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史
吕思勉
已完结· 225.12万字
两晋南北朝史
吕思勉
已完结· 225.12万字
两晋南北朝史
陈羡
已完结· 20.02万字
中国悠久的文明,也并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流传至今。中间有过诸多的变迁,其中尤以十六国南北朝这一时期的变迁最为关键,这一时期的社会文明变化,基本上确定了以后中国强盛时期文明的基础模式。本书打破旧的对于中国“季世”历史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文化没有改变,有的只是发展,文化没有的优劣,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全新观点,以这种新观点再来看待历史,不仅可以使人读来畅快,更能使人因读史而明理,因明理而清心,获益匪浅也。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英雄辈出又动荡不安的年代,作者紧紧把握住南北朝两根历史主线,将交错部分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确实将这段动荡的历史刻画得引人人胜、深入浅出。本书继《纵横十六国》之后再一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文化底蕴,是一本描写南北朝历史的佳作。
梅毅
已完结· 42.61万字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最黑暗的时期,也是思想最解放、个性最张扬的美学高峰期;同时,它又是中国古代一个伟大的英雄时代。 在这迷乱狂欢的三百年间,司马氏灭蜀吴一统天下,“八王之乱”血雨腥风,刘裕开国气吞万里……充斥着刀与火的杀伐,泪与血的呻吟,奸谋的肆行与忠义的沦丧。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竹林七贤刘伶醉酒、阮籍傲歌、嵇康抚琴、王衍清谈,名士风流。鲜卑子,汉家儿,羌中杰,氐族雄,羯族豪,匈奴英,弯弓走马,飒爽俊逸,玄言味永,飞鸿荡天,真个是精彩绝伦!各路英雄、豪杰、骚客、奸雄、懦夫、贤媛轮番登场,共同上演了人性化的、非戏剧而恰恰又是最戏剧化的出出“大戏”。五彩缤纷、眼花缭乱之际,那些英雄们的传奇瞬间,不由得令人拍案叫绝,扼腕叹息……
蔡东藩
已完结· 61.14万字
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以正史为经,逸闻为纬。一套书写尽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百态。本丛书以1935年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铅印本为权威底本,同时集齐石印线装本的绘图。保留自序、世系图、蔡东藩先生自己批注的注释、夹批和后批。倡导原汁原味的阅读感受,*限度地呈现原书风貌。《南北史通俗演义》为《蔡东藩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乱臣贼子盈天下”的分裂对峙局面,演用唐李延寿旧例,把宋、齐、梁、陈归为南史,魏、齐、周、隋为北史。行文对于南北历史平行叙述,不为帝王颂德,不遗漏小人物的闪光点。内容丰富,论述客观,夹评和批注尤为有趣,堪称通俗史著的经典。
叶朗
已完结· 31.38万字
《中国美学通史(3魏晋南北朝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三卷即魏晋南北朝卷。本卷对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美学家、美学发展的脉络等,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论述,内容全面,论述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交融、思想多元、文化多彩的时代,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依据宏观历史背景,对该时期美学的全貌做了全景式的叙述,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新内容和新视点,比如:三国时期建安文学与美学的关系,王弼玄学开启美学之新途,阮籍、嵇康的音乐美学,西晋时期的美学思潮,东晋多元的人文审美意趣,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意象,刘宋时期的山水美学,齐梁艺术专论中的美学思想,文艺美学视角的《文心雕龙》,南朝形式美理论的发展,南朝选文观念的美学审视,北朝美学等。
汤用彤
已完结· 43.11万字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增订本)》深入系统的分析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传入的历史,根据大量史料、经过认真翔实的考证,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该书特别注意阐述外来印度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在中国从依附于中土文化,而由于文化之不同而发生矛盾和融合,逐渐为中国文化所吸收,以至于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的历史过程。
彭勇
连载中· 7.82万字
本书是“跟着课本学历史”系列的第三本。时间跨度为从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开始,到北周统一北方止,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内容包括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西晋的短暂统一、东晋南渡和南朝政权对江南的开发、北方的民族冲突与融合。其中重点介绍了三国之争、两晋的变革和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同时扼要介绍了该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
黄小招
已完结· 190.52万字
逐鹿中原,争霸天下!魏晋南北朝的风云,席卷而来!有权谋诡计,有战场厮杀,也有儿女情长······看不尽官场倾轧,观不完战火滚滚,有各种各样的人性,都淹没在历史长河当中······
