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传:世俗的圣贤](https://qijiupload-1251952132.picsh.myqcloud.com/storage/uploads/epub/2021/11/16/050419KYPbou8AUa.jpg?imageView2/1/w/118/h/158)
欧阳修传:世俗的圣贤
章敬平
已完结· 16.49万字
欧阳修,祖籍江西,生于四川,在湖北长大,死于安徽,葬于河南。 他是一代文宗,杰出辩手,识时务者,两千年来无出其右的墓志铭作家,绯闻缠身大节不亏的政治家,一个把两部史书塞进二十四史的历史学家,一个毕生宣扬正统理论忠君思想名节观念的封建主义理论家,一个充满世俗气息的圣贤。 他是一个悲天悯人的浪漫主义者,一个爱茶爱酒爱歌妓的享乐主义者,一个爱牡丹的花痴,无神论者,考古学家,君子之交的楷模,文人士大夫的代表。
章敬平
已完结· 16.49万字
欧阳修,祖籍江西,生于四川,在湖北长大,死于安徽,葬于河南。 他是一代文宗,杰出辩手,识时务者,两千年来无出其右的墓志铭作家,绯闻缠身大节不亏的政治家,一个把两部史书塞进二十四史的历史学家,一个毕生宣扬正统理论忠君思想名节观念的封建主义理论家,一个充满世俗气息的圣贤。 他是一个悲天悯人的浪漫主义者,一个爱茶爱酒爱歌妓的享乐主义者,一个爱牡丹的花痴,无神论者,考古学家,君子之交的楷模,文人士大夫的代表。
刘子健
已完结· 9.26万字
本书以散文化的语言,为读者提纲挈领地勾勒出欧阳修的仕宦与治学生涯。 作为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影响力举世瞩目。欧阳修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政敌指控,在庆历新政、朋党之争与王安石变法中直言相谏;在史学、文学、经学等领域成就卓越,求才、爱才、识才、举才,使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欧阳修是北宋中后期集学者、文人与官员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的典范,经由他提携举荐的士人群体继承他的文学思想与政治人格,在相互呼应、共同扶持中屡黜而不悔,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影响了北宋政局的演变。
呼啸的阳光,邢万军
已完结· 10.28万字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本书以欧阳修的生平为缠绕,点缀北宋烟雨,在迷丽中寻找欧阳文忠。一有文坛登攀,又有仕途浮沉,交错之间是人生的纠葛,是社会的繁琐,更是一个朝代的背影。文之德,官之品,以旗帜的方式漫卷那朝江山。总以为可以权柄之巅呼风唤雨,扶佐朝廷,润泽万众苍生。以伯乐之眼,提携俊才,不让明珠遗荒野。
澜涛,陈昕
已完结· 7.75万字
从青涩少年到揽月大师,从地球到月宫的探索跋涉,他的每一个脚印中都凝聚着同一个词——报国心。
淡水湖-奇迹小说家
连载中
穿越+空间+种田+甜宠 欧阳瀚泽作为声学博士、华国高科集团的CEO,在主持高层会议的时候,遇到强烈的地震,而后携带高科技空间,穿越到五代十国的北韩边境,成为曾经富甲一方的欧阳林森的同名小儿子。和他救下的女孩儿汪溪溪,携手创建远离战争、远离贫穷的新城。 他秉承着:不管穿越到什么时代,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为人们造福。一改平时的吊儿郎当,玩世不恭的嬉皮士形象,用高科技手段,种田、致富、成立大商,拯救贫困的村民,帮助平定边疆叛匪,横扫进犯之敌。然而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欧阳瀚泽意识到了:经济不能拯救贫困的人民与水火之中。于是,他建新城,给进入城里的所有的人们,一个幸福、安定、平稳的桃花源世界。
述弢
已完结· 16.39万字
我们的邻邦、曾经坚如磐石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于1991年以和平的方式解体。这一变故有如晴天霹雳,令世人目瞪口呆。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本书所收文章,从多方面、多角度介绍苏联的政治经济情况,其中关于农业集体化、苏联政治演变等方面的文章,更对苏联解体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恬皎
连载中· 37.18万字
陈曦历经千帆,从系统世界里回归现实世界,性格被磨炼的极为冷硬,做事杀伐果决、富有手段,而缺乏人情味,直到遇到桓寒。 桓寒名字里有一个‘寒冷’的寒字,可为人却十分开朗乐观、富有朝气和活力,他对陈曦一见钟情、在与陈曦接触中逐渐倾心,用他的正直、痴心和深情一点点的打动和暖热了陈曦的心。 陈曦是能力卓绝的女导演,而桓寒是彻头彻尾的新人男演员。 两个人相识于陈曦所导演的一部电视剧,彼时,陈曦已崭露头角,桓寒
史良昭
已完结· 9.82万字
本书以苏东坡一生的行迹为线索,采用漫话的形式,介绍了苏东坡各时期诗词的风格与成就。作者将诗人的生命历程、作品内涵作为叙述重,融艺术、趣味、故事于一体。书中每篇都与一首诗词或一个主要事件相关,分读可体味苏东坡作品的精华,合观则可明晰诗人的身世人格与时代脉络,多面呈现苏东坡这一中国人的精神典范的生命印记。
陶方宣
已完结· 8.54万字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把视角放在张爱玲和苏青身上,分别选取了她们人生中的几个片段,用柔情似水的语言描写张爱玲与苏青的生活、工作、交友等方面。从这种以点带面的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与苏青的人生故事和文学创作,同时对上海文坛的状况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再加上配有精美图片,可以说能把我们带入充满摩登与现代的那个时代,那个地方。
