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6章 认识天道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76更新时间:2025-03-31 16:01:17
正月时分,众人尚怀有嬉戏之心,诸多官员亦希望频繁入宫。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来访者络绎不绝,众人亦心系国家大事。李察借此与众人交流的机会,阐述了自己对天下局势的见解。
李仁斌率先发言:“我们已建立或正筹备建立天下大会及三省六部的体制。”
李察回应道:“体制确有其必要性,但其效能并非无条件发挥。在不同条件下,体制将展现出不同性质的作用。”
上官寒明追问:“那么,何种条件下体制能发挥最佳作用?这是我们必须明确的问题。”
李察说:“有些公认的原则必须明确,一些即将成为公认的原则也需了解,这便是认识天道。”
众人询问:“陛下如何诠释天道?”
李察答道:“天道即合理且为天下人所公认的,基于人道的一些原则。天道是至高无上的原则,不会满足于某一程度,而是持续追求进步,不固步自封。天道既涵盖法律法规,也涉及道德规范。”
众人请求举例。
李察说:“例如,人肉非食品,生活中不可谋杀同类。这些原则无论是否有法律规范都在执行,道德规范本身便足以发挥效用,且是生活中的重要准则。”
上官寒明进一步解释:“明末乱世,偶尔有吃人现象,但那都是私下进行,难登大雅之堂。太平盛世,杀人现象稀少;乱世则稍多,但即便是乱世,杀人行为也多为私下进行。即便是杀人如麻的清兵,也会故作姿态,不再公然杀人。”
李仁斌亦道:“吃人与杀人虽无法绝对禁止,但私下进行对天下大局的影响有限,或易于恢复正常秩序。”
李察强调:“这便需把握一个‘度’。如男女关系,正常者为夫妻,此乃天道;过分者则为‘淫’。如何把握度,涉及深奥学问。古人圣言‘致中和’,现代哲学则言‘辨证处理’。”
钱谦益问:“‘致中和’应如何理解?”
李察答道:“我理解为努力使天下众人众事均衡发展,达到和谐状态。”
黄道周询问:“辨证处理又是何意?”
李察解释:“辨证法则是一门深奥学问,掌握后便能妥善处理辨证关系。”
黄宗羲提出疑问:“天下大会下的三省六部乃良善体制,为何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却仍亡国?”
李察说:“因隋唐实行帝制,行一家天下之事。一家天下难免导致地主或士族亦行一家之天下,产生自私理念。自私理念发展至极端,便如明朝般出现无限制的党争。资本主义亦是自私理念,但较地主或士大夫稍好,因其建立在贸易和工业生产之上,需众人联系,眼光长远。资本主义发展至极端,亦会与士族无异,只顾自身发财,不顾天下人生存。”
顾炎武问:“古罗马共和国体制亦佳,为何亦灭亡?”
李察答:“因古罗马共和国体制建立在奴隶制之上,仅让少量奴隶主发财,广大普通罗马公民无以为生,最终古罗马因公民消亡而灭亡。”
众人问:“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李察说:“政治体制固需要追求最佳,或追求天道原则,政治体制亦需与经济体制相结合。经济体制是否能让广大百姓生存,亦是至关重要。经济体制,古人谓之‘社稷’问题,现代哲学则言‘生产方式’问题。”
宋应星请求李察用一句话简述应注意的天下问题。
李察答道:“我们现行社会乃历史之延续,我们的目标便是确保历史车轮行驶在正常的历史大道上。”
众人表示,此句话理解起来仍有难度,正常历史大道亦不易判断。
李察进一步阐述:“政治上,不容有民族压迫。如清朝压迫其他民族,视满族为唯一高贵种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殖民者最高贵,他人性命如草芥。此等区域历史已偏离正轨。即便无民族压迫,阶级压迫至一定程度亦可视作历史异常,如明朝士族独尊,甚至仅朱元璋后代王族为最高贵,皆属非正常历史。”
“经济上,普通人亦能生存。昔日禁止从事他业,唯一农业又常因债务失去田地,成为流民无法生存;或如西方,随时可能成为债务奴隶。社会若有部分人无法生存,便失去合理性,属非正常历史。”
“文化上需综合发展。文化是政治和经济在社会上的反映,良好文化可促进政治和经济正常发展。”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生存依赖生产,社会发展则依靠人类知识。对知识的认知、驾驭及发展规划,是社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众人听后,皆感需重新学习,单纯儒家知识已不足以应对当前局势。
众人散去休憩之后,朱茹与李察继续深入探讨议题。
李察言道:“时下众人聚焦于政务,我意欲深化我们对政务管理的理解,将政府架构的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并践行‘言出必行,行必有果’的原则,力避重蹈明朝官员欺瞒诱导之覆辙。至于经济事务,则仰赖你与你所培养的团队专长,毕竟经济效益乃经济问题的核心所在,相比之下,政治体制与国家机构的设计则显得更为抽象,其优劣评判标准亦难言客观。”
朱茹回应道:“众人对政务已有初步构想,而对经济工作则相对陌生。即便是踏入经济领域,亦需时日以适应,更遑论你本人亦对经济事务接触不多,均需经历一个认知的过程。”
李察半带诙谐地说:“似乎我命中注定,要靠你的资助,享用你的供给,此情此景,一如往昔。”
朱茹道:“经济活动之繁荣,需以天下太平为前提,有你保障世间安宁,我方能安心发展经济。”
李察询问:“经济方面有何具体需求?”
朱茹答:“非求助之意,而是从经济视角出发,有几个问题亟待提出。”
李察追问:“哪些问题?”
朱茹答道:“税收问题需尽早解决。”
李察表示:“税收分配可由朝廷与州国协商确定,比例或经众人商议后裁定,亦可由三省定夺。”
朱茹续言:“州际贸易应消除壁垒,实行统一关税。”
李察赞同:“交通亦需统一,交通网络应作为公共资源供天下共用。朝廷负责的交通设施,涵盖陆路道路及其配套设施,以及水路中的河流、湖泊、海洋及港口,其余交通设施则由地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