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人类理性批判文丛·卷二:道德经验批判
崔平
已完结· 18.43万字
《重构人类理性批判文丛(卷二):道德经验批判》深入分析和确定了道德意识发生的普遍条件,把善、道德情感与真理认识密切联系起来,把善定义为内在于意识存在形式中的普遍要求,是对存在普遍化的追求,是伴随意识存在而时时常在的情感评价标准,这正是通常所谓的良心体验。以善概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人们道德生活的必然取向,包括良心、仁爱、公平、正义各种个人德性和平等、自由、友善、惩恶诸社会道德普遍原则。
崔平
已完结· 18.43万字
《重构人类理性批判文丛(卷二):道德经验批判》深入分析和确定了道德意识发生的普遍条件,把善、道德情感与真理认识密切联系起来,把善定义为内在于意识存在形式中的普遍要求,是对存在普遍化的追求,是伴随意识存在而时时常在的情感评价标准,这正是通常所谓的良心体验。以善概念为基础,深入分析了人们道德生活的必然取向,包括良心、仁爱、公平、正义各种个人德性和平等、自由、友善、惩恶诸社会道德普遍原则。
【春秋】老子
已完结· 13.76万字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奇书,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详细注解并翻译原文,并针对每章内容分别从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三大方向列举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案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版式上都力求呈现出多方位的立体化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体会和感悟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
韩鹏杰
已完结· 28.06万字
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 "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 ;《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韩鹏杰
已完结· 22.22万字
◆樊登说:"他是我所认识的中国人里《道德经》讲得zui好的。这就是我想要的书。" ◆以经解经,逐章讲透,一点都不难,一定能读懂。 ◆为什么说"zui毒老子心"?老子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儒家崇尚的"礼",为何意味着乱世将出现? ◆老子又有怎样的"领导观"呢? ◆《道德经》里出现的高频概念是"天下",可见这本书的讲解对象是贵族和大臣。相对于《论语》的讲解对象是学生和平民不同,《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天下的帝王书,用于自身修养一样受益。
(春秋)老子
已完结· 15.95万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春秋】老子
已完结· 8.39万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仅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不仅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老子,雅瑟
已完结· 39.31万字
《道德经》一书,历来注本很多,文字、句读和注释各异。本书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本书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藉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郭永进
已完结· 6.77万字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以《道德经》原文、妙解、注释、导读、分享和诵读六个部分为架构,结合社会历史,用深入浅出的文字,精炼轻松的语言,妙解《道德经》的思想精髓;独到的导读和分享,亲切有味,娓娓道来,诠释出《道德经》的高等智慧。通过这六个部分的全面阐释,“无为”不再抽象,而变得具体可行;《道德经》不再高深,而成为了职场、家庭、学校和人生的指南书。
文东
已完结· 5.44万字
内容简介: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如松
已完结· 15.96万字
如松《道德经》感悟共分两篇,合计81章。本书对帛书版《道德经》的每一章给出了参考释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其内容的感悟,阐述了其中所蕴涵的哲理,有助于提升读者的修为、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可以透视经济社会的走向以是按财富的高效积累,并在企业经营、知识掌握与知识创造、子女教育等过程中达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境界与格局。
弘音
已完结· 24.04万字
《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老子把它叫做“道”,佛祖把它叫做“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是自己的,也是整个宇宙的,人人都可以认识。佛者,觉也。佛性即是人的“能够觉悟之性”,它不是迷信,而是真理。人有佛性,即能觉悟生命之本来,宇宙之真相;即能洞悉万物之幻相,三世之因果。一切一切,了然于胸。一句话,《禅解道德经》即是要告诉你宇宙中有大道,而人是能够悟得大道的精灵。 作者认为禅与道有相通之处,用禅宗的公案和禅门经典来与道德经融会贯通,其中穿插许多故事,对《道德经》进行了全面解读。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读来很有启发。
[古罗马]玛克斯·奥勒留, [春秋]老子
已完结· 11.79万字
本书是将中外经典著作《沉思录》与《道德经》进行新鲜结合的哲学普及读物。这两部著作分别是西方和东方的经典哲学著作,都是关于人生、社会、自然多层面的思考。本书将采用年轻人喜欢的新鲜元素进行排版和阅读形式设计,梁实秋的译读及胡适《中国史大纲》解读精选,帮助当下读者在困顿和迷茫中于哲学经典里寻得人生答案,让这部作品既“好读”又“好玩”,亦让《沉思录》与《道德经》里沉睡千年的哲思与年轻的读者们产生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谭春雨,梁尚华
已完结· 9.39万字
本书旨在探索解读《道德经》人文社会实践观背后的哲学义理逻辑。强调全书思想精神的一体不可分割性,注重从文字训诂切入辨名析理。本书认为,道气合一观是《道德经》的宇宙本体论,无限循环观是《道德经》的宇宙演化论,唯道是从是《道德经》道德观的自然哲学基石,和谐共生是《道德经》道德观的人文哲学基石,化反从正是《道德经》道德观的实践模式。本书既适合《道德经》专业研究者借鉴,也适合《道德经》及传统文化爱好者阅读。
孙更俊
已完结· 14.01万字
近几年国学又热起来。《道德经批判》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高欣
已完结· 15.08万字
一部《道德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导引师称它为导引学、养生家称它为养生学、宗教家称它为真经、哲学家称它为社会科学、医学家称它为自然科学、军事家称它为兵法学、政治家称它为政治学、谋略家称它为智慧学…… 历史上,凡是创业的大国手——建立统一王朝的帝王,没有哪个不深通老子之道的。比如,起自草莽,在楚汉争霸中击败项羽的刘邦,逼迫父亲起兵反隋的唐太宗李世民,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忽必烈的声东击西,朱元璋的奋起淮泗,多尔衮的乘机入关,康熙的帝王术,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深明老子之道,并将老子的“道”用作韬略的大原则,从而建立起不世之功的。 本书主要从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弱能胜强,柔能胜刚”、“有无相生”等辩证思想入手,深入浅出的阐述老子的“圆通”之道。读者通过此书,既可明古之理,又可治今之事;既可明确处世之原则,又可体察办事之技巧。
