇领卫府的干预下,展开了激烈争夺;随着连续旱蝗大灾,皇领爆发了壮阔的流民暴动;河间在紧锣密鼓的展开了统一战争;而梁国则将自己的势力向着莽川扩展。在人类纷争之时,神族、灵族等异族也在蠢蠢欲动,退却的神祗利用人类的矛盾,梦想着重回曾经的秩序,面临灭族之危的灵族努力拯救自己的种族;北方漠林,远遁的王族谋划着如何控制云中,南下中土,复辟消亡的王国。各方势力起伏纷争,各种人物登场谢幕,共同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洪霞
已完结· 16.16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一卷。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 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黄光耀
已完结· 20.20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一卷。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 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张红
已完结· 21.01万字
本卷分六章论述1868—1902年英帝国的发展史。包括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自由党的“无形帝国”政策;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保守党的“有形帝国”政 策; 80年代以后英国两党帝国政策的趋同;英帝国的海外领地的种类; 19世纪最后10年帝国的“辉煌”;以及政治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帝国主义的不同 解释。
陈序经
已完结· 58.15万字
作品描绘了匈奴帝国从公元前3世纪头曼时代到公元5世纪阿提拉去世约700年的丰富历史。史学大师陈序经以时间为线索,从头曼单于建国,冒顿单于弑父自立,呼韩邪单于降汉,郅支单于西迁到上帝之鞭阿提拉再造辉煌,同时巧妙细致地勾画了匈奴帝国70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白登之围,匈汉百年战争,中亚建国、阿提拉征服欧洲等。 作者将匈奴帝国这700年的经济、军事、宗教、语言、风俗、性观念等方面的变迁全景再现。更将匈奴帝国放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描述,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鲜明而立体的展现读者读者面前。 最为读者推崇的是作者独特的视角,彻底颠覆传统史观,第一次论述游牧民族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角。 这部书将带你重新审视人类文明史,洞察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真正理解世界发展的未来趋势。
张本英
已完结· 18.22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一卷。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 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
张本英
已完结· 18.22万字
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英帝国史的扛鼎之作。 二战后,“帝国”与“后殖民”研究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门之一,成果赫然。但西方的研究都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弘扬西方的价值观念。这在英帝国研究中也是如此,以致今天的英帝国研究领域中,西方话语充斥其间,形成西方的一统天下。本书对英帝国的历史作细致的剖析,通过深研究,提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诠释体系。
黄光耀
已完结· 20.20万字
英帝国史是英国史研究中一个特殊的领域,英国学者做过长期而有效的研究。尽管这些研究难免带有偏见,毕竟连最公正的学者也很难避免;但我们仍然看重他们的成果,将其视为我们的出发点。英国学者的研究越来越深、越来越细了,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仔细参考。在我国,虽说关于英国历史的研究一直很活跃,成果也不少;但英帝国史的研究却很薄弱,甚至可以说尚未起步。尽管出现过一些专题性的作品,但系统的研究与著作都未出现。我们这部《英帝国史》可以说是一个开端,为中国读者展示一个新的领域。
(美)布莱恩·吉米德;(美)唐·耶格著
已完结· 8.58万字
“玛丽亚号”和“多芬号”的一些俘虏因为黄热病、劳累过度和曝晒相继死去,但从另一面想,他们算是解脱了。剩下的俘虏想要出狱只有三种选择:皈依伊斯兰教、逃跑或者等待祖国的拯救。然而,只有少数俘虏能被赎回,大部分俘虏只能陪着他们那薄薄的毯子慢慢老去,年复一年地期盼着遥不可及的自由,就连理查德·奥布莱恩也做了十年的奴隶。
姜守明
已完结· 16.11万字
本书是国内学界第一部多卷本的英帝国史之第一卷。本卷主要研究大英帝国的肇始阶段,即都铎时期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相当于大英帝国前史,包含着对英国早期殖民思想、民族国 家与大英帝国的关系、重商主义国策、新君主制和民间力量在殖民活动中的作用、从民族国家走向帝国的道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