[德]保罗·赫尔曼
已完结· 39.68万字
本书成书于1903年,是德国古典学、文献学、神话学家保罗·赫尔曼的经典神话学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其博大宏深的研究,采撷冰岛、挪威、瑞典的民间传说习俗,深入探讨《埃达诗歌》、冰岛的《古代传说》等传统文献,加上考古学和字源学的佐证与推敲,系统呈现了北欧神话体系,包括北欧神话的背景、逻辑、演变、内在关系等。全书共有五大部分:“灵魂信仰”“从灵魂信仰到自然崇拜的信仰转向”“自然崇拜:诸神信仰”“献祭仪式”“世界开端与尽头的想象”,构筑成一部详实完备、包罗万象的北欧神话百科全书。
(美)埃里克·R. 沃尔夫(Eric R. Wolf)
已完结· 29.82万字
本书作者选取公元1400年作为历史的参照点,详细阐明了那个时段的欧洲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的面貌;之后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切入,提出亲属关系、附属纳贡和资本主义这三种生产方式,始终以生产方式的分合、冲突与重组为核心贯穿全球人类的历史;结合丰富的史料,对于15至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出现之前的殖民帝国时代,以及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生以后至今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性扩张及其主宰关系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证,并叙述了世界上不同人群在遭遇这一系列巨变时所经历的不同变化。
【英】石黑一雄
已完结· 17.60万字
“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 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坐在商店展示橱窗里,注视着街头路人以及前来浏览橱窗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她始终期待着很快就会有人挑中她,不过,当这种永久改变境遇的可能性出现时,克拉拉却被提醒不要过分相信人类的诺言。 在《克拉拉与太阳》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
马细谱,李少捷
已完结· 22.37万字
中东欧国家转轨25年来,其中大多数国家参加了北约和欧盟,但仍有部分国家正在争取加盟入约。欧盟东扩为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开启了一个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融入欧洲的过程和机会,这些国家政局已经基本稳定,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对外政策也日趋多元化,政治体制的转轨更是优于经济体制的变更。同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和欧盟的关系也正在向着合作双赢的良好方向前进。 但是,近年来,由于欧盟内部矛盾加深和机制问题,特别是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2010年出现的欧债危机,又由于欧盟降低吸收新成员国标准,大搞“政治入盟”所产生的后遗症,欧盟迄今已经患上了“扩容疲劳症”。除克罗地亚于2013年7月正式入盟之外,西巴尔干其他国家入盟时间均被推迟,遥遥无期。目前,有关欧盟的“衰退论”、“前途未卜论”应运而生,今日之欧盟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法)埃克托尔·柏辽兹
已完结· 41.17万字
在本书中,柏辽兹回忆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一生,从童年的艺术启蒙、青年时代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到中晚年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其中也穿插了他的家庭生活和爱情经历等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家传记,也是一部永不止息的生命之书;另外,柏辽兹讲述了他与许多文艺界友人的交往,以及他在欧洲各地的游览经历,因此本书又可说是一部时代文艺的见闻录。
【英】石黑一雄(KazuoIshiguro);宋佥译
已完结· 104字
“太阳总有办法照到我们,不管我们在哪里。” ~ 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AF),具有极高的观察、推理与共情能力。她坐在商店展示橱窗里,注视着街头路人以及前来浏览橱窗的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她始终期待着很快就会有人挑中她,不过,当这种永久改变境遇的可能性出现时,克拉拉却被提醒不要过分相信人类的诺言。 在《克拉拉与太阳》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探索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爱? ~ “你相信有‘人心’这回事吗? 我不仅仅是指那个器官,当然喽。 我说的是这个词的文学意义。 人心。你相信有这样东西吗? 某种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独特个体的东西?”