陈羡
已完结· 22.22万字
一对棋逢对手的冤家,一位争议千年的皇帝,一场难分正邪对错的大动荡,一段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的大时代。从黑暗走向盛唐,整个中华民族在烈火中涅磐。“悠悠南北朝”之《三国归隋的统一路》带你走进公元六世纪的古中国,品味一部满载恩怨情仇、风急雨骤的历史悲喜剧。
李硕
已完结· 24.62万字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南北战争三百年》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李硕
已完结· 8.57万字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画说中国》的初衷。
梅毅
已完结· 53.71万字
《文明皇后》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北魏“文成文明皇后”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故事始于北魏太武帝末年,迄于孝文帝登基(公元440年~471年),冯太后身处于风云激荡的北魏时代,扶文成帝,教献文帝,立孝文帝,北镇柔然,南却宋国,移风易俗。在四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中,她有二十多年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她是“太和改制”背后真正的操盘手,她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魏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除了冯太后,书中还塑造了多位鲜活的历史英雄人物,既集中展现了南北朝时期英杰的才华和智慧,也体现了时代之下个人的命运挣扎和沉浮。
梅毅
已完结· 27.78万字
《冯小怜》描述了北齐( 公元550年~577年)的帝王、后妃、军将、僧侣、平民等各色人等的生活侧面。作者采用蒙太奇手法,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精彩故事,如回忆录一般,给读者带来极高的代入感;而纵观整部小说,又似是无数碎片拼出完整的拼图,揭开了一个神秘、饱受争议的血色时代的面纱,更增加了作品的华丽与震撼。书中人物、情节细节饱满,考据详实而不枯燥,体现了作者强大的历史积淀,同时将北齐时代的艳丽绝伦却又血腥黑暗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审美。
郭志坤
连载中· 11.47万字
本书主要书写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与文化,重点讲述了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东晋偏安、十六国动乱、南北朝更替的历史进程,对每一时期的治乱因果有专业客观的分析,对每一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等也有简明扼要的介绍。通过阅读本书,不仅能够进一步认识民族大融合的难得与伟大,而且更能理解中国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梅毅
已完结· 33.98万字
《驺虞幡》围绕西晋“八王之乱”(公元290年~307年)展开。作者选取“帝后外戚集团”(武帝皇后杨氏、惠帝皇后贾氏、刘渊皇后羊献容)、“名士集团”(石崇、潘岳、陆机陆云兄弟、刘琨、张华、裴頠等)和“宗室集团”(各司马氏王爷)这几个时而联合,时而斗争的权力集团,讲述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再以汉赵开国皇帝、匈奴人刘渊的蛰伏为暗笔,串联整个故事,将西晋的历史背景和细节展现得巨细无遗。
陈峰韬
已完结· 19.61万字
范金民
已完结· 40.49万字
全书搜集和征引了大量政书档案、民间文书、文集笔记、地方志书、日记碑刻以及域外文献等一手资料,着重从制度规定与社会运作两个途径,对明清时代江南的科举盛况、人文活动、社会治理、城市风貌、书画收藏、契约文书和外国人眼中的视觉印象等,作了多角度考察和深入探讨,分析了江南科第冠海内、人文甲天下、引领时代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背景与原因,提出了诸多学术新看法,堪称江南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程门立雪
已完结· 14.22万字
本书汇集了众多北大学人、学子有关历史的精辟论述和观点,以我国5000年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按照朝代更迭的顺序,介绍了从炎黄传说到清朝覆灭之间,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制度沿革以及社会变迁的文化风貌,以使读者对中华文明有一个简洁、总括的了解。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希望领略更多史学大家观点的读者参考阅读。
马银春
已完结· 15.98万字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活下去,才有机会活得好、求知:人生永恒的主题、自我:做自己想做的人、平衡:人生就如走钢丝、中庸:不偏不倚中道行、识人:用心眼看,用心耳听、去智:智慧是最害人的东西等。
(美)霍兰·汤普森
已完结· 31.36万字
本卷中较系统地介绍了当时人类的科学技术状况,人类最新的科技发明,都迅速运用于战争当中,像能够飞行的热气球飞艇、靠发动机推进的飞机、能够潜入水下的潜艇、能成片收割人类生命的机关枪等等,甚至包括制造大量人类死亡的毒气、可冲破战壕铁网的移动堡垒坦克,都普遍出现在一战战场上。这些先进科技的运用,奠定了我们今天的战争模式。这不能不引起人类深深的思索。
史壮宁
已完结· 10.24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全4册)》搜集了大量被人遗忘、误读的历史题材,去伪存真,把唐、宋、明、清四个朝代中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从浩如烟海的史事中提出来,掰、揉碎,写成一个个极富阅读趣味的故事,组成一幅幅唐、宋、明、清的历史画卷。 皇家秘闻、朝堂真相、社会言情、野史异志、诗词俚语、文字小考,与男神女神谈古论今,同兄弟好友煮酒论史,让你话题信手拈来!