佚名
已完结· 20.64万字
秦平
已完结· 28.19万字
今天的我们还需要读经典吗?这是每一种与国学相关的普及读物都要首先回答的问题。
温海明
已完结· 22.98万字
关于《道德经》版本辨析的著作很多,也多有分析精准到位之作。 《道德经明意》一开始就以哲学创构为主,对于版本源流和文字辨析主要以文字明晰、义理通透、哲理融贯为准,除此之外,对各家版本和中英文译本都不做刻意的褒贬和取舍。 《道德经明意》自觉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新方法论对于《道德经明意》突破古今中外各家注释得失有相当帮助。
李华华
已完结· 12.09万字
这是一套献给社会公众、海外读者,也是献给青少年朋友的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经典的丛书。
老子
已完结· 12.37万字
知书
已完结· 3.39万字
(春秋)老子
已完结· 2231字
[中国纺织出版社]
作者
已完结· 5.73万字
赵凡禹
已完结· 15.77万字
《每天读点道德经》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
朱飞 邱捷
已完结· 12.55万字
在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的自由空间过大,管理过强,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目光只需要关注企业内部的绩效要求就行,所需要掌握的也是围绕这一目的管理技术。《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必将让这一时代成为过去;我们不能仅仅学习和掌握推坳绩效的管理技术,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企业内部,我们必须关注劳资关系的均衡趋势,必须关注到工会的力量,必须关注到政府的监管。
张汝伦
已完结· 103.62万字
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最具开创性的哲学著作,也是被人读得最多、讨论得最多、评论得最多和争论得最多的著作《存在与时间》的释读之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以中国古典注疏方式逐字解读。以海解海,句句细读,逐章逐节,字字有着落。《存在与时间》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难治”,一般读者以及学界人士都需要一部可靠的释义加导读的著作。国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注疏《存在与时间》的导读性著作,但在我国,至今还未有这样的著作出版。这部的出版,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而且其丰富和详尽,超过了许多西方学者的同类著作。本书借鉴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典章句的典范,采取逐章逐节逐句解释的方法,对《存
张汝伦
已完结· 55.08万字
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最具开创性的哲学著作,也是被人读得最多、讨论得最多、评论得最多和争论得最多的著作《存在与时间》的释读之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以中国古典注疏方式逐字解读。以海解海,句句细读,逐章逐节,字字有着落。《存在与时间》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难治”,一般读者以及学界人士都需要一部可靠的释义加导读的著作。国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注疏《存在与时间》的导读性著作,但在我国,至今还未有这样的著作出版。这部的出版,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而且其丰富和详尽,超过了许多西方学者的同类著作。本书借鉴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典章句的典范,采取逐章逐节逐句解释的方法,对《存
张汝伦
已完结· 48.54万字
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最具开创性的哲学著作,也是被人读得最多、讨论得最多、评论得最多和争论得最多的著作《存在与时间》的释读之作。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汝伦,以中国古典注疏方式逐字解读。以海解海,句句细读,逐章逐节,字字有着落。《存在与时间》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难治”,一般读者以及学界人士都需要一部可靠的释义加导读的著作。国外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注疏《存在与时间》的导读性著作,但在我国,至今还未有这样的著作出版。这部的出版,就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白,而且其丰富和详尽,超过了许多西方学者的同类著作。本书借鉴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典章句的典范,采取逐章逐节逐句解释的方法,对《存
残雪,邓晓芒
已完结· 22.64万字
《于天上看见深渊》是一本特别且深刻的对话录,书名语出鲁迅“于浩歌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书中,诺奖候选女作家残雪与其胞兄、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分别从文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数次进行了一场二人都感到“很累”又“很有必要”的世纪对话。作为亲兄妹,两位作者在血缘及思想成长经历上的联系,令他们得以基于各自领域丰富的学识而作跨领域的拓展性讨论,较之一般对谈更具亲和性和启发性,亦为对话这一文体结构,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思辨的张力。 话题营养丰富,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及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心理,作家批评家和欣赏者的心灵结构或层次,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系10年间的二度出版,足见热度不减。
张亮
已完结· 12.13万字
《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是张亮教授独立探索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它和张亮教授后续系列成果一起,有力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持续深展。这一著作让学界充分领略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的壮丽思想景观,在某种意义上,亦改变了学界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路径。它以清晰的方式重建了爱德华·汤普森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系统,使中国知识界对汤普森乃至整个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理论”把握成为可能。它也因此跻身本研究领域的经典参考书目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