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3章 政局治理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50更新时间:2025-03-02 11:46:41
在强化军事与经济情报力量的同时,政府机构亦经历了深刻的改造与建设。
在古代,尤其是明代,政权多依赖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进士或举人担任官职。彼时,官员常凭借手中权力肆意行事,民间事务多依官员个人意愿处理,即便其行为违法,也鲜有人敢于举报。官员的权力几乎不受制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群体逐渐分化为贪官与清官两类。贪官奉行“有礼即有理,无礼即无理”的原则,公然宣称“千里为官只为财”。而清官则进一步细分为真清官与假清官,如海瑞、李仁斌等人即为真清官之典范,他们廉洁奉公;假清官则更看重名声,视之为晋升与获利的阶梯。
当前的“护民军”新政权,旨在稳定社会、保障民众生计,亟需具备实干能力的人才。在此背景下,旧官员中的真正清官可被任用,假清官在受到规范与监督的前提下亦可暂用,而贪官则必须坚决剔除。
士族中的真清官同样可被吸纳,但其地位与权力不再如明朝时那般显赫。在“护民军”的新体制下,士族成员仅是众多成员之一,必须遵守新的原则与法规,具备为民众服务的意识。
总体而言,政权需实现从掌权者施恩向为民众服务、视为民做事为己任的转变。对民众应秉持最佳政策,是为政者应尽的职责。公私分明,公事仅遵循原则,不含个人恩怨,在公事上,要求民众感恩的做法违背了“护民军”的原则。
公共事务严格遵循原则,不容私情介入。私人交往则允许表达恩惠与感激。
“护民军”总部并未全盘沿袭旧政权,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能保障民众生存与发展的服务型政权。
未来一段时间,郴州将成为重要的政治中心,以州城为核心,设立相应的政权机构,是必须的措施。
新政权机构在名称上沿用了旧称,但在功能上实现了革新。州官仍为郴州最高长官,原有的吏科、户科、刑科、军科、礼科、工科等六科机构得到相应扩大,既便于旧人理解其职权,又适应了当时地方府州的实际情况。
吏科负责郴州内所有吏员的统一调配。朝廷命官保留其原职位,但严禁贪污。旧官僚中可用者继续留任,不可用者则予以架空。吏员与衙役则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与换血,打破了由少数家族垄断的局面。
从桂阳县、宜章县开始,县衙的吏员与衙役便进行了调整,军队抽调了一批适合人员进入县衙,更换了一半的衙役。吏员中也有一半被调至军队,主要分配到范志生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进入的县与先前进入的县的吏员进行对调,既避免了吏员被少数家族垄断,又克服了旧吏员中的官僚作风,提高了为民众服务的能力。
吏员的选拔的条件条件,均必须支持均田新政,反对者则坚决更换。旧官员在新政权中受到严格监督,一旦有错或违法贪污行为,任何人都有权指正。
第五营第三连(范志生连)调入郴州,准备训练成为警察总队;第六营则训练成为防守与维护治安的部队。
同时,设立了考试监察院,负责招收人才并进行事后监察。考试监察院建立了考试题库,以了解考生是否支持均田政策。朱茹在题库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既是主要起草者也是主持者。
“护民军”人员众多,为确保队伍质量,既需要严格的准入选择,也需要事前进行纪律与行为要求的宣传,以及事后及时的监察。考试监察院正是负责准入考试与事后监察的专门机构。事前宣传与事后监察如同两条行为边界线,既设定了准入标准,也明确了违规界限。违规者必将受到追究。而在这两条线之间,为众人提供了足够的自由空间。
李察坚决反对将行为规范设定得过于严苛,认为人应在适度的自由空间内行事,避免过度限制导致频繁违规。同时,他也反对完全由上级或等级高的人主观决定行为规范的做法。
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护民军”的行为规范提出了要求,其核心在于救世、保障民众生计、创造一个能让大多数民众生存的环境,以及建立一支为民众生计而努力的队伍和吏员、衙役队伍。行为规范以新旧约法三章为基础,简单明了,即支持均田、言而有信、不贪污。
部分穿越者主张实施自上而下的改革,然而,这类改革即便政策设计科学,其执行难度亦不容小觑。皇帝需说服大臣支持新政,上级官员则需督导下级实施新政,而吏员与衙役亦需具备执行新政的动力。
历史上诸多政权的反贪行动便是例证,虽确立了清廉为官的原则,但实践中大部分官员仍贪腐,上级官员防不胜防,甚至反贪行动被扭曲为打击对手或异党的政治手段。
此类改革下,新政施行者需耗费大量精力与官僚体制斗争、与执行者周旋,难以专注于新政的落实与政策的发展。
以西汉末期的王莽新政为例,其内容基本合理,但以现代视角审视,其新政亦存在缺陷,如田地国有化政策未得到农民支持。然而,王莽新政的失败并非源于其内容,而是其实施方式。王莽试图利用士族执行违背士族利益的新政,结果遭到士族集体反对,即便王莽的策略无懈可击,士族亦可能因政策触及自身利益而采用策略抵制。
历史上,诸多君主在争夺天下时亦有成功者,如明太祖朱元璋,身为农民起义军的成功者,对贪官污吏与恶霸地主深恶痛绝。然而,他采用地主经济,便不得不依靠地主集团,同时需应对由此产生的贪污受贿现象。即便朱元璋坚决主张严惩贪官,甚至背负杀功臣的恶名,仍未能解决问题,明朝末期局势已难以挽回。
当前,“护民军”推行的均田政策,旨在稳定时局,作为原始积累手段,仅能持续数十年,未来需适时调整。
“护民军”依托自行培训的人员,组建新队伍,选拔支持百姓生计的人员,致力于百姓生存。此队伍基本能执行“护民军”政策,关键在于谨慎驾驭,确保其在民族与国家发展道路上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