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文化解析:从古代希腊到现代中国.上卷
刘东
已完结· 18.34万字
《悲剧的文化解析》是刘东教授着力解析西方悲剧的一部专著。刘东老师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美学领域,深入探讨了悲剧内核的课题。从古代希腊的悲剧作品,到文艺复兴的悲剧作品,到现代西方的歌剧作品,到传统中国的杂剧戏文,直到现代中国的话剧戏曲,作者展开了中外对比,把每一章的关切重点,都首先放到了对于具体剧作的细读上,进行了精细的文化“分解”。
刘东
已完结· 18.34万字
《悲剧的文化解析》是刘东教授着力解析西方悲剧的一部专著。刘东老师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引入传统美学领域,深入探讨了悲剧内核的课题。从古代希腊的悲剧作品,到文艺复兴的悲剧作品,到现代西方的歌剧作品,到传统中国的杂剧戏文,直到现代中国的话剧戏曲,作者展开了中外对比,把每一章的关切重点,都首先放到了对于具体剧作的细读上,进行了精细的文化“分解”。
白献竞, 高晶
已完结· 15.57万字
尼罗河流域的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好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埃及有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吸引着无数人的眼光。
高岩
已完结· 12.48万字
人类史诗是什么?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奥运会是如何起源的?玛雅人生活的地理环境怎样?……本书将带你走进遥远而神秘的古代世界,去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全书紧紧围绕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将人类文明划分成若干个文明类型加以叙述,如两河文明、印度文明、文明、古罗马文明、埃及文明等,用最淳朴的文字和最生动的图片,分析各个时期人类思想文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再现人类发展轨迹,带你领略世界古代文明光辉灿烂的图景。
【美】巫鸿
已完结· 17.10万字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的研究轨迹,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 《传统革新》为文集的*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1987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2篇论文和讲稿。由于有在故宫业务部工作的经历,他早年的几篇文章涉及玉器、青铜器、度量衡器等研究,显示出对古代器物强烈的兴趣。对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器物的形式分析虽然还比较简单,但已由博物馆藏品研究发展到对于考古材料的关注。《早期中国艺术中的佛教因素(2—3世纪)》一文,对有关母题行了定性定量的细密分析,成为后来学者们研究这个课题***的一篇文章;他对于四川汉代石棺空间结构与题材关系的分析,可以看作《武梁祠》的预演;《汉代艺术中的“白猿传”画像》表现出了对文学与图像关系的深切关注。 “巫鸿美术史文集”卷二《超越大限》和卷三《陈规再造》业已出版,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四《无形之神》与卷五《残碑何在》,敬请关注。
张江
已完结· 15.61万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着眼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等多个视角,对文化问题特别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问题做出深刻阐释和精辟论述,进一步凸显出文化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理论创新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深刻阐释和精辟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表明了我们党鲜明的文化立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把我们党对文化地位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本书在对总书记关于文化问题重要论述进行认真学习和研读的基础上,分别以“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开展文明交流互鉴”为题,对总书记关于文化问题的重要论述展开解读和阐释,力求为读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有益参照和导引。
Rainbow
连载中· 4.82万字
网络小写手穿越古代成最红作家排行榜TOP1,高冷内敛的那个是她男朋友、腹黑病娇的那个是他哥,清爽阳光的那个是她的追求者……尔后,她便成了这个国家最尊贵的女人……
白献竞,高晶
已完结· 10.42万字
“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两河指得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在这里创造出来的。苏美尔人几乎和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称为楔形文字。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完备的成文的法典。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丶统治时期达到鼎盛。他在城内建造了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直到00多年后,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史念海
已完结· 28.43万字
《中国古都和文化》是一部全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都和文化的专著,也是中国古都学的奠基之作。 都城是一国的心脏,也是一国的缩影。中国历史上总计有两百多处古都,其中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被誉为“七大古都”,特别是前五者都曾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本书不仅对历代各性质的古都进行了梳理统计,而且从自然、经济、军事、社会等因素深入考察了古都的形成、发展、繁荣、萧条甚至废弃,从而反映了王朝的治乱兴衰。同时,都城也是全国各地文化,以及本土文化和域外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枢纽,对一朝一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诚如作者所言,时移世易,当时都城,过后皆成古都,仿佛已为陈迹。然文化源流并未稍断,仍在融通发展之中,数千年来始终一脉相承。本书正是一部了解古都之于中国几千年历史和文化发展重要性的大师之作。
吴正岚
已完结· 26.54万字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还以其标新立异的学术思想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风貌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关于金圣叹的研究专著和评传已有多种,本书的特点在于着力揭示金圣叹的思想在明清之际思想史上的意义。首先,本书尝试着全面梳理了金圣叹的学术思想,尤其是以往人们关注得较少的佛学和易学思想;其次,在思想渊源方面,由于金氏思想是以“砭伪”为主而兼有“绳狂”,本书不仅分析了金圣叹对李贽《童心说》的继承和变革,而且探索了金氏与钱谦益通经致用思想的渊源;就佛学思想的背景而论,从明清之际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的互动这一新角度,考察了金圣叹与这一学术思潮的密切联系;再次,关于金氏的文学思想,本书揭示了“因缘”说、华严心本原说等儒释道思想与其文学思想的逻辑关系中的待发之复,对金氏的虚构论、人物个性论、叙事角度论、章法结构论等小说理论和唐诗分解说、诗歌“不写景”说、“杜诗虚幻”说等诗歌理论的内涵和渊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本书还剖析了金氏号“圣叹”的出典、金氏“游戏科场”“居易俟命”等问题。文史哲交叉、追源溯流和文献实证是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颜晓峰
