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73章 莽山剿匪

第73章 莽山剿匪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00更新时间:2025-03-02 11:46:41

在进军宜章县之前,首先对特种战队进行了重组。葛振云领导的特战小队与朱国治指挥的斥候小队进行了人员交换,每队各吸纳了对方四个伍的士兵,以确保两队兼具特种作战与侦察能力。

特战队被划分为两个小队,葛振云带领其中一队作为主力,另一队则由朱国治指挥。

前往宜章县的部队同样分为两部分。

如果说桂阳县的地形宛如一个残缺的圆形,那么宜章县则更像是一个类矩形。矩形的东北端,摇岗仙山毗邻桂阳县;矩形的西南端,则是靠近广东省的莽山区域。

崔定元连,辅以朱国治特战小队、宣教人员及其他人员,组成了一个加强连,前往摇岗仙山。

另一支队伍由李察率领主力前往莽山。

李察麾下的“护民军”自桂阳县的文明出发后,便一分为二。

崔定元加强连,约三百人,向摇岗仙进发。

李察则带领大约五百余人进入广东省乐昌县的北部。该地区地形突出至湖广境内,行军路线需穿越广东北部,直至临近莽山区域再转向进发。

李察的队伍沿着丹霞地貌的风景山石,穿越广东北部。乐昌县北部的当地居民目睹了一支奇特的队伍经过。他们看似普通民众却携带武器,说是匪徒却只是过境并不抢劫,说是士兵又装备简陋,没有盔甲,宛如穿着青衣的瑶民。

摇岗仙山位于桂阳县边境,在明代县级管辖时期,越境而出不过是小事一桩。

崔定元连的主要成员曾在摇岗仙驻扎过一段时间,对当地山形颇为熟悉。在驻守期间,他们堪称摇岗仙的霸主,相较于其他山匪具有显著优势。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训练,崔定元连的队伍已成功转型为正规军,战斗力较以往大幅提升。加之在广安的生产生活有了可靠保障,相较过去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士气更为高昂。

莽山地处广东省与湖广省的交界处,居住着众多少数民族。

省界边缘的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络通道。

李察率领主力部队,计划沿两省边境的山路进入莽山区域。

对于宜章县城附近的骑田岭一带的匪徒,暂时按兵不动。不触动宜章县城周边的匪徒,也不进入县城附近,以示桂阳县的“护民军”并未进入宜章县,同时表明宜章境内的匪情保持不变。

李察率领大队进入莽山地区,既是一次长途行军演练,也旨在迅速平定莽山地区的土匪,稳定局势。

尽管朱茹不在,但其情报系统依旧运转如常,由范茹萍负责。情报系统主要发挥两大作用:一是聘请熟悉当地地形和土语的向导,负责带路或与当地土著居民沟通;二是深入了解莽山区域的土匪情况。

护民军中有数百名宜章籍人士,通过他们联络宜章的情况并不困难。宜章县对于护民军而言,犹如第二故乡。

通常,军队习惯于沿着大路前进,进入只有砍柴小路的山区往往会迷路,而护民军中许多人出身砍柴,参谋部通过情报部门绘制了山道小路的路线图。加之有当地人分段负责作为向导,穿越山地小路并无大碍。

官军也曾抵达莽山区域,但均沿唯一的官道行进。

明末时期,官道在宜章境内经由骑田岭山麓,至武江码头后改走水路进入广东省。宜章县与乐昌县之间的区域仍为原始森林,尚未开辟道路。

“未开辟道路”指的是尚未开通可供马车通行的道路,无法运输辎重或后勤物资。然而,即便没有大路,砍柴的小路依然存在。砍柴之人,硬生生在大山中踩出了道路。

护民军仅需携带干粮和随身轻武器,无需马车,砍柴的山路亦能通行。

由砍柴山路而来的军队前所未见。数百人的队伍,行进在山路中并不显眼,足以通行。

莽山之中,即便邻近山上有人,若非刻意暴露,亦难以察觉。

“护民军”擅长夜间行动,临近莽山匪区时,可昼伏夜行。

莽山的土匪分散成多股小势力,每个山寨的匪徒数量不多,部分匪徒兼具地主身份。护民军对于地主,通常视为百姓对待,不予打击。但若表面为地主,背地里却行匪徒之事,则不能责怪护民军前来围剿。

匪徒只求生存,并未集中训练,尽管个别匪徒功夫尚可,但整体战力低下。战斗技术、组织能力均与经过两年艰苦训练的护民军相差甚远,根本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莽山的百姓居住分散,多为单家独户,散布在广阔的莽山区域。莽山的土匪同样居住分散,少有建立坚固山寨进行防守,许多匪徒仅守卫着一些建筑。护民军采用大兵包围,重点突进的方式剿匪。

特种兵的攀爬能力较强,许多常人认为无法通行之处亦能穿越。莽山的众多匪寨并不坚固,特种兵攀爬进去,打开匪寨大门并不困难。无寨子的匪徒更易受到攻击。

李察率领的“护民军”真正起到了突袭的作用,许多山寨均通过夜袭被消灭。

匪寨被消灭,表明未经大战。匪寨的物资,或山匪抢来的粮食,基本未受损失,可供护民军作为军粮,护民军的伤亡率极低。

以往的官军不擅长爬山,即便前来莽山剿匪也只是敷衍了事。官军一到,山匪便进山躲藏起来。“护民军”训练的是山地兵,比当地土匪更擅长爬山。许多人自小便在山道上砍柴,习惯于行走山路。山匪在山中无险可守,更易被消灭。

加之护民军是从无人预料的砍柴山路而来,进入山寨或房屋后,山匪才发现有敌军来袭。

山匪只求活命,大多数匪徒缺乏拼命勇气,能逃则逃,不能逃便投降。

“护民军”未经大战,便基本消灭了莽山的匪徒。

在莽山区域,主要居住着瑶族等少数民族,部分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汉化影响。相较于汉族的含蓄,这些少数民族性格更为直率,需求明确,会直接表达。关于农会的成立,莽山地区的部分村庄早已秘密组织,而在“护民军”成功清除当地山匪后,绝大多数村庄迅速响应,纷纷效仿桂阳县的模式,积极组织起会民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