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7章 步入正轨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25更新时间:2025-03-31 16:01:17
各位重臣在离开皇宫的路上,心中各有所思。
王夫之感受到,这次非正式的小朝会,预示着朝会的形式已成为过往。去年年底的数次朝会,已是朝会的终结,今后不再会有通过朝会来决定天下大事的情形。这次的小朝会,是因为重臣们的思想观念或知识尚有不足,需要接受陛下的指导。而这种形式的谈话,也将被更小规模的交谈所取代。自今年起,朝会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三省六部的工作流程。
在历史中,王夫之并未出仕清朝,而是归家著书,终成一家之言。若他仍在朝中,恐怕也难以摆脱党争的漩涡,最终成为党争的牺牲品。
共和2486年正月十五日后,众人新年的玩乐之心也渐渐收敛。
门下省的临时议郎已基本到位,三省六部也步入了紧张的工作之中。
门下省的临时议郎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由各州国选举产生,占比三分之二。其中又分为两部分,三分之一任期三年,另三分之一任期二年,预计第二年再选举三分之一。另一部分的三分之一议郎,由州推荐人选,经皇帝批准,因是皇帝钦定,故称为临时议郎。选举产生的议郎,第一年为适应期。第二年,钦定的议郎全部退出,再由选举产生三年期的三分之一议郎,与原先的三分之二正式议郎共同组成门下省议郎。第三年,再选举产生三分之一的新三年期议郎,原先二年期的议郎到期退出或重新当选。此后,每年选举三分之一的三年期议郎,门下省议郎将全为选举产生。
第一年有三分之一的临时议郎,李察期望这三分之一的临时议郎能带头议事表决,开创良好局面。
协商会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赚钱,主要精力围绕在朱茹身边的人身上。李察也让朱茹先按照商业规则专注经济,待三省六部步入正轨后,再介入经济工作。
临时朝廷已开始运作,两年后将转为正式朝廷。
中书省在建章宫办公,临时首相由皇帝推荐,人员也基本是原班人马,只是增加了几个上官寒明推荐的人员,都是老同事,彼此熟识,微小的变动对中书省影响不大。
临时朝廷时期,皇帝尚保留一定权力。李察也来到中书省,本意是旁听,了解中书省的情况,但众人仍唯皇帝马首是瞻。李察心想:“看来,要将权力完全移交给首相,还需一个过程。”
于是,李察暂时参与中书省的工作。在他心中,中书省并非皇帝的秘书处,而是决策机构。只是由于旧时的习惯,众人对天子的尊重,一切仍习惯于经过李察,李察也就当仁不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也希望早日推动中书省的工作步入正轨。
对中书省,李察感到欣喜的是,有向宪政努力之心,如今正进一步明确君主立宪的内容。忧虑的是,仍局限于忠君,仅在皇帝所言的内容中开展工作。李察认为,在君主立宪法制完成后,皇帝应避免到中书省发表意见。
李察期望三省的工作不仅限于忠于皇帝,而是忠于天下百姓,应提倡忠民,忠君应成为过往。当时,李察的做法是利用忠君的习惯,转化为忠于君主确立的宪政,再由君主立宪转为民主立宪,希望以三省六部为主体的朝廷能成为一个新体制。他希望新体制能克服以往历史中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建立确定的发展道路,即宪政体制,不依赖皇帝的推动也能自行发展。当时虽已搭起基本框架,但许多具体原则仍亟待确立,而中书省是创制立法的主要部门。
处在封建王朝之后,又不得不以二十一世纪的观念来推动变革。皇帝暂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先行君主立宪法制,也是无奈之举。
如今李察来到中书省,自然对中书省的工作状况有所了解。
中书省设中书今一人,相当于宰相。
中书侍郎二人,其中一人较位高权重,为次相,另一人为普通侍郎。
中书舍人若干,其中一人负责一州事务,还有人负责其它事务。
还有其他舍人,负责文书起草和日常事务。
李察在了解情况后,有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若宰相发生意外,次相可以接位宰相;若宰相、次相都发生意外,则还可以由一名侍郎临时接位宰相,再补充欠缺。
众多的中书舍人,相当于立法院的议员。以后中书舍人还可增加,随着州的增加、团体或党派的出现,中书舍人数量都会增加。
一些其他舍人则是中书省的办事人员,负责起草和日常事务。
这种情况若能步入正轨,只要有正常引导,就能走向更好的未来。
去中书省之后的一天,李察也前往长乐宫,了解尚书省的运行情况。
尚书省的一套班子,在大民朝成立之前,李察就时常与他们接触交流。从桂阳县到郴州,再到武昌、南京、北京、长安,李察与这套班子聚多离少。
尚书省的人员并不少于中书省,但秩序井然,体现出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模式,与崇祯五年起在郴州办公时的风格相同。
在长乐宫的会客室,李察与相关人员亲切交谈,了解尚书省的工作情况。李仁斌召集了李察问话涉及的部门和人员。
在郴州时,尚书省下设六科,如今成为朝廷六部,有些尚书令是由郴州时的科长升任,如顾炎武、黄宗羲、宋应星等。一个部之下又分为许多司局,有的司较大,独立成为局。
独立成局的,由部内的侍郎管理,如税务局、财政局、教育局、路桥局、交通局、水利局、水运局、运河局、纺织局、工业局、市泊司等。一个部,尚书令只有一位,但侍郎则有多位。有在部内协助尚书令工作的侍郎,也有许多分管部下独立出来的局的侍郎。
六部实质上是六大系统:吏部是任官的人才系统,户部是生产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礼部是宣传教育科研系统,兵部是与军事相联系的系统,刑部是与司法相关的系统,工部是工程建设相关的系统。
在尚书省,李察以二十一世纪的观念为基础,认为江南的纺织业是当时最先进的产业,因此首先了解了纺织局的管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