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书
梁启超
已完结· 7.47万字
梁启超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尤其在对儿女的教育上,“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是对他教育成果的写照。梁启超的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有自己的成就,这与他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本书从梁启超给子女所写的书信出发,让读者能够体会到梁启超教育子女的思想,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来让自己的孩子受益。
梁启超
已完结· 7.47万字
梁启超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尤其在对儿女的教育上,“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就是对他教育成果的写照。梁启超的子女都在各自的领域有自己的成就,这与他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本书从梁启超给子女所写的书信出发,让读者能够体会到梁启超教育子女的思想,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来让自己的孩子受益。
梁启超
已完结· 10.48万字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梁启超
已完结· 7.93万字
本书选摘了1898—1928年间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上百封书信,信中梁启超 “笔端饱含感情”,没有严厉的呵斥,也不做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喷薄而出的慈父之爱。这种爱完全是一位父亲情感的宣泄,赤裸奔放、情真意切。在孩子们面前,梁启超既是一位父亲,又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个知心朋友。他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全面发展,同他们谈人生理想,国家大事,婚姻感情。他这种趣味式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当下父母的家庭教育,仍有弥足珍贵的借鉴意义。
梁启超
已完结· 2.37万字
梁启超杂文选
梁培宽
已完结· 38.03万字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辑录了梁漱溟先生往来书信七百余封,时间跨度从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历七十余年。涉及人物众多,既有政坛名流,又有布衣白丁,即有饱学鸿儒,又有莘莘学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启超、张申府、冯友兰、胡适、熊十力、马一浮、胡兰成……这是迄今至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书信整理,其中许多书信是初次公发表。 通过一封封书信,梁先生指证师友得失、拨奖掖后学、用心子孙教育,读者可从中还原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爱的梁漱溟。这些书信不仅是梁漱溟个人不同时期思想、情感、生活等的记录,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改革放,七十余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梁启超
已完结· 10.38万字
李平
已完结· 19.08万字
读懂梁启超,就可以读懂中国近代史!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护国战争、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梁启超一生站在时代漩涡的中心,清末民初,中国大事,几乎无一不与他有关系! 他是近代思想启蒙者、报界大总统、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曾任司法总长、财政总长,涉猎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既是学贯中西方文化的大师,亦是百科全书式巨人!
梁启超
已完结· 11.51万字
《自立:梁启超论人生》收录梁启超先生平生多种著述,以片断体、语录体的形式全新编排,内容详尽充实,涉及读书、治学、时政、人生等方方面面,他的重要著作、优秀著作均收录其中。
汪曾祺
已完结· 8.20万字
《汪曾祺书信集》是汪曾祺的书信精选集,收录了他与妻子施松卿、恩师沈从文,以及巴金、黄裳等人的通信共一百多封。我们从汪曾祺的散文里看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看到了他对世间万物的细细品味。而他在创作散文时所极力追求的,正是"写散文要如写家书",这就使得他的书信变得尤为可贵。有家常里短,有人情世故,也有文学杂谈。平平淡淡,却又真挚动人;信手拈来,总有妙趣横生。汪曾祺说,"生活,是很好玩的",这些书信里有一个更贴近生活的、好玩、可爱的汪曾祺。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已完结· 8.16万字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三辑,内容以2012年日本著名中国近代史学者狭间直树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整理而成。狭间直树教授在“东亚近代文明史”的宏阔视野下,以大量史料为基础,通过细致的文本比较分析,将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的经历和转变,尤其是与康有为的关系,明治日本对于梁启超的政治活动和思想学术的影响,以及“二十一条”后梁启超对日态度的转变等议题,作以细致的呈现和剖析,力图揭示梁启超其人其思对于东亚近代文明形成和内部互动的意义。
