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美)保罗·福塞尔
已完结· 12.98万字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美)保罗·福塞尔
已完结· 12.98万字
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鞭辟入里的分析、机智幽默的文笔,将美国社会中的社会等级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对三六九等人的品味作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引人发笑又富于启发性。书中对美国社会的诸多描述无不折射出当下中国的众生百态,因此本书也可作为观察中国社会的一面明镜。
曹艳艳,余成红,宋传祥
已完结· 20.56万字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旨在帮助学前儿童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本书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求真实反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教育领域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最新成果,探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教工作者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工作的专业素养。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专业及幼儿师范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幼儿园和幼教机构一线教
【德】马克斯·韦伯
已完结· 53.33万字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著作。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行了详细的阐释,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纳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的研究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理性化”这一特质,以此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美】易劳逸
已完结· 19.05万字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美]贾雷德·戴蒙德
已完结· 56.26万字
为什么现代社会中的财富和权力的分配,是以今天这种面貌呈现,而非其他形式?为何越过大洋进行杀戮、征服和灭绝的,不是美洲、非洲的土著,而是欧洲人和亚洲人?各族群间的生活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于现代人类、国家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史学家往往存而不论,而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为许多大家熟悉以及想当然的答案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含义。 远古时期,各大陆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始分道扬镳。中国、中美洲、美国东南部和其他地区对野生动植物的早期驯化,使这些地区的各个族群获得了一种领先优势。 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牛和猪以及现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现在 这些特定地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地区?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隐约之间。诚然,农业与放牧出现在局部地区,只是对不同族群的不同命运的部分解释,重要的是,发展水平超过狩猎采集阶段的社会,就有可能发展出文字、技术、政府、有组织的宗教,同时也更有可能发展出凶恶的病菌和战争中的强大武器。正是这样的社会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冒险,以牺牲其他民族为代价,向新的家园不断扩张,人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欧洲人在过去500年中对非欧洲民族的征服。开始时,这些欧洲人只是想通过航
刘烈茂
已完结· 10.50万字
《水浒传》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之一,蕴涵着丰盛的中国社会文化传统。自问世起,不*其解读和研究,本书就是*为经典的赏析作品之一。作者刘烈茂先生曾任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对中国古典小说有相当深厚的研究。全书言简意赅、逻辑清晰明了,内容涉及对《水浒传》的文学魅力、梁山众多人物的分析评点等,或在众说纷纭中拔云见日,或摒弃成见做翻案文章,皆平心而论,新见叠出,读来令人抚掌叫绝。是研究《水浒传》的参考资料,更是广大普通读者阅读《水浒传》、增进见闻的妙品。
阎云翔
已完结· 13.78万字
《礼物的流动》是阎云翔根据其博士论文而改写的专著,主要关注了人类学领域中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问题,即礼物交换。作者在黑龙江省一个农村生活了七年,并为撰写本书又两度回访。通过参与观察、深描等人类学方法,关注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礼物交换及其文化意义。阎云翔在更新了传统人类学关于该问题的经典解释理论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非制度化”的特点,并探讨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
许开轶,何晓跃
已完结· 19.87万字
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张鹂
已完结· 14.30万字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美]武雅士
已完结· 24.24万字
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武雅士等著名学者有关中国社会宗教与仪式主题的论文集。作者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华南民间信仰做了具体而细致的研究,构建了汉族民间“神灵”的人类学解释模式,总结了汉民族的民间信仰的三种模式:官僚模式、个人模式、异端模式。所收论文16篇,如“一个台湾城镇历史中的宗教组织”、“香港的乡庙”、“台湾的建筑与超自然”、“广东的萨满信仰”、“道教仪式中的正统与异端”、“祖先崇拜和丧葬实践”、“神、鬼和祖先”等等。所论主题包括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民间宗教信仰以及各种仪式,如道教、萨满教、祖先崇拜、鬼神信仰、丧葬仪式等等,分析潜藏在这些信仰和仪式背后的深层的社会、文化因素,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碰撞与交融。
梁光耀
已完结· 7.64万字
人生需要冒险,冒险需要勇气;家庭的首要德行不是公正,而是爱或情感。这是一本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哲学普及读物,重点在于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全书共分成十二篇章,带领读者深入十二道探索自我,处理人际关系,每一篇章均是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本书将带领孩子们认识中西著名哲人的学说和论点,让孩子们可以幸福地追求人生目标。
《中国价值》编创组
已完结· 2557字
