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整肃郴州城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213更新时间:2025-01-18 10:39:14
关于“二李”的晋升批复,直至崇祯四年八月份才正式传达至宜章。接到晋升通知后,“二李”随即准备前往郴州赴任。
与此同时,郴州的班晓哲与谭雪龙同样渴望晋升,他们在接到吏部晋升批复后,也急于离职。在此背景下,“二李”迅速抵达郴州就任。
在交接工作之际,班晓哲以长辈及上司的姿态,向李仁斌提出建议,认为均田政策应当中止,否则可能会引发民众的不满与动荡。然而,李仁斌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班晓哲是从士大夫的角度出发,所提及的民变实际上是指士族的反叛。在李仁斌看来,士族并非民众的唯一代表,只有士族的反对意见才值得重视的观点是片面的。
班晓哲在离职前向李仁斌提出这些建议,实则是出于友好态度,至于如何具体执行,则需根据个人立场和实际情况来决定。李仁斌即便没有遇到李察,也会秉持海瑞般的理念,维护普通百姓的权益。在遇见李察后,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乃是天下稳定的关键所在。
“二李”进入郴州后,“护民军”也随之进入郴州直辖区域,即元代的郴阳县,有时也被称为郴县。
率先进入郴州城的是“护民军”总部的直属单位以及第一、二、三、六营,共计两千多名兵力。而第五营则原先驻守在湖广省与广东省交界处的少数民族区域,现接管宜章县全境。宜章县的农兵训练已持续数月,成为维护当地治安的重要力量。第五营除负责守卫县城和关键地点外,还重点关注少数民族区域的工作方法总结,学习语言、习俗。
在桂阳县的第四营,除在东边集龙村和南边三江口村留下少量兵力外,其余大部分兵力已进入桂东县。桂东县同样为山区县,虽然人口稀少,但地域广阔,拥有一个三百户所。与第四营一同进入桂东县的还有工作队,他们计划在桂东县复制桂阳县的成功经验,推行均田政策,建立乡里基层组织,并训练农兵。
“护民军”进入郴州区域后,两千多名兵力首先直接进入郴州城,旨在通过强大的兵力优势,解决郴州城原有的力量格局问题。
郴州的三个千户所中,宜章千户所和广安所几乎废弃,缺乏军事力量,主要由农户构成。而郴州千户所因需守护郴州城,尚保留了一定的军事力量,名义上有数百兵丁。
明朝时期,军队中一定程度存在兵为将有的现象,郴州的情况也不例外,军事力量主要由几个千户掌控。明朝的军队,特别是明末的军队,受到了先前朝代的影响。唐朝的藩镇拥有牙兵,这些牙兵相当于节度使的家丁,既守护节度使,也维护牙兵集团的利益。牙兵集团的利益成为当时军事集团必须遵守的原则,甚至具有废立藩镇节度使的能力。明末的地方武力中的千户百户集团,与唐朝的牙兵制有相似之处,成为地方上的固有力量。
唐朝的藩镇公开割据,但数量有限。而明末的地方武装集团虽然没有公开割据,表面上遵守朝廷制度,但实际上分割地方利益,且数量众多,几乎遍布大明整个区域。
明朝中后期,文官集团压迫武人集团,导致武人集团转而掠夺百姓,甚至包括中小地主。到了明末,地方武人集团经常以兵变来胁迫文官集团,要求文官政权尊重武人集团的利益。这些兵变有时确实是因为长期缺乏军饷或粮食,但有时也包含部分武将或兵痞为了自身利益而抢劫百姓、胁迫当权文官满足其私利的行为。兵变的频繁发生,表明大明政权已难以维护官方要求的秩序。
明朝中后期文人主政时主导的这种文人压迫武人,武人转而掠夺百姓,各自为了私利的局面,导致天下私利横行,大部份力量进入争夺私利的竞争中,造成内部派系林立,相互倾扎,只有争斗,没有合作配合。
文官集团以及地主集团同样只维护当权者的利益,无视百姓的权益,将百姓的利益视为可以任意掠夺的对象。掌权的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一样,都以谋取私利为原则。文官政权主要削弱军队的力量,特别是对南方的军事力量几乎削减至零,但对守城的军队则有所放任或缺乏有效制约。在明末,一般守城的士兵在深山剿匪方面能力较弱,但在城内却如同匪徒一般,为了自身利益敢于拼命。同时,明末各城都有许多千户百户,各自拥有集团利益,任何一届守备或上官都必须尊重这些千户集团的利益。
郴州的武人集团同样面临着与明朝其他地方相似的状况。原先的守备谭雪龙,已基本上掌控了郴州城的武装力量,维持着表面的稳定。
郴州城的军事架构中,在守备之下设有三个千户,各自统领着百多名士兵。谭雪龙离职时,带走了一个千户及其一百名家丁,而剩下的两个千户则带领着数百名士兵继续守卫城池。
对于宜章的土匪,“护民军”可以公开进行剿灭,但对于郴州城的士兵,则需要谨慎处理。保留原有的军事力量显然不可行,因为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低下,纪律松散。李察并不打算延续明朝那种兵为将有的体制,他强调军队的纪律,并致力于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李察在崇祯四年进入郴州城时,已对明末各地的军事形势有所了解,加之朱茹提供的情报系统,他对郴州武人集团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当“二李”带领“护民军”抵达郴州城时,原有的千户们试图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要求“二李”遵守原有的秩序。然而,李察却明确表示,必须维护百姓的利益,武装力量必须服从指挥,并训练成精锐之师。
在欢迎知州和守备到任的仪式上,李察结识了周士昌。周士昌是省府的佥事,同时也是兵备道“兵备道员”,主管兵备道事务。尽管兵备道名义上是守备司的上级机关,但在实际接管郴州城军队的过程中,李察并未受其制约。
李察向千户、百户们公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纪,并要求原有的军队必须遵守新的军纪。鉴于郴州城原有军队的战斗力不强,他决定将这些士兵调出城外进行集训。同时,他也对原有的两个千户提出了要求,即解散家丁,实现家丁与普通军人的同等待遇和统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