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
刘俏 著
已完结· 20.71万字
①金融体系—研究—中国
刘俏 著
已完结· 20.71万字
①金融体系—研究—中国
方志敏
已完结· 8.42万字
其中收录的作品多为方志敏在狱中所著。篇幅较长的有《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作者在文中讲述了自己参加革命的前后,直到被俘入狱的事情。篇幅中等的有《可爱的中国》《死》《狱中纪实》,在这些文章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曾经笼罩中国的黑暗,也可以看到理想主义的光芒。其余文章篇幅较短,但也集中体现了方志敏爱国爱党的信念、坚贞不屈的气节和清贫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些作品既是方志敏本人的革命自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美]查尔斯·本
已完结· 18.44万字
唐朝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时代。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外国学者,他们都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黄金时期。《中国的黄金时代·唐朝的日常生活》的作者查尔斯·本先生是一位独立学者,并兼任夏威夷大学的教授,他广泛收集历史资料,以外国人的视角还原中国唐朝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
鸢尾劫
已完结· 147.93万字
一场车祸让沐心穿越到架空时代成为蛇王,不想却差点被活活饿死,混吃等死的蛇王决定寻找一位饲主!蛇王:“我要吃肉!”弥悟:“盘缠用光了。”蛇王递过偷来的钱包:“我要吃肉!”弥悟:“不可盗人钱财。”扔了钱包递上偷来的鸡:“我要吃肉!”弥悟:“……今晚炖蛇肉可好?”昔日的饲主竟是摇身一变成为了西梁太子。蛇王嘴巴嘟嘟:喂,我要不要继续抱大腿求包养?
黄有璨
已完结· 17.34万字
本书是影响数百万人的新职业教育创业者、《运营之光》作者黄有璨关于职业发展、商业认知和个人成长的最新力作。 这本书最大的不同是其提出的个人成长底层逻辑和方法论,能指导读者自主地解决每个具体困难,而不是生搬硬套作者的过往经验。 全书以作者总结出来的个人成长范式“非线性成长”为主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身边高手的例子,帮助大家梳理在不确定环境下个人成长的三大阶段——“技能培养”“提升商业认知与系统思考能力”和“心性成长”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理性和感性在书中交替呈现。主线围绕三大阶段,充满了条分缕析的理性思辨色彩;辅线结合作者自身经历,既有纠结、自省,又有热情和坚信,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同时欣喜地发现认知和思维得以提升。
【美】乔纳森·伯格曼
已完结· 3.13万字
来自“世界翻转课堂”的成功模式——轻松效仿; 乔纳森对翻转课堂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勇敢尝试——成效显著; 数学和科学卓越教学总统奖得主震撼之作——具有影响力。
张品成
连载中· 16.06万字
这个男人正坐在老祠堂那生漆雕花木格窗下微皱着眉头想事情,听得警卫小八在那边尖叫了一声:“哎哟!”他以为小八又叫那只公鸡啄着了。这几天也不知怎么了,那只大公鸡老和警卫小八过不去,常常在小八猝不及防时冷不丁给小八来那么一下。
陈志红
已完结· 11.10万字
本书详细介绍如何提高写作价值、如何靠写作赚到100万元、打造个人品牌的基础点、内容写作的步骤与方法、选择发布文章平台、打造个人品牌的准则、写作对企业的巨大作用、个人品牌如何做到最好,以及写作如何有更大格局,让读者切实感受到文字的营销价值:一篇高质量的营销文章可以成就一个产品、一个品牌,甚至是一家企业。本书适合创业者、电商从业人员、营销人员,以及对写作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李钧,李耀东,李润熙
已完结· 13.59万字
畅销书《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作者李钧,首次采用"需求——矛盾——拐”这一分析方法,对互联网相关的新经济、新金融、新技术行了深探讨。全书聚焦新经济、新规则,揭示在喧嚣的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回归事物的本质,探寻技术、商业与文化的内在机理。互联网,尽管我们对它已经习以为常,但它并不是天辟地以来一直存在,基于互联网的大部分需求,都是在这几年甚至一两年内被“创造”出来的,原因在于任何“需求”首先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供给”。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互联网领域“需求”的跟随变化。可以说,如果技术发展得足够快,快到了用户不知道明天还可以用网络做什么,明天还可以上网干什么,那么一旦用户明天又想找些新乐子,新的产品可能立即就会出现。同时,一旦互联网技术上允许将一部分旧有的线下业务迁移到线上,旧有的需求也会立即跟随迁移。
许纪霖
已完结· 37.63万字
安身立命,继而立国兴邦。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人生关怀:社会(政治)关怀、文化(价值)关怀和知识(专业)关怀。这是三种不同层面的人生关怀,有着由显到隐、由外向内、由入世到出世的区别。作为任何一代和任何一个知识分子,这三种关怀都是有可能而且有必要同时具备的。《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从20世纪中国六代知识分子的个案研究出发,进而关照到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和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思想转型,既是一幅宏观的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群像,亦是一张张纤毫毕现的知识分子个体的心灵图景。
