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散文选
徐志摩
已完结· 11.81万字
《徐志摩散文选》(据民国初刊本校订)所选篇目来自徐志摩生前自编的三本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落叶》《自剖》,参照民国初刊本修订,尽量保留作者写作年代的用语习惯,展现了徐志摩的生活情趣、文学素养与精神世界。 全书共29篇散文,除收录《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天目山中笔记》《落叶》等名篇外,也不乏《西伯利亚》《契诃夫的墓园》等不为大众熟知的篇目。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阅读,又具有代表性的徐志摩散文读本。
徐志摩
已完结· 11.81万字
《徐志摩散文选》(据民国初刊本校订)所选篇目来自徐志摩生前自编的三本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落叶》《自剖》,参照民国初刊本修订,尽量保留作者写作年代的用语习惯,展现了徐志摩的生活情趣、文学素养与精神世界。 全书共29篇散文,除收录《巴黎的鳞爪》《翡冷翠山居闲话》《天目山中笔记》《落叶》等名篇外,也不乏《西伯利亚》《契诃夫的墓园》等不为大众熟知的篇目。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阅读,又具有代表性的徐志摩散文读本。
刀笔一小吏
已完结· 128.45万字
三国,是一个风云际会的舞台。这里有野心勃勃的诸候、有算无遗策的谋士、有战无不胜的名将、还有名动天下的美人。郭潇,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穿越者,他的出现,是改变了这个世界,还是被这个世界所改变…
陶云,等
已完结· 19.50万字
人大附中北京四中上海江宁学校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名校名师集结传授考场作文真经,快速冲刺中考满分。 中肯的写作导读、巧妙的作文思维、娓娓道来的方法、开悟的行文布局、精彩可鉴的范文例句,超越单纯的训练,深入到写作思维层面,着力考场作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点拨审题真谛,细化写作思路,明确素材关键点,详解点题技法,所有作文难题,各个击破,好用、有效、快速,冲刺中考满分作文。
徐志摩
已完结· 16.30万字
“一别二年多了,康桥,谁知我这思乡的隐忧?也不想别的,”对于中国人而言,简直不知道是先有徐志摩还是先有康桥,这二者仿佛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一同出现在所有人的视野中。告别康桥以后,徐志摩又走了很多地方,翡冷翠、巴黎、莫斯科,然后回国了,泰山、天目山、北戴河,浪游四地,一篇篇优美的游记自然而然地随情而生,而他的情感,总体是很丰富的。
张新村,陈年年,韩露,陈莲春,丁蕾,都昌其,王守明,陈婕
已完结· 19.33万字
北京101中学人大附中广州市执信中学等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名校名师集结解读不同作文类型、命题形式,快速提升写作能力,建构写作模型,冲刺高考满分。 《京沪穗江浙名校名师联手授课:如何写好高考作文》中的方法,易学、实用、有效。不仅仅要关注套路本身,更要从中提炼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灵活变通地使用,达到 “我手写我心”的自如状态。
徐志摩
已完结· 10.40万字
徐志摩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徐志摩散文自成一格,哲理丰富,语言诗化。本散文集分为抒情、人物、游记、小品、书信五辑,收录《想飞》《丑西湖》《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与陆小曼书》等30篇作品。它们都是进入徐志摩文学世界的精品。
刘士林
已完结· 14.74万字
中华民族对世界 独特的创造是诗学和诗性文化。本书以经济-审美为基本理念,以古代太湖经济区为主要范围的“江南诗性文化”,远接庄禅美学神韵,近承散步美学遗风,提倡“理在事中”的中国诗性话语,在“讲故事”、“非思辨”中传达对江南文化的理性思考和现代意识,力求思想、学术与趣味的统一。
徐志摩
已完结· 12.12万字
本书是徐志摩经典诗作、散文、小说的精选集:诗歌涵盖五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集外》,其中包括*广为人知的《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等;*代表性散文有《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小说《春痕》。上述作品充分显示了徐志摩深厚的文学功底、多彩的人生阅历,更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及艺术趣味,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心灵枕边书。
秋光
连载中· 3.62万字
江城破解胎中之迷,觉醒宿慧,手握系统,在这个大一统的平行世界,传播地球文化。 江城的文娱人生,从投稿《项脊轩志》开始。 他是古文学大师,现代散文的大成者,治愈轻小说的创始人,推理界的君主,古今言情的教父…… 在大夏古今文学之争的大势下,江城逆流而上,在文娱界大展拳脚,登临王位。
徐耀新
