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朱茹访亲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052更新时间:2024-12-07 11:17:24
就在这时,外沙私塾的月休时间到了。每个月都会有三天的休息时间,这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放松机会。而对于李察来说,这三天或许能成为他突破困境的关键时刻。
朱茹作为族长房的千金,平时出行时,自然会有护卫陪同。她现有两名护卫:一个是二十岁的男子柳枫,另一个是十九岁的女子卓俐。两人都操着外地口音,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就在月休前的一天晚上,柳枫突然出现在李察新家的门口。他通知李察说:“朱茹小姐明天去西览村办事,需要增加护卫人数。族里安排你也充当一名护卫。”
对于能够保护朱茹的机会,李察自然是求之不得。他正愁没有办法接近朱茹、了解她的真实情况呢。于是,第二天清晨,李察如约来到了集合地点。他发现柳枫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不久后,朱茹和卓俐也相继到来。
李察本以为还会有其他人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柳枫却告诉他:“就我们四个人了,现在出发吧。”于是,在这个清晨的阳光下,他们四人踏上了前往西览村的旅程。
朱姓在桂阳县堪称名门望族,而外沙村更是朱姓的聚居之地。外沙村,出了个叫朱英的先人,这位正统年间的进士、成化年间的总督,他在两广和甘肃的政绩卓著,因而备受朝廷器重。成化二十年(1484年),朱英荣升为太子少保、都察院右都御史,这一跃升无疑为桂阳县的朱姓一族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白石书院,这所历史悠久的学府,虽然其教师姓名已无从考证,但其教育成就却世所共仰。他培养出了四位进士,其中包括朱英和朱海这对同科进士的佼佼者。更值得一提的是,朱英之子朱守孕和朱海之子朱安恕也均成为进士,他们同样在白石书院的熏陶下茁壮成长。这些事迹不仅彰显了桂阳县朱姓一族的辉煌历史,也充分展现了白石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贡献。
外沙村的太保第,其家族观念之深重,可见一斑。在朱英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间,为了家族的繁衍和生存,一支族人被分派到西览村扎根。
当时桂阳县的官道狭窄险峻,许多路段仍是上下山的石阶路,难以通行马车,货物运输全靠肩挑。然而,正是这样的艰苦环境,磨砺出了桂阳县人民的坚韧和顽强。
官道纵横交错,其中一条由桂阳县城通往宜章县城的道路穿越外沙村和白石书院之间,成为连接两地的交通要道。而另一条南北向的官道则连接着桂阳与桂东以及更南方的广东地区,为当时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西览村位于外沙村的北偏西方向,虽然相隔数个村落、十里之遥,但在外地人眼中却如同隐藏在太保第背后的秘境一般。此次朱茹前往西览村的任务非同寻常,她携带着族长朱睿智的亲笔私信,旨在走访家族分支的头领、加强族内联系和团结。这种通过嫡亲走访的方式来维系家族纽带的做法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朱茹在家族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她的办事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因此,一些重要的走亲访友或送信任务也逐渐落在了她的肩上。她时常往返于西览村之间、穿梭于家族各分支之中、努力维系着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
此次出行,朱茹带着三名护卫踏上了前往西览村的旅程。在路上,他们自然形成了柳枫前开道、卓俐后保卫的队形,而朱茹则与李察并肩行走在中间。李察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主动与朱茹攀谈起来:
“你可知毛泽东是何许人也?”
朱茹略显诧异地回答道:“我怎会知道毛泽东是谁?你认不认识这个手镯?”说着她抬起手臂亮出一个手镯给李察看。
李察看到手镯的瞬间心头一震、下意识地抬起自己的手将手镯靠了过去。两个手镯紧紧相贴、宛如一对失散多年的恋人重逢般完美契合。
两人都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随后他们异口同声地说道:“你也穿越了、也是小孩。”接着双方都问了几句只有彼此才知道的秘密、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此时此刻、两人都明白无误地确认了对方就是自己的穿越前的伴侣。
朱茹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紧紧地抱住李察的腰、将头埋进他的胸口、哽咽着说道:“终于找到你了。”尽管两人都已经变成了小孩、但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依然如初。李察轻轻地抚摸着朱茹的头发、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保护好她、不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想到自己虽然还小、但胸膛却足够给予朱茹安全感、李察感到无比欣慰。找到了朱茹、他心中最大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剩下的就是在明末这个乱世中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了。
对于李察来说、妈妈的改嫁反而促成了他与朱茹的重逢。如果不是来到外沙村、他很难再与朱茹相遇、也很难判断出都变成了小孩的对方是自己的挚爱。
李察问道:“我走之后、你是怎么穿越的?”朱茹回答道:“你不见了以后、我一时惊慌失措。后来想到反正都是要分开两个手镯的、不发生变异也会戴上、所以就先戴上手镯再寻找你。可是刚一戴上手镯、就眼前一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在一个陌生的床上、变成了一个小孩。”听到这里、李察不禁感慨万分、命运的力量真是神奇而又不可捉摸。他们两人能够在穿越后重逢、实属不易、更应该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
朱茹接着叙述道:
“就在这时,我耳边响起了一声轻唤:‘小姐,该吃药了。’我当时只感到浑身绵软无力,却并无其他不适,心中不禁纳闷,为何要吃药?然而,处在陌生的环境中,我只得应付着说:‘先放在那里吧,我待会儿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