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脆青梅
书名:农门娇女作者名:今夕何夕本章字数:2051更新时间:2024-12-27 16:46:51
“天晚了,下次再来吧,我这有点吃的您尝个鲜,牛车给您栓外边。”李长安惦记着家里要吃饭,急匆匆就走了。
宋氏应了一声,低头看着自己手中的瓷罐子,月光下那陶瓷的罐子泛着光晕煞是好看,上面还有字,是什么字到不认识,就是行云流水般顺畅好看,上面画着青梅颜色鲜明,几乎要以假乱真。
她赶紧递给自家男人:“哎呦,好像是个好东西,当家的你快瞧瞧,这该不会是南边来的东西吧。”
他们这地方哪里有什么精致物件,好东西都是南边过来的,南边盛行的东西流传到了他们这里也就代表着那东西在南边过时候了。
家里人都围了上来,你摸一下我摸一下,回家来的牧歌窜起来一丈高,兴奋的说:“是青梅,又脆又酸又甜特别好吃,我在安叔家吃了三四个,剩下的被其他人给抢去了,可好吃呢,安叔说一罐子要一百文呢。”
众人齐齐的吸了一口冷气。
巴掌大的罐子要一百文?
还是村长最有见识,发现这东西的开口处,一下子给打开,一股清香直接飘了出来。
牧歌眼睛都绿了:“我想吃。”
比他小一岁的堂弟果果也喊道:“爷,想吃。”
家里的孩子要炸窝。
“别想了。”村长琢磨着,真是个稀罕的物件,等着小姑娘出嫁的时候端上来也有面子。他拿了一两银子给侄子,小姑娘出嫁少了不少嫁妆,可不能叫人瞧轻了。
牧歌还好能忍着,毕竟吃过了知道什么滋味。堂弟牧海一下子嚎啕大哭,伸手一个劲儿的要。
村长瞪了孙子一眼,孙子哭声减弱。
宋氏心里不忍心,说:“要不给尝尝。”
村长头疼,这罐子只有巴掌大,里面的梅子跟刚拆下来的新鲜货没区别,一人一个根本不够分,光给一个孩子也不像话。
犹豫了一会儿,他让婆娘把梅子切开,给孩子尝尝,大人等将来小女儿成亲才能吃上。
那青梅仿佛是刚拆下来一般,新鲜的很,腌制过后饱满有光泽,光是看着都忍不住咽口水。
别说小孩子想吃,大人也意动。
村长有二个儿子一个女儿,七个孙子孙女。
最大的孙子今年刚成亲,媳妇方氏才十六挺着大肚子,闻着那股酸味儿人都馋的受不了,奈何他们算作成人,没份。
长孙李爽心疼媳妇,看着媳妇馋成那个样子,握了握媳妇的手,心里想着话该怎么说。
“太好吃了。”小孩子尤其爱这种酸甜味道的青梅,尤其特别腌制还有股特殊味道,第一次吃舌头都快咬下来了。
果果飞快的吃完了,回味一会儿味道,又眼巴巴的盯着罐子:“还想吃。”
其他人都没咽下去,在嘴里含着呢,故而不吭声。
村长没反应,果果又嚎叫起来,这回没人搭理他。他亲娘指着他额头说不知羞,可不是嘛,八岁的孩子知道什么就知道好吃。
他亲娘也馋。
大人们不好意思说,一个个都沉默着,李爽为了自己媳妇,开口道:“爷爷,这么好的东西一看就是南边的货,到时候在小姑婚宴上拿出来,要是别人问起来咱们说不上来是个什么味儿,那不就丢人了么?好东西咱们都尝尝呗。”
“还挺有道理。”宋氏附和了一句,其他人纷纷点头,目光灼灼盯着罐子。
那罐子里面原本整整齐齐摆放着青梅,如今少了一枚看上去不整齐也不好看。
李爽也不要脸了,再接再厉道:“而且小姑出嫁一辈子就一次,小姑也得甜甜嘴,一辈子都甜的,心里美。”
李丫头白了他一眼,姑侄二人年纪差不多,一起长大如何不明白对方的心思,但她的确有些意动,看着自己的爹,但没开口说话。
村长如何不明白大孙子的目的,他自个动了动喉咙,干脆一狠心拿出两个让婆娘切了,大家分一分。
这下子大人也都吃到了。
方氏吃了自己的,就瞧见李爽没吃,他把自己那份也塞到了她嘴里。
方氏眼睛一红,嚼着青梅靠在男人怀里,觉得太踏实了。
那小罐子被紧紧的封了起来,大有不到成亲之日,不打开的意思。
“一亩地的牧草就能买来这么好的东西,咱们也种点吧,反正现在也是闲着呢。”宋氏已经是眼热了,一本万利的生意谁不愿意做?
“别想了。”村长笑着摇头:“腌制的青梅都是南边高档人吃的东西,一般人肯定拿不着,估摸着是长安遇见了贵人。咱们没长安的门路,草中了也没地方卖。”
“那让长安去卖呢?”
“更不行了。”村长想也不想的说:“这是贵人欠人情,而且呢,长安那边之前就说了只卖一次,估计也是急用。人情哪能在小事儿上用了,得留着。”
宋氏叹了口气,太可惜了。在村里生活,谁不想多个赚钱的营生?
脆青梅一事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来是村长家里往外说,二来吃过的孩子也四处嚷嚷,将那稀缺的玩意说的神乎其神,吃过的都说好。
甚至就连隔壁村子都听说,村长家里有个南边才有的货。
等着李丫头成亲了,就连未婚夫村里都传了个遍,有人吃上了一口,那也是赞不绝口,有见识的人说,这脆青梅至少一百文。
后来传到了赵氏耳朵里,赵氏脸都白了,赶紧问去:“真一百文?”
不止。
长安在心里默默的回答了一下,道:“没那么贵,就是货物不流通,咱们这吃不着,在富贵的地方不值钱。”
所以说商城真黑,居然还算了运输路费成本再加价赚自己的钱。
李丫头出嫁那天相当的风光,村长的女儿出嫁自然不一般,但最惹风头的就是桌上脆青梅,还不曾见谁家有这样稀罕的东西。
一传十十传百,传的热热闹闹,吃到的人无不赞扬,没吃到的人深以为憾,形成了好一阵子的风波。
这么一件小小的东西演变成这样,李长安很清楚,这是一场炒作加宣传,而且是比较成功的那种,哄抬身价,简直可以誉为一场小型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