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人生陷阱:还不知道你为什么把人生过成这样吗](https://qijiupload-1251952132.picsh.myqcloud.com/storage/uploads/epub/2022/09/10/045933V7VH7eT2nK.jpg?imageView2/1/w/118/h/158)
如何识别人生陷阱:还不知道你为什么把人生过成这样吗
(美)大卫·M.R. 柯维,斯蒂芬·M. 玛蒂克斯
已完结· 10.11万字
你对人生有向往,对自己有期待,为了家人努力工作,为了回复各种需求而变得随叫随到……看似日常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做法? 这是一本指南,教你如何避开七种人生陷阱。
(美)大卫·M.R. 柯维,斯蒂芬·M. 玛蒂克斯
已完结· 10.11万字
你对人生有向往,对自己有期待,为了家人努力工作,为了回复各种需求而变得随叫随到……看似日常的选择,为什么是错误的做法? 这是一本指南,教你如何避开七种人生陷阱。
王嘉悦
已完结· 16.03万字
拥抱伤痛,走出剧情。 如果没有处理心理创伤的能力,我们就不会真正地长大成人。 作者近10年咨询经验,心理学家施琪嘉诚意推荐。 ◆ 内容简介 ◆ 为什么重复这样的关系? 为什么偏爱这样的人? 为什么害怕这样的情景?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一些创伤,这些创伤导致我们成年后的某个阶段一直重复着痛苦的模式……只有自爱自省、理解创伤并不断自我调整,我们才有可能彻底疗愈自己。 自爱:只有真正地爱自己,觉得“我已足够好”“我很棒”,我们才不会觉得自省是在批判和否定自己,才有勇气和力量去凝视隐形创伤。 自省:只有看到自己的全部,包括那些受到伤害的地方,我们才能克制情景式条件反射,拥有自爱的能力,做出新的选择,不去重复隐形创伤。 隐形创伤带来的不成熟的应对机制,就像一堵堵心墙,把人和真正的亲密关系隔开。只有自省和自爱,我们才能逐渐拆除心墙,建立真正的深度关系。 任何亲密关系的建立都要经历打碎和重构的过程,就像用金缮修复过的瓷器,美丽且坚固。 本书通过典型的普适性案例,选出了七种常见的创伤类型——家庭暴力、养育缺陷、丧失与死亡、疾病、关系情感匮乏、分化受阻、集体与权威适应障碍——来做主要讨论。希望
【英】麦克斯·A.埃格特
已完结· 5.75万字
说话不是人类的惯常行为!你在脱口说出某个词语之前其实就在与人沟通了。婴儿感到饥饿、不舒服、疼痛,或者对母亲的要求不知所措时可能会哭,细心的母亲能辨识这些哭声的不同含义。微笑、皱眉、焦虑的神情甚至比词语更容易让人理解。 作为灵长类动物,人类早在发明文字之前就会沟通了。那时人类使用的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想象一下自己与家族或部落的其他成员用石刀和木矛制作长矛武器去制服一头比自己重30倍,力气比自己大30倍的长毛象,如何做到?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很早就注意到动物的情绪信号在人类身上也有体现。当类人猿感到快乐、恐惧和疼痛时,它们的面部特征与人类相似。我们对这种现象的观察是研究人类身体语言的一部分。 人类甚至不用张口说话也能传递、解读复杂的信息。军队中有一种轻度侵犯类型叫作“默默不服从”。例如,你做了某种行为,意在表达不服从上级的命令,而上级也对此做出了正确的解读,此时,即使你一句话都没说也依然会遭到控诉。
心心妈
已完结· 13.02万字
安全感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有了安全感,孩子才能放心地探索世界 随着现代社会对育儿知识、心理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在孩子生命*初几年,培养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充足的安全感是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指标。的确,拥有安全感的孩子,生命的底色都是暖色调的。他没有太多辛苦的情绪损耗,能集中能量去探索世界、学习新知;他会拥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在将来生活得更幸福。 在本书中,作者提炼了妈妈培养孩子安全感的六大关键:*,妈妈要“看见”并了解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提供所需要的爱;第二,妈妈要主动走进孩子的世界,去滋养亲子关系;第三,妈妈要学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第四,在出现沟通问题时,妈妈要学会反思,以避免问题再次发生,从而提升亲子关系的品质;第五,妈妈要学会照顾自己,拥有好情绪,这样,才能让孩子内心更加安定;第六,好妈妈还要学会巧妙地处理好与“养育合伙人”的关系,以获得更多支持。