【英】斯蒂芬·葛霖(Stephen Green)
已完结· 17.34万字
英国脱欧,德国坐大,第四帝国魅影乍现?迭代的文明,重返的荣耀,是做主人还是做导师?欧债危机凸显了德国对于欧洲的重要性,但是德国在欧洲作为支配力量的形象却又与其过去的历史相映射。《不情愿的大师》是对德国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到第二帝国、第三帝国时期(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广泛研究。
(英)马丁·J.多尔蒂
已完结· 8.25万字
所谓黑暗时代,是从罗马帝国崩溃到新的封建欧洲出现之间的过渡时期,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终于1066年诺曼征服。这个名字饱含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知,传统观点认为,这一时期是暴力、残忍、倒退的“黑暗的中世纪”,文明的光芒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但这样就难以解释文艺复兴的兴起,毕竟若无地基,万丈高楼因何而立?而且,黑暗时代也是对历史的狭隘解读,因为历史是多元的、连续的。
李沛霖
已完结· 28.19万字
本书以近代在江苏区域诞生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商办汽车运输公司”——江南汽车公司为主要采集样本,从中观测彼时公路运输事业与社会变革发展的线性关联。即在解析近代江苏公路运输行业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公路运输接续发展的外部因素、江南公司的创立程度和股份结构、公司的组织层级和人力资源、公司的物质资源和企业资产、公司的通行路线和营运经纬、公司的财务信息和会计活动、公司存续与兴盛的内生变量以及公路运输业生存和危机的博弈论等量化视角展开史料整理与研究,并辅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理与范式,全景洞悉交通运输事业与近代社会变迁的深切互动。有见及此,本书旨在为中国经济史、社会史研究提供崭新视角,进而深化对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性观照,由此归纳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一般规律,俾期为当代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与新时代江苏现代化建设展示有益的历史参考,最终呈现理论意义和现世价值。
[英]威廉·莎士比亚
已完结· 240字
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特以我社方平先生主编、主译的华语世界首部诗体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础,综合考虑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和十四行诗,精选二十种出版单行本,配以约翰•吉尔伯特爵士(Sir John Gilbert)的全套经典插图,出版“诗体插图珍藏本莎士比亚作品集”。
【德】约翰内斯·布克哈特
已完结· 12.05万字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近代欧洲极具灾难性、后果极为严重的战争。这场多年无法结束的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疯狂的暴力行为与毁灭性灾难,在德意志人的集体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约翰内斯·布克哈特从全新的视角,聚焦三十年战争期间一次次的和平尝试和一次次无限接近和平的时刻,以“和平”为红线串起了这部战争史。作者深入而透彻地剖析了一场本可避免的冲突背后的种种博弈,直指政治活动家们真正的利益所在。
[美]王国斌
已完结· 17.72万字
作为一部富于创意和挑战的探索性著作,本书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美】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
已完结· 21.52万字
剖析欧洲时局动荡根源,试论不可阻挡的政治危机及全球权利转移趋向。 乔治·弗里德曼曾经准确地预测了全球政治、科技、人口与文化领域的未来趋势。在本书中,他将关注点放在过去500年里始终作为世界文明摇篮的欧洲。欧洲文明断层线已经存在了数百年,它也是两次世界大战及多场政治军事冲突爆发的根源。现代欧洲格局与欧盟的建立是为了缓和历史上曾导致欧洲分裂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然而此时,文明断层线已被唤醒,欧洲正在酝酿与20世纪初同样危险的“燃点”。
枪花文学
已完结· 1.12万字
世间有一种邪术,名叫阴阳错。 施展以后,可以颠倒男女阴阳,将男子变为女子,女子变为男子。 只是命谱难改,雌雄转换,终究违背法理。 还须寻得补阴女稳住命脉。 而我,便是传说中的补阴女。
【日】三岛由纪夫(MishimaYukio);唐月梅译
已完结· 1357字
三岛由纪夫散文代表作。包括《太阳与铁》和《我经历的时代》,作者对自己的写作生涯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在抒情散文的文学机制上,创造出一个情与理兼容的散文世界。
孙武军,翟俊生
已完结· 16.86万字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但宏观审视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模式)以及区域经济布局和发展程度,越发凸显出以投资和出口为经济发展动力的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动经济成功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随着长三角经济近20年的高速发展,苏州市的经济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代表,广受各地方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经济结构的失衡为苏州市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埋下了深深的隐患。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导且严重依赖出口的产业结构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以苏州市为代表的中国二线城市面临着更加迫切的转型需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离不开一个完善的金融扶持体系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我国区域经济的代表性城市,该构建怎样一个区域金融组织体系才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其理论支撑在哪里?具体的构架和功能是怎样的?操作方案和渐进步骤又是怎样的?针对以上问题,本书以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论证。
