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0章 新政的准备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290更新时间:2025-03-21 13:08:49
中华民族,简称华族,源自女娲时期的众多的母系氏族与东亚各族的融合。
蒙古族与满族,作为血缘相近的民族,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成员。
历史上,蒙古族与满族曾以征服者自居,与天下各族有所隔绝,直至其统治地位结束,才逐渐融入各民族之中。
北平蒙满,即旨在消除这种自我隔离,使蒙古族和满族正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在明末时期,中华民族未受国际干涉,也无内外对华族的歧视。当时,中华王朝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东亚及东南亚小国均视华人为来自文明发达之地的人。欧洲来华人士,亦对中华地位高度尊重。
明末社会开放,无崇洋媚外之风气,亦无盲目排外心理,外部也没有技术壁垒,中华对外来技术持开放学习态度,已派遣多批人员向外学习,补充了中华原先缺失的知识,并计划继续派遣。
明末对世界的态度基本正确,若谈及改革开放,实则并非难题,因明末本就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只是在另一个历史中,清朝长期的封闭导致开放成为必要。明末需在现有状态下,进一步利用世界的科技成果和文化成果。
同时,改革亦成为重要议题,新朝建立后,需摒弃旧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以排除思想顽固者的干扰,克服人为困难。
改革首要目标是改变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需逐步取消皇帝及其下属当权者的专制权力,而非一蹴而就。
在政治改革的同时,经济建设更为关键。
儒家的理想社会是男耕女织,但封建时代的观念已不适用于当下。经济改革需重农而不抑商,促进百业兴旺。
生产方式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核心,需根据各地特点,创造适合当地的生产方式。
大南方以农业为主,同时发展牧业、林业、手工业和加工业,以及商业,南方不能拥有单纯的农业生产。
大北方以新式牧业为主,辅以农业和种植业,并尽力发展手工业、加工业和商业,大北方拥有单纯的牧业,其发展也受限。
西域则以其多种行业为基础,各种行业都需要发展,更应发展远距离商业。
南、北、中、西,各地虽然有差异,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吃饱穿暖,从事的都是后来称为第一产业的以农林牧副渔为主的产业,都是拥有相似的生产方式。
民族的融合,生产方式上的融合是基础。共同生产造就相似的生存观念,造就同一民族。
对于新朝的政治体制,李察常与重臣交流。废除皇帝特权遭到众人反对,他们认为皇帝是天下太平的重要因素。但李察指出,兴民权比依赖皇帝更能维护天下太平。然而,众臣对兴民权的理解有限,仅上官寒明较为理解。因此,众人在政治上的思考影响了对经济建设的精力投入。经济建设暂由朱茹领导的经济队伍负责,待条件成熟时再增加力量。
李察在专注军事工作的同时,亦不放松三项政治工作:
第一项:确立考试监察院的地位,规定废科举,用考试院的考试取代科举。
科举制造士族,科举和封建私天下制是制造党争的源泉,废科举就是从源头上清除党争。今后用考试取代科举,而且考试的科目众多,考试的频率更高。考试也选拔各行各业的人才,是人才准入制,新朝继续从实干的人中提拨官员,决不采用科举那种一下就升到较大官的方式。原先科举应考的考生,若有文才,将在考试中成功,且有更多中考的机会。
第二项:加强和完善门下制度的建设。
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或土司管辖区外,天下都统一实行门下制。土司和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当时的情报况,参照门下制,由民族研究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执行。
门下制度,还是从里(村)起,里正必须是当地的百姓,不脱产,与里内百姓十分熟悉。里内百姓实行直接选举和票决,一切事务都由票决而定。 里内票决必须是里内百姓都了解和清楚的事,必须有相当的人员比例参加票决。票决的次数,可以由里内百姓发起,即不能太多,耽误农事,也不能太少,降低天下百姓的参与权。
里内会谈和票决是天下事务的基础,也决定门下制度的性质。
县乡两级的门下制度可以实行间接代表制,担代表随时可以由其选举的原区域更换,更换代表由区域内的百姓票决而定,代表资格的票决结果不受官员的意见影响。 县级以下的选举在春季前完成。
府、州级的选举必须在夏季前完成。 省级的选举必须在秋季前完成。 府、省二级的选举和票决也同样不受官员的意见影响,票决的结果必须尊重,即使是有嫌疑错误的也必须尊重,官员不得进行修改。
现在天下已定,全天下的门下省也已到了建立的时候,门下省的代表或议朗也由选举产生,大选择之年也必须在冬季前完成,为来年工作做准备。
门下制度是农会和矿工协会等协会的长期机构,若农会,矿工协会还存在,其权力容入门下制度。
李察认为门下制度是兴民权的关键机构。
三项是建立协商会。
一直以来, 许多商会都协助护民军,搞活经济,建设护民军的管理区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其本身也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一个有产群体正在形成。
协商会是根据财产的多少,影响力的多少,确定其的代表数量,参与与官方的协商工作,改变过去那种,商人找官方过份低下的状况。
新朝采取重农而不抑商,商人也有其应有的正当地位,使其投入更大的热情参与天下建设。 新朝只是恢复商人的政治地位,但并不实行唯财是贵的政策,就是不实行资本主义。
新朝不主张确立那个阶层的特别高的地位,在明末的现在,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就是一个相当的待遇,目的是为了发挥其积极性。 在明面上各个阶层都是一样,各个阶层都均衡发展。
有此官员,退职在无家无事,也是协商会的重要人员,士族许多人员没有再出仁也是协商会的人员。护民军是诚信的团体,护民军与江南士族妥协,就必须有实际的妥协,吸收众多无官位的士族入协商会,发挥其政治作用和学识作用,是实际行动。
少数民族的贵族,还有一个历史时期存在,将其吸收入协商会也是对其能力的认可,对其待遇的支付。
协商会虽然只是一个咨询机构,但由于其成员的活跃,也将拥有重大的影响力,对局势有不可抑制的主导力。
新朝将设立相应机构,撑控大局,确保各个阶层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