鲁鹏程
已完结· 12.42万字
早上赖床、不写作业、不收拾玩具、做事拖拉磨蹭、晚上不睡觉……这一件件的小事,都成为妈妈朝孩子乱发脾气、大吼大叫的导火索。朝孩子大吼大叫已经取代打骂,成为一种新的体罚方式。妈妈经常是超孩子吼叫之后后悔、自责,但是下一次还是忍不住吼孩子! 吼叫属于语言暴力的一种, “吼叫”虽然只是一分钟的事情,但是对于孩子的伤害却非常之大,甚至贯穿一生。长期对孩子吼叫、乱发脾气,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疏离,更会让孩子变得优柔寡断、不自信、懦弱、缺乏安全感,而且他长大之后,也会吼叫自己的孩子。 本书由50万册畅销书《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招》作者,“不吼不叫”理念提倡者、推广者鲁鹏程老师所著,不仅分析了妈妈大吼大叫的深层原因,更提供戒掉吼叫的方法和技巧。 让妈妈终止吼叫,做一个温和坚定的好妈妈!
【英】曼迪·霍尔盖特
已完结· 8.08万字
在生活中,这类畏惧总是让我们措手不及。要想成功,你必须想方设法与畏惧较量,找到其藏身之所并消灭它。 小时候,总有人牵着你的手,鼓励你前进,给你打气,指引你行动,并帮你找到前进的方向。但是,长大后,我们很容易裹足不前、拖拖拉拉、懒懒散散,而且安于现状。此后,任凭畏惧掌管一切,你曾经踌躇满志渴望赢在职场的动力荡然无存。 在写这本书并认真思考“畏惧究竟在多大程度上阻碍我们成功”这一问题之前,我本以为,我周围的大多数人真的是无所畏惧的。然而,回想一下,这些年来,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我的客户在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中,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通过分析这些客户,我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畏惧对人们的成就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以,我推断,如果有人就这一内容出一本严肃、易读的书,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这些内容会以比红酒渗入地毯还要快的速度进入你的脑海,让你在潜意识里接受这些绝妙的想法,帮你战胜暗中阻碍你成功的畏惧心理。
李银慧
已完结· 15.83万字
本书旨在揭开高知育儿的神秘面纱,邀请大家走入高知育儿的神秘世界。当你看到,高知也是人,而不是神;高知也和我们有一样的育儿烦恼;高知也会犯错时,大家将会明白——原来养育孩子是普天下父母共同的必修课。 我们要跟高知妈妈学什么?学的正是这样一颗心: 一颗平常心,善待孩子的每一个失误及挫折;一颗爱子之心,尊重孩子的天性、兴趣和爱好,不苛求、强迫孩子去追求卓越;一颗做朋友的心,用心倾听孩子的心语,为孩子营造一个平等、民主、亲密的亲子交往模式。 这样的父母,不是在纵容孩子,而是给了孩子一份更深沉、真挚的爱。他们用最宽容的爱,纵容着所爱的孩子。 有人说过,孩子因父母而来,却并不属于父母。孩子都是独立的,本应是自由的,不该被束缚,孩子需要这份宽容、放手的真爱。放手中,孩子追求了最真实的自己,做了最好的自己。 什么的孩子,人生最有动力?——那些能坚持做自己的孩子。
(日)山口拓朗
已完结· 8.26万字
本书并非专门写给“写手”——职业作家或记者看的,而是写给普通人的写作书。本书作者在成为日本写作高手之前,文章被批评为无趣、不具说服力、没有观点……差点失去了成为职业写作者的信心。通过不断思考何谓“好看的文章”,终于将“随便写写”上升到“写之前先准备”“思考过后再写”“写时思路清晰”……下笔必成的状态。
[美]亚当·格兰特
已完结· 12.87万字
