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3章 金融活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386更新时间:2025-03-02 11:46:41
护民军在两广与湖广地区活动时,同样遭遇了士族的不配合,但这些地方的士族势力没有江南士族那般强大,未曾成功抵抗过皇权政策,因此大体上仍服从大明皇权。
在士族力量相对较弱的区域,推行护民军政策的阻力较小,护民军较为容易战胜这些力量,这也为护民军与士族关系的处理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江南地区作为士族势力最为强大的区域,护民军在积累了一定的力量和经验,且队伍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和自信心后,才选择进军江南。
护民军并未遵循士族唯我独尊的原则,而是以百姓和民族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在江南,护民军的政策并未遭到普遍反对,而是遇到了各种不同的态度。
真正的商人支持护民军的商业政策,因为护民军统一税收、减少重复征税、税收固定、打破贸易壁垒、修建交通设施、清理匪患等措施,正是商人们所期望却难以实现的事情。
在江南,护民军成立了东海舰队和东海公司。鉴于海域安全的重要性,东海舰队的成立是必然的。
由于经费暂时紧张,海军的发展稍缓。在官方经费紧张时,采取了官方与民间共同发展的策略,民间也成立了东海公司。
东海公司与粤海公司相似,是由浙江和南京直隶地区的商人组成的武装海上贸易公司,按照自身的意愿发展海上贸易。总体上服从护民军的管理,以商人的身份进行海上贸易,并严禁伤害天理的海盗行为。其武装力量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由董事会决定,军队由护民军训练,既服务于公司,也守卫海疆。
与护民军不合作的是那些拥有封建特权、希望垄断商业的士族,他们不希望他人经商,只希望自己独占技术和货源。
护民军的商业政策是经过综合分析后确定的,旨在搞活经济、发展社会。支持护民军的则给予合作,反对的则进行斗争。
护民军在江南审核财产、地产等物品的合法性,同时开辟了一个渠道,即不严格审查金银钱财的合法性,只要储存于护民军的票号,即视为合法。各种金银必须兑换成黄河币和长城币才能进入流通,必须到票号进行兑换。
如此优惠的政策,甚至可以将非法的钱财合法化。然而,江南地区有部分士族仍不合作,将大量金银埋藏在地窖中,不愿存入票号。一些商人埋藏金银尚可隐瞒,但一些士族不仅埋藏金银,还在行动上反对护民军,不时与护民军发生冲突,使得他们隐藏的金银窖难以隐瞒。因为在与护民军的冲突中,护民军时常需要进入调查。
李察为了纪念心中的扬州十日,曾到扬州游览。他随海军从南京前往扬州,发现扬州的商店已经超出了城墙的范围,扬州堪称真正的城市。在李察眼中,由经济发展而成的大市场、军事政治服务于经济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城市。而其他城镇,如郴州,由于有州官管理一州,政治意义或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经济服从于政治,因此只能称为城或城镇。
扬州的繁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市面上仍有大量金银流通,只是在军队经过时,才坚持只收长城币和黄河币。扬州作为一个庞大的城市,其财富难以估量,无论是建筑物的价值还是流动的钱财,都可能非常巨大。
清兵作为抢劫专业户,对此眼红不已。即使没有史可法的抵抗,他们也会找借口大肆抢劫。
清兵占领江南后,爆发了长期的抗清斗争,清兵反复往来,江南士族的财富,无论埋藏还是其他方式隐藏,都难以逃脱清兵的抢劫。
清兵没有江南的财富支持,即使能够打败永历政权,也难以多次战胜准噶尔。现在江南的财富就在护民军眼前,护民军必须妥善处理。
首先,应防止个别工作人员被士族收买。护民军虽然基本信任自己的军队和工作人员,但也不会绝对信任,或者说,不会将工作建立在单纯的信任上。
早在崇祯八年,就对军队和工作队进行了宣传,说明了各种工作中的正常与异常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相关人员可能会被侦查,一旦确定出卖原则或护民军利益的,将会被处理。
其次,对江南士族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了分析。对于有罪的士族或被抄家的士族,查出的非票号币的金银、埋藏或其他方式隐藏的财产,都将充公。护民军事先进行了宣传,禁止保存非黄河币和长城币的金银钱币。
护民军对于那些处于历史阻碍地位、与自己为敌的人群,也不会客气。
不合作者与护民军的冲突最初源于士族希望维护其先前的特殊、唯一、最优地位;其次是护民军在处理江南冤案时,认为部分士族涉及血案或有罪;第三是士族中的复社监生、生员希望恢复士族决定朝政的局面,要求护民军的政策必须以士族的意愿为主,并发起了请愿活动,从而与护民军发生冲突。
护民军得到了部分商人的支持、大批新商人的拥护以及农民和农兵的支持,对士族进行了斗争。虽然对士族采取了适当的婉转态度,但并未完全妥协,甚至采取了必要的维护秩序的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士族埋藏金银的行为逐渐被发现。
护民军的管理层也逐渐走向成熟,一边与不合作者进行斗争,一边谨慎地处理建设江南的事务。
在江南的人才招考中,有几个秀才入选,其中包括一个爱说讽刺话、羁傲不驯的秀才张喟,他文笔较好,被用于增强中枢的行文。
上官寒明由于几次完成了别人无法完成的任务,让李察大为赞赏,其地位直追李仁斌,成为李察的政务助理。上官寒明和李仁斌的文笔都很好,但一些重要的基础文章仍需专人撰写。张喟因此来到李察身边,从事文书工作。
工作一段时间后,张喟的性格颇合李察的口味。其实,只要不以士族固有的观点看待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李察的认可。
休闲之时,李察也曾询问张喟,是否字若采,或者“圣叹”。张喟承认了,并默认了还有一个别名叫金人瑞。李察终于明白,身边的人竟是名人金圣叹。李察对金圣叹颇为熟悉,也习惯于这样称呼他。
金圣叹只是江南新增的一个人才。士族还处于基本不合作的状态,进入护民军的有功名人员不多,护民军在江南的经济还必须发展。
朱茹经过多年的运转,军票的印刷量,也逐渐加大,就是统计,有一百两银子的产值,可以加印50%的军票,甚至可以达到加印70%,短时候发行,二倍,100%的军票也可冒险一试。
在朱茹的冒险下,综合广东,湖广,江南等地经济能力,终于搞活了护民军的金融,在紧凑使用下,护民军暂时有钱用了,以后会出现什么问题,需要怎样应对或补救,是下一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