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52章 铁匠、农会

第52章 铁匠、农会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22更新时间:2025-03-02 11:46:41

符浩峰,尽管言辞直率、不通世故,但作为铁匠,其实干精神堪称一绝。自踏入广安所,他不仅将原有的兵器修缮得焕然一新,更亲手锻造出一批崭新的兵器,其中他制作的弓尤为独特。只要有合适的材料,他便能化平凡为神奇,制作出威力强大的弓。

在北上求学期间,符浩峰曾师从一位师父学习制造铳的技术,然而之后一直未能有机会亲自实践。如今,他只能独自摸索,试图重拾这门技艺。李察手中持有一支铳,符浩峰能轻松地将其拆卸并重新组装,但制造全新的铳对他来说仍是一大挑战。

幸运的是,当松山的猎户下山定居时,有人带来了一支损坏的旧铳。符浩峰如获至宝,旧铳可以折开,不在呼损坏,他与马少飞、向成远等人一同钻研这支旧铳的构造,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终于成功打造出性能卓越的新铳。李察见状大为欣喜,于是委派符浩峰专门负责制造铳。

桂阳县境内发现了铁矿且可炼铁,这无疑为制造兵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炼钢技术的缺失却成为了打造铳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察委托符浩峰外出采购所需材料,并探寻炼钢之法。

广安所在接收了松山一批山民后,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这些山民被编入训练队伍,成为了广安所的新生力量。他们擅长走山路、了解山中情况,为广安所带来了宝贵的情报和资源。据松山人反映,桂阳县境内的其他山中还隐藏着众多未被编入户籍的山民,他们生活困苦但体质强健,是潜在的兵员来源。

李察自然希望将这些山民收编至广安所,以增强实力。于是,他委托松山的山民作为向导和说客,上山游说那些隐藏在山中的山民下山定居。经过半年的努力,大部分山民都被成功说服,愿意下山到广安所落户,其中就包括一些曾经逃离广安所的人员及其后代。

当时年景不佳,灾情频发,许多山民生活艰难,因此他们非常愿意下山到广安所寻求更好的生活。山民们也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山里的野果及食物仍可上山采摘,山中种植的粮食也能有所收获,两者相加,或许能勉强维持生计。随着这些山民的加入,广安所的男丁数量超过了二百人。到了秋收时节,最后一批来到广安所的山民也已经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成为了训练有素的队伍中的一员。

在桂阳县推行新政的过程中,各项政策均得到了有效的执行和实施,唯独均田政策因遭到大户和族长的反对而进展缓慢。李察等人并未急于求成,也未用武力强制推行,而是希望通过缩小大明内部的阶级矛盾、降低内耗来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顺利推行均田政策。他们坚信,只要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均田政策最终定能成功实施并造福百姓。

在此情境下,朱茹独具慧眼,提出了先行成立农民协会的构想,以期为均田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群众基础。李察对朱茹的提议深表感激,而李仁斌也敏锐地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特殊关系,因此他对待朱茹如同对待家中主母一般恭敬。李察与李仁斌对朱茹的提议表示了坚定的支持,并共同完善了农民协会的相关章程。

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其创立的初衷在于绕开大户的阻碍,广泛吸纳普通农户和贫困农户参与其中,集结众农户之力共谋生计。农会的入会条件既涉及田地数量的限制,也考虑生产方式的制约。总的来说,这些限制实质上都是为了确保农户能够自主耕作其土地,避免土地过度集中而导致生产效率下降。具体而言,单户人家自己耕种的土地面积不得超过当地规定的上限;同时,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不得雇佣长工或短工,但农忙时节雇佣的零工则不受此限。这样的规定确保了所有自耕农都有资格加入农民协会。

农会的诞生,源于朱茹和李察受后世观念启发而产生的意识。在明末这个时期,社会上的百姓尚未受到太多思想的熏陶,他们所熟知的主要是儒家观念。然而,明末的儒家观念与清末鲁镇(鲁迅笔下的鲁镇)的儒家观念存在着显著差异。明末的儒家观念更多地表现为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规范,而清末鲁镇的儒家观念则掺杂了许多压迫和奴役的成分,演变出了在压迫和奴役下的吃人的儒家观念。

桂阳县作为一个山区县,居民忙于生产劳作和谋求生存,对于儒家思想等抽象观念并不太关心。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获得食物以度过灾年等生存问题。与食物相关的是生产活动,与生产活动相关的是生产资料。对于农民来说,获得自己的土地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之一。而农会正是涉及土地问题的一个组织,因此也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朱茹原本在县城的时间较多,主要负责训练情报人员。现在随着农会的成立和发展,她需要处理更多的事务并积累相关经验。朱茹凭借其敏锐的思维和足智多谋的特点,成功解答了众人提出的问题,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赞誉。因此,众人纷纷给予她“神童”或“女诸葛”的称号,以表达对她的敬佩之情。

在北林学舍的学员中,朱国治和朱佳豪是两位普通学员,同时也是好友。朱国治来自津江村,而朱佳豪则是水东村的人。水东村是最先成立农民协会的村庄之一,位于县城的南方,靠近津江的南部地区。

对于均田政策,众人都清楚像津江村、西园村这样的大村庄不太可能最先行动起来。因为一旦这些大村庄开始行动,就意味着某种行动在当地已经占据了优势,并成为了定局。而水东村这样的小村庄则更容易成为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