牧原
已完结· 20.89万字
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它既有“康乾盛世”的辉煌景象,又有“鸦片战争”的悲痛记录;既有收复台湾、驱逐沙俄的荣耀,又有割地赔款、山河破碎的屈辱;既有开国之君,治世之帝,也有平庸之君,甚至还有堕落之帝。它上承延续千年的封建帝制,下启民主共和的洪流。
小横香室主人
已完结· 130.54万字
本书分《清富遣闻》,《清朝史料》、《清人逸事》、《清朝艺苑》、《清代逮异》五辑,共十二卷,一百余万宇。史料丰赡,内容所及上至帝王后妃、天潢贵胄、悍将权臣、名媛佳丽、学士才子,下至讼师衙役、游侠术士、市井小民,乃至巫医、百工、倡优之属,构成了一幅有清一代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众生世相,真可谓无所不包,无所不具 而其中官场黑幕、杂事秘辛之类,又是一般正史所不屑载的。因而,此书实是史学研究者及治民俗学者不可不读的一部重要的笔记丛抄。
闻道清北
已完结· 9.25万字
青少年在学习中似乎总有一些困惑。已经很努力地听讲和写作业了,可还是成绩平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想再上一层楼却总也找不到方法?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制订学习计划?而初中学段正是需要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这些困惑。
张笑恒
已完结· 7.73万字
本书汇集了北大、清华众多知名学者在沟通表达方面的见解和语录,归纳总结了语言表达的基本要素,生动讲解了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劝说、赞美和批评,并针对社交、销售、家庭、办公室等不同的情境,详细介绍了身处其中的人们如何沟通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赞同,更顺利地实现各种沟通目标。
易中天
已完结· 7.53万字
刘渊明明是匈奴天子,却定国号为汉,把刘邦、刘备奉为列祖列宗,选择了"借壳上市"。石勒不过是个被人贩卖的奴隶,却封王称帝,成功实现"逆袭"。苻坚一统北方,踌躇满志,淝水一战,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剃光头、留辫子,原始野蛮的鲜卑拓跋部,悄然在北方崛起,"胡无百年国运"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拓跋改为元姓、独孤改为刘姓、步六孤改为陆姓……不讲鲜卑语讲汉语,不穿鲜卑服穿汉服,是什么让孝文帝下定全盘汉化的决心?
张笑恒
已完结· 11.29万字
本书汇集了北大、清华知名学者有关品性修为与处世原则的精彩观点和语录,并对古今中外众多著名人物的案例故事加以延伸和解读,生动讲解了个人在打造自信心、修炼包容心、提升自控力、理性对待得失等自我完善方面需要掌握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书适合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期和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人阅读参考。
易中天
已完结· 7.22万字
靖康耻,风波狱;临安风,崖山雨。命运多舛、半壁江山的南宋,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大帝国。海外贸易覆盖欧亚非,程朱理学影响元明清,词的境界和韵味更是臻于极致,苦难而风流的时代一言难尽。
叶文清
已完结· 37.32万字
《清宫秘史》从努尔哈赤起兵写起,至宣统退位而终,以清朝十二帝为主,连带讲述名臣重臣、后宫嫔妃;以宫廷秘史为主,连带讲述其所涉及的一系列奇闻秘事,是一部内容丰富、妙趣横生的历史读物。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个流传民间、纠结于历史真假的谜案,也可以看到众多专家、学者对谜团的种种推测,更可以看到历史迷雾背后所隐藏的接近事实的真相,或指点迷津,或疑团暗解,间或还有乡野民俗的奇趣逸闻。生动流畅的叙述语言、逻辑严密的分析推理,全面、完整、深入、详细地向你讲述不一样的大清王朝。
王卫星
已完结· 24.87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