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72章 第一次大会

第172章 第一次大会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653更新时间:2025-04-15 09:41:27

共和2486年初春,李察确立了天下大会召开的原则,此举迅速赢得了天下的广泛响应。各地纷纷响应号召,于正月二十日左右的时间里,在最初级的里一级单位内展开了选举工作。

李察因专注于创建新体制,故此次选举仍沿袭旧制,从里级开始,逐级向上推选,历经乡级、县级,直至州级。州级选举定于秋季前完成,大部分州在九月前便已圆满结束州代表的选举。经过十月份的信息交流与汇总,十一月,众多州的代表纷纷启程,向长安进发,以赴十二月份的天下大会之约。尤其是一些地处边远的州,如伊犁州、安西州、昆仑州、岭北州等,因路途遥远,更是提前动身。

原定于十二月初召开的天下大会,因部分代表迟到,不得不推迟至十日举行。

在大会召开前夕,李察与二宰相及一些重要官员,就大会的议程与召开方式进行了深入讨论。李察主张确立民主与众议的原则,要求各部门主动撰写报告,提交大会审议。需提交报告的单位包括三省三院(考试监察院、都察院、大理院)及军事委员会。圣院则暂时保留其独立的秘密地位。一些争议大,定不下的法律条文也提交大会表决。

尚书省率先提交报告,并成为首个讨论对象。讨论时,许多代表认为,此乃皇帝之权,我等参会岂会有罪?对此,政府宣导人员反复强调,天下百姓为重,代表们代表百姓行使权力,不仅无罪,反而有功。皇帝与宰相,皆为忠于百姓之带头人。

商人代表则显得尤为积极,提出了一系列对商人有利的条款。好在这些条款对天下其他人亦有利,如修路问题。商人提出修路,以利商业发展,道路畅通,百姓亦方便出行。其他百姓代表亦需路,故此提议未引发利益之争。

修路问题,重点在于即将动工的“贝京运河”,这是整个天下的大事,其他地方则以修缮为主。后形成决议:北方区域以修运河为主,南方区域以改善舰队为主,西部和中部地区则以修路为主。中部地区主要修好南通巴蜀的大道,西通青海。甘肃和哈吐二州修建连通长安和伊犁的大道。昆仑州需修建较直通的近道,目前其路仍需经过乌思藏州。东北的道路亦需修好,特别是江北州和岭北州,陆路或绕水路的道都要改善。

南方地区商人活跃,需舰队护航。现护航力量不足,需加大投入。后决议通过,购买粤海公司的舰队,改归南海舰队。粤海舰队亦合并至南海舰队,粤海作为近海,其舰队将重建,主要力量加强远海部分。东海亦将东海舰队与东海公司的舰队合并,加强远洋力量。闽海舰队亦与闽海公司的舰队合并,作为南海和东海的后备力量。台海主要是郑家舰队,亦在与朝廷谈判合并事宜。

代表们意识到修路需循序渐进,一条一条地修,故提出先修本地区之路的建议。

修路成为主要讨论话题,对于办学问题,经解说后,大部分代表均表示理解。百姓无需出大量钱财即可上学,且能考公职和职业,实乃大好事。

北部许多代表要求为被清兵屠杀的同胞复仇,应征讨清国。有关人员解释说,不能再采用明廷追洪承畴的松锦会战中迅胜的方法。只要洪承畴能坚持十年,清兵便十年攻不入大明内地。现不存在再被清兵攻入的可能,但总体战略不能因一时激愤而破坏,朝廷说过的话也必须算数。

部分代表的情绪终被说服。

其他部门的报告,代表们主要是了解情况,了解的内容远多于决定的内容。

近十天的大会顺利结束,会场洋溢着欢声笑语,代表们高呼皇恩浩荡,万寿无疆。

然而,李察却感到,这并非他所需的局面。他所需并非感恩,而是众代表皆明白会议的应有内容实质,皆为自己区域的百姓争取利益,众人的知识日益丰富,会议的议题日益明确。或者说,天下人都明白历史将怎样走才好,众多力量要求历史的发展应在历史的本来轨道上,不要被拉入偏道,甚至陷入沟壑之中。

皇恩浩荡,万寿无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有天下的百姓醒悟,能把握天下大道,方为可喜可贺之事。

当然,商人代表则展现了超前的眼光,懂得争取利益。会后,商人代表表示,此次会议经验不足,为商人争取的利益太少,下次定要好好谋划。

部分农民代表亦在心里表示,天下大会竟是这些事,以后也不会什么都不懂了。

李察亦表示,尊重民意固然重要,但适当调节各阶层的利益亦有必要。所谓调节,即对太明显的利益偏向提出意见,对于一些轻微的利益偏向则可忽视。轻微的利益偏向,会导致有所失偏的利益层感到吃亏,下次要争取回来。这便是要让损失了利益的阶层认识到一些实质问题,只有自己认识到了,才能真正的去争取,即便交了学费。

一些临州的代表,可回去过年;亦有许多代表想在长安过年,尤其是一些较远的代表,当年赶不回州内,只能在外地过年,亦有代表到北京过年的。代表们的回程有适当的补贴,亦有一些招待物资。

第一次天下大会,亦有许多军方代表到会。在桂阳县时的连级军官,亦举行了一次重要聚会,如今皆已成为都督和方面军司令的大员。有的人近十年未见李察,大家均交流了心里的想法。

主要是交流了与清兵作战的感受。

“清兵确实攻击力强,萨尔浒之战时,后金兵能接连攻破兵力相差不远的四路明军,先是一路,第二日又一路,确实体现了强大的连续作战能力。”

“总结起来,明军先是轻敌,后是遇到强大袭击,不能组织反击,不能向友军通讯,只能被灭或溃逃。明军行军中防敌能力不太强,后来有的明军怀疑自己迷路,亦影响战斗力。”

“我们护民军与清兵相遇时,便不能迅速被击溃,有与清兵周旋的能力。我们行军时和突然遇袭时,亦不会惊慌失措,一切都建立在对自己军队的信任之上。”

“是啊,最初在燕北省与清兵相持时,清兵想了许多方法想攻破我们,明军和其它军队难以做出那些变化。”

“浑河之战时,戚家军和白杆兵都能顶住后金的进攻,但所带的给养和火药不多,经不起消耗战。”

“大凌河之战时,明军亦未一攻即破,数量也有几万,但指挥不当,处于不利地势,被后金用重炮轰击而败。”

“与清兵作战,必须全面衡量,任何一处都不能出现差错,任何一处有差错,都会导致整个战斗失败。”

“在燕北与护民军相持时,清兵因占不到便宜而撤退。其实我们亦有两个长处,一是火器,我们的小炮和重枪的攻击,清兵没有。我们虽不能迅速攻破清兵的防守,但清兵的损失比我们大,清兵付不起代价。”

“还有一个优势是给养,清兵不守北京,对我们避战,主要是给养不足的原因。”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

李察听到众人的谈论,甚感欣慰,护民军整体实力已上来,现已有与清兵野战的能力。

当时天下尚未到摆兵懈战之时,五位外地的总督,仍需尽快回到位置上。

军事上已发展起来,军供维持原样,亦能维护天下稳定。现在重要的是建设问题。此时是天下大会结束后之事,对先前的工作应好好总结,对天下大会亦应总结调整。

明年,乃正式三省三院任职时期。明年有大选,总结此次大会的经验,如搞好明年的选举和一些工作,必须早做准备,心中亦必须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