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十二岁未婚妻
微笑酱
已完结· 150.95万字
陈炎刚从乡下来,就看到未婚妻遇到碰瓷,挺身而出,没想到未婚妻翻脸不认人,把他独自扔在半路上....... 新书《揣着龙玉闯天涯》
微笑酱
已完结· 150.95万字
陈炎刚从乡下来,就看到未婚妻遇到碰瓷,挺身而出,没想到未婚妻翻脸不认人,把他独自扔在半路上....... 新书《揣着龙玉闯天涯》
草婴
已完结· 19.94万字
本套丛书中收录的是俄国有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草婴的译本于1983年在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翻译家、《辞海》外国文学学科主编草婴历时20载匠心翻译。《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卫国战争为背景,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家族的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其中共描述有各阶层人物559位,其心理、思想和生活状况各异,个个独具魅力,人物命运的轨迹不断交织、纠缠,犹如奏一曲格调庄重、技巧绚烂的时代交响乐。
刘子健
已完结· 9.26万字
本书以散文化的语言,为读者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欧阳修的仕宦与治学生涯。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影响力举世瞩目。欧阳修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政敌指控,在庆历新政、朋党之争与王安石变法中直言相谏;在史学、文学、经学等领域成就卓越,求才、爱才、识才、举才,使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欧阳修是北宋中后期集学者、文人与官员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的典范,经由他提携举荐的士人群体继承他的文学思想与政治人格,在相互呼应、共同扶持中屡黜而不悔,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影响了北宋政局的演变。
孙柏
已完结· 12.72万字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和晚清到民国初年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有着极为密切而直接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段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区,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我们习惯性地把西方戏剧看作一个连续一致的整体,以易卜生式的戏剧作为现代戏剧合法的存在形态,因而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清末出访欧洲的国人所观看和接受的实际是十九世纪西方的主流戏剧,它属于可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戏剧”的完全不同的剧场史范畴。
还珠楼主
已完结· 9.56万字
蜀山剑侠传
薛凤
已完结· 21.17万字
本书以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著作为切入点,通过发掘和探究这些文本内容的知识脉络,重新审视中国科学思想的发展史,揭示文人以书面文字记录工艺技术的目的所在,这一做法在中国知识传统中的角色及其影响。作者条分缕析地展开了宋应星私人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不同层面,逐一勾勒了那些促其将实践知识转化为书面知识的诸多因素。作者也考察了宋应星如何获取、评估以及最终如何表述这些知识,同时阐发十七世纪中国学者们在探究自然和文化时求理、求真、求信的方式和方法。作者还对宋应星的成果与其他中国哲人、文人著作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并从中得出结论:宋应星对知识与技术的探究方式虽游离于当时知识界的话语主流,却并非中国知识生成传统中的特例,而是与其他学者的著作有一脉相承的思想渊源。这些著作以一种特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知识认知方式,让工艺技术知识登临学术与哲学的大雅之堂,成为学术探索中一个获得认可的领域。全书提供了中国千年学术历史的概观,阐释了技术和工艺在中国文化中担当的角色。在作者看来,技术与工艺知识是中国古老文明史中一个组成部分,它曾经为工业革命时代欧洲的技术发展输送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梨花似雪-奇迹小说家
连载中
一个不小心代父穿越的女主,想方设法回到穿越前的时代,并且纠正父亲人生路上犯的错
张宪文,姜良芹,郭必强
已完结· 24.19万字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一项大型学术工程,史料的搜集、整理及英、日、德、意、俄等文献的翻译和编辑出版,是十分复杂艰巨的工作,因而只能分批陆续出版。相近的史料内容,安排在不同卷次先后出版,也是迫不得已的,敬请读者原谅。我们希望这套史料集能为海内外广大的历史研究者和众多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内容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材料来源广泛,有加害方、受害方、第三方的亲身经历、亲见亲闻材料,也有回忆材料、各种档案文献材料、报刊材料等,其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述有不一致的地方,甚至受记述者立场、观察角度或认识上的局限,记述有矛盾之处,也有一些错误的或不正确的观点,这并不奇怪。对这么一件震惊世界的大惨案,声音不可能完全一致。保存史料原貌。是历史工作者应具有的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因此,我们对史料均照原样收录,不加任何更动,提供给历史研究者,由他们在使用时加以考辨、解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科学结论。[
【美】罗伯特·清崎,【美】约翰·弗莱明,【美】金·清崎
