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委会
顾 问:席键民 陈文东
策 划:许春明 许玲玉
主 任:杨金禄
副 主 任:祁家富 陈秀英 王玉芬
主 编:刘伟
编 辑:郭聪 毕光能 杨妍瑛 王利骞
校 对:陈永梅
史料提供:李备 李红星
内页拓片:郭聪 毕光能
内页摄影:刘伟 赵东明
封面插图:方道红
封面题字:郭聪
翠峰高耸庵犹在,张妈桃花几时开
——《翠峰庵》代序 刘 伟
外地人言及宜良,往往用“三无”概述:无奇缘,无奇事,无奇人。
为了证实所言不虚,他们还举了两个例子:其一,明朝时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到了路南,到了泸西,到了嵩明,甚至到了嵩明的杨林,却由于部分滇游日记的毁损及缺失,只能疑似到了宜良;其二,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两度过云南,两度到寻甸,两度攻下寻甸县城并两次都活捉旧寻甸县长并枪毙,却未到宜良。这就是“三无”中的无奇缘,无奇事。
宜良人可以如此辩驳:抗战时期,上世纪三十年代,兵荒马乱之际,史学大家钱穆先生蛰居宜良县岩泉寺一年,潜心著述,完成了史学巨著《国史大纲》。只此一例,“三无”的帽子便被摘下抛去太平洋了。
钱穆先生蛰居宜良县岩泉寺,除了完成宏篇巨著《国史大纲》,晚年还写了散文《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一文,塑造了张妈这位勤劳、善良、真诚、朴实、整洁、能干、贤惠、娟秀的宜良农村妇女形象:招方丈来重商。彼言,寺中膳食只如此,先生必改荤食乃可。余言,在楼下安一小灶极不方便。彼言,即寺厨做荤食尽可。因请物色一女佣。彼言,适有张妈在此,可召来。余见张妈衣履整洁,言辞有礼,大慰。询以膳食事,张妈言自信擅烹饪。问以余伙食每月需价几何。答,国币六元合新滇币六十元,中晚两餐可供一荤一素一汤,断可果腹。遂定议。后乃知张妈乃方丈早招来寺,备为余供膳食也……
张妈烹煮既佳,又中晚两餐蔬菜必分两次在近寺农田购之,极新鲜……
如需洗衣服,夜间置外室长桌上,翌晨张妈上楼送茶水,既自取去。三餐仅呼请用饭,亦可不与交谈。乃有每星期四日半不发一言之机会,此亦一生中所未有……
余遂于后半年迁居上寺。道士特辟出楼上为余居,自寝楼下。张妈亦随来照顾,但仍留居下寺,展来夕去……
院中有一白兰花树,极高大,春季花开清香四溢。道士采摘赴火车站,有人贩卖去昆明。张妈以瓶插花置余书桌上,其味浓郁醉人。楼下阶前流泉,围砌两小潭蓄之。潭径皆两尺许,清泉映白瓷,莹洁可爱。张妈以中晚两餐蔬菜浸其中,临时取用,味更鲜美。张妈言,先生长住山上,彼必奉侍不辍。若先生他去,彼愿在山上觅一地,筑一小庵,为尼姑终身……
胜利后,余重来昆明,每念岩泉上寺,乃偕友特访之。知曾驻军队,情形大非旧况。闻张妈已去昆明,询得其主人家地址,返昆明后求未获……
钱穆先生文章中,不知张妈是何村人,也未交代张妈最后的归宿。我们采访编撰《翠峰庵》,不经意间续写了张妈的故事:
张妈,先在大村翠峰庵,后在岩泉寺,最后去桃花村落户,孤独终生,终老桃花村。不知与钱穆先生笔下的张妈,可是同一人?
不知桃花并不盛开的桃花村,可有张妈的故事在嫣红的花雨中流传?
