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92章 谨慎决择

第92章 谨慎决择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56更新时间:2025-01-27 14:48:31

在周士昌视郴州为对立势力的同时,李仁斌与李察正深入剖析当前的局势。

永兴地区士绅叛乱之际,士绅阶层对均田政策的反对,引发了下层军官与士兵的普遍抗争情绪。护民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源自农民阶层的意识倾向,并迅速在全军中推广宣传,此举极大地提振了士气与战斗力,促使护民军展现出由雇佣军向民族军、社稷军转变的趋势。

彼时,护民军在很大程度上仍与其他众多军队相似,本质上仍带有雇佣军的性质,存在着“你给我生存,我便为你作战”的心态。正如一位资深士兵所言:“保卫社稷,我不懂,但我既然加入了这支军队,就希望它能打赢,我也不愿轻易改变。”在帝制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大多数百姓成员心中,为他人作战的观念占据上风,尚未形成对自我、民族与社稷的深刻认知。

李察致力于推动护民军向民族军或社稷军的转型,但要实现这一转变,尚需完成大量工作,要让天下人理解民族与社稷的概念,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李察曾以后金占领抚顺初期的情况为例,讲述后金之主声称与百姓共居,而当地汉人农民却将其视为新的封建主,需服从并纳税;而后金方面则视当地百姓为奴隶,肆意掠夺财物,欺凌女性。习惯于精打细算、珍视女性贞洁的汉人农民对此表示不满并进行反抗,后金随后实施了屠杀政策,强行推行奴隶制观念。

李察本意在于阐述两种社稷观下的差异,但北林学舍的学员仅从中看到了后金的残暴,并思考如何战胜后金。连北林学舍的学员都难以理解两种社稷观的内涵,更遑论普通百姓,显然,社稷观的普及工作尚未到位。

李察仍试图总结永兴事件中展现的农民意识,提炼并发展为平民精神,但这需要时间,而他的日常事务确实繁忙。

李察从士族与庶族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他深知,护民军不惧战争,不惧明显的敌人,却担忧以历史的惯性来处理当前事务,认为士族即为官员,民众不得反抗,必须对士族恭敬有加。当时的护民军虽然服从李察,但也有部分倾向于听从士族官员的意见。

不仅是军队中的官员,就连工作队或吏员,也对士族持有长期形成的认知,认为士族相较于庶族和其他人更为优越。

庶族长期笼罩在不如士族的心理阴影之下,认为自己在出身、研读四书五经、撰写文章等方面均不及士族。然而,李察也列举了一些事实,诸如在实务操作、作战、农耕、务工等方面,士族往往不如庶族;庶族能力全面,而士族则多长于空谈。在政务处理方面,庶族同样能够胜任,甚至表现更佳。庶族仅需能够清晰表达自身意图,能够表达即意味着能够办事。

庶族与士族各具特点,庶族必须增强自信,摆脱长期受士族统治的观念束缚,认为士族无所不能。士族虽文笔较好,但其文章的实际效用却难以确定。士族过于注重表达形式的优美,却忽视了能够写出优美文句的人才有限,而实际工作需要众多人员的参与,只要众人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意思,便能胜任工作。

他们需要提升庶族的自信心,让庶族明白,士族能做的事,庶族同样能做;士族做不了的事,庶族也能胜任。他们的目标是挽救士族无力挽救的明末天下。

当时,护民军中有大量新兵亟待训练,李察始终坚持精兵强将的原则;农村信用体系运行时间尚短,亟需一段时间让农民切实受益,从而更加支持由军票发展而来的信息体系;郴州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尚需巩固;永兴与桂阳的情况存在差异,天下各地亦各具特色。面对不同地区的社会特征,可能出现不同或新的状况,他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或先有理论指导才能更好地开展实践。

郴州需要稳定与发展,哪怕仅有一年也好。然而,形势已迫使他们必须做出抉择。护民军高层多次召开会议商讨时局。

经集体讨论,他们确定了后续的行动方针:

一、必须清晰认识当前形势,明确护民军与上官或大明对立的局面,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尽力与上官周旋,以赢得时间发展自身力量、训练军队和农兵,以及培训工作队。

三、利用大明湖广省或南方兵力空虚的时机,在无法维持与上官关系时,出兵占领郴州周边的州府,首要目标是沿郴江占领衡州。

四、迅速做好出征衡州及周边府州的军事准备,并提前完成衡州及周边府州的军事情报侦查工作。

五、不寻求与大明对立或反叛大明的形式,设法与大明暂时共存,构思好占领衡州的名义、出兵的形式及缘由。

在阐述天下形势时,李察提及了山东的局势。崇祯四年,众多饱受后金欺凌与屠杀的辽东百姓逃至山东,却未感受到归属感,反而生活无依无靠,处处遭受歧视。实际上,明末百姓皆生活困苦,难以维生。逃至山东的人中,部分原为辽东军中待遇较好的士兵,他们在山东遭遇了极大的心理落差。特别是在增援大凌河的途中,他们与九边的军队一样,缺乏足够的军粮,个别人甚至偷窃食物充饥,整个原辽东军因此遭受士族家属的恶语攻击。原辽东军也深刻体会到了士族高人一等的地位。

九边的其他军队哗变后逃散,或聚于山林,或加入流寇反贼行列。而在山东的原辽东军中,有几位能力超越一般明军的将领,他们拥有与后金多年作战的经验,其中以孔有德为代表。

孔有德等人掌控了哗变的原辽东军,并未像其他哗变的明军一样散去,而是意图利用明军的缺点,证明明军对辽东军人员的忽视是一个重大错误。证明事实本身或许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他们行事过激,不仅对士族家属进行了残忍的报复,还将山东百姓视为士族加以报复,甚至采用了后金式的屠杀与奸淫手段。

护民军以保护百姓为职责,绝不会通过证明自身能力的方式行事,无论是孔有德式,还是范文程式。护民军行事,必须坚守原则,把握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