已完结· 6.12万字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承载着厚重而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是“乡愁”的重要载体。保护好江苏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特色,就能为我们的家园情怀留下栖息之所——只有留住“乡愁”,才能“记得住乡愁”。2016年底,江苏省文化厅开始组织编写“精彩江苏”丛书,内容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地方戏曲、书画艺术、红色文化等多个方面,这既是江苏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延展千年文脉、推动文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的创新实践。 “精彩江苏”丛书第一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列”首批图书正式出版,第一批推出24本。本系列共50本,涵盖我省5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兼具文学性与史学性,展现了江苏历史演变中岁月累积的文化智慧与古物风貌,彰显了江苏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丛书采用“口袋本”的形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便携易读。一卷在手,令读者观尽江苏名城名镇名村之无限精彩。
梅毅
已完结· 53.71万字
《文明皇后》主要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北魏“文成文明皇后”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故事始于北魏太武帝末年,迄于孝文帝登基(公元440年~471年),冯太后身处于风云激荡的北魏时代,扶文成帝,教献文帝,立孝文帝,北镇柔然,南却宋国,移风易俗。在四十九年的生命历程中,她有二十多年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她是“太和改制”背后真正的操盘手,她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魏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除了冯太后,书中还塑造了多位鲜活的历史英雄人物,既集中展现了南北朝时期英杰的才华和智慧,也体现了时代之下个人的命运挣扎和沉浮。
吴正岚
已完结· 26.54万字
生活于明清之际的金圣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创见迭出、影响深远的文学评点,还以其标新立异的学术思想和特立独行的人格风貌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关于金圣叹的研究专著和评传已有多种,本书的特点在于着力揭示金圣叹的思想在明清之际思想史上的意义。首先,本书尝试着全面梳理了金圣叹的学术思想,尤其是以往人们关注得较少的佛学和易学思想;其次,在思想渊源方面,由于金氏思想是以“砭伪”为主而兼有“绳狂”,本书不仅分析了金圣叹对李贽《童心说》的继承和变革,而且探索了金氏与钱谦益通经致用思想的渊源;就佛学思想的背景而论,从明清之际文人经学与佛学征实风尚的互动这一新角度,考察了金圣叹与这一学术思潮的密切联系;再次,关于金氏的文学思想,本书揭示了“因缘”说、华严心本原说等儒释道思想与其文学思想的逻辑关系中的待发之复,对金氏的虚构论、人物个性论、叙事角度论、章法结构论等小说理论和唐诗分解说、诗歌“不写景”说、“杜诗虚幻”说等诗歌理论的内涵和渊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外,本书还剖析了金氏号“圣叹”的出典、金氏“游戏科场”“居易俟命”等问题。文史哲交叉、追源溯流和文献实证是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
葛金华
已完结· 35.99万字
本书分上下两编,按时间顺序概述各时期常州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色。下编十章,分别从教育、宗族、宗教、学术、文学、语言、艺术、园林、民俗、对外交流等方面专论常州文化的特色与亮点。并附大事年表和参考文献,为进一步了解常州文化提供线索和帮助。
徐志摩
已完结· 19.49万字
《再别康桥(徐志摩文集)》精心收录了徐志摩 诗歌、散文、小说、情书名篇佳作。徐志摩短暂的一 生唯情、唯爱、唯真,他洋洋洒洒、酣畅人间,带给 了与他同时代的人们无数惊叹和拨撩,同时*像一盏 长明于人类精神家园的不灭的心灯,照亮着那些物质 富足却心田干渴的灵魂们的回归之路……
王卫平
已完结· 35.54万字
本书为苏州地方文化史,从苏州文化的生成环境、历史分期(包括史前时期、吴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时期、明与清前期、晚清至民国)到苏州文化的特色(包括科 学技术、教育与科举、文学与语言、学术、宗教、书画雕塑、戏曲曲艺、工艺美术、园林及建筑、民俗、及慈善文化)做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商金林
已完结· 35.34万字
苏州古称吴县,春秋时代吴国曾建都于此。早在2000多年前,苏州已是南方的文化中心,享“东方威尼斯”的美誉。这里家家户户前门临街、后门傍水,园林名胜甲于天下,清雅明秀,风情万种,美丽的大自然和丰饶的人文环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子。在苏州现当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中,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 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在从事叶圣陶研究数十年的基础上,本书将努力全面展现叶圣陶作为小说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丰富多彩的一生,纠正过去人们对叶圣陶的陈旧认识,写出一个全新的叶圣陶。本书是在《叶圣陶传论》、《叶圣陶全传》、《叶圣陶年谱长编》等多种叶圣陶研究著作基础上新撰而成。
楚闻
连载中· 6561字
一件密宝,一桩往事,将两条原本平行的生命线巧妙地相连。 一面惊鸿,一生相牵,他成了她忘不掉的朱砂痣,触不到的白月光。 一念之差,一生成错,她决绝而去的身影终于成了他一生的梦魇。 重来一次,他仍是他,可她却早已面目全非。不求生生世世富贵荣华,她只愿此世平安顺遂。 只可惜世事无常,人生难料。兜兜转转,她竟成了他身边唯一的徒。 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谁又能在深宫与朝堂交汇之间全身而退? 谁又能知,当血海深仇与情深似海相互碰撞,又会摩擦出怎样绝美的情感火花?