徐志摩
已完结· 5.52万字
《爱盾小札》是陆小曼为纪念徐志摩四十诞辰而将两人合写的日记及徐志摩925年写给她的书信编辑而成的 《志摩日记》是陆小曼为纪念徐志摩五十岁生日编辑的。这些日记、信札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两人由相识、相知到步入婚姻殿堂的情感经历,字里行间洋溢着一对年轻男女冲破重重樊篱、追求个性解放的心声,文字清丽,感情率真。此外,我们还选录了一些纪念文章,并附有徐志摩年谱。《爱眉小札 志摩日记、书信集》所选各篇以蒋复璁、梁实秋主编的《徐志摩全集》(版)为底本,原书得到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女士及生前好友的鼎力相助,文字总数据由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独生子徐积锴先生向美国各大学图书馆中搜求,意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
梁启超
已完结· 11.88万字
本书着重在生活的趣味与情感方面,对梁启超的美学思想作出系统的梳理。梁启超曾言“因情立趣”,在吸纳西方现代美学情感独立、审美自律等核心理念的同时,又传承了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人生为中心、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体验方法;这样就把梁启超的情感教育、趣味教育、美育思想通过“趣味”统一在了一起。并且,对于趣味与情感在梁启超美学思想体系中的关系与地位这一在学界争论不断的问题,也有了清晰的梳理与回答。
郑匡民
已完结· 20.15万字
本书是关于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梁启超的思想渊源的研究论著。变法遇挫,流亡日本,欲借他国之力东山再起未果,转而以塑造“新民”于己任,以求曲线救国。作者在历史背景及个人处境的简单回顾后,便以日本明治时期重要思想流派为主线,爬梳了当时重要的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中村正直、中江兆民等)和梁氏的相关论著,并分别加以细密地解读,从而厘清两者间的关系,明畅地剖析出梁启超在这诸多思想中接受和拒绝了什么。在大量难得的文献资料与逻辑清晰的对比分析中,读者也能捕捉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闪光点。
李维音
已完结· 12.57万字
《李健吾书信集》共收入李健吾先生的书信三百一十四封,全面真实地再现了李健吾一生的点点滴滴,对分析评论李健吾的文学创作有着极大的资料参考价值。书稿由家属根据信件原件整理而成,保证了书信的真实性。“书信集”对研究李健吾先生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刘东,翟奎凤
已完结· 55.47万字
晚近以来,怀旧的心理在悄悄积聚,而有关民国史的各种著作,也渐次成为热门的读物。——此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是在蓦然回望时发现:那尽管是个国步艰难的年代,却由于新旧、中西的激荡,也由于爱国、救世的热望,更由于文化传承的尚未中断,所以在文化上并不是空白,其创造的成果反而相当丰富,既涌现了制订规则的大师,也为后来的发展开辟了路径。
张灏
已完结· 12.99万字
本书一反“西方的冲击”这一研究模式存在的偏颇,强调了中国文化传统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所具有的活力。作者通过对1890-1907年过渡时代梁启超思想的研究,详细考察了中西思想在很多领域内的相互影响,勾画出它们在梁启超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梁启超塑造的一代新民,与现代中国之间的联系,要比五四“新青年”更具有代表性。本书不愧为继李文森之后国外研究梁启超思想的又一力作。
王洞
已完结· 33.16万字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共五卷,收录了1947年夏志清赴美求学到1965年夏济安因病逝世,十几年间兄弟二人的通信六百余封,以*原初的面貌,真实记录了夏氏兄弟在1947至1965年间对于志业理想和人生境况的种种经验与感触。在这些书信中,他们聊家常,谈感情,论文学,品电影,说抱负,议时政,推心置腹,无话不谈。这十七年间,正是中国历史、政治、文化与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年代。在夏氏兄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时代的大历史之外,作为一介文人,他们如何凭借个体的努力,书写了个人的小历史,不断对话现实,增延历史。这些看似家常、琐碎的个人史,却为我们回溯和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材料,也为研究夏氏兄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比如书信中大量记录了兄弟二人与当时众多名家或汉学家的交往,两人更是时不时畅聊读书心得,对中外文学作品率性评说。可以说,这部《书信集》是一部离散之书,温暖之书,有情之书。
王洞
已完结· 30.56万字
夏济安、夏志清兄弟是中国现代文学评论界的两大巨擘,是两位具有国际性视野的杰出学者,同时也是无话不谈、志趣相投的知己,他们的私信中满是对文学、电影、时政、人生、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域的独到见解,不仅为读者理解他们的治学、生活提供了注脚,也为读者一窥二十世纪中期的时代风云,以及境外华人知识分子的生活与精神图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料。整理并发表这些信件一直是夏志清先生晚年的夙愿,可惜未能完成。夏志清先生身后,经其太太王洞女士的授权和整理,并苏州大学季进教授的整理和注释,这些信件得以首次向外界披露,不可谓不珍贵。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已完结· 5.40万字
