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九品中正制研究

中国制度史研究

中国制度史研究

【美】杨联陞

已完结· 9.92万

《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是一部zui早关于传统国家在防备和救济饥荒方面的作用的后传统分析的著作。作者魏丕信以1743-1744年直隶救灾为实例,瞻前顾后,研究了国家的救荒制度、措施及其成效,所论延及官僚制度与管理、国家财政、地方社会、粮食安全、商业与市场、乡村经济和生活等等,观点敏锐,视野广阔,书中所引用的史料新奇有趣,对于理解前现代中国国家的运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关于明清时期的国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否定观点占据学界主流。《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作者魏丕信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以救荒为中心,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作者所提出的18世纪国家所具有的积极精神,在管理经济方面的高度组织能力、quanwei性和效率性,已为学界所肯定,由此也证明了本书的开创性学术地位。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智能制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智能制造

左世全 主编

已完结· 15.27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增材制造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增材制造

左世全 主编

已完结· 11.49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左世全 主编

已完结· 15.27万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已完结· 20.93万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 《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招投标法律法规适用研究与实践:投标文件编制要点与技巧

招投标法律法规适用研究与实践:投标文件编制要点与技巧

张启浩,张鲁婧

已完结· 17.21万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法律法规与招投标活动实践相结合、法律法规具体条款与法学原理分析相结合,注重论点分析依据的法定性,注重分析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活动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全书共五章:招投标法律法规体系;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工程招投标的资格条件;信息技术类工程资质分析;投标文件编写要点与技巧。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美)杜赞奇

已完结· 15.94万

着重研究20世纪初期的中国,探讨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与线性进化史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分为两大部分:部分共两章,论述民族作为启蒙历史主体的理论问题;第二部分包括五个倚重文的个案研究,是杜赞奇撰写复线历史的一系列尝试的成果,目的是要在民族进化历史的范畴和框架笼罩的阴影下闪烁出一星亮光。《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视野宏阔而不失精深,既能以全球眼光审视近现代中国历史,又能从关键之点切入,洞察细微,把握要害,融世界与中国、历史与现实、思想文化与政治实践和政治制度筹诸多因素于一体,是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学术界“语言学转向”和美国汉学界“在中国发现历史”思潮出现以来较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之一。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 教育心理学中的开创性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 教育心理学中的开创性研究及其实践意义

〔荷〕保罗·A. 基尔施纳,〔英〕卡尔·亨德里克

已完结· 12.66万

围绕我们如何学习、如何使学习变得高效且愉快,本书介绍了28项重量级的教育心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启发了世界各地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影响着他们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 作者从教育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领域所精选的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开创性研究文献,为读者呈现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zui重要发现。本书每一章介绍了一篇研究文献、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该研究成果以及该研究对于教师的关键启示等。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包括: ●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 学习的先决条件; ● 哪些学习活动支持学习; ● 教师的教学活动;

机器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

机器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

沈平

已完结· 8.62万

本书基于国际制造分工体系加速重构的现实背景,以及我国“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关注机器人产业发展与传统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联系,从现有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市场竞争和政府扶持等方面研究国内机器人产业与传统制造业互动发展问题,合理构建智能化工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本书适合制造业管理人员,以及对机器人产业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权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权

【美】萧公权

已完结· 23.37万

康有为的名字,既象征着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又包孕着亟待发掘的丰富内涵。他忧患多思的情怀,使之在实践层面上居为疾呼改革的活动家;他超迈磅礴的才气,又使之在精神向度上成为富于创意的思想家。上述双重因素构成了有机的张力,激励他既在儒家价值范式之导引下渴望与时俱进的制度创新,以期当今世界能走向变法图强的中国,更在外缘文化的刺激下憧憬儒家思想的自我递进,以期其命维新的中国能走向未来的世界。   然而,无论在国内学术界,还是在国际汉学界,对于康有为的研究成果,似都难与其显要的地位相称。正因此,萧公权先生晚年的这部平心之作,才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萧先生在大批的康氏未刊手稿的支持下,以同情的了解和细密的笔触,既凸显了这位“南海圣人”特重人际关系的问题意识,也还原了他纵笔代圣贤立言的畅想过程。由是,本书就通过对一位“儒家修正主义者”的追述,提示了一种激发古代思想生机的哲学式态度,和一条活泼的传承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思路。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近代篇(十卷本)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近代篇(十卷本)