如何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被青少年更好地受?30位文史专家和书画艺术家之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精华,最终精选出60个经典故事,以此创作300余幅连环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行图文并茂的阐释和注解。本书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60多个经典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用12本小册子分别对这12个词行了对应的演绎,形象生动地寻找到中华文脉中的根和源,古为今用恰到好处。
【德】马克斯·韦伯
已完结· 50.72万字
《经济与社会》原著共两卷,英文本由多位韦伯研究专家合作翻译,并加有长篇导言和注释,于1968年出版。本书被众多学者推为20世纪*伟大的社会学著作。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全面而系统地表述了他的社会学观和对现代文明本质的见解。他对社会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及一些基本范畴和概念行了详细的阐释,又分别互有交叉地阐发了他的经济社会学、法律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思想。韦伯广泛地援引世界历史资料,把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中的经济形式、法律形式、统治形式纳他独特的概念体系,分门别类地做出类型化比较研究和系统化因果分析。韦伯的研究以现代西方社会为立足,通过对东西古今各种文明的比较,突出“理性化”这一特质,以此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本质和特征。
吴晓波
已完结· 2.44万字
本书中,吴晓波系统的介绍了隐藏在企业家与中国社会之间的矛盾,并努力探求企业家与中国社会的平衡。这是吴晓波近一直在研究的话题,也是他下一本新书的主题,“这里谈的是我的心里话。”吴晓波说。
司晓
已完结· 13.10万字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信息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次世界范围的危机打上了数字时代的烙印。不同的产品和技术从用户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快速迭代、积极应战,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场见招拆招的技术大考,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实战检验——数字化浪潮将引发科技企业怎样的巨大变革,又将如何重塑行业、区域和国家之间的竞争格局? 本书总结和梳理了2020年全行业对数字化未来的思考与实践,聚焦疫情中的挑战,从疫情之下的科技“战疫”,疫情之中科技与产业的范式变革,到疫情之后未来工作场景和创新动力,产品向服务转变的趋势,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的影响和相关科技伦理建设,提供多角度的思考和建议。 疫情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仅是立足当下,更是关切未来的选择。当数字科技从极限考验回归到社会常态,有关现实世界与数字空间、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线下世界与线上世界新型关系的讨论,便显得尤为重要和可贵了。
汪丁丁
已完结· 24.56万字
本书内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的EMBA课程。作者认为,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关注转型期社会的伦理行为,其中涌现的问题,激发了作者在几十年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原理”。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稳态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广义的,蕞大适用范围的伦理学,用一句话概括,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智慧。中国社会处于三重转型期,于是才有中国当代独有的人生问题与企业问题。短期行为不能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于是也没有正常的企业文化。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人人理性预期人人行为短期化。不如此预期的人,反而不理性。我们该如何求解社会生活的智慧?该如何达致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交流?
【美】康儒博
已完结· 14.79万字
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修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修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
《中国价值》编创组
已完结· 2819字
如何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被青少年更好地受?30位文史专家和书画艺术家之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精华,最终精选出60个经典故事,以此创作300余幅连环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行图文并茂的阐释和注解。
陈天威
已完结· 76.40万字
对称论是以物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所发现的对称性为自然存在基础的新哲学理论。对称性也能够阐释,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内核同样是这个对称性,因而以对称性为核心的哲学――《对称论》能够通解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内在奥妙,揭示出其核心规律。对称论由此破解了辩证法的核心结构也是这个对称性,人类历代的智慧和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是这个对称性的规律显现。
【美】巴林顿·摩尔
已完结· 4.82万字
《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的作者是美国当代知名社会学和历史学专家巴林顿·摩尔,此书是一部视野宽广的史学论著。本书是对西方正统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大挑战,抨击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是进入现代工业社会的惟一道路和最终归宿的西方传统观点,并在揭示大量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指出,西方民主只是特定历史环境中结出的果实,而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道路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形态是形形式式的。此书1966年问世后,即在欧美文化思想界引起普遍反响,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思潮的重大转折,此书一经出版,即成为西方学术经典,被誉为"对人类社会和历史所进行的重大探索",作者也因此荣膺伍德罗·威尔逊奖和麦基弗奖。
车耳,王涛
已完结· 7.69万字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商无信不兴”。信用是社会运行的基石和商业成功的秘诀,而信托则是维护诚信社会以及解决信用问题的最直接有效的工具,也是信用思维的表现形式。 《高信用社会》由两大篇章构成。上篇“信用故事”阐述了信用的概念、特征,以及中西方信用观的差异,通过列举社会生活中与信用相关的事例来弘扬社会的契约精神。下篇“信托故事”概述了信托的概念、信托与信用的关系,以及信托的业务划分,通过例举大量典型的信托本源业务案例,使读者快速、直观地了解信托与信用制度间的联系与应用。 《高信用社会》适合金融行业和企业人士阅读,以了解信用、信托的本质与基本内涵以及信用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遵循契约精神,为自己获取更大价值。本书也能激发普通读者对信托、契约精神的共鸣,为你提供信托业务的指导,帮助你更好地实现事业规划、财富传承和家族管理。
