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51章 天下治理

第151章 天下治理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319更新时间:2025-03-23 09:19:34

由农会和矿工协会逐步发展而来的门下制,曾是护民军动员广泛力量共赴民族灾难、挽救明末危机的重要策略。如今天下安定,门下制自然被延续采用。

门下制的存在,亦彰显了往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未曾改变。尽管当前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但仍需与天下百姓携手共谋生计。

历史上曾设门下省,作为天下门下制的最高层级,当下亦沿用此名,设立门下省。

随着门下省的恢复,恢复宰相制度也顺理成章地被提上议程。经李察提议,众人审议,最终决定恢复明朝时期已废除的宰相制度,并由李察着手实施。

宰相制度的恢复,亦推动了三省六部制的重建。三省六部制作为民众最为熟知的制度,其名称虽沿用旧制,但构建方式则需赋予新的内涵。

李察与朱茹商议时指出,后世民主制度同样面临形式与实质的问题。构建得当,古代制度亦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匹配门下省,恢复中书省和尚书省成为当务之急。尚书省由李仁斌领导的机构扩建而成,中书省则由上官寒明等人负责筹建。李察多次向众人阐述三省六部建设的构想。

中书省首脑称为宰相,尚书省首脑沿用明朝称呼,为首辅、次辅及内阁成员。

李察深知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重要性,致力于构建天道原则下理想的政权机构。

中书省与门下省主要通过文书治理天下,中书省类似后世的立法院,实行宰相制;门下省则相当于议会,实行众议制。

尚书省相当于政府机构,在法律框架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朝廷机构的设计,应规范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谐有条条框框,按规则办事,谐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则让其充分发挥,实行主观性部门与客观性部门相结合,不设重叠机构,是在为天下社稷发展,百姓生活丰富的目标上发挥。

政府机构不宜过度束缚,相较于限制政府机构,更应严格规范官员个人行为。政府机构以提高办事效率为宜,贪污腐败源于官员个人权力过大,防止贪污需从规范官员行为入手。

尚书省的行为受到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制约。中书省通过专业与法律手段规范尚书省行为,门下省则以百姓的力量监督尚书省行动。

门下省定期召开审议与票决大会,对中书省的决议进行审议和提出意见,最后进行投票表决,在审议中有众多的意见,则将意见汇总,选择最主要的几条意见进行表决,表决确定最后提交反馈的意见。门下省不设宰相,实行众议制,每位议郎均享有发言权和一票之权。

门下省的运作遵循法定程序,审议中书省的议案,平时由活跃议郎提出议题,秘书处记录讨论与票决结果。

中枢已确定三省六部架构,对于中枢省与地方行省的称呼中都有省,亦需进行适当调整。

李察提出意见,经众人审议通过后,决定将地方行省更名为州。

州为地方最高级别的单位在历史上存在比省的称呼更久,州做为地方最高级别的单位有其历史渊源。明朝时期存在的府与县之间的州级单位,现决定取消,或升格为府,或降为县。如郴州升格为郴州郡,桂阳州取消,降为县,其管辖的县并入郴州郡。

同时,对府进行适当调整,将小府并入大府。如将南安府并入赣州府,南雄府并入韶州府。

州的名称沿用现在的名称,不再采用历史中的名称,如山西州,不再称并州,河北州,不再称冀州,湖广不再称荆州,现有分为两州,只称湖北州和湖南州。

由此,天下行政级别形成省、部、州、府(郡)、县、乡、里的层级结构。

三省六部之外,还设有考试监察院、协商会等机构。

李察号召众人,集思广益,共同设计新朝的机构架构。要求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名称可沿用旧称,但体制需以新的,总体上,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目标。

机构设计应符合天道,即人道,以天下人满意为准则。天道包含多个层次:

一、天下人皆能生存为首要层次。满清人排斥异族、任意屠杀的行为,士族不顾流民生死的做法,均不符合天道。

二、天下人生产自救亦合天道。限制生产种类、重农抑商、士族垄断经商等行为,均违背天道。

三、顺其自然符合天道与人性。人追求财富符合人性与天道,应助力天下人致富。

欧洲人利用航海技术推动技术发展、经济繁荣的方法值得借鉴,但其海盗行为不可效仿。海洋渔业等生产活动,只要不伤害他人,均符合天道。

设计机构应顺其自然,利用财富对人的吸引力,推动天下人致富。士族独霸财富的做法不符合天道。

四、在阶层层面扶弱抑强,但不对个人进行干预。个人财富系其能力所得,允许个人致富,但禁止某一阶层独占财富,以免其排挤他人。如禁止士族、满族人独占财富,允许蒙古人、满人生存,但禁止其通过掠夺致富。

五、确立法律规则,依法行事。

李察召集礼部、宣导部官员及重要大臣研讨此事。

李察表示,儒家治国理念与文学素养固然重要,但单纯依赖文学素养不足以治理天下。治国需以不断变化的天下局势为依据,而非单纯遵循千年前的圣人之言。

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源于拥有知识体系。其中,获取生存资料的知识最为关键,所有生产知识均属人类知识范畴。知识无贵俭之分,知识自有其价值。

应正确认识人类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把握知识。

科举已废,建设新朝仅凭四书五经与圣人之言不足。需广泛吸纳人类知识。

中小学教育已初见成效,今后需进一步发展。教材与师资乃教育之关键。过去十年间,教材有所发展,小学与中学教材均延长至四年。未来将继续发展,小学增加蒙学内容,形成五六年的教材内容,中学将增加内容也延长到五六年的学制。

同时,需大力发展大学教育与科研,涵盖各学科领域。

人的知识决定其处世态度,关乎天下安定与发展。再艰难亦要办好教育。

当时朝廷驻于北京,南京朝廷官员多迁往北京,在南京开始的宫廷变革也继续,礼仪也简化,废去跪礼。太监和宫女制已取消,皇帝身边需要一些身心健康的人协助工作,而不需要有缺陷的人。少量宫女只是临时的工作人员。

北京朝廷汇聚了各方支持力量,形成强大的朝廷阵容。

吴三桂军队逃脱后,军队逐渐自然逃散,其本人失踪也不可能引发天下大乱。其他投靠清兵的力量或被消灭,或被改编。

在有粮食输入的条件下,北方迅速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