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少年科幻科学小说系列
刘慈欣
已完结· 23.59万字
本文讲述了一名来自贫困乡村的小伙子带着人类的梦想和使命把人类的目光重新引向宇宙深处。中国太阳将飞出太阳系,成为恒星际飞船,去探索遥远而未知的太空深处。
刘慈欣
已完结· 23.59万字
本文讲述了一名来自贫困乡村的小伙子带着人类的梦想和使命把人类的目光重新引向宇宙深处。中国太阳将飞出太阳系,成为恒星际飞船,去探索遥远而未知的太空深处。
罗翔
已完结· 22.60万字
刑法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家庭、校园、职场、人际关系、经济活动处处都有违法犯罪行为,相应地,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刑法。罗翔让本来枯燥专业的刑法课变得“津津有味”“根本停不下来”。刑法常识结合法理精神,兼具法律与人文的力量。本书为读者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学习体系,涵盖刑法演变、犯罪论、刑罚论,以及具体罪名的定罪量刑。全书通过分析真实刑法案件、张三的犯罪行为,激发读者用独立、睿智的法学思维去看待生活,提高法律感知能力。读完后,带着法学思维回归到工作、生活中去。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已完结· 8.46万字
个体心理学认为性只是人类行为的动力因素之一。阿德勒并不完全否认性的作用,但他认为性的作用在决定人的行为方面只扮演一个极不重要的角色。他认为,真正对人的行为起作用的还是人的社会需要。
张一兵
已完结· 104.85万字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套装共3册)》以人物及其学派为线索,以翔实的文献分析、独立的研究方法和富有创见的立论等为基础,历史地分析和批判了以利奥塔、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马克思思潮,以詹姆逊、哈维、德里克为代表的晚期马克思主义,以德里达、拉克劳、德鲁兹为代表的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
章太炎
已完结· 9.74万字
国学讲义
王铭铭
已完结· 61.41万字
本书讲述中国人类学的发展路径,细述了中国人类学在先辈们的努力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又看到了中国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为中国人类学指出了一条自身特色与世界抱负相结合的道路。 本书堪称专为国内学习人类学的学生量身打造的本土教材。
阮义忠
已完结· 9.59万字
《摄影美学七问》为摄影家阮义忠的代表作品,与《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一同被视为华人世界的摄影启蒙书。享有“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和传道者”之名的摄影家阮义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花一年时间访谈陈传兴、汉宝德、黄春明三人,以谈话集的方式展开对摄影美学的深度思辨,探讨了摄影的本质,摄影人如何去“看”和“感”。三位受访者——台湾清华大学教授陈传兴、建筑师及建筑学家汉宝德、台湾重量级小说家黄春明,皆为摄影“圈外人”,在其专业领域享有盛誉,他们的看法拓宽了摄影艺术的文化视野,也为摄影在人文地图中的定位提供了更准确的坐标。本书收录世界摄影大师的经典作品近八十幅,与文字内容相呼应,并配有阮义忠亲自撰写的图片说明。是最生动的摄影启蒙书,也是最专业的影集珍藏本。
汪丁丁
已完结· 19.87万字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行为经济学”课程的课堂讲义。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它的两个分支——以脑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神经经济学,以及以实验室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实验经济学,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却也将这一前沿学科引向了不同的方向。本书写作的主旨,在于通过演化论视角的提出,为“行为经济学”的学科基础建构提供一套在演化论视角下的整合框架,“将三匹马的不同方向归而为一”,促成学术共同体内对于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达成共识。 作为北京大学的课堂讲义,全书洋溢着作者随笔式的写作风格、清新的课堂交流氛围和丰富的学科前沿新知,堪称作者继《制度分析基础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讲义》之后的力作。
章太炎
已完结· 25.61万字
本书收录了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国学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之书。书中精辟论述了国学的内涵以及研治国学的方法,系统介绍了传统经学、哲学、文学的流变、对各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代表人物、著作,都有精湛、独到的评价,可视作一本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简史。而且为了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国学,编者对书中晦涩难懂之处进行了注解,实为国学爱好者入门之书。
〔荷〕保罗·A. 基尔施纳,〔英〕卡尔·亨德里克
已完结· 12.66万字
围绕我们如何学习、如何使学习变得高效且愉快,本书介绍了28项重量级的教育心理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启发了世界各地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影响着他们的教育理念及教育实践。 作者从教育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领域所精选的关于学习与教学的开创性研究文献,为读者呈现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zui重要发现。本书每一章介绍了一篇研究文献、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该研究成果以及该研究对于教师的关键启示等。 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包括: ● 大脑是如何工作的; ● 学习的先决条件; ● 哪些学习活动支持学习; ● 教师的教学活动;
胡适
已完结· 4624字
胡适谈人生与哲学:人生有何意义
汪丁丁
已完结· 29.25万字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第2版)是汪丁丁在北京大学讲授“经济学思想史”课程的讲义。这本讲义超越了经济学的专业化视角,结合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来对经济学进行反思,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和研究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如价值、价格、均衡、货币等。作者的思想并未满足于停留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基本问题”,而是将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以及全社会的生存状态一起讨论:“善与幸福”、“情感与心灵”、“社会正义”都是作者的关注所在。
汪丁丁
已完结· 6.98万字