林满红,城山智子,杨美慧,T.克里斯托弗·杰斯普森,魏丕信,冯珠

已完结· 190.53万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由学者刘东创办并主编、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丛书,自1988年起开始出版发行,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名著190余种,囊括了费正清、魏斐德、史华兹、杜赞奇、谢和耐、宇文所安、易劳逸、韩书瑞、瓦格纳、杜维明、斯波义信、沟口雄三等海外著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持续的贡献,在学术界、出版界享有盛誉,成为公认的图书品牌。目前每年出版新书十余种,并推出了女性系列、海外学子系列、环境系列等子系列。此套电子书是该丛书首次以合集形式发布。

洞察用户:爆款产品来自对用户的深度研究

洞察用户:爆款产品来自对用户的深度研究

(英)斯蒂芬妮·马什

已完结· 10.66万

本书是一本产品开发,帮助企业打造爆款的书籍。 许多企业和组织都致力于为用户创建理想的体验过程,然而许多企业和组织在用户研究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做到对用户充分认可。因为他们有可能不清楚: 他们的用户是谁、他们的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或者他们的用户目前正在尝试做什么。 由此便缺乏对用户研究的投入,那么组织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斥巨资打造的产品和服务以失败告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研究

张宇燕

已完结· 16.20万

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功经验就必须从时代的高度、发展的角度、世界的维度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本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表述为:一个基本判断、两个战略目标、三个工作抓手。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坚持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基本判断不动摇;两个对外战略目标分别是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抓手分别是推动“一带一路” 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贡献人类共同价值。深入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有助于我们总结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有助于我们观察和分析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ICT制造业的产业经济分析框架及实践研究

ICT制造业的产业经济分析框架及实践研究

胡红梅

已完结· 7.13万

《ICT制造业的产业经济分析框架及实践研究》包括四大部分 一是归纳了ICT制造业的内涵、特征及适用分析的经济学理论 二是确立了ICT制造业的产业经济学分析框架,分别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竞争力、发展模式和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包括理论的含义和主要指标解释,并根据分析框架对我国ICT制造业整体运行情况和重点细分行业的运行情况展开研究 三是系统地梳理了适用于ICT制造企业的分析工具和预测工具,并进行了部分实践应用 四是对我国ICT制造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主要国家和地区促进ICT制造业发展的做法,提出促进我国ICT制造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ICT制造业的产业经济分析框架及实践研究》可供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研究机构的有关人员进行产业深度分析和制定政策时参考,也可作为信息技术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等学科的辅助培训教材。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1卷,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陈建华

已完结· 35.94万

《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是《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总12卷之靠前卷,属于“总论”之一。全书涉及近百年来我国外国文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方法论和话语转型。书稿作者高屋建瓴地探讨了我国百年来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和话语转型问题,并对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全面观照和简明扼要的梳理,全面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从方法论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外国文学研究进行了前瞻,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书稿分为上下篇。上篇涉及百年来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详细阐述了形式理论、元方法论、“本土”实践与世界文学,以及新媒体时代外国文学研究方法的理论跟进等问题,并对这些方法论各自的优劣长短进行了符合实际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下篇以学术话语转型为线索,对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整体性的回顾与反思,将外国文学研究视为一种话语建构与实践活动。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借鉴话语分析的方式,既有史的梳理,也有论的深入。

美国的创新:美国创新体制及其对华战略研究

美国的创新:美国创新体制及其对华战略研究

赵刚

已完结· 6.48万

本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美科技合作与中美关系。重点介绍中美科技合作机制在中美 双边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中美关系的推动作用。(2)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介绍美国创新体系、创新环境的特色与优 势、近10年美国创新战略的变化趋势及内容等。(3)美国创新战略对华意图。分析美国联邦政府为实现其创新战 略,在对华创新合作中的具体做法和真实战略意图。报告认为,美国虽 有推动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考虑和务实合作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遏制、 防范中国崛起及攫取更多经济利益的意图。(4)美国各州对华创新合作。梳理美国地方对华关系,尤其是经贸 关系现状,以及它们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的意图。(5)加强中美创新合作的对策建议。

