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重生在日本黑暗时代

黑暗时代:帝国的崩溃与欧洲的新生

黑暗时代:帝国的崩溃与欧洲的新生

(英)马丁·J.多尔蒂

已完结· 8.25万

所谓黑暗时代,是从罗马帝国崩溃到新的封建欧洲出现之间的过渡时期,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终于1066年诺曼征服。这个名字饱含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传统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是暴力、残忍、倒退的“黑暗的中世纪”,文明的光芒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这样就难以解释文艺复兴的兴起,毕竟若无地基,万丈高楼因何而立?而且,黑暗时代也是对历史的狭隘解读,因为历史是多元的、连续的。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

【日】古川隆久

已完结· 16.28万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失落中的崛起:日本商业的突围与重生

失落中的崛起:日本商业的突围与重生

陈伟

已完结· 13.86万

本书以日本经济的两次危机——二战战败后和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危机之后——为时间点,描述了日本二战之后商业崛起的历程,也记录了泡沫经济崩塌之后,日本企业家的自我救赎。在日本近代化之后为悲壮的这两次变革中,企业家们在废墟中重建,在绝望中徘徊,然后选择向前走。 日本企业家对于造物的坚守,使得他们致力于对极致的追求,他们当然也有缺憾,但值得记忆。可以说,他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拯救了日本的经济。

重生之开局轰炸小日本

重生之开局轰炸小日本

单手出拳抄兜男

连载中· 5604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第三年人类濒临灭绝,都在核辐射的影响下痛苦死去,吴西却重生到了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前一天,还获得了系统,那么重活一回的他会怎么做呢?

重生在三国

重生在三国

妖惑天下

已完结· 473.42万

如果一个现代人莫名其妙地回到了铁血纷争的东汉末年,之后的历史会否更精彩呢? 主角会收几个美人,招几个名将,至于都有谁暂时不得而知。

名侦探柯南之生在光与暗的孩子

名侦探柯南之生在光与暗的孩子

没有尽头的彼岸

连载中· 55.90万

—主线已完结,正在码饭后小甜点—华韵内敛,流光暗藏。如果有选择,这位大侦探何曾不想回到过去。种下背叛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与已经和恶魔共舞的新一,在无尽的黑暗,找寻着那一抹救赎的光。可是他自私的不想让那么美好的人投入到黑暗,他想把他推出去……呐,这种事交给我来好了。你的手用来变魔术,还是那个神秘的怪盗基德,我的…为你除去一切阴霾,接受一切的杀戮。“快斗,我不想你步入深渊。”“如果我喜欢的人在深渊,那我愿意沉沦黑暗。”已有故事集:生在光与暗的孩子(开放型结局式完结) ——我愿意为你披荆斩棘FAKE(完结) ——这是个游戏,也不是游戏饮鸩止渴(未完无续) ——梧州城的桃花,堪称一绝。巅世(完结) ——如果我把自己弄丢了,你告诉我,那还剩什么事件簿(完结) ——血染天空时,我将取走侦探の心抉择(完结) ——原来十几年的感情,都抵不过那...

现代日本小说集

现代日本小说集

周作人

已完结· 34.40万

现代日本小说集

暗夜中的眼睛: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暗夜中的眼睛:一名日本间谍的摄影情报档案:1924-1938

杨红林

已完结· 11.06万

本书讲述了一名日本间谍岛崎役治借民间摄影师之名,从1924年到1938年在中国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民情和民族问题的情报刺探与搜集的间谍活动。

罗生门丨日本“鬼才”芥川龙之介

罗生门丨日本“鬼才”芥川龙之介

(日)芥川龙之介著;赵玉皎译

已完结· 16.72万

本书不仅收录了《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河童》等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同时精选了《英雄之器》《南京的基督》《丝女手记》《枯野抄》等国内罕见译作,共28篇。由黑泽明执导的《罗生门》,现已成日本经典电影之一,其原著正是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和《罗生门》。 故事之所以可以流传百年,往往因为它超越了时间。芥川龙之介就像你身边那位高冷的同学、孤傲的同事,看似不合群,却唯有他最懂人心。每个短篇,读完最多不过十几分钟,却如走马灯一样,呈现了从大人物到小市民的良心、感觉、神经、趣味……芥川的小说没有难懂的情结和架构,也不渲染社会环境,而是专注展现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谋篇布局,极尽巧思。人生中每一个隐秘不足外道的心思,或蠢蠢欲动,或幻灭怀疑,一百多年前的芥川龙之介,早就看破。

流氓重生在异世

流氓重生在异世

凉白开

连载中· 1.61万

一场车祸灵魂意外的来到了异世界,而且身边还有一只麒麟一族的王者跟随。虽然这里没有东方多变的法术,有的只是“西方绚丽的魔法,锐利的斗气”,可惜在我面前什么都不是!看我神鬼莫测的“乾坤大挪移”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异世界的小姐姐门,我来了!!!

