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126章 西部诸省

第126章 西部诸省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303更新时间:2025-03-02 11:46:41

青海省,一个以青海湖为核心的地域,其是从北方进入乌思藏通道的战略要地。

为了稳固整个天下局势,护民军并未效仿明朝放弃西南地区,而是致力于将其纳入整体发展框架之中,进军青海湖及青海地区便是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

当得知乌思藏向卫拉特蒙古人求援时,护民军迅速向乌思藏宗教领袖表明立场,指出元朝早已成为历史,向遥远的蒙古人求援不切实际,而护民军近在云南与四川,进入乌思藏提供援助才是现实之选。

在积极与乌思藏沟通的同时,护民军也紧锣密鼓地进行军事准备,特别是针对青海湖周边及相邻地区的防御。

李察明确要求,在崇宰九年入冬前,必须完成城墙的修建,并储备足够的粮食和弹药,特别是青海湖西区和北区,城墙需保持完好状态。

对于周边力量,护民军采取联合策略,但深知建城的重要性超越了对地方的管理,因为坚固的城池是抵御外敌、保障未来的关键。

至崇祯十年初,固始汗率领卫拉特和硕特蒙古各部如约而至,其前锋部队于一月间便抵达青海湖畔。蒙古前锋人数不多,且需分散进行进攻或侦察,其中一股被护民军的一次反击所击败,部分俘虏透露了蒙古大军的进军的大至情况。

蒙古大军未曾料到护民军会在此设防,长途行军未携带重型火炮。而瓦剌各部中,仅准噶尔部火枪使用较多,其余部落则相对较少。

和硕特蒙古诸部以骑兵为主,面对护民军的坚固城池显得束手无策,骑兵攻城只会徒增伤亡。护民军的炮火与火枪威力强大,加之青海湖水军的支援,使得和硕特蒙古部难以攻克护民军的城堡,转而进攻青海湖西部的土默特部蒙古人。

护民军的情报部门经过长的情报探索,了解了部分乌思藏和蒙古人的关系。乌思藏内各种教派争斗激烈。图鲁拜琥,即后来的固起汗,倾向于格鲁派(即黄教),在乌思藏占据优势的是萨迦派(即花教),这个派别能占优势,是因为受到世俗力量的支持,在青海的土默特部倾向于这个派别,此外主要还有宁玛派(俗称“红教”)和噶举派(俗称:“白教”)。

当时统治土默特部蒙古的是朝克图台吉,亦称却图汗。却图汗本人是蒙古外喀尔喀领主受林丹汗支持,于崇祯五年进入青海,征服了青海的土默特部。其统治的力量,没有归顺护民军,也没有发生战争,一直与护民军保持联系。

土默特部兵力较少,在和硕特蒙古人的强大攻势下处于被动地位。

护民军没有与土默特部并肩作战,而是自己打自己的。护民军准确判断了和硕特蒙古人的攻击转向,果断出击,先击溃了和硕特人的后勤部队,随后逐个击破分散在边缘的小股部队。

护民军大部分是步兵,且需要守城,只有一个骑兵师进行野战,只能一次消灭一小股。

和硕特忽视了小股的护民军骑兵,全力在打击土默特。在和硕特战胜土默特之时,和硕特自己也损失惨重,尽管消灭土默特部落万余人,并杀死了却图汗,自己的军队却陷入深度的疲惫中。

正在这时,护民军完成了战略部署,即将发起总攻。

护民军入驻青海一年多来,已收服部分土司和当地百姓,建立了较为宽广的管理区域,其行为方式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护民军擅长情报收集,加之参谋部的精心策划,使得他们在与和硕特部的战斗中游刃有余。

护民军步骑配合,经过数日的战斗,疲惫的和硕特部因后勤补给困难而败退至西部柴达木盆地,护民军紧追不舍,不给其喘息之机。与此同时,三边地区也提供了相应的增援。

随着朔方省的成功建立,北部边境得以稳固,三边地区被划分为陕西省、宁夏省和甘肃省三个省份。

陕西省以关中平原为中心,汉人占绝大多数;宁夏省则包括宁夏诸卫及阿拉善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养马基地和骑兵训练场所;甘肃省则涵盖兰州以西的广大区域,旨在守卫这片土地并恢复汉唐时期各州郡、及明初时卫所的繁荣。甘肃省以兰州城为核心,其西部边界延伸至星星峡之处,后来额济纳土尔扈特旗的区域也被划归甘肃省管辖,与宁夏省一同成为养马基地和骑兵训练基地。

第二军团负责守卫甘肃各地,并向第三军团提供骑兵和后勤支援。第三军团原在青海湖南部建有两城,分别位于通天河边的结古(今玉树地区)和澜沧江上游源头(今囊谦附近)。在和硕特人进攻期间,这两座城市坚守城内,艰难地进行沿河巡逻和观察。和硕特部败退后,这两城的两个团留下少量兵力负责带领正兵和训练辅兵,其余大部分兵力加入追击和硕特部的行列。

第三军团与第二军团步兵一同占领了安定、敦煌、瓜州等地,这些地方并入甘肃省,由第二军团守卫,而第三军团则准备进军哈密。

进入崇祯十年之际,云南与贵州大局已定,广西亦趋稳定,仅少数土司维持现状,安分守己。朔方边境尚未遭遇外敌侵扰,整个护民军控制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此时,正筹备向哈密与乌思藏进发。哈密将由第三军团负责攻取,第二军团则分兵东向,抵御清军;而乌思藏的进军任务,则由第五军团承担。

第三军团在甘肃地区积极招募新兵,其中一位嘉峪关守关总旗透露,关内局势动荡,众多汉人逃离关内,向西寻求生计,人数至少达数十万之众,然而至今未见有人返回。这数十万汉人的安危未知,他们是否尚在人世,又是否留下了后代,皆成谜团。此次出征,或许能有机会探寻他们的踪迹。

第三军团虽在战役中缴获了和硕特部落的牛羊,但并未如蒙古人那般携带大批牲畜征战,而是依旧依赖后勤部队进行补给。

乌思藏地区的军事力量相对薄弱,当地的奴隶主势力历经数百年混战,未出现显著变化,未曾有如汉人区域或日本列岛般的战国时期。尽管有奴隶主政权被消灭,但数百年来始终未能诞生极为强大的奴隶主势力。

在得知和硕特败退后,乌思藏的宗教首领知道等不到和硕特人,部分首领只得现实,不反对护民军进军乌思藏。

进军乌思藏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于道路崎岖难行。为此,第五军团特别准备了一个野战师与一个建设师,并精心挑选了一批具备文化素养且熟悉佛教的工作队人员,旨在为乌思藏地区的文物保护贡献力量和较好的处理那错综复杂复杂的宗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