刘琛
已完结· 6.32万字
本书不仅从理论角度对内容营销做了精准的定义,更为难得的是充分考虑了实操性,从创建内容、包装内容、推广内容、测量效果等多个角度对内容营销工作如何展开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可以说是中国本土品牌内容营销的专业指南,无论是营销从业者,还是企业的管理人员,都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从事内容营销工作的小伙伴更应该人手一本,随时拿出来翻阅参考。
(日)河野英太郎
已完结· 5.96万字
在直面不确定性的时代领导者需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重塑底层逻辑,从管理者变为领导者 一提到领导者,很多人会抛出“天赋论”,认为领导者是具备相当高的天赋和能力的人。 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我想提醒朋友们,不要误解领导者的概念。归根结底,领导者就是团队或组织中的一个“角色”,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也不具有高于他人的价值。 如果你认为“身为领导者,我必须具有威信才能服众”,那么这种想法必然会体现在你的领导行为中。 用命令的口吻对下属讲话、像对待孩子一样事无巨细地盯着下属、认为自己必须在任何方面都比下属强……抱持这样的想法,领导者无形中就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压力,造成了不必要的烦恼。 当我回顾自己的职业经历时发现,我第一次当上领导者的时候,也认为“自己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下属强”,结果这种想法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颜晓峰
已完结· 37.08万字
本书是作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合集。全书从“四个自信”入手,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方志敏
已完结· 4.11万字
本书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写于狱中的遗作选集,包括《可爱的中国》《狱中杂记》等广为人知的名篇。这些作品是他被捕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创作并历经千难万险才得以保存下来的珍贵的历史遗产,虽然写于20世纪30年代,但至今读来仍能强烈感受到方志敏在狱中进行斗争的艰苦和残酷,更能感受到他坚定的革命信仰、热烈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梅毅
已完结· 35.50万字
隋唐时期,中华大地再次迎来大一统。这一次,与其说是武力征服万邦,不如说是文明宣威各族。唐帝国以恢宏、自信的气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文明盛世:诗歌的繁兴、歌舞的风行、书画的臻盛、文明的多样……然而,盛极而衰,唐帝国被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之祸推入覆灭的深渊,一个充满反叛、杀戮、饥荒、瘟疫、欺骗、背叛的五代季世来临…… 在这三个多世纪里,无上光荣与血雨腥风交错,“英雄”的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的“偶然性”交融,成就了这一繁华而复杂的时代。隋文帝文治武功,统一南北;唐太宗励精图治,君临万邦;唐玄宗英武明决,开创盛世;周世宗神武雄略,奠定大宋基础。在统一与分裂的两极之间,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开国元勋,李光弼、郭子仪等中兴大将,安禄山、史思明、黄巢、朱温等乱世之雄,他们在雄心霸业、机变权谋的挟裹下,演绎出一段段有血有肉、令人神往的故事,讲述着千年梦萦、神韵悠扬的英雄历史。
祝刚
已完结· 18.32万字
本书是一本以全视角(历史、技术、商业形态、行业角色等)来介绍和分析5G的图书,它旨在通过挖掘通信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内在逻辑,使读者,无论是资深的行业从业人员,还是初学者,都能够基于自己对5G的理解,构建5G对未来商业发展影响的思考和判断,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去创新、发展与合作,构建新的商业成长曲线。
游彪
已完结· 16.83万字
宋朝的制度设计一方面继承自大唐,一方面深刻汲取唐末五代武人乱政的历史教训,发展出自身的独特性。本书分别从“重文抑武”国策的形成、募兵体制的建立、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结构和制衡原则、教育与科举制度、法制体系等多个角度论述宋朝顶层制度设计的特点,以及其对政权维系的作用和意义。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已完结· 19.95万字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二辑,内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德里克教授从“全球现代性”的视角对20世纪初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儒学与国学。在本书中,它们都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共同窗口,即后革命时代的中国思想对文化与历史的调适。
方天戟 著
已完结· 11.98万字
盛宇
