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0章 大村话沧桑3、后记

第10章 大村话沧桑3、后记

书名:翠峰庵作者名:古讷本章字数:2252更新时间:2024-01-14 21:07:35

伏狮山与青龙山

大村后山伏狮山从老东山山顶看,状如伏狮,头在岩泉寺,左前脚在大村,右前脚在西山村。伏狮山后有金钟山,俗名“木鱼山”,为石灰岩,不长草,灰白,状如木鱼,故“木鱼山”。与伏狮山北面相对的是青龙山,青龙山是石头山,山上多石头,种不了地,人们认为不吉利,青龙山下修公路时,还从青龙山取石。

记 录:郭 聪

采录地点:大 村

采录时间:2023年10月从大村步行到昆明

1966年大串联,大村杨证明在读县二中40班,30多个同学上昆明批判阎红彦,住邮电大楼后东风中学5天,每天都去广场检阅台读大字报。当时徒步从宜良二中→大村→小坡脚→靖安哨→东山村→梨花村→汤池街→七凸坡(奶孙庙)→大哨→七甸→三家村(住宿一晚)→昆明。五天后返宜良,途经昆明→小石坝→大风垭口→七甸(吃晚饭)→汤池街(住一晚)→梨花村→东山村→靖安哨→小坡脚→大村→回宜良二中。此后,杨证明再没有走过,有近半个世纪了。

讲 述:杨证明

记 录:郭 聪

采录地点:大 村

采录时间:2023年10月

张妈的故事,从翠峰庵到桃花村

刘伟 郭聪 陈永梅

2023年,为编大村《翠峰庵》一书,才知道钱穆先生《八十忆双亲·忆岩泉》一文中多次提及的、为先生备膳食事的张妈,却是大村人,曾住翠峰庵,建国后搬去桃花村落户了。

2023年12月17日,经省级“非遗”传承人高志永介绍,我们三人找到桃花村村民代表李海华,他领我们到刘志荣家,采访了三位老人(刘志荣,男,82岁,小学三年级。其妻王云仙,81岁,文盲。李树仙,81岁,文盲。),很快就访到了张妈的踪迹。

张妈,本名张美英,宜良大村人,居士,没有结过婚。据大村李红星老师说,小时侯听奶奶讲,“张妈是独人,在翠峰庵帮工吃住,岩泉寺的老和尚介绍张妈到岩泉寺煮饭。”故大村的老人常说:“大村的张妈帮岩泉寺的老教授煮饭。”张妈经常到附近的村中收鸡蛋、疏菜等食材。老教授走后,张妈到外地帮工。解放后,张妈到桃花村落户。

1958年后张妈与她的大妈(相认的,没有血缘关糸)到桃花村落户。张妈个子约一米五,干净利落,勤劳整洁。起先她们住生产队的草房里,草房旁边是段筱峰家的用作粮仓的瓦房。后娘俩搬去住滑场边生产队的烤棚。张妈为生产队养猪,记工分。大妈先去世。后几年张妈也病,中风,生产队派人轮班值守照看她,张妈约2002年去世,葬在青龙山。她去世后留下五十多捆生前未用完的松毛结搬来桃花村老协继续用,现今还有松毛结存留。

三位老人又讲了桃花村村名的由来:桃花村原先叫“逃荒村”,因老几辈村民中有一半以上都是逃荒或领养来的(比如,眼前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就有两位是逃荒或领养来的),故名。后在村子围墙边广植桃树,盛开桃花,就改名“桃花村”。所以,桃花村村民的姓氏十分繁杂。

除了桃花村及张妈的故事,接受我们采访的三位老人也很有故事:

桃花村刘志荣,男,82岁,小学三年级。那时他家弟妹多,他经常背着领着弟妹去上学。读到小学三年级,老师说:“你不要读了,还是回家领弟妹吧。”他就此被赶出学校赶回了家。

王云仙,81岁,文盲,刘志荣之妻。王云仙从贵州逃荒来,先到陆良,已被接收,后又被陆良县政府送到宜良县政府,后被领养,领养时8岁。养父也姓王,领养时养父家有一男孩,是个聋子,就是她的弟弟。王家希望领养她来“压压”,再生非残疾的子女。后养父家又生养二子,很正常。王云仙“压压”的使命圆满完成。

李树仙,从草甸小平地被领养到桃花村,时年6岁。领养她之前,养母生12人,皆亡。死的人不甘心,又来投胎,就这样重复循环投胎而来,死娃娃就特多。为了验证,就在死娃娃耳垂上用针穿上,再生娃,如果耳垂上有针眼,证明他又来投胎了,没有针眼就不是他来投胎,就养得大。死娃娃用稻草席包裹捆三道绕子挂在古树上,俗称“小欠”,任由老鸪等鸟来啄食。有的把死娃娃垫在铁路上用刀砍成几段,咕噜噜滚开,眼睛都睁着,非常恐怖,令人毛骨悚然。这些手段都是为了杜绝他再来投胎循环往返形成死结。那时,桃花村、大村一带农村都有此习俗。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小欠”太多,阴气太重,李树仙她们那时走夜路,走在前害怕,换到后面,还是害怕,换到中间才安心,如果是二人,就无法换到中间了。

李树仙在草甸叫三莲,到桃花村后叫“许压”,压得一个女娃存活长大。

后 记

翠峰庵是位于宜良城西大村中的一个古建筑群,在岁月的流逝中,翠峰庵建筑布局及建筑材料基本保持原样,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2011年1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各有关部门筹集和划拨资金,把翠峰庵从头到脚里里外外重修了一遍,真正是“修旧如旧”,修得端庄大气,古雅朴实,古色古香。

那么,问题来了:维修后的翠峰庵,用来干什么呢?

有人回答:当然是用作宗教活动场所。

第二个问题又来了:翠峰庵修好了,但无经费塑神像。

于是,便召集有关人士,讨论翠峰庵这块风水宝地的诸多用途:寺庙、庵堂、雅舍、道场、学校、公司租用、社团借用、政府征用……

翠峰庵与岩泉寺比邻而居,当年在岩泉寺著书的钱穆教授散步就能到此,可惜他文章里没有记录。翠峰庵坐落于4A级岩泉风景区与网红打卡点靖安哨68道拐之间,背后是青翠欲滴、鸟语花香、清泉流淌的石牛箐。又雅居城西一隅,离宜良城近在咫尺,确是一个礼佛、参禅、雅聚、静修、学艺之极佳所在。

在没有确定翠峰庵的用途之时,对翠峰庵的历史文化进行一个考察研究,是一个当务之急,在居民小组、宜良文艺家及宜良文物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于是有了《翠峰庵》这本小书,由于历史久远,资料难寻,口述见证人所知不全,不足、错误之处难免,望方家指正。

翠峰庵的过去,已有了圆满的大结局;翠峰庵的未来,我们有所期待。

《翠峰庵》编辑组

2023年12月

上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