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66章 整编护民军

第66章 整编护民军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159更新时间:2025-03-02 11:46:41

在“护民军”稳固构建四部体系之后,其总部亦随之稳固确立。经由行政管理人员的精心筹划与运营,各部门各司其职,使得军事训练工作得以更加高效推进。

随着护民军总部四部的成立、军事骨干短训班的圆满结业,以及第一届北林学舍学员的毕业参军,护民军的军事训练顺利迈入了第二阶段。

当前,“护民军”的兵力被科学划分为十六个小队,每队满员五十人。尽管这一编制实质上沿用了卫所兵的一个总旗编制,但为了彰显新风貌,“护民军”将其创新性地命名为“排”。这一变革既承袭了军事传统,又注入了新鲜活力。

在这十六个小队中,包含了十二个基本排、两个特种排以及两个辅兵管理队。其中,十二个基本排构成了山地野战训练的核心力量。从第一届学员中精心遴选的十二名训练排长,如李荣军、葛庆虎等佼佼者,分别担任各排的指挥重任。

同时,葛振云和朱国治被委以特种兵小队长的重任。葛振云带领的特种兵小队主要负责执行特种战斗任务,而朱国治率领的特种职业兵小队则专注于侦察工作。此外,何善军负责辎重兵小队(即运输队),邹造天负责工兵小队,沈吉军则负责医疗兵小组。这些任命均基于对个人特长和能力的深入考量。

何善军的父亲曾对他言明:“你当兵我虽无法阻拦,但我决不允许你当战兵,你去后勤部队服役吧!”然而,何善军却反驳道:“后勤兵同样面临重重危机,敌方往往优先攻击后勤补给线。后勤兵需时刻准备应对敌方袭击,有时甚至需孤身迎敌。”其父则坚持认为:“后勤兵不主动出击,与敌交战的机会自然少于战兵。”

而李察的观点与何善军的父亲不谋而合,他认为何善军体格魁梧、力气特大,是辎重兵的理想人选,遂安排其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在“护民军”中,每位成员均有机会展现才华并晋升至指挥岗位,即便是普通士兵,亦有可能踏上指挥之路。因此,李察强调所有“护民军”成员都应掌握带兵与指挥技能。

他提出了一个核心议题:如何有效提升战斗力?他认为,战斗力主要包括攻击力、行军能力和埋伏能力等关键要素。

为增强这些能力,“护民军”高度重视团队合作与内部凝聚力,通过相互尊重、彼此关照以及将队友视为手足的方式,不断强化团队凝聚力。同时,他们还注重锤炼士兵的战斗意志与顽强精神,坚信真正的强军不仅在于胜利时的辉煌,更在于遭遇挫折时的坚韧不拔与快速恢复能力。

在总结时,李察着重指出,每位士兵都应明晰自己为何而战。他们不仅为自己而战,更为父老乡亲和民族的安危而战。他引用明朝格言“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来激励士兵们捍卫国家和社稷的决心,并呼吁所有士兵以投身这一伟大事业为荣,时刻保持高昂的斗志与坚定的信念。

李察依据个人特长构建了多元化的兵种体系,即便对于普通战斗士兵,亦注重特色训练,始终坚信通过科学训练能够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对于整个“护民军”,李察提出了独特要求。他强调,军队不仅要熟练掌握明朝的军事技术,更要着力加强内部团结。他深知,唯有团结一心的军队方能凝心聚力,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因此,他始终致力于消除内部矛盾与纷争。

为强化内部团结,李察高度重视宣导工作,经常对军队人员进行宣讲,激励他们为天下百姓而战。在一次训练中,他对军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努尔哈赤之所以能在克服明军弊端的基础上练兵有成,是因为他曾在明军总兵李成梁麾下多年,对明军的缺陷了如指掌。明军最大的问题在于文官压制武将,文官掌控后勤并以供给限制武将行动,加之部分不懂军事的文官胡乱干涉军事事务,甚至制造武将之间的矛盾以便于控制,太监则代表皇帝干涉军事。这种体制严重削弱了前线将帅的指挥权,导致明军在战斗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李察深知,如后来的松锦会战,洪承畴本具备对抗清兵的能力,但因缺乏完全指挥权,在明朝军事制度和崇祯皇帝的干涉下,最终不仅战败,且对明军彻底丧失信心。

他接着说道:“明军若荒废军备,则必定无法形成有效战斗力。即便有能力的将领,在文官体系中亦难以生存。像戚继光这样的军队,虽依靠将士的牺牲和饥饿取得胜利,但最终仅剩的几千人也在浑河之战中英勇牺牲。李成梁靠抢劫获取给养,虽减少了文官的掣肘而暂时获胜,但其军队却如同蒙古人和后金人一样抢劫边民,糟蹋百姓。这样的军队即便取得暂时胜利,亦无法赢得长久。”

“护民军就是要克服明军的这些缺陷,”李察语气坚定地说,“我们的前线指战员必须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古代也有“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我们要改革明军体制,训练成一支有纪律、进行符合道义战争、能够打胜仗的军队。”

第一届北林学舍学员并未全部加入“护民军”的战斗部队,而是大部分进入军事小队,部分成为四部主要人员。部分学员进入乡正、里正部门担任助理,从事文员或民政管理工作,积累实践经验。还有学员进入农民协会或走上北林学舍的教师岗位,为培训后续学员贡献力量。

进入“护民军”的学员亦未单独组建成新部队,而是分散至原先小队中。此举旨在加强原先小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让这些学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这里所说的小队,实际上相当于明朝一总旗所管辖的队员。后世曾证明三进制的军事编制最优,但明朝处于冷兵器时代,原先一总旗五小旗的编制亦有其合理性。当前一个排维持五个班的编制,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毛殿武、崔定元、戴云天等人参加短训班时,“护民军”的八百多士兵中仅编练到排级,以排为单位训练基础技术。

至崇祯二年十二月份,军官短训班结束后,“护民军”进行了统一整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