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邦建国的礼乐世界:西周
李学勤
已完结· 10.64万字
周武王灭商后建国,定都于镐,史称“西周”,历十一代、十二王,绵延二百七十五年。全书结合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资料,对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予以深入浅出的全面展现,并揭示西周制度和文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详细地讲述了西周的方方面面,随文配有大量插图,全面、立体地呈现了西周时期的历史面貌,使读者从中可以读懂西周。
李学勤
已完结· 10.64万字
周武王灭商后建国,定都于镐,史称“西周”,历十一代、十二王,绵延二百七十五年。全书结合考古遗址、出土文物以及传世文献资料,对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予以深入浅出的全面展现,并揭示西周制度和文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详细地讲述了西周的方方面面,随文配有大量插图,全面、立体地呈现了西周时期的历史面貌,使读者从中可以读懂西周。
【美】丹尼尔·布尔斯廷;谢延光等译
已完结· 76.06万字
[上海译文出版社]
安锦雯
连载中
建国后震惊中外的大案要案重案集。 作品写实,案例清晰,发人深省。
佚名
已完结· 8.08万字
《好看到睡不着的中国史(宋朝)》两宋国祚三百一十九年,两次倾覆于外患,而非内乱,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时期。本书依据史实,正史野读,带你重回文化与审美的巅峰时期,领略大宋的活色生香。
金纲
已完结· 23.96万字
陈桥驿是赵匡胤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驿站,在这个驿站,他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改朝换代。公元951年至公元960年,纷乱复杂的五代十国行将结束,一个少见繁荣的大宋帝国开始浮出历史地平线。 大宋立国前十年,周太祖郭威清除往朝弊政,带来了乱世中的一缕曙光;一个有英雄气,又满怀王道理想的大帝柴荣,御驾亲征,击败北汉契丹联军,开始文明政务;绝世高人王朴献《平边策》,“底定中原路线图”;经高平之战,赵匡胤进入后周不错军官行列;不可思议的“韦囊”,神秘的陈桥兵变,使历史出现了惊人的拐点……
金纲
已完结· 19.87万字
一部全景式解密大宋帝国的诗史巨作,揭开一个被铁蹄与悲情遮蔽的惊艳盛世!
金纲
已完结· 24.63万字
公元960年,赵匡胤践祚登基,大宋帝国肇造。大军入城之际,东京汴梁“市不易肆”,针对刁民趁乱打劫则“索得数辈斩于市,被掠者官偿其赀”。对于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预表了一代圣君将要开启传统中国最绚烂的篇章。公元960年至公元976年,是赵匡胤的“帝王时间”,历史迎来了百姓富足、兵强马壮的“建隆之治”。此后16年间,他笃行德政、偃武修文,而终怀揣未竟之志于斧声烛影中神秘而逝。 大宋立国之初,赵匡胤在怀柔天下、偃武修文之际,先后征潞州、平扬州,采纳宰相赵普锦绣良策“侵削藩镇”,收兵权定祸乱,以至升平之世;相传为太祖所宠幸的花蕊夫人很可能并不存在,她的故事也许只是一个“惊艳的传说”;只爱填词不懂政治的南唐后主李煜即位,君主下青楼只想花钱买和平;南汉政权极致酷毒,甚至“满朝皆宦官”,引得太祖皇帝浩叹“吾当救此一方之民”……
金纲
已完结· 20.82万字
公元976年,太宗赵光义即位。践祚第二日,颁布“五条意见”(即位大赦诏),不见新格局、新气象,不见豪言壮语,但让中原士庶明白了一件要紧的大事——天子换了,天下没变。“太平兴国”的改元,也预示了一代圣贤致力于天下太平的政治理想,可天下并不太平......
李世化
已完结· 14.49万字
宋代没有宦官之祸,没有宗室之祸,没有外戚之祸,没有强藩之祸,从治理国家来说,赵氏家族确是人才辈出、科技文化发展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如此强大而且得到良好治理的一个国家却因昌文偃武而变得孱弱,以致被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北方游牧民族打得无还手之力。 本书为读者描述了赵氏家族历代君主是如何处理家族以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以实现家族的长久统治的故事。书中全面刻画了宋十八帝的性格、命运,从中勾勒出了宋代320年的风云变幻、喜剧悲歌。
戴建业
已完结· 11.61万字
◆风靡全网的国民教授戴建业,课程视频播放过亿,1000万网友点赞叫好。 ◆272首两宋诗词大盘点,覆盖两宋全时段苏轼、李清照、陆游等54位诗词名家,全面展现两宋诗词的发展轨迹。 ◆通俗、易懂、靠谱的两宋诗词入门之作,15万字一本小书了解300年两宋诗词全貌。 ◆陈引驰、骆玉明、六神磊磊诚意推荐!