仙尊重生在都市

仙尊重生在都市

一个小板凳

已完结· 83.81万

  纵横宇宙一千年,一朝穿越,能否在创造辉煌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1932~1936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1932~1936

万斯白

已完结· 14.64万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书中痛斥日本所谓“文化”及日本在华的野蛮举动,揭批了日本毒害中国人的种种细节,如“九一八”事变之后不久,整个东北到处充满了“毒气”,东三省各大城市无一处街道不开鸦片烟馆,借此毒害中国人的身体及精神,攫取中国的财富。这些细节让当今的读者深刻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的丑恶形象,并了解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野心。本书出版后,作者受到日本军方的痛恨,并在数年后的1943年,被日军杀害于马尼拉。

重生在闺蜜被杀之前

重生在闺蜜被杀之前

寒禹寒-奇迹小说家

连载中· 6737

毕然的两个闺蜜同时被杀,而她认定的凶手却只被判了十年... 十年后,毕然三次重生在案发之前,每一次的重生都能改变未来,但结果却每况愈下... 她在一次次重生中调查闺蜜被杀的真相... 闺蜜三人的友情、亲情、爱情以及时空的错乱都是酿成这场悲剧的导火索,一切都如“蝴蝶效应”一般把她们推向无法转圜的余地...

重生在08年

重生在08年

吃胡萝卜的鱼

连载中· 4057

重返08年回到大学刚毕业这年,李令发誓一定要抓住重生的机会闷声发大财,一定要珍惜身边的可人儿给她温暖的家,重活一世将不再留有遗憾! 新书发布,请各位大大多多支持,多多收藏,多多投票! 感谢!再次感谢!

现代日本小说集

现代日本小说集

佚名

已完结· 7.10万

日本近现代农业政策研究

日本近现代农业政策研究

温娟

已完结· 16.19万

本书聚焦于日本农业问题两个主题,一是资本主义与农业的问题,另一是政府与农民的问题。研究认为,前者受其国家体制的制约,而后者则与执政者的裁量相关。近代以来日本农业不仅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积累、廉价粮食,乃至廉价劳动力;同时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被视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羁绊。日本近现代农业政策始终以扩大农业规模、提高农业生产率、减少工农业间差距为目标,但是其政策理念与目标之间却始终存在一定的“非整合性”,这种非整合性造成日本政府的农业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出现断层。进入21世纪后,日本农业政策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其结果如何仍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关注。

日本代表大文豪代表作(套装全三册)

日本代表大文豪代表作(套装全三册)

【日】太宰治,【日】中岛敦,【日】芥川龙之介

已完结· 30.80万

人间失格+罗生门+山月记

日本近现代经济政策史论

日本近现代经济政策史论

杨栋梁

已完结· 31.43万

本书把握国际因素和国内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基础上,从资源禀赋、条件约束,制度安排、政策运作,路径选择,生产要素配置,经济周期变动,阶级阶层状态、对外经贸关系等不同层面入手,对日本近现代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经济现代化进程及其特点进行了宏观考察和徽观分析,在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上展示了独自的思考和发现。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全6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已完结· 136.08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我重生在渣男断腿那天

我重生在渣男断腿那天

枪花文学

已完结· 1.00万

前世为了救贺谨言,我被车撞断了两条腿。 贺谨言说我失去的就是两条腿,而他失去的是爱情。 他在我的病房里左拥右抱: 「我又没让你救,舔狗。」 重生后我觉醒了,原来我是男主贺谨言的炮灰工具人。 没让我救,舔狗是吧? 没有了剧情影响,这辈子我不救你。 被撞断双腿的可就是你贺谨言了。 这次,我看你怎么拥有爱情。