中国滑雪产业发展研究

中国滑雪产业发展研究

张贵海

已完结· 11.68万

本书对新兴产业——中国滑雪产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这一选题目前在我国的滑雪产业发展领域尚属空白。从1996年到2008年,仅仅10年时间内,我国的滑雪产业从无到有,实现第一次飞跃,也可以说实现了“零量”的突破。滑雪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很漫长。为了使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本书基于产业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前瞻性研究,体现了选题的实践意义。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古代篇(十卷本)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合集——古代篇(十卷本)

李惠仪

已完结· 173.65万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是由学者刘东创办并主编、并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丛书,自1988年起开始出版发行,海外中国研究的学术名著190余种,囊括了费正清、魏斐德、史华兹、杜赞奇、谢和耐、宇文所安、易劳逸、韩书瑞、瓦格纳、杜维明、斯波义信、沟口雄三等海外著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持续的贡献,在学术界、出版界享有盛誉,成为公认的图书品牌。目前每年出版新书十余种,并推出了女性系列、海外学子系列、环境系列等子系列。此套电子书是该丛书首次以合集形式发布。

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

理解农民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的案例研究

[美]李丹

已完结· 24.45万

本书为一部富有新意的理论著作,评介了西方以中国农业和农民为主题的理论:斯科特一波普金争论;施坚雅的中心地与巨区论;关于中国经济史上技术突破的争论;解释19世纪中国农民起义的千年王国论、阶级斗争论与地方政治论;关于过密化的争论。在此基础上,本书从社会科学哲学的高度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剖析、总结和反思,对理论的适用范围以及社会解释的微观基础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年来,西方有关中国研究的理论著作层出不穷,但是像本书这样“理论”的“理论著作”却并不多见,相信读者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相关研究者也会得到启迪。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

晏绍祥

已完结· 21.82万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是长江学者晏绍祥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合集,共收入七篇古典历史研究和史学史文章,主要涵盖了他对波斯帝国、古罗马、古希腊以及秦汉帝国等的研究成果。前两篇文章有关波斯帝国。作者通过比较研究,反思“专制”的概念内涵,提供了对古代帝国政治制度的新解。第三篇文章是古希腊罗马史学的综论,作者详尽梳理了从早期希腊的史学萌芽到罗马帝国末期的史学发展,不仅涉及希腊化时代等较少提及的时段,同时对不同时期史家、史作的写作背景都做了具体介绍。第四、五篇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古典学研究,尤其是以日知先生为代表的古典学家的著作和经历。第六、七篇从古典政治思想和罗马帝国主义两个重要问题入手,条分缕析地勾勒了西方的学术前史和当下关注。七篇文章独立而统一,既回应了古典学的诸多重大问题,又描绘了东西方古代世界史研究的学术概貌。全书兼顾中国和西方的视角,不仅有对古代东西方帝国的比较研究,而且从多个切口梳理了中外的古典学研究。

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

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

(美)巫鸿

已完结· 13.32万

本辑《世界3》以“图像志文献库”为专题,详细讨论了图像志研究的源流、发展及经典案例。“图像志”(iconography)通过对图像的形象分析探究其主题含义,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史研究路径,也是整理图像集合的秩序原则。这一议题关系到美术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概念以及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它还涉及当代中国美术史研究如何吸收西方美术史学的图像整理经验,如何就图像库建设展开对话,并对建立全球性的图像志文献库发挥独特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世界3:图像志文献库》分析了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及其图书馆的“图片文献库”、“中世纪艺术索引”、Iconclass等著名图像志研究案例,也介绍了“中国图像志索引典”“汉画数据库”等中国图像志的整理工作。书中还包括关于图书、学术会议的评介与报道,精选了多位优秀图像志研究者的著述,既有生动的案例分析也有对名家理论的回顾。

文化视阈聊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

文化视阈聊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

王寿林,张美萍

已完结· 19.45万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先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保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有稳定而恒久的作用和影响。法治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修养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袁筱一王静

已完结· 29.22万

袁筱一、王静著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第6卷法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精)》考察了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状况,对中国的法国文学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本卷关注法国文学在中国的阐释主体和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法国文学研究中某些个案的讨论,诠释在历史维度读者期待与研究个体三重作用下的法国文学的研究特点。本卷由华东师范大学袁筱一教授和王静教授领衔撰写。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