中译本共378000字,成书后516页,含爱尔兰文豪詹姆斯·乔伊斯书信近千封,所据乃乔学家理查德·艾尔曼1975年编选的《詹姆斯·乔伊斯书信选集》,此书主要内容则选自他本人编辑、1957年到1966年出版的三卷本《乔伊斯书信集》。 选本中“补充了后来新公开的书信,尤其是乔伊斯写给妻子诺拉·巴纳克尔和他的赞助人哈丽雅特·肖·韦弗小姐的大量信件。这些书信按时间顺序排列,贯穿了乔伊斯的一生,并按他先后居住过的城市分为五个阶段,从他19岁时作为一名文学青年写给戏剧大师易卜生的生日祝贺信,到他临终前九天给他弟弟斯坦尼斯劳斯·乔伊斯的一张明信片”。明信片写于1941年1月4日。13日凌晨二时许,乔伊斯死于瑞士苏黎世。 《乔伊斯书信集》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八卷九种乔伊斯文集中的第五种。
【俄罗斯】契诃夫(AntonChekhov);朱逸森译
已完结· 23.91万字
本书收录了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全部4000余封书信中的217封文学书信。时间的跨度是25年。在这些书信中,展现了契诃夫的创作、生活和思想的发展变化。展现给读者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的伟大作家。在这些书信中,你可以看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光辉,也可以看到作为普通人的平凡。
王洞
已完结· 24.86万字
兄弟间的殷勤存问,生命中的吉光片羽。 一段亦师亦友的兄弟真情,一代知识分子的百味人生。 此四年间,夏志清在美求职,四处迁居,著成《中国现代小说史》;夏济安有幸到美访学,兄弟二人难得聚首。
(美)索尔·贝娄
已完结· 63.46万字
大作家并不全都擅长写信。写信似乎是一种可以独立存在的天分,像艺术天分一样神秘莫测。显然,索尔•贝娄具备了这个艺术天分。在这部书信集里,贝娄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热恋的时候,他会说:“苏茜和我就是在一块浮冰上都可以很开心。”心情恶劣的时候,他会对前妻桑德拉破口大骂:“你他妈的差点儿杀了我……我把我在你手里遭的罪全都写进《赫索格》里了。”当然,在这部始于1932年,终于2005年的书信集里,还有贝娄对文学、政治、哲学的沉思,是对他七十余年的心路历程的记录,以及对二十世纪美国社会的若干侧面的再现。
梁启超
已完结· 15.06万字
《新民说》是梁启超在(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二十政论文章。1916年部分收入《饮冰室文集》;1936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同年并出版单行本《新民说》。《新民说》的主要期望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国民,并讲述现代国民所应有的条件和准则,在二十世纪中国起了启蒙的作用。 《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我们今天读《新民说》仍会感到心灵的震颤,实在是因为梁任公当年在文中关于中国人未来之人格特性的转变、社会风尚之变迁,具有极其精准和一针见血的预见。这对于现今处在思想大变革前沿、努力寻求着精神层面、文化领域上的出路的我们来说,无异于一盏指路明灯。
[美]海明威
已完结· 36.71万字
戴望舒
已完结
戴望舒书信集
【美】海明威;潘小松译
已完结· 73.48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碧之夏
已完结· 107.97万字
刘峰重回过去,得到无所不能的图书馆,只要他碰过的东西,无论人还是物,都能自动形成书籍,记录下对方的一切! 千金大小姐?你一直被大姨妈困扰?没关系,图书馆记载,扎几个穴位就能痊愈!武林高手,无法突破瓶颈?来,我指点你,我武功比你低?笑话,有图书馆在,你的功法缺陷暴露无遗!
【日】奥野宣之
已完结· 5.98万字
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创造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涵盖了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检索以备重读这五个步骤,提供了一整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他倡导有目的性地购书,让读书从一开始就充满主动性;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养成随时记录心得体会的习惯;学会摘抄,让原书精髓与自身思维的火花交相辉映;完善整理归档工作,做好的笔记需要反复重读才能凸显其价值。他还从自身经验出发,介绍了19 个让读书体验更充实、有效的小窍门。
王青
已完结· 14.64万字
《别说你懂“英语启蒙” 一本书告诉你少儿英语学习的真相》依照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率和得到的效果的“方法”“年龄”“母语”和“语言环境”等几个关键因素展开,步步紧扣“有没有的外语学习方法”“会不会错过语言关键期”“能否像学母语一样学外语”“能否在家中创造英语小环境”这些中国父母更关心的少儿英语热门话题,介绍了跟每一个话题相关的专业研究内容,再结合大家身边的实例进行具体解读,入木三分。书中集中剖析了诸如“兴趣”“输入”“纠错”“背诵”和“英语拼读法”(phonics)等目前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的具体劋作环节,分析了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的劋作误区,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劋作建议。全书还采用了来自韩祎博士、李岑老师、樱桃老师和李丽华老师的四篇特约专稿,结合他们的一线实践经验,从不同的视角来印证书中介绍的科学观点。
梁晓声
已完结· 21.46万字
《梁晓声文集·中篇小说》尽可能完备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创作的全部中篇小说,爱憎分明地记述历史,深入剖析复杂的社会问题,其中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式地描绘了时代的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