【美】刘子健
已完结· 7.76万字
本书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全书以王安石变法为主线,将北宋中后期的历史分为变法、反变法和后变法三个阶段,完整地叙述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政治全局的演变。作者指出,王安石的理想是实现儒家的道德社会,在这一点上,王安石与他的反对者并无二致。问题在于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造、建立新的官僚体制以实现这一理想。由此,作者着重分析了王安石的官僚体制改革,聚焦吏役次官僚制,考察新政的政府运作,并以募役法这一新政核心制度作为个案研究,总结归纳新政的特点。本书的关注点不仅在于王安石变法本身,更在于王安石所代表的儒家道德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权力结构之间的矛盾与纠葛。这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与价值之所在。
梅毅
已完结· 33.62万字
宋辽金夏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最激烈的时期。中原文明与周边的游牧文明在一次次碰撞中互相吸收,经历矛盾、冲突、血与火的淬炼带来的阵痛,最终顽强不屈地发展着。在这三百余年里,华夏人民以充满激情的创造力以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在这个文明灿烂的伟大时代,纷争迭起,战火连绵,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赵匡胤继五代之乱而起,南征北伐,建立赫赫大宋;萧太后巾帼不让须眉,稳定国政,促进契丹壮大;元昊野心勃勃,开疆辟土,终成西夏霸业;完颜亮文才武略,改制迁都,推动金国汉化。更有文臣忠义,武将忠勇——寇准、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不以生死贫富移其志;杨业、狄青、韩世忠、岳飞、李庭芝、张世杰,不以成败利害动其心——共谱一段悲怆壮阔、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全汉昇
已完结· 7.92万字
本书是一部探研大运河与唐宋帝国兴衰之关系的经济史著作,首次发表于1944年,是当时中国*学术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历史与语言研究所的“丛刊”之一,其学术成就为学术界所公认,被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作品综合分析了《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全唐文》《册府元龟》等大量历史典籍中关于大运河的史料,将自隋以来运河之畅通与否与帝国国运兴衰的因果关系作了有条不紊的分析,得出结论:运河通,则国运兴;运河塞,则国运衰。这一学术成果对于我们了解隋唐至明代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建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高屋建瓴的作用;对自东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这一历史进程的描述,以及京杭大运河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有莫大贡献。
赵益
已完结· 20.63万字
宋史难治,实在是因为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矛盾的一笔。只剩下半壁河山,经济却超过了盛唐;党争不止,却形成了中国的文艺复兴;对外软弱无能,但无妨宋朝的皇帝是历朝历代帝王中文化修养最高的。你无法用一句话来概括它,正因为如此,当它转化成历史故事时,会令人惊奇地好看,因为这里的人真实,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英明之处也有糊涂之处,就像我们自己。本书的作者没有将笔墨放在众人皆知的外在病因上,他选择深入宋人的内心,去挖掘大宋帝国衰亡的内在病因,向世人展示了宋人的无奈、无能、无聊乃至无所事事的心态轨迹,构成了一部大宋衰亡的心史。
李硕
已完结· 8.04万字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曲折而厚重,其问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使得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很难找到读史的入门之径,对中国历史的面貌缺乏清晰的认识。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是李硕主编《画说中国》的初衷。
点火焚天
连载中· 6.63万字
武二,误喝了仙酿,困梦近千年,倒穿北宋末年武松身上。既然他来了,那就绝不能容忍,一个有着四千七百余万在籍成年男子,时代最强科技生产力的祖国,被一群化外野族给欺压的最终灭了国祚;一百零八条杀人越货的剪径蟊贼,敢举起替天行道的大旗,自称好汉;满朝的文武放着四面楚歌,贼盗并起的天下不去想办法治理,却陪着那才华横溢的教主道君皇帝贪敛民财,不干人事。 因此他决定,赶紧的钻进系统,举起小旗,培养人才,集中力量,先行收复那百年失地,可为大宋北部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征服、驱逐或者是剿灭,一切有可能危害华夏利益的敌人。
济楚
已完结· 226.55万字
宋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穿越,而且一穿越就带了个小妹妹。 更没想到原本只想摆个小摊给妹妹攒嫁妆的自己,会一步步走到大宋朝堂的顶端。 既然干了,那就要干点重要的。 比如让大宋崛起,不再是在辽人面前软脚虾的形象。
文心工作室