如果当初为数不多的那几个人没有听从内心的反叛直觉,美国或许根本不存在,个人电脑可能还未普及,我们大概还坚信太阳是绕着地球转的。 人们习惯性认为,只有一些人会产生重大影响,大多数人终将平庸。然而,那些打破常规、改变世界的人其实和你我并没有太大不同。林肯并非生来更具创新精神,也并非更有勇气应对争议。正如思想家杜波依斯所评论:“他是你们中的一员,但他成为了亚伯拉罕·林肯。” 由此可见,离经叛道不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影响世界也并非少数人才能达成的成就,关键在于当我们勇于创新时,我们是否兼具谋略。 如何才能减少预测失误,把赌注押在真正有潜力的想法上?说给谁听、如何说,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而非惩罚?什么时候是行动的*好时机?如何在敌方阵营中培养盟友?以及,该怎样管控自身的疑虑和恐惧,又该怎样打破周围人的冷漠? 一群有趣、有胆、有谋的创新者,在作者的旁征博引中纷纷登场。希望他们的故事和作者与众不同的观点,能激励更多人在离经叛道的路上,梦想不灭,有勇有谋。
(日)森川阳太郎
已完结· 4.90万字
《如何培养不怯场的孩子》是一本教孩子如何充满自信地展现自己力量的书。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所谓的“弱小的孩子”,在学业考试和体育竞技中,不能像平常一样发挥出正常水平,因此也产生了很多有挫败感的父母。作者森川阳太郎为很好运动员、职业运动队、商界人士和儿童提供了“能够全面展现自身实力”的方法。他提倡“OK线”――即暗示自己一个大力度优惠目标的心理基准。
〔英〕菲尔·比德尔
已完结· 11.99万字
《如何更好地教学》涵盖了优秀教师需要知道的每一件事情,它聚焦每一位老师最关心的话题,在如何管理最难管的班级、如何运用教学方法、如何设计最实用的课程、如何评价学生的成绩、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等方面,本书将教给你很多传统教学课堂无法传授的实用技巧,帮助你完成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使命。
【美】道格·莱莫夫
已完结· 7.87万字
教学经验丰富的道格·莱莫夫和他的团队基于多年的在线教育研究基础,提炼出一系列在线教学技巧与技能。这些在线教学策略和相关案例实践指南,会给予教育者和管理者详细指导,并帮助教师了解到如何与学生们在线上拉近距离、如何塑造学生的课堂行为以及如何培养具有超强凝聚力的课堂文化。
【美】艾尔·赛伯特(Al Siebert)
已完结· 13.62万字
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对许多人来说,太多的变化发生得太快了。过去,个人必须找到自己独立应变的方法。但是,现在,新兴的复原心理学已经确定了我们可以具有高度的复原力优势。最有力的发现是,所有人都有天生的倾向,即变得富有韧性和具有应变能力。在本书中,你将学习如何在不间断的变化中保持强大,从挫折中复原及从逆境中获得力量。 你的应变能力来自自我激励及自我管理的学习。本书说明了你将如何获得和利用很少有人能很好使用的许多先天能力并从中受益。该书描述了获得高复原力的原理和过程,并提供了指导方针,展示了如何在最佳的情况下应用这项能力。
橙花
已完结· 7.97万字
这一生,我们就像蒙着眼的小孩,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在跌跌撞撞中前行,又在跌跌撞撞中深陷迷茫的未知中,然后在迷茫中惊慌失措,无所适从。原以为,只要自己读全了哲学家的名作,看懂了思想家的智慧,人生便会一帆风顺,却发现问题来临时,依旧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人生是如此的艰辛,我们要如何做更好的自己的,本书以此观点出发,集合知乎、得到等APP热门话题,告诉每一个读者你需要大胆直面不确定的未来,需要勇敢说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谨以此书献给此刻正处于低迷、彷徨、不知所措的你。
韩紫
已完结· 10.14万字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的公平,所以,我们在有些时候要学会淡定。如果你也想拥有一个淡定的人生。那么,翻开本书,充满墨香的文字会带你进入一个“淡定”的世界,娓娓道来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会让你的心情放松下来,用一个淡定的心态去迎接明天的朝阳!
