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初定新三章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366更新时间:2025-01-10 13:00:01
在军事制度上,李察实行军职与军衔制相结合的制度。军职重在能力,军衔重在资历和军功。这一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军队指挥的高效性,又激发了士兵们追求军功、提升军衔的积极性。
在后勤保障方面,李察充分认识到后勤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因此,他着力发展全民后勤战略,将桂阳县的全县百姓纳入后勤保障体系。通过守卫百姓、提供生活条件和环境以及为死伤人员提供补偿等措施,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战后工作总结中,李察进一步完善了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系。以县衙为统领,以村庄为基础,发展基层官吏;规范村庄组织,结合里正制度和大里正(乡正)制度;实行乡、里两级机构管理;强化边境地区的乡、里式管理和农兵训练。这些举措使基层组织更加健全、社会治理更加有序,为应对即将到来的乱世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实现天下大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明朝时期,县级以下的管理组织尚未形成体系,自然村多为自发形成的民间组织,宋代设有乡,元代则推行都图制。此后,里正的职责得到强化,在一些集市周边的里之间,县衙选拔能力强、公正无私的里正升任为大里正(或称乡正,沿用宋代称谓而非元代),负责管理周边数个里的事务。
战后工作总结中,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基层组织构建与社会治理体系。该体系以县衙为主导,以村庄为基石,推动基层官员的发展;规范村庄组织架构,结合里正与大里正制度;实施乡、里两级管理机制;并在边境区域加强乡、里式管理,同时强化农兵训练。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我们的基层组织更为完善,社会治理更为有序,既为应对潜在的社会动荡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实现长久的区域社会安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水东村,这座历史悠久的村落中,矗立着一座家族共用的大厅,桂阳县众多家族均设有此类大厅,既是村民休憩之地,也是孩童欢笑的乐园。每当里正有重要事务宣布,大厅内便汇聚众多村民。
昔日,两大地主家族因山匪侵扰而元气大伤,家道中落,如今以普通家族代表的身份参与村中议事。
夜幕未至,大厅内已点起发穹明火。村民们饭后纷纷提前抵达,翘首以待里正朱道雄的到来,脸上洋溢着期待与好奇,似乎正揣测着即将揭晓的重大消息。
朱道雄,水东村的里正,威严中不失亲和。他立于大厅中央,声音浑厚有力:“今日,我将公布新的三项规定:耕者有其田、税收透明、事务协商。这些新规旨在保障每位村民的权益。”
他逐一阐释每项规定。耕者有其田,通过实施均田制,确保每位农民拥有耕种之地;税收透明,意味着税收须事先公布,让村民心中有数,不得随意加税;事务协商,则鼓励村民提出意见与建议,通过集体协商解决问题,要求官方不得擅自施政,百姓亦不可未经协商便冲动行事。
朱道雄话音刚落,大厅内掌声雷动。许多村民表示,仅前两项规定已令他们深感满意。朱道雄微笑点头,继续道:“当然,我们的老三项规定依然有效:禁止杀人、禁止伤人、禁止掠夺他人财物。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法律底线。”
他进一步解释:“杀人伤人自当严惩。而掠夺财物,无论偷盗还是抢夺,无论公开还是私下,均属违法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打击此类犯罪,维护村庄的安宁与和谐。”
有村民好奇询问:“那么,违法者将受到何种惩罚?”朱道雄严肃回答:“惩罚由县衙懂法之人执行。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自己,遵守法律。”
新旧三项规定深入人心,简洁易记却意义重大。村民们在大厅中热烈讨论这些新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他们深知,这些规定将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保障与幸福。
县衙的政策通过里正传达到每位村民。他们在大厅聚会、讨论、协商,共同为村庄的未来出谋划策。
水东村事务虽简,却井然有序。和平年代,农民辛勤耕作、自给自足;乱世之中,则团结一心、共御外敌。桂阳县的做法正是为即将到来的乱世做准备,他们坚信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定能守护好这片家园。
乱世将至,军队作为中坚力量至关重要。如何训练一支精锐军队成为迫切问题。当时,农兵制与专业兵制的融合被视为兵制建设的典范。各村庄在农兵训练上步伐不一,至崇祯二年冬季,边远地区或边境乡里在推行均田制的同时,农兵训练也步入正轨。
广安所,自李察到来便开启军事训练,历经实战洗礼,逐渐崭露锋芒。李察审时度势,决定培养广安所士兵为专业兵,以应对严峻局势。广安所的军事训练严谨且注重实战,与北林学舍的军事课程相辅相成。
原先,在广安所全县化时,实际上是广安所的兵转化成了县兵。在《伤死的救治、补偿与抚恤方法》公布后,毛殿武带来的一批人要求加入广安所,陈剑钊等石匠也相应的加入,李察自然是满足了其要求。
随着时间推移,广安所人员不断壮大。原有两百余名男兵,加上江西山匪、毛殿武带来的农兵、陈剑钊等带来的石匠,人数近五百。此外,还有一百余名愿留广安所的宜章职民工,以及百余名被俘山匪。一个月后,大部分受伤山匪得到医治,除少数十余人因可靠性问题被排除,其余均加入广安所。至此,广安所男丁总数逾八百。
俘虏中,戴云天尤为引人注目。他武艺高强、智谋过人,经历传奇。与其他俘虏不同,戴云天未乞求收留,而是凭智慧与诚意说服李察。最初,李察考虑释放戴云天,认为他凭能力可在任何地方谋生。然而,在与戴云天多次交谈后,李察认识到他的忠诚与正直,只是误入歧途。戴云天的真诚与敬仰最终打动李察,使其决定收留这位传奇人物。
戴云天出身四川贫寒农家,自幼随江湖人士学艺。师父游克谋不仅精通武艺,还识字。游师父看中戴云天的聪明才智,收其为徒,希望培养成帮手或传人。戴云天随师父游历,主要在晋陕九边之地。然而,命运多舛,一次游历中被劫持至山匪窝点,被迫加入山匪组织。在那里,因明军边兵有许多人在匪寨中,他接触明军军事常识,凭努力与天赋练就一身武艺,成为山匪中重要人物。后山匪被剿灭,游师父不幸身亡,戴云天逃回四川,仍无法安生,避祸至贵州,最终辗转至广西。在广西,他随了梁元龙,成为麾下猛将。在桂阳抢劫时,因不想抢劫,被派为渡江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