谢林明
已完结· 10.31万字
区块链已经被作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将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本书重点讲述了区块链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 首先,《区块链与物联网:构建智慧社会和数字化世界》从区块链、物联网的理论知识入手,介绍了一些区块链在物联网领域的实际应用;其次,本书深度剖析了两者融合后的成本降低方案、网络安全与数据隐私保护等场景,同时还对生态农业、供应链管理等多个细分领域做了深入解读;*后,本书描述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场景,在区块链与物联网融合之下实现效率大幅提升、规模迅速增长。 《区块链与物联网:构建智慧社会和数字化世界》适合区块链、物联网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蔡维德
已完结· 28.40万字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中国价值》编创组
已完结· 2863字
如何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被青少年更好地受?30位文史专家和书画艺术家之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系统地挖掘和整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的精华,最终精选出60个经典故事,以此创作300余幅连环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行图文并茂的阐释和注解。
〔加〕朱爱岚
已完结· 17.04万字
本书作者在1986—1990年对山东省三个村落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个社区对改革作出的迥然不同反应,并详尽地剖析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对北方农村妇女地位、生产活动及社会关系的深刻影响。这一研究表明,尽管在家族领域甚至在家庭企迎中妇女的境遇已大为改观,但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上,尤其是在村政府和村级集体企业中男性仍垄断了几乎所有的主要职位,从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社会。性别与权力关系在婚姻家庭、就业、参政、社会组织与网络等诸多私人和社会生活领域的运作与流变。
吴庆,段祥伟,尹福斌
已完结· 5.77万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以及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教育,已成为当代高校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和时代任务。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与探索》围绕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基于“全人教育”理念,即通过“社会学习”以实践育人、通过“服务学习”以服务育人,深入探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路径问题。书中以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为例,具体介绍了其以“服务学习”为抓手,通过“青年服务国家”“青年服务社会”“青年服务区域”“青年服务行业”等路径开展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展现了该学院在有效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的成效,为相关高校大学 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实践与探索》适合高等院校学生及相关教育工作者阅读。
〔法〕塞尔·莫斯
已完结· 23.08万字
马塞尔·莫斯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对交换形式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曾作出高度创造性的比较研究,他有关人种学理论和方法的观点也对许多社会学家产生了影响。本论文集编入了他内容最丰富的一流社会学专题论文。他的"论礼物"是很有影响的著作,着重论述了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北美洲西北部等地土著民族的交换和契约形式,并对赠与、接受及偿报等行为的宗教、法律、经济、神话和其他方面予以探讨,典型地体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研究的"以小见大"之法。该论文集的出版为社会学研究人员的学习、查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杨念群
已完结· 15.08万字
本书的探讨缘起于中国话语界长久以来对"五四"运动存在着的三种单一化的解读:意识形态化的政治史叙事、不加批判地套用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史分析,以及以捍卫国学的名义否定"五四"批判精神的遗老遗少式的悲剧式论调。以此为背景,作者通过把"五四"扩展至清末变革和民初社会革命的前后长线关联中的重新定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史化"的"五四"研究路径,揭示了"五四"前后中国知识精英从政治到文化,再到社会问题的话题转换,并在从晚清民初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这段历史长程中,论述了以为代表的湖南边缘知识分子崛起并进入主流话语圈的过程。本书不仅讨论了"五四"前后"社会"作为一个论域的产生以及如何替代其他主题的历史,而且通过考察中国知识分子的"代际转换"以及与此相关的人际网络的变化轨迹,特别着力研究了"五四"前后不同知识群体的行为差异及其后果,描述了一幅充满地域和代际差异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智识图景。
蔡志强
已完结· 39.06万字
《政党政治与中国问题书系·价值引导制度 社会和谐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本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与党的制度成长的专著。《政党政治与中国问题书系·价值引导制度 社会和谐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眼于社会和谐与人民的幸福期待,从“价值一组织一制度”层面分析了党领导中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及各种风险挑战,重点分析了党实现社会团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能力要求,揭示变化环境中党的现代化建设逻辑。《政党政治与中国问题书系·价值引导制度 社会和谐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时阐述了组织化社会中党的组织结构调整、功能发挥,以及制度安排的标准、原则和实践动力问题 梳理了党和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 对民主成长特别是协商民主发育的物质条件、文化影响和运行逻辑加以廓清 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党的沟通机制和群众工作有效性问题。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现代社会,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能够将核心价值、先进理念变成科学的制度和具体的可劋作的措施,在法治框架内实现党对国家与社会的科学领导。
【美】乔治·H·米德(George H.Mead);赵月瑟译
已完结· 39.20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