剑尊重生在都市

剑尊重生在都市

一苇渡江

连载中· 1.88万

 一剑斩山河星辰,脚踏乾坤倒阴阳。仙界无上至尊重生于繁华都市。女星,美女警花,学姐,学妹,尽收掌中。前世的无能为力,这一世,惊天动地。且看他如何争霸天地……

日本现代政治史论

日本现代政治史论

王振锁

已完结· 32.55万

本书介绍了战前日本政党的概况(政党的起源、发展、衰退与崩溃),战后日本自民党的兴衰过程及其在战后日本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日本在野党的相关情况。

希望你也在这里/日本新锐作家文库

希望你也在这里/日本新锐作家文库

【日】中村航

已完结· 7.52万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一卷 总论

杨栋梁

已完结· 24.74万

一部承载着“友好”、恬淡和对立等不同内容的中日古代关系史,给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中国观留下了什么“思想遗产”?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东亚的太平梦后,日本的中国观怎样从“文化遥想”变成了“现实殷鉴”?甲午战争后,日本的蔑视型中国观如何形成和固化?二战以后,日本的中国观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以史为证,知古方可达今。历史这面镜子,既可认知对手,也可检点自身。 本卷依据后五卷展开的基本实证资料,从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约束环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中国观的演变,分析了其不同时期中国观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其中国观的变化规律及其本质。

日本近现代教育政策研究

日本近现代教育政策研究

臧佩红

已完结· 19.97万

本书在认真解读日本政府有关教育的决策、法令、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日本近现代教育体制的演变,以及各个时期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考察。揭示了其近代“皇国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脉络和特征,并阐释了其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及当代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举措。

神医重生在都市

神医重生在都市

程耀辉

已完结· 95.41万

华夏大陆修真强者、医术丹道可称大陆第一人的陈东意外重生,努力修炼,只为保护身边的人,奈何重生后改变命运,一些事情与前世不同,只能逢凶化吉,以战止战。一生遗憾,刻骨铭心,意外重生,以战修炼,保护亲人,逆天改命。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六卷 (1972-2010)

田庆立,程永明

已完结· 24.40万

本文阐述了中日复交以来(1972—2010年)日本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和普通国民的中国观的演进轨迹和发展特征。依循历史发展的脉络,集中对不同时期日本各界人士中居于主流的对华认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日本各界人士对华观的变迁与国际体系层次因素、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及中国国家实力的消长紧密关联。日本各界人士的对华认识在由冷战时代向后冷战时代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了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的嬗变,经历了从“建设性接触”到“战略性防范”的变迁,对中国的定位逐步完成了由“友好伙伴”向“竞争对手”角色的界定。日本各界人士中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竞相作用的“合力”结果。显然,就日本各界人士对中国的认知而言,往往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特征。

现代日本杂文集

现代日本杂文集

周作人

已完结· 9.50万

现代日本杂文集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 第四卷 (1895-1945)

杨栋梁主编 王美平 宋志勇著

已完结· 20.75万

甲午战争直至日本战败(1895—1945年),日本在中国不断深化的民族危机中,蔑视型中国观进一步固化,对于中国掀起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国民革命等救亡图存运动,日本政界、军界乃至知识界的主流均否定其积极意义,甚至以表象为据反向理解各种革新运动会促使中国更为迅速地走向分裂与崩溃,坚持“中国亡国观”。由于持有此种认识的主体或直接位于决策地位制定政策,或处于决策周边提出议案,或置身于驻华使馆及军事机构提供相关情报,或活跃于言论界主导舆论,故“中国亡国观”通过各种渠道融入日本对华战略及决策的制度框架,并成为支配性观点,导致日本最终发动十五年侵华战争。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杨栋梁,赵德宇,向卿,郭丽

已完结· 17.83万

自古以来,日本长期折服于中国的文治武功,然而到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内外形势的诸多变化,日本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知识界的中国认识基本反映了江户时代日本人中国观的方向,这集中反映在儒学、国学、兰学三大学问体系中。由于“三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以及所倡精神各异,因而对中国的认识也表现为三种互相联系又相互龃龉的话语。源于三大知识体系的中国认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概而观之,作为与中国儒家同根的日本儒者反映出实现日中两国文化平等的诉求;国学家们则基于民族主义对中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兰学家则在与西洋的对照中对中国文化传统进行了重新定位。要而言之,近代日本人对中国的各种认识,都可以从“江户三学”中找到原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