已完结· 37.08万字
本书是作者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的合集。全书从“四个自信”入手,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商金林
已完结· 35.34万字
苏州古称吴县,春秋时代吴国曾建都于此。早在2000多年前,苏州已是南方的文化中心,享“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这里家家户户前门临街、后门傍水,园林名胜甲于天下,清雅明秀,风情万种,美丽的大自然和丰饶的人文环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子。在苏州现当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中,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 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从事叶圣陶研究数十年的基础上,本书将努力全面展现叶圣陶作为小说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丰富多彩的一生,纠正过去人们对叶圣陶的陈旧认识,写出一个全新的叶圣陶。本书是在《叶圣陶传论》、《叶圣陶全传》、《叶圣陶年谱长编》等多种叶圣陶研究著作基础上新撰而成。
陈少峰,黄向军
已完结· 23.10万字
本书全面剖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立足商业模式的核心地位,分析文化产业独特的产业链结构,并且指明未来文化产业的应用方向;面向实操与未来,关注文化企业的互联网生存与发展,说明构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本路径,并从市场需求出发,帮助读者分析当前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机遇与未来。 书中既有最前沿的成果,也有笔者多年的思考。本书理论结构系统全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实践具有整体指导意义,适合对文化产业感兴趣的各类人士阅读。
程爱丽
已完结· 18.30万字
跨文化传播就是指社会信息的跨文化传递,或者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跨文化运行,也就是各种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关联不同文化的成员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还涉及人类社会中诸多文化要素的扩散、渗透和迁移。究其实质,跨文化传播就是一种沟通和建立不同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共存的关系的文化交往活动,或者说,是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
张光山
已完结· 15.45万字
“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研究丛书”是一套开放性研究丛书,是中宣部2015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其扎实的研究内容、权威的研究团队、新颖丰富的视角,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 本书是该丛书中的一本,由分析文化、现代化、民族复兴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探索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及内容,以及所面临的形势,*后阐述了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道路选择。本书视角新颖,从民族复兴的视角切入,勾勒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脉络,阐明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核心价值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分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全面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协调推进的策略与路径,对当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巫鸿
已完结· 20.13万字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本卷收录巫先生2005—2011年的14篇论文与讲稿,从时间性、空间性和物质性等多个角度探讨古代视觉文化中“复古”“废墟”观念的体现、中国古代墓葬艺术对主体的表现、“生器”与“明器”的理论和实践等,旁征博引,引人胜,兼具学术思辨和可读性。
张海林
已完结· 26.37万字
本书全面介绍了晚清苏州籍大文人和著名思想家王韬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细致梳理了他在苏州、上海及欧洲生活各个时期的笔记、小说、诗词、书信及新闻理论等作品的内容,动态 剖析了他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思想变化的历程,恰如其分地指出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和思想史上应得的历史地位。
【美】巫鸿
已完结· 20.40万字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三十余年的研究轨迹,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对中国古代礼仪艺术的内涵、定义及沿革做了界定,把历史研究的重还原到古代美术作品的原始功能、意义和环境上去;同时引多种现代美术史中的分析观念,从“空间性”、“时间性”、“物质性”等多个角度讨论中国古代墓葬、建筑、绘画和器物的基本特质。 继《传统革新》《超越大限》与《陈规再造》之后,《无形之神》为文集的第四卷,收录作者1999年至2003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
王韬
已完结· 27.12万字
本书按时间顺序展现刘师培作为国学巨子、革命家、清廷密探、筹安会君子的光与暗生涯。本书充分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括了刘师培的学术思想,择取《攘书》《中国民约精义》《国学发微》《周礼古注集疏》等数十种代表性著述,撮其要旨,针对其思想学术前后变化之深层原因进行推阐。全书共十二章。
杨旭辉
已完结· 30.79万字
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次将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做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现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晚清近代现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影响。这些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对近代的龚自珍、魏源、谭献、况周颐、康有为以及现代学术史上以顾颉刚为首的 “古史辨派”学者影响深刻,对今天的学术思想亦有启迪。