已完结· 7.15万字
许多人梦想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肯定与这个梦想背道而驰。成功创业可能是实现梦想的捷径,但是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有人缺少创业激情,有人缺少启动资金,有人缺少创业能力…… 有没有一种生意,能让你在不具备以上条件的情况下,也能帮你圆这个“创业梦”呢?“富爸爸”图书系列作者罗伯特·清崎,肯定地告诉我们:“一旦你懂得了金钱的运作方式,知道在21世纪你所能遇到的各种生意机会,你就可以开始过上你梦想的生活。” 他所谓的生意机会就是“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适合我们大部分人的创业模式。它是一种生意教育,是个人创富捷径之一。在这种生意模式下,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凭借你的人际关系网的力量,和一群与你有着共同梦想和价值观的朋友合作,不断扩大和发展你的团队,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打造你的领导力,实现梦想,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
【美】吉尔伯特,【美】古芭
已完结· 62.17万字
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要宣誓结合时,一个疯女人的出现粉碎了简·爱的一切梦想,她就是一直被关在阁楼里的罗切斯特的妻子。她毁掉了庄园,弄瞎了罗切斯特,自己也葬身火海,但也因此成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上下)/西方现代批评经典译丛》从文学史中打捞出了“疯女人”这一类别,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些疯女人公然无视“妇道”,作恶多端。但本书作者却认为,在每个温顺善良的女人背后,都或多或少拖着一个癫狂的影子。 桑德拉·吉尔伯特、苏珊·古芭所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被誉为20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 》,也是当代美国文论中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重读了19世纪 女作家如简·奥斯汀、玛丽·雪莱、勃朗特姐妹、艾米莉·狄金森等人的作品,打破了民族、地域与时间等多方面限制的疆界,将19世纪的英美女性文学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了综合研究。此书自问世以来,以其激进的批评姿态和对19世纪英美女性文学的全新阐释,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一楠,李一星
已完结· 34.56万字
《红小鬼 打开尘封半个多世纪的红色档案》从成千上万个红小鬼中选择了52个进行记叙,他们都是幸存者,新中国成立后,有的是开国将领,继续统领千军万马 有的是党和,为人民再度建功立业。限于篇幅,对幸存的红小鬼不能一一记叙,我们只能依据955年授衔时的将帅名录,将其中当年的红小鬼名字作为附录列后,以聊表缺撼。
(法)埃克托尔·柏辽兹
已完结· 41.17万字
在本书中,柏辽兹回忆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一生,从童年的艺术启蒙、青年时代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到中晚年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其中也穿插了他的家庭生活和爱情经历等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家传记,也是一部永不止息的生命之书;另外,柏辽兹讲述了他与许多文艺界友人的交往,以及他在欧洲各地的游览经历,因此本书又可说是一部时代文艺的见闻录。
李双志
已完结· 14.92万字
本书搁置“世纪末”与“现代主义”概念之间的纠葛,着重揭示从1880 年至 1910 年以现代意识、颓废主题、唯美倾向为特征的“世纪末”美学与现代化进程的密切关联,超越具体流派之争而着眼于整个现代文化的创生机制,从而阐明审美现代性——而非文学史意义上的现代主义——的历史性展开过程。以欧洲范围的世纪末思潮表现出的共性为出发点,着重研究德奥的世纪末创作者们凭借怎样的思想资源、社会生态和创作手法对世纪末思潮进行了“扩充与改造”。
李硕
已完结· 24.62万字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南北战争三百年》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黎丽明
已完结· 13.34万字
本书以御窑所在之江西景德镇和经营民窑之广东石湾的美术陶瓷从业者为案例,探讨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美术陶瓷从业者如何演变成今天的艺术家,即从“工匠”到“艺术家”身份转变的历史建构过程,并且在面对不同的地方艺术传统下,艺术家的建构过程展现了何种不同特点。本书的研究基于大量的田野考察和文物史料,采用社会学和艺术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切入,考察清末民初陶瓷消费市场、审美观念以及展示方式的转变,再由微观处论及景德镇民国时期名家产生的情况等问题,对目前石湾陶艺和景德镇民国陶艺史的研究有着补白的作用。
赵益
已完结· 24.55万字
大唐帝国的神奇在于,任何一个帝国在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的重创之后,不是瘫痪就是死亡,然而它居然又活了144年,和之前的历史一样长。不过这也正是大唐历史的吊诡之处,在没有势均力敌的外敌,心腹之患旧藩镇也被除掉之后,它却迎来迅速地衰落。唐帝国的臣子不是没有进行过励精图治的改革,不是没有进行过垂死的挣扎,然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与预期越行越远,这究竟是为什么?任何一种败局都饱含了走出历史困境的机会和智慧,作为一个真正从内部瓦解的帝国,它曾走出过困境却没能走下去,这里面的原因发人深省,而这正是我们要读这本书的原因。
【美】兰迪·希尔茨(RandyShilts);傅洁莹译
已完结· 1.60万字