文物中的翠峰庵
王利骞
翠峰庵位于匡远街道金星居民委员会大村居民小组,据寺内碑刻“重修碑记”记载,原寺创建无考,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现据正殿正梁上“光绪三年”考证,现存正殿建筑为光绪三年所建。解放后收归国有,作为县盐业公司仓库,有解放军部队卫生队短期驻过,后由大村居民小组小学校使用,学校合并后由居民小组收回作为办公室,现由居民小组老年协会使用。
现存前殿、中殿、后殿。中殿左右厢房各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及二副天井、后殿左右厢房各三间和后殿右厢房各三间、石砌雕刻花台。建筑为四合五天井式布局,坐西朝东。地势南高北低。建筑按中轴线排列,自东而西依次排列前殿、中殿和后殿,中殿和后殿台阶天井左右有石雕花台。檐枋梁架有旋子方心彩画,前殿、中殿和后殿均为方形条石台基,金柱、檐柱、山柱等均有鼓形和楞形柱础,部分有雕刻兽首图案,三殿都是单檐歇山顶,屋顶为青灰屋面,以板瓦做底瓦,筒瓦做盖瓦的屋面做法,梁架结构采用抬梁式结构,彻上露明造木结构建筑。
小木作制作较为精良,特别是中殿明间雕花挂落,雕刻细腻,工艺精湛,中殿南厢房二层檐下面板11幅和北厢房二层檐下面板9幅人物故事水墨画,主要内容为“灌园叟晚逢仙女”等三言二拍故事,保存较完整,生动传神,绘画艺术价值较高。建筑布局及建筑材料基本保持原样,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09年宜良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经多方筹资,投资500余万元对翠峰庵进行全面修缮和周边环境清理,现文物本体保存较好。
自然与人文环境
翠峰庵位于匡远街道金星村委会大村居民小组地处坝区,地形主要以平地,缓坡为主。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干旱少雨,夏秋多雨湿润,年降水量为876毫米。全年气候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为15℃。文物周边为农民居住,植被只有一些人为栽培的一些花木。民族以汉族为主,全村共148户486人,所在乡镇的土壤类型以红土为主,宜良素有“滇中粮仓”之称所在区域为种植区,以种植辣椒为主,附加水稻、玉米、蚕豆等农作物,以及手工业。无工业污染,交通为乡村公路,可直接通往县城和周边相邻乡镇。
价值评估
平面布局上采取中轴对称的传统合院式格局布置方法,为典型具有明确的中轴线与递进关系,核心建筑中殿位于中央位置。左右对称分布各类辅助设施。同时为增强气氛,核心建筑之前沿轴线设置前殿和后殿,三主体殿都有方形条石基座,使建筑看上去显得高大雄伟,连续的院落显现出古代建筑在选址、布局上的风水观念。寺院内除清代建筑外,还保留有清代碑刻三通、花台等附属文物。翠峰庵由前殿、中殿、后殿、中殿左右厢房各三间、后殿左右厢房各三间和后殿山墙耳房、石砌雕刻花台组成,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保持原貌,檐枋等内装饰彩画保存原貌,建筑内门窗,雀替等小木作和柱础,台阶等石作制作较为精良,特别是中殿明间雕花挂落,雕刻细腻,工艺精湛,中殿金柱和檐柱鼓形柱础兽首雕饰精美,建筑布局及建筑材料基本保持原样,东、西厢房二层檐下面板20幅人物故事水墨画,构图饱满,设色自然。水墨晕化效果凸显,笔墨运用得当,层次分明,墨色变化丰富,干湿浓淡,尽显其中。题材大多取材于《三言二刻》等白话小说,结合社会环境,有较强的教化和文化传承意义,绘画生动传神,为我县现存早期古建筑实例中少见。建国前南下进军昆明的解放大军曾经在翠峰庵短期驻过,前殿后檐枋上现保存有“欢迎解放大军”墨字标语,为当时解放军驻扎的实物例证。有一定的革命历史价值。经过整体维修和环境清理后,更体现出翠峰庵的古朴厚重之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调查、考古、保护、展示工作及相关研究情况
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作了登记、测量等工作,2009年宜良县文化体育局公布为挂牌保护文物。2011年1月,昆明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确定了保护范围及控制地带,并经市人民政府发文确认。2020年县文物部门积极申请上级
文物资金418.33万元进行了全面修缮。
“四有”工作情况
1、使用单位为宜良县匡远街道金星居民委员会大村村小组,后勤管理为匡远街道金星居民委员会大村居民小组。
2、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以前殿外墙向东外延10米,以后殿外墙向西外延6米,以南厢房外墙向南外延6米,以北厢房外墙向北外延6米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向东、西、南、北各外延20米为。
古碑留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