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章 廖家弯村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401更新时间:2025-03-02 11:46:41
在探明二龙山实为土匪的最大据点后,高搏龙将军毅然决然地筹划了一场突袭行动,意图以雷霆万钧之势拔除这颗危害一方的毒瘤,彻底粉碎土匪的嚣张气焰。然而,他未曾料到,宜章地区的土匪之所以胆敢如此猖狂,并非源于对官军的无所畏惧,而是他们已被逼至生存的绝境,走上了与官府对抗的不归路。
这些土匪在踏上掠夺官商之路前,早已是走投无路,生计无着。在绝境之中,他们被迫铤而走险,选择了与官军为敌的生存方式。加之北方匪首钱国敬的极力煽动与蛊惑,使得这群土匪更加狂妄自大,甚至幻想能与官军一决雌雄,赢得生存的权利。尤为关键的是,他们抢劫所得的金银尚未分赃,贪婪之心使他们不愿轻易放弃,更不愿在此时四散逃亡。
高搏龙将军并未亲临前线,而是派遣了一员千户大将邱远宏,统率六百名精锐之士,向山寨发起进攻。他自信满满地认为,凭借官军精良的装备与人数上的优势,攻克山寨不过是手到擒来之事,定能将土匪一网打尽。
然而,高搏龙将军却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山贼与流匪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尽管骑田岭的山麓上有官道穿行,但二龙山却隐匿于官道之外,通往山寨的唯一路径是一条崎岖险峻的小山路。这条山路狭窄难行,无法承载重型武器的运输,官军只能轻装上阵,战斗力因此大打折扣。
轻装前行的官军在缺乏重型武器支援的情况下,战斗力锐减。为了速战速决,官军派遣的主要是战斗力强的战兵,辅兵数量有限。六百名士兵中,战兵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不仅要自带武器与盔甲,还需携带少量的口粮。极少量的辅兵只需负责运输粮食,无需背负沉重的盔甲。
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官军艰难地攀登至半山腰,早已疲惫不堪。许多军士为了减轻负担,纷纷脱下沉重的盔甲,或提在手中,或背在肩上。这些久居城市的官军,或许早已忘却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对土匪的轻视以及对行军纪律的松懈,使得整个队伍变得松散而无序。部分军官更是凭借关系上位,对军事一窍不通,他们的无能与懈怠进一步削弱了官军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二龙山的土匪们并非真的无所畏惧,他们之所以坚守山寨,是因为抢劫所得的金银仍在山上,这是他们的生计所在。山寨中汇聚了多股土匪势力,他们共同抵御外敌。当看到官军疲惫不堪、队形散乱的行进队伍时,土匪们心中的恐惧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莫名的勇气。他们开始蠢蠢欲动,甚至敢于主动出击,挑战官军的权威。
原本,土匪们计划利用山寨的险要地势,诱使官军前来攻击,然后趁其疲惫或受损之时,发动致命的反击。然而,面对疲惫不堪、士气低落的官军,土匪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们决定改变计划,提前发动攻击,给官军来个措手不及。
梁元龙目光如炬,他紧盯着官军的行进队伍,心中已然有了计较。他观察到官军队列冗长,前后相距甚远,这无疑是打埋伏战的绝佳时机。钱国敬与罗应涛两位头领也洞悉了此中奥妙,纷纷赞同梁元龙的判断。
卢宗儒则显得更为老谋深算,他沉吟片刻后,提出了一个更为稳妥的计策:“官军此行,队伍散漫无序,我们可集中优势兵力,对其一部发起猛攻。胜则乘胜追击,败则迅速撤退,如此方能确保万无一失。”众头领闻言,纷纷点头赞同。
土匪们虽然不擅长正面交锋,但伏击商旅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部分匪徒更是擅长埋伏。于是,一场针对官军的埋伏战迅速拉开序幕。擅长埋伏的匪徒潜入道路两侧,而埋伏能力稍弱的土匪,则在山寨门口不远处布下了埋伏。
官军前锋行至山寨前时,已疲惫至极。他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步履维艰。这些官兵从未经历过如此艰苦的山地作战,早已将行军打仗的要领抛之脑后。加之明末军备废弛,军官们对士兵的懈怠视而不见,导致整个队伍士气低落、纪律涣散。
就在官军前锋犹豫不决之际,土匪们抓住了战机。他们点燃响炮,推下滚木礌石,呐喊着从埋伏地点杀出。与此同时,寨内的土匪也打开寨门,与同伴们里应外合,向官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疲惫不堪的官军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他们无心恋战,纷纷转身逃窜。虽然少量的滚木礌石并未造成大量伤亡,但却成功地冲散了官军的队形。土匪们乘胜追击,一直将官军赶至山麓的官道上才撤回山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战斗中,钱国敬与罗应涛两位勇将表现突出。他们带头冲锋陷阵,在战斗中勇猛果敢,普通官军士兵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原先,钱国敬、霍文祺二人更是凭借不俗的武力,以二人之力便赶走了原先山寨中的头人,夺寨自用,足见其勇猛善战。
当土匪们凯旋而归时,却发现守卫山寨的霍文祺部依然稳如泰山。他们并未被同伴的胜利所影响,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不禁让土匪们对霍文祺的沉稳与冷静深感敬佩。
此战过后,官军损失惨重。据统计,共有五十三人阵亡,近百人受重伤,轻伤者更是超过二百人。这场战斗不仅未能打压土匪的嚣张气焰,反而使官军士气受挫、元气大伤。
由于官军战败且兵员紧张,廖家弯村的哨卡被迫安置了一些受伤的士兵。而李察作为袭总旗的职务人选,虽然尚未被正式任命,但他却已身着总旗的军服,并配备了一支品质上乘的铁头枪。
在廖家弯村的哨卡中,李察仔细查看了伤兵的情况。他发现这里除了一个小旗外,其余都是普通兵员。面对这种困境,李察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总旗的职责,开始管理哨卡。他深知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如果哨卡出现问题,自己将难辞其咎。因此,他不能以年小或手下都是伤兵为由推卸责任。
然而,守哨卡并非易事。辎重物资必须从官道上通过,而人员则可以绕过哨卡从山上通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李察迅速采取了行动。他安排了两个行动方便的人负责守卡,而那五个行动自如的人则协助他们。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伤兵的治疗工作中,因为他深知迅速恢复伤兵的身体是守好哨卡的关键所在。
经过深入分析,李察发现伤兵难以痊愈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缺乏有效的医疗救治;二是伙食条件太差导致营养不足。在上官的规定下,伤兵们在不参与战斗时一天只能吃两餐且定量供应。这样的伙食标准对于需要休养的伤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李察决定从现在做起改善伤兵们的伙食条件,并尽力寻找医治他们伤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