已完结· 15.85万字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尽自己所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但是,有多少人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道路中,遇到过各种挫折、失败而选择了退缩;有多少人在热火朝天的奋斗中,遇到了太多的选择而放弃了自己初的追求;有多少人在眼花缭乱的社会中,由于辨不清方向而迷失了自我;有多少人在离成功一步之遥的时候,由于心力交瘁而选择了放弃;有多少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由于不停的徘徊而感到困惑;有多少人在滚滚红尘中,遇到了种种诱惑而自我堕落;有多少人在残酷的竞争中,由于害怕和恐惧而使内心崩溃;有多少人在漫漫人生路上,遇到了种种苦难与障碍而选择了逃避…… 本书以“不抛弃,不放弃”为核心理念,全面阐述了现代社会中追求成功所需要的精神动力。
张江
已完结· 22.27万字
本书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有关文艺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和概括了总书记有关文艺问题的主要论述、核心观点、基本思想,并尝试性地从理论体系构建的思路出发,探讨总书记有关文艺论述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新时代我国文艺基本规律的揭示与文艺实践的把握。本书重视对讲话文本的细读研究,同时又始终将理论探讨与我国文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始终做到与近期新的文艺理论成果相结合,从而以更加客观科学的精神展示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中所体现出的现实品性、深层内涵、理论价值,及其必将长期指导我国文艺工作的重要意义。除对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之外,本书还以此为基本内容,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曹开虎,周夫荣 著
已完结· 10.17万字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已完结· 21.88万字
《西中有东》讨论了平等公正的社会理想和组织设计在前工业时代的中国和英国的发展演变,并在此过程中,复原了中国的正义传统在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有关社会公义的政治讨论和制度建设中扮演的隐藏角色。 全书以结构性分析为框架,创造性采用跨语际、跨视觉的研究方法,从人民的定义、社会身份平等、自然宇宙观、言论自由四方面着眼,具体分析了唐宋时期中国的政治讨论与制度建设,以及后世英国对中国材料的译介引述和对中国形象的褒贬讨论。 包华石广泛征引文献和视觉材料,以说明不论中国还是英国,当面对愈加放纵的特权和专制权力时,众多名人志士都采用了相似的策略予以理智回击。而今天,我们却只对有所谓“欧洲近代早期”的发明耳熟能详。事实上,前工业时代中国和英国的历史发展有着众多相似的经历,譬如受过教育的非贵族人士的崛起、印刷技术的普及、大众识字率的提高、不断扩张的艺术市场、公共领域的出现等等。正是这些共性经历,使得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在18世纪产生了革命性互动。
方天戟 著
已完结· 11.98万字
希雅
已完结· 12.72万字
苏然是一个爱旅行、爱摄影、爱幻想的大一女生,独立勇敢乐观,有时候容易有点小忧伤。从小父母对她实行“独立放养自由”的管教政策,所以造就了她自由独立乐观的性格。受着旅行杂志“you only live once”这句话的影响,趁着暑假期间,到旅行目的地做起了“以劳动换取食宿”的工作,遇到了同样喜欢旅行的少年叶泽。他们一起在做义工的客栈发生了很多趣事,拥有了很多难忘的回忆。由于大学开学,他们不得不面对分离。没想到叶泽却悄无声息地转学到了苏然的学校。叶泽的梦想是开一间有情怀的咖啡店,苏然不顾辛劳,全力帮助叶泽达成梦想。两人在经历各种啼笑皆非的趣事之后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著
已完结· 22.79万字
方天戟 著
已完结· 11.98万字
大模型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大模型蓬勃发展的基础,是针对其需求设计的算力及基础架构。本书针对如何为大模型构建基础架构进行深入讲解,并基于TOGAF方法论,剖析业界知名案例的设计方案。 《大模型时代的基础架构:大模型算力中心建设指南》总计13章。第1章讲解AI与大模型时代对基础架构的需求;第2章讲解软件程序与专用硬件的结合,涉及GPU并行运算库、机器学习程序的开发框架和分布式AI训练;第3章剖析GPU的硬件架构,涉及GPU的总体设计、Nvidia GH100芯片架构和拥有其他Hopper架构的GPU;第4章讲解GPU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第5章讲解机器学习所依托的I/O框架体系;第6章讲解GPU集群的网络设计与实现;第7章讲解GPU板卡算力调度技术;第8章讲解GPU虚拟化调度方案;第9章讲解GPU集群的网络虚拟化设计与实现;第10章讲解GPU集群的存储设计与实现;第11章讲解如何基于云原生技术为机器学习应用设计与实现更好的开发和运行平台;第12章讲解基于云平台的GPU集群的管理与运营,涉及云运维平台、云运营平台和云审计平台;第13章基于一个服务机器学习的GPU计算平台落地案例,展示如
方天戟 著
已完结· 11.98万字
罗梦婷,蒲实 著
已完结· 17.04万字
在云原生时代,可观测性覆盖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是云原生应用必备的工具之一。 《云原生时代的可观测系统最佳实战》基于笔者多年的云原生可观测性实践经验,从可观测系统的演进和基础理论开始介绍,结合案例对可观测系统的开源架构、日志、链路、监控、事件和诊断等关键要素的系统设计方案及问题解决思路进行阐述,帮助读者了解在业务实践中可观测性对云原生应用有哪些巨大助力。 《云原生时代的可观测系统最佳实战》适合云原生应用开发人员、架构师、运维人员、测试人员,以及云计算相关从业人员阅读。
正和岛
已完结· 41.6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