《行为经济学要义》主旨在于表达汪丁丁教授近四五年在这一领域寻求更具简单性、统一性和可证伪性的分析框架的思想成果。书中着重探讨了一个极为艰难的主题——模型与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基于这种关系的经济学解释,尤其是在行为主体墨守的各类成规当中,吸引汪丁丁教授长期关注并认为有希望被纳入行为经济学基本模型的人格/气质模型。而返回生活常识以及批判性思考,则是汪丁丁教授心目中行为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原则,如此方可限制理性,警惕官僚化倾向,更好地保持对生活的敏感性,求解中国问题。
汪丁丁
已完结· 53.21万字
《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是著名经济学家、身体力行的教育家汪丁丁教授*推出的讲义。汪丁丁教授从思想史视角反思经济学及其历史已近十年,他认为,逻辑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冲突和相辅相成实为“经济学思想史”这一原创学科贯穿始终的主题,他的方法论理想就是希望有一套逻辑与历史的分析框架。而未来的经济学必然是跨学科的存量经济学,融入社会科学以为公共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于初版于2008年面向本科生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本书脱胎于作者近6年来为研究生班讲授的“经济学思想史”讨论课程,内容不再围绕经济学中的几大核心观念,而是直面现代经济学的本质冲突,呈现对方法论的深入省思和未来展望。书中叙事结合了汪丁丁教授的许多人生感悟,配以心智地图为主的创新性教学法,希望能够以此达到他心目中“教育”的目的——令学生们与自己的中年和老年相遇。
王伟光
已完结· 17.28万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我们树立了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而且开辟了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近期新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扈永进选编
已完结· 16.88万字
《文学的意义》是《国民教育通识读本》系列的文学卷,由知名教育学者、一线杰出教师扈永进精心选编,介绍并解读了22篇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名家名作。
赵敦华
已完结· 24.55万字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蔡昉,张晓晶
已完结· 21.72万字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认识,分析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的特点,是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成果。 全书由六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原则和主体内容,第二部分阐释了其认识论与方法论要义,第三部分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揭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第四部分依据新发展理念对发展的目的、动力、必要条件、衡量尺度等问题予以审视,第五部分论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路径,第六部分列举了在改善全球治理、促进全球发展方面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残雪,邓晓芒
已完结· 22.64万字
《于天上看见深渊》是一本特别且深刻的对话录,书名语出鲁迅“于浩歌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书中,诺奖候选女作家残雪与其胞兄、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分别从文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数次进行了一场二人都感到“很累”又“很有必要”的世纪对话。作为亲兄妹,两位作者在血缘及思想成长经历上的联系,令他们得以基于各自领域丰富的学识而作跨领域的拓展性讨论,较之一般对谈更具亲和性和启发性,亦为对话这一文体结构,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思辨的张力。 话题营养丰富,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及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心理,作家批评家和欣赏者的心灵结构或层次,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系10年间的二度出版,足见热度不减。
汪丁丁
已完结· 50.13万字
在无神的社会里,正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性质——它如此重要,以致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每一个人或绝大多数人是否感觉幸福。我这部讲义,不仅是“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而且是关于中国人怎样可以生活得更美好的讲义。也因此,这部讲义是我关于“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长期探讨的最近一次总结。——汪丁丁《新政治经济学讲义-在中国思索正义、效率与公共选择》以汪丁丁教授于北京大学开设“新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讲义为基础,汇集多年来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求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及制度改革前景的思想成果。在本书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新政治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而深入探讨其核心议题——正义,具体包括正义理论中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纠缠、正义观念的发展史与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正义与公共理性、政治民主的关系等主题,并重点关注艾智仁、奈特与布坎南等经济学家的作品和贡献。同时,作者以跨学科的视域、思想史的方法,梳理了“正义”的实践智慧,最终将全部的理论探讨应用于对中国社会现状的剖析与未来变革方向的探索之中。。
汪丁丁
已完结· 24.56万字
本书内容出自汪丁丁教授近年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开设的EMBA课程。作者认为,要理解任何中国现象,首先要将中国现象置于三重转型期的理解框架之内,关注转型期社会的伦理行为,其中涌现的问题,激发了作者在几十年研究和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原理”。本书共分四讲,先后探讨了稳态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转型期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以及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伦理学基本问题。伦理学,广义的,蕞大适用范围的伦理学,用一句话概括,是关于社会生活的智慧。中国社会处于三重转型期,于是才有中国当代独有的人生问题与企业问题。短期行为不能产生稳定的行为预期,于是也没有正常的企业文化。这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状况,人人理性预期人人行为短期化。不如此预期的人,反而不理性。我们该如何求解社会生活的智慧?该如何达致人与人之间深层的情感交流?