林凌
已完结· 10.41万字
本书是张维为主编“中国话语丛书”中的一种,由相对独立的8篇文章组成。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一个原来被排除在外的人群如今被迅速地吸纳到这个世界中。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借助技术的红利,最终还将自己的审美和文化趣味推向了前台,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技术和资本市场,以及文化市场。作者聚焦“工业党”文学、“速食电影”(如B站up主“谷阿莫”等)等网络文化新现象,在总结西方国家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与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讨论、思考在互联网新技术条件下如何实现更为合理、有效的文化治理逻辑与途径,实现文化宣传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美】巫鸿
已完结· 19.74万字
“巫鸿美术史文集”是芝加哥大学巫鸿教授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成果的全面集成,编年汇集了巫鸿几乎所有古代中国美术史的论文和未发表讲稿,串联四十年学术历程中散落的明珠,透视学者思维发展成熟的脉络。 继2018年出版的《传统革新》与《超越大限》之后,《陈规再造》为文集的第三卷,收录作者1995年至1998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这一阶段的研究仍聚焦于墓葬、佛教、肖像艺术等主题,持续探讨图像内容与空间、媒材的关系。其中《清帝的假面舞会》《屏风画》《陈规再造》等一系列论文,围绕清宫旧藏文物和中国古代艺术审美传统展,选择了雍正乾隆变装画像、十二美人图、屏风文化等精巧的切,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引人胜的同时,一步发展阐释了“图像”与“原境”互动的美术史观,是为后来《重屏》等专著的雏形与先声。 “巫鸿美术史文集”下一步即将推出卷四《无形之神》与卷五《残碑何在》,敬请关注。
刘岳兵
已完结· 31.52万字
近代中日思想文化交流史中,学者之间的相互往来、著作的相互翻译、思想的相互启发等,在彼此交流中实现了适应各自社会需要或自身发展的创新,从而达成了双赢。本书即是对这种互惠与双赢的历史事实的探讨,这不仅有利于纠正以往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偏面强调日本对中国的影响的单向思维定势,而且对进一步分析近代日本知识建构中的中国因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陈美林
已完结· 34.97万字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出生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去世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 ,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本书是江苏著名历史文化人物吴敬梓先生的评述性传记,对吴敬梓的生平进行介绍,对其文学成就和文学理论观点展开述评,使读者既知其人,又知其书,并对传主的思想渊源、学术简介和创作得失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全书文笔公允客观。
【美】巫鸿
已完结· 21.03万字
“巫鸿美术史文集”计划收录作者1979年至今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八十余篇论文和讲稿,按照年代编排,展现作者的研究轨迹,破西方研究中国古代美术的传统范式,通过探索新的观念和方法,使这个学科的内涵更为丰富和复杂。 继《传统革新》之后,《超越大限》为文集的第二卷,收录作者1988年至1994年关于中国古代美术史的15篇论文和讲稿,涉及城市、礼器、墓葬、宗教、地域美术等诸多方面,力求突破既有的研究范畴,在方法和理论上寻求创新,其目的不在于再造一种与西方传统历史写作形式相类似的单线的历史,而在于多角度地展现中国艺术的丰富、复杂与变化。在对马王堆汉墓的解读中,“原境”已不仅意味着一种物质性的结构关系,还包括丧葬礼仪以及观念的语境,而“礼仪中的美术”(art in ritual context)这个概念也从中产生;《何为变相?》这篇长文则将上述概念结合起来,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敦煌。
王韬
已完结· 27.12万字
本书按时间顺序展现刘师培作为国学巨子、革命家、清廷密探、筹安会君子的光与暗生涯。本书充分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括了刘师培的学术思想,择取《攘书》《中国民约精义》《国学发微》《周礼古注集疏》等数十种代表性著述,撮其要旨,针对其思想学术前后变化之深层原
刘红林
已完结· 19.61万字
本书在研读上世纪30年代至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刘半农的生命轨迹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追踪,突出了他为振兴、弘扬、推进中华民族文化而矢志不移的挺进方向,展现了他生命 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追求进步、科学求实的不朽精神,更以无限敬仰的情愫,讴歌了他身上体现出来
颜晓峰等
已完结· 27.43万字
本书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系统布局着眼,研究这一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书阐述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文化现代化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人类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的关系、文化建设各个领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现代化的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等问题,是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后研究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成果。
李宁
已完结· 24.61万字
本书主要从“科学”与“近代化”两方面展现了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丁文江波澜壮阔的一生。江苏在实业和教育等方面开近代风气之先,丁文江作为当时“最科学化的中国人”,可谓江苏近代精神的代表者。本书以时间为主线,系统展示了丁文江“科学报国”、为实现中国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人生历程。
赵德宇
已完结· 30.50万字
本书所论始于日本与西洋文化最初接触的16世纪中叶,止于20世纪20年代。研究了江户时代西洋文化、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中的诸多文化因子在相互融合、碰撞中形成了今人所说的日本传统文化的过程,及其这种传统文化对明治以来日本社会产生的历史影响。
周群
已完结· 19.41万字
季札的行迹植入了吴文化形成时期的基因之中,他是吴文化最为卓越的代表,也是对吴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俊杰。本书全面考稽季札生平事迹,评价其德操、思想,褒赞其明敏 博洽的资禀、逊让君位的高风、诚信待友的德行以及民为帮本的思想等方面,以体现其在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