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法则
陆禹萌
已完结· 7.97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58万 字 |74人 正在读
最新章节:战争、暴力、奴役与自由(4)|更新时间:2024-12-27 18:39:34
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虽是小国,却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让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由于国土面积等天然因素的限制,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但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至今依然在影响世界。本书是一本轻学术的荷兰史读物,作者介绍了荷兰在17世纪这一黄金时代扩张海外殖民势力范围的历史,从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在非洲和美洲的迅速崛起,到经历联省战争、第二次英荷战争、与葡萄牙的战争逐渐衰落,并通过对荷兰水手与士兵的生活、荷兰商人与他国的交往与贸易、荷属殖民地的移民与管理等方面的叙述,展现了荷兰在广阔的大西洋世界留下的前所未有的印记。荷兰的殖民统治一方面导致了歧视、奴役和流血事件,另一方面也带去了他们自己的制度、法律实践和文化传统。本书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多角度展示了“海上马车夫”荷兰如何建立并最终失去一个大西洋帝国的历程。
在17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的半个世纪里,大西洋世界经历了意义深远的变化。尽管到1620年,基本上仍然是伊比利亚人独自占领着美洲的土地,在非洲建立起桥头堡,进行跨大西洋的贸易,与土著人交战或相安无事。但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英格兰人、法兰西人与荷兰人加入了他们。尽管墨西哥、秘鲁和巴西一直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新世界的活动中心,这些新来者却在小安的列斯群岛和北美洲建立了繁荣的定居点。如果说制造黄金是西属美洲的经济基础,那么种植经济作物就成了北欧人建立殖民地的经济基础。随着奴隶制在新殖民地的发展,非洲被更深入地拉扯进了大西洋世界。荷兰人在这场巨大的转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和贸易港。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荷兰人在17世纪中叶很少靠自己种植作物,而是作为商人无处不在,他们贩卖商品和奴隶,购买农产品,跨疆界发放贷款。荷兰人的触角就这样深入其他大西洋帝国,以至于他们的活动推动了英格兰《航海法案》的颁行、葡萄牙跨大西洋舰队系统的建立、法属加勒比制糖经济的兴起,还有瑞典人和丹麦人在加勒比地区和北美交易非洲俘虏和离散的犹太人活动的开始。荷兰对大西洋世界发展的影响表明,人们仅关注荷兰本身并不能充分了解荷兰历史,因为每个殖民王国都以各种方式与他国相联系。尽管文化影响、战争与边境冲突会将相邻的殖民地联系在一起,但是对美洲许多地方来说尤为重要的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荷兰人踏上非洲和美洲的土地,对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在17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荷兰人提供的枪支使易洛魁联盟击败了他们的敌人。同样地,荷兰人对贝壳串珠的需求导致本地制造商的产量呈指数级增长。这场生产力革命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经济体从自给自足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方面。而在非洲西南部,荷兰人的活动同样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罗安达港口的占领改变了当地的政治状况,并把在这里俘获的非洲人送上了欧洲人的奴隶船。
本书讲述的是大西洋历史上的“荷兰时刻”——17世纪中叶的几十年。在这期间,荷兰人在广阔的大西洋世界留下了前所未有的印记。转折可能注定会发生,但是如果没有荷兰人,这个进程可能会推迟并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尽管一些美国历史学家承认荷兰人在大西洋世界发挥的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深入的了解,他们经常低估或夸大荷兰人的影响。相比之下,大西洋世界的荷兰学者一直以来都被过去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工作过的同人们看作海外历史系学生而遭受忽视。此外,这些学者一直偏爱研究某一时期的单个殖民地,忽略了整个大西洋世界的背景。因此,尚无作品讨论荷兰在大西洋世界所特有的影响力,这正是我希望通过本书来填补的空白。
在历史学家的解读下,大西洋上的荷兰人经常被夹在缝隙之间。人们对其他国家势力的关注使荷兰人在其间变得微不足道——他们唯一值得一提的角色是闯入者,是住在近海的局外人。我希望能够纠正这一错误,不是通过为大西洋历史增加另一个帝国层面的内容,而是帮助我们更充分地理解整个17世纪的大西洋世界。显然,荷兰人在殖民非洲和美洲时带去了他们自己的制度、法律实践和文化传统。他们建立殖民地的方式也不同于他们的欧洲竞争对手们——这些国家以一种即兴的方式构建起了他们的大西洋帝国,荷兰人却是精心策划的。西班牙临时入侵阿兹特克帝国、葡萄牙人偶然发现巴西,同样偶然的是英格兰人在百慕大和新英格兰的殖民以及法兰西人在加勒比海的私人行动,这些事件的偶然发生均与荷兰人对其伟大计划的精心策划形成鲜明的对比。在1621年之后的几年里,军事目标居于最高地位。荷兰人在谨慎备战后攻克了埃尔米纳、库拉索岛这样的重要基地,更不用说巴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荷兰并非特例。西班牙的大西洋帝国早期就已经是一个领土型帝国,因为它是建立在充足的本土劳动力基础上的,而葡萄牙和英格兰的大西洋帝国在最终成为领土型帝国之前,数代人都是靠海而生的。这种转变发生于荷兰的目标从贸易控制转向商品生产管控之时。葡萄牙在巴西的崛起,伴随着领土扩张,是在17世纪逐渐完成的,英格兰则是直到18世纪中叶才达到相同的阶段。尽管历史学家对荷兰海洋帝国的印象总是“海运的”或是“商业的”,西印度公司对于荷兰建立领土型帝国也起了作用。在美洲取代西班牙的梦想——这驱使一些荷兰的探险者前往新世界——关键是征服了位于上秘鲁、深入南美洲内陆的波托西矿业中心。并且,拥有波托西与建立拥有土地的帝国息息相关。尽管没有成功占领波托西,但是在入侵巴西后,荷兰人对领土的欲望重新显露。面对世界上最大的产糖区域,荷兰人屈服于创建帝国的诱惑。在东印度群岛也同样如此,在那里,香料诱使荷兰人占领了香料生产地区并控制了那里的土地。
