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68章 门下制度

第68章 门下制度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267更新时间:2025-01-12 10:49:15

在“护民军”紧锣密鼓地推进训练的同时,朱茹领导的农民协会亦在稳步前行,体系日渐成熟。

范龙村,这座地处县城南部的典型村落,其经济发展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均衡状态:既无大地主的严酷压迫,也少见贫困农户的极度困苦。这一独特经济状况,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更因缺乏地主与富农阶层而显得尤为突出。

回溯至崇祯二年之前,范龙村尚未有农民协会的足迹。村民们虽勉强自给自足,但缺乏组建农民协会的内在动力与切实需求。然而,随着桂阳县均田政策的全面推行,范龙村亦紧随其后,成立了农民协会。尽管起步稍晚,但其运作效率与取得的成果却毫不逊色于其他早期成立的农民协会。

崇祯二年上半年,农民协会主要在县城区域活动,而到了秋收时节,随着宜章山匪的侵扰加剧以及大户们对均田政策的支持,农民协会迅速扩展至全县各个村落,范龙村的农民协会亦在此期间迎来了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延寿、文明、益将、三江口等偏远地区也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这些地区虽起步较晚,但均能在极短时间内依照既定模式组建并正常运转,这充分彰显了农民协会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广泛群众基础与强大生命力。

农民协会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其工作内容正是广大农民所期盼与亟需的。以往,农民往往因不敢争取自身权益而遭受损失。如今,有了农民协会这一代表农民整体利益的机构,农民们开始积极参与其中,大家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农民,都勇敢地为自身权益发声。这也为农民协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民协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与变化。崇祯二年初,它仅是一个为农民发声、解决农民问题的初步平台,功能相对单一。然而,随着崇祯二年秋收后均田政策的全面深入推行,农民协会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深化。

均田政策不仅是一项土地调整政策,更是一次对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深刻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农民协会人员积极参与,与县衙紧密协作,成为了均田政策执行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介入使得均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更加透明、公正,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里权力结构的滥用。

随着均田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民协会的事务日益繁重。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解决问题,农民协会逐渐确立了代表制度。每个村庄均设有农民协会代表,负责搜集农民的意见与建议,并向农民协会反馈问题。这种代表制度的形成使得农民协会更加贴近农民、更加洞悉农民的需求与诉求。

值得注意的是,明末朱茹和李察所推行的农会与现代中国所实行的农会存在显著差异。明末的农会主要聚焦于均田事务,在均田过程中可提出意见,但最终由县衙采纳并执行。而现代中国的农会则更多地涉及土地分配等事务,并在工作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中国的历史往往由文人笔下所描绘或士大夫观念下的历史所呈现。然而,士大夫的观念往往忽视甚至掩盖了一些历史事实。穿越者李察尊重历史、重视史料,他深知史料并非历史的全部,而是需要深入挖掘与细致解读。他强调应追求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不应盲目追随士大夫的观念。

农会制度历史中的门下制度关联,在探讨门下制度时,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与重要价值。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沿袭隋朝制度,这不但有史料记载,也被普遍认为是事实。隋文帝建立了中书省、尚书省,还建立了门下省。门下省对中书省的政策拥有封驳权。门下省的起源及其原本作用是什么呢?

门下省并非隋文帝的突发奇想,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基础。隋朝沿袭北周制度,北周则沿袭北魏制度。北魏是由拥有较强原始军事民主制的部族所建立的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千万个部落中展现出最佳部落民主观念的部落,是一个对下层族民有所顾及的特殊政权。北魏因利用了其原先的军事民主制,而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士大夫往往忽视这一点,但有眼光的中国人不应忽视。

北魏时期,最下层的贵族遵循原先的习惯,每逢有事,都在自己的帐篷门前召集族民,宣布政策,并与站在门前的众族民协商有关政策。因贵族的门第被看为较高,站在门前的众族民也处在贵族的门下,或许因此而被称为门下制度。若站在最小贵族门前的众族民集体不同意某项政策,则最小贵族会向上层贵族反映门下众人不同意的情况,后来这也形成了门下省的封驳权。

北魏的门下制度,旨在顾及整个北魏民族的利益,而非单纯的贵族利益或皇帝利益。

门下制并非北魏首创,而是北魏吸取了中原的文化养分并加以发展。

我们可以推测,三国时期不仅产生了门阀制度和魏国的九品中正制,在三国初期的群雄中也产生了许多制度,类似门下制度也在当时产生。只不过,门阀制度符合士族的胃口而被记录下来,门下制度则因受到士族的抵制而被忽略。

三国初期与东周不同,此时士族已统治了文史阵地,且时间不长。东周时期天子失权,各种现象都有记录,且时间较久,长达五百年。

三国时期类似的门下制尊重普通民众的生命,给予人们生存的条件,军阀也因此获得了力量。曹操因惊马而踩踏稻田,自处以枭首之刑,后以割发代首。因为当时有见识的军阀必须尊重百姓的财产。

历史记录确实因士大夫的喜爱而留存,但历史事实却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门下制度因能聚集民众的力量,因而在天下众多的力量中,也有人选择保存,甚至继承其习惯。到北魏入主中原时,门下制度仍能找到存在的踪迹,因而被北魏加以发挥并与自身族群的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门下制度。

从北魏时期的门下制度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门下制度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再次面临发挥门下制度价值的契机。我们应积极探索将农会制度与门下制度相结合,通过农会制度推动门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或者说,新的门下制度需在农会原则基础上确立持久的原则,农会也因与门下制度相结合而成为长久的制度,并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