(英)迈克尔·苏立文
已完结· 19.99万字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世界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迈克尔·苏立文教授熟识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中许多重要的中国艺术家,并且得到了1979年以来那些声名鹊起的年轻艺术家的信任。他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目击者,也是最早和最持久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研究者。本书是苏立文教授毕生心血所在,用丰富的文献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20世纪中国艺术在西方艺术和文化影响下的新生。作者在中国紧张压抑与自由舒放、绝望与希望的双重语境下,讨论艺术家及其作品,卓越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史与艺术,在20世纪盘根错节的各种力量的纠缠中的各色形态,以及偶尔异乎寻常的怪诞。其中包括传统派与革新派的激烈争辩、首批艺术学校的创建,以及振聋发聩的新观念的诞生,艺术是一种世界语,而那些新观念超越了民族优越感所形成的隔阂。中国古典文人画传统、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再发现、共产主义影响之下的艺术巨变,及对于艺术核心价值的再思考等等问题,一一纳入了苏立文教授这部迷人的著作之中。
〔法〕加缪;沈志明译
已完结· 11.49万字
本书收集了加缪1933年至1939年创作的精华:《阴界与阳界》美文集、《良缘》美文集以及小说《幸福死亡》,主题全部围绕生与死的形而上大问题,所以把《阴界与阳界》作为书名。加缪认为“每个艺术家在心灵深处保留着一种独善其身的源泉,滋养着他一生的言行”,而初露锋芒之作的《阴界与阳界》正是其源泉所在。《良缘》中的四篇散文是加缪早年游记,他以诗情画意般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幸福死亡》是加缪的处女作小说,虽不十分成熟,但清晰地体现了加缪的哲学理念。
Shelley小蝶
已完结· 7.58万字
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人类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而毁灭其他的生命。这些生命因为愤怒而化为凶残的魔族,他们打算清除这个世界,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神。TAROT公会正是因为这种原因才被创造,保护地球。夏羽蝶因为哥哥的失踪而感到难过,她的父母也因此没完没了的吵架,最终在回家的路上出了一场车祸。正是因为这场车祸才让夏羽蝶的另一面觉醒——拥有的魔法。她和他的朋友一起来保护地球,进化生命。可谁也没有想到,TAROT组织的会长正是夏羽蝶的哥哥——夏洛川。兄妹重逢,但是“魔王”重生,随着黑色羽翼的出现,魔族的毁灭计划渐渐升入******。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悔恨,随着心灵的再次进化,魔王和二十一位君主被感化,黎明的曙光在西北方闪耀,和平再次降临。
(英)迈克尔·苏立文
已完结· 45.43万字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世界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迈克尔·苏立文教授熟识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中许多重要的中国艺术家,并且得到了1979年以来那些声名鹊起的年轻艺术家的信任。他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目击者,也是最早和最持久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研究者。本书是苏立文教授毕生心血所在,用丰富的文献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20世纪中国艺术在西方艺术和文化影响下的新生。作者在中国紧张压抑与自由舒放、绝望与希望的双重语境下,讨论艺术家及其作品,卓越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史与艺术,在20世纪盘根错节的各种力量的纠缠中的各色形态,以及偶尔异乎寻常的怪诞。其中包括传统派与革新派的激烈争辩、首批艺术学校的创建,以及振聋发聩的新观念的诞生,艺术是一种世界语,而那些新观念超越了民族优越感所形成的隔阂。中国古典文人画传统、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再发现、共产主义影响之下的艺术巨变,及对于艺术核心价值的再思考等等问题,一一纳入了苏立文教授这部迷人的著作之中。
(英)迈克尔·苏立文
已完结· 23.99万字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部视觉盛宴般的巨著,是西方世界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权威和影响力的作品。迈克尔·苏立文教授熟识1930年代到194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中许多重要的中国艺术家,并且得到了1979年以来那些声名鹊起的年轻艺术家的信任。他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目击者,也是最早和最持久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研究者。本书是苏立文教授毕生心血所在,用丰富的文献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20世纪中国艺术在西方艺术和文化影响下的新生。作者在中国紧张压抑与自由舒放、绝望与希望的双重语境下,讨论艺术家及其作品,卓越地传达了中国文化史与艺术,在20世纪盘根错节的各种力量的纠缠中的各色形态,以及偶尔异乎寻常的怪诞。其中包括传统派与革新派的激烈争辩、首批艺术学校的创建,以及振聋发聩的新观念的诞生,艺术是一种世界语,而那些新观念超越了民族优越感所形成的隔阂。中国古典文人画传统、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再发现、共产主义影响之下的艺术巨变,及对于艺术核心价值的再思考等等问题,一一纳入了苏立文教授这部迷人的著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