荷兰在大西洋上的帝国是在战场上建立起来的。为打赢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间的独立战争,荷兰人在海外部署军队耗时数十年——有时是毫无预兆的。人们很难估计荷兰人和伊比利亚人之间的海外战争的规模,在这些战争中,荷兰人起初士气满满,后来逐渐衰退。在巴西的战争是17世纪大西洋沿岸发生的规模最大的帝国间的冲突,而这一战争却被历史学家们低估了。吸引历史学家眼球的是1689年至1815年的英法第二次百年战争,最近他们对“七年战争”的兴致勃勃也表明了这一点。但是,大西洋帝国之间早期发生的对抗却很少受到关注。因此,“和平是常态,战争是例外”这一值得商榷的观点始终存在。
与西班牙的战争是17世纪大西洋世界众多牵涉荷兰的战争之一。事实上,葡萄牙在与西班牙联合时,在海洋上和陆地上都是荷兰战争的受害者。然而,在葡萄牙人起义并获得独立之后,一切都没有改变。荷兰人占领了葡萄牙在非洲和巴西的殖民地,引发了另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战争。同时,在第二次、第三次英荷战争期间,出于商业竞争的主要目的,大西洋再次成为主战场。荷属美洲殖民地濒临毁灭但得以幸存,可是它在联合省与法兰西战争期间并没有进一步扩张,因为大西洋世界的战争更多了。
牵涉荷兰的众多起武装冲突表明,在大西洋世界,17世纪中叶并不只是一个新时期的开端,而且是一个持续战争的时期。像荷兰人一样,英格兰人和法兰西人也开始在新世界殖民,并在西非建立奴隶贸易基地,但他们到达大洋彼岸的方式是相对和平的。荷兰人的出现则伴随着无穷的暴力。人们对荷兰人的关注揭示了这一点,即新世界的17世纪中叶远非一个和平殖民的时代——尤其是来自不列颠群岛的殖民——而是充斥着鲜血的时代。是暴力促成了大变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荷兰在大西洋世界的军事规模特别引人注目,捍卫和扩张帝国边界的士兵和水手的比例远超其他帝国。在非洲沿岸的荷兰贸易中心不存在殖民地人口,在美洲的人口规模也从未扩大。然而,无论荷兰人在美洲的定居点多么简陋,他们仍然难以养活自己。为了生计,他们仍旧依赖于共和国的物资供应,而这些物资供应往往需要很久才能拿到。除了日常缺少食物,驻军士兵们还遭受着其他方面的剥夺。尽管驻军士兵对于荷兰海洋帝国十分重要,但是殖民地政府、西印度公司和联省议会总是事后才会想到这些士兵。他们的疏忽最终导致士兵拒绝战斗,从而丧失了部分殖民地。
陆禹萌
已完结· 7.97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兰华
已完结· 1867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王威
已完结· 4513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刘军
已完结· 2380字
成功的销售需要高智商,更需要高情商。一个销售员的销售业绩,往往与他的情商成正比。本书从十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有效运用情商,提高销售业绩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际销售案例和销售心理学理论指导,以及实战点拨和情商拓展训练,帮助读者全方位、快速提高情商。故事性、多版块、碎片化的内容设置,有效降低读者阅读疲劳,提高阅读兴趣,不论是奔波在路上的销售小白,还是带领团队奋勇向前的销售经理,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销售软技巧。
王介威
已完结· 8.95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美)约翰·华生著.倪彩
已完结· 11.82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武莉
已完结· 7.36万字
行为心理学入门(完全图解版)是以作者多来年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数据为素材,对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应用进行了形象、深入、全面的论述和解读。本书与日本心理学图解书形式相同,浅显易读,有趣又益。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已完结· 9.57万字
《自卑与(全译插图典藏版)》是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的著作,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很好著作。阿德勒的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全书立足个人心理学的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克服自卑、不断超自己,正确对待职业,正确理解社会与性。本书直接促进了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职业生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的长足发展,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邱开杰
已完结· 8.24万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