潘启雯
已完结· 17.46万字
所有的学问都趋向于复杂,而社会的运作有其及其不确定性,普通人思维方式已经无力应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其背后的社会原理也有待进一步讨论,这本书就在此基础上,谈论精英的思维方式,以各类社会主流图书的观点为基础,做思想上的科普。
(美)罗伯特·罗斯曼(J. Robert Rossman),(美
已完结· 10.41万字
王佳玫
已完结· 9.75万字
(美)罗伯特·罗斯曼(J. Robert Rossman),(美
已完结· 10.41万字
何圣君
已完结· 13.25万字
(美)罗伯特·罗斯曼(J. Robert Rossman),(美
已完结· 10.41万字
(美)罗伯特·罗斯曼(J. Robert Rossman),(美
已完结· 10.41万字
(美)罗伯特·罗斯曼(J. Robert Rossman),(美
已完结· 10.41万字
在一个越来越重视体验的经济体中,只有能为顾客和员工提供优质体验的组织才能蓬勃发展,否则就会寸步难行。由于体验设计的概念和方法散布在相互关联的多个学科中,因此还没有相关书籍向学生和有抱负的专业人士简洁地介绍如何设计体验。本书对体验设计进行了全面且易于理解的介绍。作者综合了来自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详细讲解了设计体验的全部过程,并提出挑战,要求组织从用户的角度思考什么才是优质体验。本书还提供了体验类型框架,解释了使体验变得个性化和充实的原因,展示了跨学科的研究,吸引了人们对体验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关注,列举了很多真实案例,提供了设计创新和不可磨灭的体验所需要的实用工具。
(美)罗伯特·罗斯曼(J. Robert Rossman),(美
已完结· 10.41万字
高丽 著
已完结· 103.77万字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生活中,男士要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有过硬的个人能力、强大的社交、丰富的资源外,还必须在个人形象方面保持竞争力。可以说,男士管理形象是男士想要成功的必备能力之一。形象决定了他人对你认识的评价,影响着他人对你能力的判断。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男士的着装打扮管理,男士的身体体型管理,男士的脸部及发型管理,男士的言谈举止礼仪管理,男士的情绪修养管理,等等,立足于男士形象管理,旨在帮助男士打造拥有强大魅力的形象气质,帮助更多男士在生活、职场中找到自信,发现潜力,赢得成功。本书适合职业经理人,中、高层管理人员,服务行业中各级主管,以及销售、公关、外事人员等需要提升自我形象及社交礼仪的男士阅读。
心心妈
已完结· 24.63万字
【美】琳赛·吉布森(LindsayC.Gibson)
已完结· 11.57万字
(加)加博尔·马泰 著
已完结· 18.78万字
【美】杰弗里·E.杨(Jeffrey E.Young),【美】珍
已完结
[美]苏珊·福沃德,[美]克雷格·巴克
已完结· 15.37万字
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苏珊·福沃德博士通过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素材,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是如何伤害子女,并特续影响子女成年后的生活的。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主旨并不在于控诉这样的父母,而在于传授具体的对策,使那些受过或仍在承受父母伤害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从与父母的负面关系模式中解脱,恢复自信和力量,得到自由和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对我有特殊的影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一次在图书馆借到了一本书《情感敲诈》(Emotional Blackmail),这本书让我读得很过瘾,尤其是长期困扰自己的一些东西一瞬间就明白了,这种理解来得相当简单容易。那时我就想,为什么不这样写书呢?为什么非得将书写得晦涩难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