周唱
已完结· 15.43万字
周唱等所著的《财富之上(刘汉元和他的商业哲学)》讲述作为公司的任何一个主要负责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职责及行为有着清醒的认知与了解,这是应该具备的起码常识。同时,他还必须具备在技术和管理两种能力上的基本素质,这是对其定位的起码条件。
【智】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no)
已完结· 1.56万字
波拉尼奥因《2666》的出版,在身后引发读者追捧,但我们不能忘记作者首先是一位诗人,他40岁开始写小说前,写诗,革命,流浪,生病——总之,他几乎什么都干过,就是没有写小说。《未知大学》是波拉尼奥重要的诗集,涵盖其生前创作的几乎全部诗歌作品。这本波拉尼奥的诗全集将给读者展现更立体丰富的一个小说家、诗人形象。同时这部作品也可称为波拉尼奥的一部自传,一部文学病例。
王浩斌
已完结· 20.15万字
市民社会是一个关涉多学科的问题,其理论思潮之庞杂、历史内涵之丰富使得如何总体性地把握这一分析路径成为一个难题。本书稿以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垄断资产阶级社会(帝国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为核心的关节点,试图贯穿起马克思主义分析路径的中心逻辑。市民社会是当代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社会理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对市民社会展开考察,对当代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论基础。
〔美〕段义孚;宋秀葵;陈金凤;张盼盼译
已完结· 10.44万字
段义孚认为:“对一个地方生动或逼真的描述,也许就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最高成就。” 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并不研究客观的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而是以人之生存为核心,研究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把研究重点置于人直接经验的生活世界和环境的社会建构,强调人性、人情、意义、价值和目的,关注人的终极命运,进而发现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定位以及人类与环境的本质关系。 《人文主义地理学》是他作为地理学家所认识和经历的一切的见证,书中他反思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内容,并将其重新呈现。
刘东
已完结· 23.22万字
宣传语: 潜回儒家学说的原生场域, 厘清中国文化的本质, 挑战通行的传统解释 本书为刘东教授先秦理性主义三部曲的第一部。 作者基于比较研究的独特视角,在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强烈反衬下,潜回儒家学说的原生场域。作者在萨特哲学的现代起点,看到了最为类似先秦儒者所面临的初始思想。孔子那些使人如沐春风的教诲,竟是源自对于生命有限的悲恸自省,作者以天边的乌云为喻,肯定了儒家在现世悦乐的精神之外,更有对历史的不确定、人生的偶然与无常、天命的莫测与残酷的清醒判断,正是这种认识守住了中国文明的底线,延续至今。
张文喜
已完结· 32.34万字
本书从正名或语言表述到法哲学的多视角考察,讲述了好的生活或好的社会在马克思眼中是什么样的,并特别集中于所有权与正义这个棘手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并没有一种现成的关 于好生活或好社会的哲学。本书强调,惟有重新开启马克思政治哲学新的境域,才能摆脱马克思主义者在现代性中的言说规范困境。
佚名
已完结· 9.86万字
杨世铎
已完结· 16.79万字
邓加荣
已完结· 9.74万字
本书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的传记,从冯梦龙的家世、经历入手,详细梳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功绩。不管是他年轻时既注重读书应举又流连秦楼楚馆的双面人生,还是他专治《春秋》学,与当时的文人名士钱谦益等人的结社活动与交流往还,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冯梦龙一生最值得我们关注,同时也给他带来广泛久远声名的,是他以“三言”为代表的小说编辑创作和戏曲民歌等文学作品的编创成绩,这是本书要重点诠释的内容。“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以“情真”论著称的冯梦龙的多情人生和多彩人生,也需要我们用出自真性情的热忱去走进、感悟和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