作者以广泛而全面的新闻调查,讲了一个故事: 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流行? 为什么在这场灾难中,时间就是生命? 故事是以时间为脉络呈现给大家的,在阅读过程中,你将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IDS)是如何在美国发现并扩散的,从中你将看到影响艾滋病的大量事件及各种人物,尤其是政府部门、医疗及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媒体中的个体。它在以大量事实刻画人类的懦弱、绝望、自私、贪婪的同时,也以精彩的细节呈现了人类在死亡危机时的勇气、进取、无私、悲悯。 本书1987年获得石墙图书奖,作为20世纪美国同性恋历史上最具预见性的编年史,被译成7种语言。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93年被HBO拍成电影,共获20项提名、9个奖项,包括1994年的艾美奖。 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
赵益
已完结· 24.55万字
《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揭示了大唐帝国的神奇之处:任何一个帝国在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的重创之后,不是瘫痪就是死亡,然而它居然又活了144年。不过《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更展示了大唐历史的吊诡之处,在没有势均力敌的外敌,心腹之患旧藩镇也被除掉之后,大唐帝国却迎来迅速地衰落。
七格
已完结· 14.77万字
从8世纪启航,带你畅游5大哲学海域,相遇60位哲学先贤。当哲学成为每个人的标配,人人都可以成为一名“不思考”的哲学家
【苏联】拉夫列尼约夫
已完结· 3.12万字
本书是苏联著名作家拉夫列尼约夫的代表作。小说描写女革命战士马柳特卡奉命押送一名白军将领俘虏,中途遇到风暴,船只沉没,二人被卷到一个杳无人烟的荒岛上。这两个阶级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修养不同、追求不同的青年男女之间,发生了一场让人心碎的爱情悲剧,让读者感受到在特殊年代,两个阶级搏斗的剧烈。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情节紧凑,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十分到位,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的文学作品,在特殊年代有特殊意义。
[美]贺萧
已完结· 31.43万字
《危险的愉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危险的愉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 《危险的愉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
(英)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
已完结· 20.13万字
本书是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院长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的代表作之一,都是经典的对人生进行思考的作品,在西方被誉为剑桥大学留给人间的精神瑰宝。本森教授本来就是个冷人生观的作家和学者,治学严谨,学术建树颇多,这本书是继其作品《仰望星空》和《丰富人生》后的又一部全新思考人生和内心自省类的深刻反思作品。
林满红
已完结· 12.13万字
通过对19世纪上半叶,即清代嘉、道、咸三朝世界白银的供求,分析了中国银钱并用的货币体系如何被卷入世界经济,进而使中国有机地被世界溶蚀。作者分别从国际贸易的线索分析了鸦片、白银在国际收支中扮演的角色;从银钱并用分析了货币体制造成的社会秩序紊乱、政府税收不足带来中国内部的社会动乱;从思想史的角度讨论了由经济现象引起的思想论争,评析了这一时期经世思想主要流派的观点以及与同期西方思想的比较。*后作者将由经济发展而引发的思想论争延展至世界观与制度层面的讨论,从外部、内部、内外结合的不同层面剖析了19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种融多学科、多视角为一体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
维姆· 克罗斯特
已完结· 20.58万字
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虽是小国,却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让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的限制,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至今依然在影响世界。本书是一本轻学术的荷兰史读物,作者介绍了荷兰在17世纪这一黄金时代扩张海外殖民势力范围的历史,从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在非洲和美洲的迅速崛起,到经历联省战争、第二次英荷战争、与葡萄牙的战争逐渐衰落,并通过对荷兰水手与士兵的生活、荷兰商人与他国的交往与贸易、荷属殖民地的移民与管理等方面的叙述,展现了荷兰在广阔的大西洋世界留下的前所未有的印记。荷兰的殖民统治一方面导致了歧视、奴役和流血事件,另一方面也带去了他们自己的制度、法律实践和文化传统。本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多角度展示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如何建立并最终失去一个大西洋帝国的历程。
(英)乔纳森·M.伍德姆
已完结· 12.67万字
20世纪*著名的设计,不在博物馆,而在市场上。可口可乐玻璃瓶和麦当劳的标志举世闻名。1924年现代主义者的“法兰克福厨房”,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1960年代末俯首皆是的充气椅子——要想理解我们的文化,这些设计比被狭隘定义的经典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重新审视了欧陆、斯堪的纳维亚、北美和远东的众多设计与工业文化问题,深探讨了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与商业方法的“美国化”,跨国公司的兴起,波普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关于怀旧和遗产的当代观念。这部设计史清晰地阐明了设计的本质:一种关于审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力量的强力且复杂的表达。