比较与比附:法制史研究的取径

桑兵,关晓红

已完结· 19.95万

受域外学术的影响和内在发展的驱动,近年来法制史研究渐呈活跃态势,无论文献的整理出版还是研究著述的发表,在各专史或各学史的领域都显得相当突出。本书在反思各类专史学史混淆比较与比附状况频出的基础上,从近代中国的案卷、审判、机构改制入手,抽丝剥茧,逐渐近真。一方面比较各方说法,不断接近本事的真相,一方面因缘各方的态度有别,进而考察各方与此事的关系各异,将所谓法制史转化为一般历史的研究,以司法问题为线索脉络,而不以法制史为范围,试图由社会的动态变化中见常情。

基于公众沟通视角的中国核电项目公众接受度研究

基于公众沟通视角的中国核电项目公众接受度研究

郭跃

已完结· 5.22万

基于公众沟通视角的中国核电项目公众接受度研究

日本的苏联及中东政策研究

日本的苏联及中东政策研究

李凡

已完结· 24.61万

日苏两国不仅是我国*主要的邻国,而且也是对我国影响*的两个邻国,研究日本的苏联政策对我国相关外交政策有重要意义。日本的中东政策,是其推行“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的突破口,日本许多带有政治性外交举动都首先出现于对中东外交政策上,对此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日本的外交政策,对我国指定相关外交政策有重要意义。

梁希与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研究

梁希与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研究

胡文亮

已完结· 17.50万

本书以梁希和中国近现代林业发展为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很好地认识中国近现代林业科技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对了解我国现代林业政策的变迁和未来的发展也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全书以6章的篇幅集中介绍了梁希的思想变化轨迹、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以及任职部长期间所开展的工作。 梁希耳闻目睹发达国家重视林业、发展林业因而改变面貌的事实,对发达国家大林业思想的精髓有了深切的认识。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大林业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林业是整个生态系统的龙头,居于首要地位,通过有计划的大规模治山治水,可逐步解决中国诸多的生态问题,这一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到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充分意识到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对大林业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至此,梁希的大林业思想又重回主导地位。

中日文学与文化交流史研究

中日文学与文化交流史研究

刘雨珍

已完结· 20.75万

中日文化交流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展开,但是这个时期主要是中华文明影响日本,而到了近代以后,中日的文化交流呈现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局面。本书生动解析了东亚视域中的文化交流,以及中日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过程,并分析了在这一东亚文化影响的环流中产生的诸多问题。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

张汝伦

已完结· 49.70万

《现代中国思想研究》是学者、复旦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张汝伦,以进化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大思潮为主要描述对象,揭示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中国思想的种种基本问题和特征,破解中国人思考公共问题的基本思想预设。以思想史的写法,重回现代中国之初的思想语境,通过追其源头,张汝伦老师认为,三大思潮,标着着现代中国知识精英,在面对现代问题之时所进行的最初探索,这三大思潮,虽表面看是舶来品,中国知识精英对它们的理解,却并非外烁,而是内生,融入了传统的因素,进行了本土化的阐释。正是这些后来已经不太容易辨认的本土和传统因素,构成了中国自身的现代性。只有理解了这一层面,才能理解的中国。中国的现代性,不是西方理论能看清的,中国的现代性来自中国人自身。

抗战时期中共对根据地社会生态改造研究:以陕北晋西北为例

抗战时期中共对根据地社会生态改造研究:以陕北晋西北为例

董佳

已完结· 12.09万

本书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问题来深入分析抗战时期中共陕甘宁和晋西北根据地复杂而多元的社会变迁史。(1)是以生产力革命为目标的中共革命为何会造成农民分家、地权分散、村界清晰,并导致传统乡村家庭小农经济固化这个悖论式的后果的;(2)是中共通过民主选举、统一战线和民生建设,如何实现一面积极推进政权的一元化革命化,一面又如何令农民相信边区政权是民主和合宪性的,并*终在和国民党的政治竞赛中建构起中共宪政民主的进步政治形象,取得政治合法性和道义制高点的;(3)是中共如何通过农民劳动互助和农村合作社撬动农村既有社会结构,占领农村公共社会空间,挤走社会各种中介力量,并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群众斗争、悔过自新等方式,深入农民精神世界,*终使原本自然分散的农村改造为组织化、行政化的革命新社会的。通过上述三个方面,来真实再现根据地社会经济面貌及其演变的整体轨迹、丰富我们对于在革命与战争背景下内陆偏远地区现代化的理解。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