潘法强
已完结· 36.81万字
本书为江苏文脉工程江苏地方史研究篇系列一种,书稿内容主要是对镇江历史文化的回顾和再梳理。本书共十七章,近55万字,分上下两篇,分别从纵向历史维度和横向领域维度,全面审视了镇江悠久文化历史及其成因与价值。在历史方面,书稿从旧石器时期的人类遗迹与新石器时期的镇江先民说起,到秦汉文化发展期、唐宋文化繁荣以及新民主改革时期的文化激荡,跨度宏远。在领域方面,书稿从镇江园林文化、教育与科技、文学以及民俗与对外交流着手,详细说明镇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形成的文化特质与传统。本书对镇江地域内历史上和今天的人文思想脉络进行了清晰的再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江苏省公证协会
已完结· 25.47万字
全书论文围绕“大力加强公证公信力”和“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的时代要求,结合所在地区公证行业的实际情况,挖掘影响公证公信力和公证服务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彰显了公证公信力是“第一生命力”和公证服务社会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公证执业理念。
徐志摩
已完结· 13.59万字
徐志摩译文集
顾建国
已完结· 38.10万字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是江苏文化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个浩大工程。与当下方兴未艾的全国性“文库热”相比,江苏文脉工程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全面系统的整理;二是“整理”与“研究”同步;三是以“文脉”为主题。在“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史料编—方志编—研究编”的体系结构中,“研究编”是十分独特的板块,因为它是试图超越“修典”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一种学术努力。本书是一部地方文化学术著作,展示和总结了江苏淮安地区在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上编“淮安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阐述了淮安文化的创始与发轫、发展、繁荣及近代转型;下编“淮安文化的历史风貌”则聚焦淮安的水利文化、漕运文化、军事文化、淮医文化、美食文化、民俗与宗教、淮安方言、淮安文学、淮安艺术、淮安学术。
徐志摩
已完结· 8285字
徐志摩文集(套装共七册)
张海林
已完结· 26.37万字
本书全面介绍了晚清苏州籍大文人和著名思想家王韬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细致梳理了他在苏州、上海及欧洲生活各个时期的笔记、小说、诗词、书信及新闻理论等作品的内容,动态 剖析了他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思想变化的历程,恰如其分地指出了他在中国近代文化史和思想史上应得的历史地位。
徐志摩
已完结· 13.63万字
徐志摩为新月派诗人的领军人物,写作上汲取拜伦、雪莱、济慈等浪漫派的意象及手法,词采工丽、想象瑰奇,是我国现代诗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和《云游》等集。 本书所选各篇以蒋复璁、梁实秋主编的《徐志摩全集》(台湾版)为底本,原书得到徐志摩前妻张幼仪女士及生前好友的鼎力相助,文字资料由徐志摩与张幼仪的独生子徐积锴先生向美国各大学图书馆中搜求,意在“保存文献,传诸久远”。
徐志摩
已完结· 11.87万字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散文篇”精选了《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天目山中笔记》等*代表性的作品,“书信篇”精选了与陆小曼所写的信件,记录两人不为人熟知的情史。“诗歌篇”精选了《翡冷翠的一夜》、《我有一个恋爱》、《云游》等唯美的作品,这些作品充分显示了徐志摩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多彩的人生阅历,反映了他的思想感情及艺术趣味。
赖永海
已完结· 31.54万字
“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社科理论界领军人才的*荣誉,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推进社科强省建设、打造“社科苏军”的重要举措。本书介绍了第三批“江苏社科名家”称号获得者赖永海的学术经历与代表性成果的著作(含宗教学著作),包括学术小传、代表性学术成果、学术年谱三部分,全面介绍了他的治学历程与成就。
王韬
已完结· 27.12万字
本书按时间顺序展现刘师培作为国学巨子、革命家、清廷密探、筹安会君子的光与暗生涯。本书充分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括了刘师培的学术思想,择取《攘书》《中国民约精义》《国学发微》《周礼古注集疏》等数十种代表性著述,撮其要旨,针对其思想学术前后变化之深层原因进行推阐。全书共十二章。
陈美林
已完结· 34.97万字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出生于清朝康熙四十年(1701年),去世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 ,历经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本书是江苏著名历史文化人物吴敬梓先生的评述性传记,对吴敬梓的生平进行介绍,对其文学成就和文学理论观点展开述评,使读者既知其人,又知其书,并对传主的思想渊源、学术简介和创作得失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全书文笔公允客观。
蒋赞初
已完结· 125.02万字
对引领年轻一代学术人以老一代为榜样,激发社科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继续推江苏社科强省建设,造“社科苏军”,具有一定的意义。
王韬
已完结· 27.12万字
本书按时间顺序展现刘师培作为国学巨子、革命家、清廷密探、筹安会君子的光与暗生涯。本书充分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括了刘师培的学术思想,择取《攘书》《中国民约精义》《国学发微》《周礼古注集疏》等数十种代表性著述,撮其要旨,针对其思想学术前后变化之深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