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第44章 二李深交

第44章 二李深交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588更新时间:2024-12-31 15:57:14

李察轻轻扬起眉毛,追问道:“那么,按照先生的看法,我们究竟该如何行事,方能称得上是具有远见卓识呢?”

李仁斌微微一笑,他的声音温和而深沉:“察兄可曾听说过冯煖客居孟尝君府中的故事?”

李察点了点头,表示有所了解:“当然听说过。冯煖为孟尝君赢得民心,而非仅仅追求财富的增长。”

李仁斌赞许地点了点头:“察兄果然聪明绝顶。确实,冯煖的做法正是我们应当效仿的。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我们也需要为自己争取民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这才是真正的远见。”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然而,赢得民心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和心血。我们必须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李察听后,深感赞同:“先生所言极是,我受益匪浅。”

李仁斌沉思了片刻,然后回答道:“如果天下大乱的速度很快,我们可以效仿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争夺天下。如果天下暂时还乱不起来,并且出现了像秦孝公那样的明君以及像商鞅那样的能臣,我们也可以辅佐明君,挽救这个危亡的王朝。当然,如果我们既没有争天下的雄心,也没有经天纬地之才,那么保一方平安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接着说道:“保一方平安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智慧和实力。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情民意,熟悉地势险要,以便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一支忠诚可靠的队伍,来维护治安和稳定秩序。”

李察听后,表示了高度的赞同:“先生的建议非常中肯,我会认真考虑的。广安所已经初步具备了先生所说的队伍功能。”

通过近段时间的深入接触和了解,李察对李仁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发现李仁斌不仅清廉自守、眼光远大,而且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因此,他决定进一步加深与李仁斌的关系,并争取与他合作,共同应对这个即将大乱的世道。

两人的交往逐渐变得频繁起来。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讨论时局,商量对策。李察发现,李仁斌对他非常信任和器重,甚至愿意与他分享一些机密的信息。这让他感到非常欣慰和感动。

在乱世之中,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然而,由于李仁斌的英明领导和率先垂范,桂阳县的政治相对清明,该县的人祸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虽然作为一个山区县,桂阳县并不富裕,但灾情也并不算太严重。因此,桂阳县的局势还能够勉强维持。

然而,天下大势仍然是两人关心的焦点话题。在一次私下的交谈中,李仁斌问道:“察兄对当前朝廷的形势有何看法?”

李察沉思了片刻后回答道:“我认为当今朝廷正处于乱世的前兆之中。”

李仁斌追问道:“察兄何以如此断言?”

李察回答道:“朝廷财政困难,无力维持正常的运转;大臣们只顾着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即使有理财的能手出现,在不改变士大夫把控政局的现状下,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皇帝虽然想要振作起来挽救危局,但如果不触动士大夫阶层的利益,也难以取得成功。”

他接着说道:“其实嘉靖皇帝还算是一个比较精明的皇帝。他虽然没有满足士大夫们要求他天天上朝处理政务的期望,但他却在集中精力办自己想办的事情。从历年科举考试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他在努力寻求振兴国家之道。”

“然而,到了万历皇帝的统治时期,皇权与大臣之间的争斗愈发激烈。万历皇帝不仅减少了上朝的频率,更是大幅度削减官员的数量,意图通过降低地主阶级的规模来稳固皇权。然而,他未曾料到的是,这一举措并未真正削弱地主阶级的影响,反而使得中小地主填补了空缺,行使封建职权,社会状况并未因此得到改善,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天启皇帝对文官士大夫阶层深感不信任,转而重用太监,从而造就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魏忠贤为了聚敛财富不择手段,当时普通农民没有什么财产可供掠夺,他只得破天荒地向士族掠夺财富,这一行为也成为了士大夫们的死仇。因此,魏忠贤也成了士族攻击皇帝的替罪羊。”

“崇祯皇帝在执政初期顺应士大夫的意愿,勤勉上朝,重用东林党人,甚至达到了‘众正盈朝’的盛况。然而,‘众正盈朝’并未能扭转国家局势,也未能为扭转局势奠定基础。其实,早在几十年前的‘隆庆新政’还勉强能够维护封建地主的统治,求得几年的太平光景;然而,崇祯朝的‘众正盈朝’又能维持多久呢?”

“在士大夫把控朝政的情况下,崇祯皇帝自己无钱办事,后来也不得不启用太监、罢免不称职的官员。到他去世时,他总结出的‘文官人人可杀’的悲愤之言,令人唏嘘不已。”

“想当年,苻坚在位时,王猛原本只是希望国主苻坚能够抑制氐族贵族的势力。然而苻坚却对骄横的氐族贵族进行了彻底的清除,从而维护了当时的王朝法度,也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苻坚有王猛辅佐治理天下,又恰逢国家兴起的大势;而崇祯皇帝即便有苻坚的果断与明智,却无可信之人、无如王猛般的大才辅佐治理朝政。他自身能力不足,又处于社会矛盾极度激化的末世之中,实在是难以挽回大局。”

李仁斌闻言,皱眉道:“这么大的天下,崇祯怎么会没有钱财办事呢?”

李察解释道:“因为钱财都流入了士族的手中。究其原因,是明朝还沿用先前历朝对待地主经济的方式,而没有认识到宋元之后地主经济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前朝代的地主经济,无论田多田少,都能存在并发展;宋朝的地主经济,是皇帝允许地主庄园的存在,是公开的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明朝则是在元朝大奴隶主之后,对天下经济感到一种危机感,只想象大奴隶主那样无限制地聚敛财富。明初几个强势的皇帝还能聚集财力办天下大事,明太祖更是对祸乱天下经济的权臣进行了无情的打击,这造成了众多地主大员人人自危,拼命寻求安全感。地主的自危感造成地主普遍地进入土地兼并的行列,一遇天气异常,就进一步恶化,从而出现党争不断、地主经济崩溃的局面。”

李仁斌闻言,感叹道:“经济问题确实复杂。提及嘉靖至万历朝的历史时,我倒是很欣赏海瑞的为官之道。”

对于这一点,李察则认为:“海瑞的为官之道确实是为了百姓谋求公正。他一生努力却未能取得多大成就。他提出的问题虽然起到了震惊世人的作用,但在这个时代却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现世的问题不仅需要被提出,更需要找到解决的方法。”

他进一步阐述道:“海瑞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办事的,所以才会有那样的执着和勇气。然而他的观点和行为却不容于当世,因此也难以对当世产生真正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我个人倒是很欣赏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可惜孟子的思想在明朝并不被接纳,历朝历代都是圣言当道、皇帝的话被视为圣言、对自己有用的先贤之言也被奉为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