何镇邦
已完结· 6.49万字
人们通常把新世纪以来的文学称为“新世纪文学”,并指出它具有文学价值的多元化、非精英化、都市化、市场化等特征。其实,所谓“新世纪文学”,乃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文学自然的延伸,上述各种特征在九十年代文学中均有所显现,只是到了新世纪文学,这些特征表现得更明显罢了。以非精英化为例,它是对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形成的文学精英化即贵族化的一种反拨。新世纪开始以后,由于网络文学的盛行,传媒的介入,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美学思潮的出现,都推动着非精英化的文学思潮与文学现象的出现。而对底层写作的倡导,草根文,学或“打工文学”的崛起,都是文学非精英化思潮的具体体现。于是,非精英化成了“新世纪文学”的重要表征。这部文学评论集取名为《文学的新世纪》,并非对“新世纪文学”有什么系统的研究与论述,也不是对“新世纪文学”的各种表征有什么深入的阐释,它只是表明,收录本集的七十多篇文章均写作和发表于新世纪开始以来的十年间,当然也涉及新世纪文学的某些特征。
【法】魏丕信
已完结· 16.54万字
《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是一部zui早关于传统国家在防备和救济饥荒方面的作用的后传统分析的著作。作者魏丕信以1743-1744年直隶救灾为实例,瞻前顾后,研究了国家的救荒制度、措施及其成效,所论延及官僚制度与管理、国家财政、地方社会、粮食安全、商业与市场、乡村经济和生活等等,观点敏锐,视野广阔,书中所引用的史料新奇有趣,对于理解前现代中国国家的运作提供了重要帮助。 关于明清时期的国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否定观点占据学界主流。《十八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作者魏丕信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以救荒为中心,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作者所提出的18世纪国家所具有的积极精神,在管理经济方面的高度组织能力、quanwei性和效率性,已为学界所肯定,由此也证明了本书的开创性学术地位。
杨周翰
已完结· 16.28万字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是杨周翰先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广阔的视野和全新的角度,来研究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力著。他以17世纪英国文学为突破口,把17世纪文学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考察,以一些虽然影响深远但却少人问津的作家为切入点,揭示了17世纪英国文学的风尚和思潮,发掘出17世纪英国文学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写了英国十七世纪文学的历史,杨周翰先生并非囿于经典文学,而是把一些不为以往的文学史家所关注的文类和文化现象,例如悼亡诗等,纳入自己研究的范围,并从中国学者的独特视角出发比较研究了中国古代的悼亡诗,从而得出了一些全新的结论。
【美】韩书瑞,罗友枝
已完结· 16.30万字
中国近三百年的历史,18世纪相对来说不太受重视,学者们更关注的是19世纪的变革和20世纪的革命。另外学者们对18世纪中国社会的总体评价也不高,认为这是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的时期。而这本由两位美国女学者撰写的著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们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有活力的一个时期”。《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的核心观点强调,18世纪中国社会的活力体现在向边远地区大量移民,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会和物质流动的加强有助于松动原来固定的社会地位,并使社会分层更加多元化”。另外这一时期学术上的成就为中国近代的各门学术奠定了基础,商人的往来活动以及他们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于清帝国的统一和整合。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是部概览性的史学著作,作者以史学的分析论说为主要著述方法,同时吸纳了社会学重视结构变化和人类学关注文明片段的研究手段,使得《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来既有得知历史事实的畅然,又有洞悉深层奥秘的明快。
【德】沃尔夫冈·希弗尔布施
已完结· 12.03万字
工业文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变化,人们又是如何在这其中适应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新秩序? 《铁道之旅》通过论述工业革命的代表之一——铁路——其创制、发展对于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试图重新思考工业文明如何发生于个体,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力、社会结构变化。这本书囊括了人们对风景观感的变化、旅途交谈的没落、铁路车厢分隔问题、铁路旅行病理学、工业疲劳和休克的历史,以及铁路与城市的关系等诸多话题。 铁路出行给人们对于时间、速度、距离、危险、精神伤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于城市—历史关系、事故、防御性措施等等方面的重新思考,试图去阐述,工业文明不仅在技术、建筑、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改变,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变化其中,也发展出更多的设备、条例、思维去适应由工业革命带来的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