已完结· 16.88万字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园地的一朵奇葩。《最美国学 宋词三百首》精选了众多宋代文人的名篇佳作,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编而成。书中所选词作或写景抒怀、表达人生感悟 或赠别怀人、叙写情爱相思 或咏史怀古、抒发爱国豪情 或咏物寄兴、表现壮志难酬……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宋词的总体风貌。书中内容旨在以通俗、简洁、精要的方式介绍宋词三百首的精选作品,注释力求简明,解释通俗易懂,用优美畅达的语言来表达出词的意境,并力求体现原词的艺术风味。文中对词进行基本赏析的同时,还对词作的意象、情蕴和表现技法进行了分析,以便使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徜徉在宋词的海洋中,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进入到了一座巨大的艺术宫殿。阅读它,你一定会被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巨大魅力所吸引,回味无穷。
刘子健
已完结· 7.58万字
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转向儒学,以道德重建为救亡图存之道,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终于被树立为国家正统,这就是影响后世中国近千年之久的“理学”。然而,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这却是一场得不偿失的胜利,11世纪曾经纵横恣肆、辉煌一时、充满外向活力的中国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创造的思想,在正统的笼罩下趋向内在、保守、封闭、自省,失去创新的动力。
游彪
连载中· 13.10万字
这是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宋史通俗读物。作者以宋朝从开国到灭亡的十八位皇帝的生平及其经历的历史大事件为线索,串联起从陈桥兵变到崖山之战的宋朝三百年历史风云:北宋建政初期的“祖宗之法”如何影响整个宋朝的政治走向,形成重文轻武的传统?王安石变法及围绕对变法的态度形成的持续数朝的新旧党争是怎样发展的?面对北方军事强敌辽国、西夏和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的不同的和战策略,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南迁后的南宋朝廷怎样巩固偏安一隅的格局…… 本书以史实为依据,从人性的角度,细致还原了身兼“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的两宋十八位皇帝的真实生命历程,以及在关键历史事件面前的命运抉择,以此描绘出两宋时期独特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史,呈现三百年赵宋王朝的兴衰嬗变。
诸葛忆兵
已完结· 38.11万字
近年来,对宋代文学之研究,视野愈益开阔。学者尝试从多种角度切入,或与不同学科关联,努力拓展宋代文学研究之领域。首先,是文体学研究之兴起,提示学者每一文体的特殊性。从文体学角度着手,诸多纷争不决的学术问题,会有新的解决途径。其次,是科举制度与文学创作之关系,为宋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再次,重点个案研究。通过重点个案研究之深入,深度剖析宋代文人的政治活动与文学创作,宋代文学研究在面的关注背景下,有点的深化。
田昭林
已完结· 43.36万字
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编年体、纪传体和本末体,全面反映上迄五帝时期下至新中国初期中国战争的全面历史。
游彪
已完结· 16.83万字
宋朝的制度设计一方面继承自大唐,一方面深刻汲取唐末五代武人乱政的历史教训,发展出自身的独特性。本书分别从“重文抑武”国策的形成、募兵体制的建立、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结构和制衡原则、教育与科举制度、法制体系等多个角度论述宋朝顶层制度设计的特点,以及其对政权维系的作用和意义。
顾颉刚
已完结· 6.99万字
繁华绝世、武力显赫的宋朝,为何总是受到异族的压制?或者也可以反过来一问,总是受到异族侵迫的宋朝,为何还能繁华绝世? 从杯酒释兵权、机关算尽的赵匡胤,到凭两千人起事、气吞万里的阿骨打,从一统八部、摧枯拉朽的阿保机,到东征西讨、天下臣服的铁木真,宋辽夏金元如何轮番征战天下?他们的崛起、壮大与衰落之路有何异同?为何中国各族的争存,会在这三百年达到一个高潮? 钱穆的伯乐,教出谭其骧、童书业、杨向奎、侯仁之、白寿彝、胡厚宣等众多史学大师的传奇老师,在民国史学界长期坐着头把交椅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带着满腔诚意轻松开讲。原来,历史的发展趋势虽属必然,却充满了巧合与无奈……
焦金鹏
已完结· 2.57万字
叶朗
已完结· 27.31万字
本卷从宋金元时期的历史出发,对宋金元时期的美学史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从社会形态的发展来说,宋金元是中国古代社会为成熟的时期,思想文化发生转向,有前期儒学向后期理学即所谓新儒学转变;从政治结构来说,周边民族一步壮大而建立全国性王朝;从经济结构来说,商品经济一步发展,市民文化、商业文化繁荣;从士大夫的精神生活来说,方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凡此诸端,都对美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本卷完整地展现了这个时期美学发展的面貌,内容包括:宋代社会文化与美学风貌、宋代政治家的美学思想、宋代理学家的美学思想、宋代文艺家的美学思想、宋代美学的休闲旨趣与风貌、金元美学思想等。宋代政治家如司马光、王安石,文艺家如“三苏”、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书画家如米芾、黄庭坚、“元四家”,金石考古家赵明诚等,理学家如朱熹等,在美学思想上颇有建树,是美学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本卷都做了比较充分的论述。
有书
连载中· 8.83万字
《宋词》以时间为线,精选25首不同词牌的宋词,彻底理清词牌的来龙去脉,感受中国文字间蕴含的音律之美。从北宋到南宋,词的发展见证了宋朝历史的发展,体味不同阶级的作者风格,了解诗和词相同与不同。
孟宪伟
已完结· 16.42万字
罗贯中
已完结· 60.23万字
三国演义(上、下册
铁骑绕龙城
已完结· 206.95万字
国术高手刘烨穿越到东汉末年,恰逢黄巾之乱,为求乱世活命,他从一个没落宗室的游侠儿,一步步跻身于汉末群雄之中,匡扶大汉,承继帝统。 “公之武勇,十倍于布!”吕布推崇备至。 “主公谋略,让天下谋士汗颜。”郭嘉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