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朝堂答疑(二)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598更新时间:2024-12-13 10:07:23
且暂搁置后宫中李察与朱茹的私密对话,让我们聚焦于次日朝堂之上的朝议。
在朝堂之上,李察展现出了他的远见卓识,他开口说道:“统一南北,不仅仅只是领土上的合并,更重要的是生产方式的融合,是整个天下的共同繁荣。我计划将南方的肥沃农田与北方的广阔草原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模式,引领这个时代的发展潮流。”
听到这里,有臣子提出了疑虑:“我们南方的农耕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为什么还要去学习北方的呢?”
李察微笑着,耐心地解释道:“南方的农耕虽然丰富,但它的潜力也是有限的;而北方的畜牧业虽然广泛,但单靠它也难以支撑。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们南方其实也有畜牧业的基础,鸡、狗、牛、羊,百姓们都有饲养,只是马匹稍微逊色一些。从历史上看,宋朝因为没有强大的骑兵,云燕十六州最终成为了遗憾。从周朝开始,南方也有不少养马的世家,比如赵国的乌家堡、楚国的董马痴,还有秦燕的牧马机构,这都是因为战国七雄都重视骑兵的原因。
再者,南方的畜牧业,大多遵循古法,用残羹剩饭来喂养,规模有限,技术上也比不上北方的游牧民族。我们应该融合南北的优点,这不是复古,而是创新。南方有青海、四川、云南等广阔的土地,适合大规模放牧;而北方,比如朔方、西燕、黑龙江、松花江沿岸,肥沃的土地到处都是,非常适合耕种。
我们新朝的责任,就是科学地规划,合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发展农业,加强畜牧业,共同创造繁荣。”
说到西域,李察的表情变得凝重但充满希望:“西域的环境恶劣,生存条件艰苦,但那里的民族依然生生不息,这足以证明他们的生命力之顽强。西域的土地虽然不是粮仓,但它蕴藏着独特的资源。我们与西域交往,不仅仅是运去丝绸的轻便的高档之物,更想用粮食、生活物资去换取他们的特产,同时带去和平与秩序,让那片土地也能沐浴在文明的光芒下。”
宋应星担忧地说:“我们汉族的百姓,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哪里还有精力去顾及其他?”
李察慷慨激昂地说:“我们汉族,尊崇孔孟之道,倡导天下大同。孔子说过,四海之内皆兄弟,没有纷争。秦汉的统一,是战国七雄的合并,奠定了汉族的基础,也预示着世界大同的趋势。从小国寡民到大国统一,再从一国到全世界,这是历史的必然。过去我们用武力征伐,但现在我们应该以和平联合为主,辅以打击霸权,广布仁义,这样天下自然就会归心。”
群臣听了,无不为之动容,纷纷附和:“仁者无敌,仁义是我们中华的根本。”
顾炎武则提醒道:“陛下您看得远,想得深,但实践仁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您能慎重考虑后再行动。”
李察语重心长地说:“要实现广施仁义的愿景,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能够持续运作的体制。我们拥有深厚的仁义学说,但关键是如何将其转化为实践。对汉人的仁义,是对其他各族仁义的基础,对汉人做不到仁义,就不可能做到对周边民族的仁义,仁义不施,就是激化矛盾。汉人和周边民族以及天下所有人,都需要仁义的生存环境。而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我们追求的天下仁义的宏伟蓝图。”
姚启圣忧虑地提出:“明君贤臣或许能暂时引领,但如何确保后世也能坚守这个道路呢?”
李察目光深邃,坚定地说:“我们追求的,正是建立一套能够永恒保障仁义实施的体制。在这里,我愿意分享我的构想。旧朝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新朝则立志于确立一套普遍遵循的原则,让所有人都在同一规则下行事,这样才能确保没有人因为接近君主而陷入危险。这套原则,就是法律,它不仅是民众行为的准则,也是我必须遵守的规范。有错必纠,无一例外。”
他接着说:“法律与原则的制定,需要以民生为本,既不能太严苛,束缚百姓的生机;也不能太宽松,导致法纪松弛。只有适中,才能既保障民众的自由,又有效地惩治违规行为。我们追求的,是像康庄大道一样清晰明确的法律环境,让百姓生活得更加顺畅。”
谈到法律执行,李察的语气变得严厉:“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并不是要加重刑罚,而是要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特权阶层成为法外之民。过去法律的松动,往往源于特权阶层的干扰,而现在,我以身作则,杜绝法外之民的存在。”
对于法律的修订,他强调:“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需要调整,必须按照程序进行,严禁个人擅自修改。中书省负责立法,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者相互制衡,确保法律和原则的公正与稳定。”
有人感慨:“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均。如果法律能得到公正执行,天下自然就能安定。”
也有人赞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陛下以身作则,实在是天下的表率。”
李察谦逊地回应:“我也是普通人,难免会有过错。但勇于承认,勇于改正,这才是真诚。我们应该摒弃圣人无错的偏见,秉持亡羊补牢、知错能改的态度。”
随后,他转向施政议题:“新朝实行虚君制,皇帝只是象征性的存在,实权归三省六部。中书省负责立法,首任君主可参与立法,尚书省负责执行,实行双相制,就像尧舜共治一样,由天下最贤良的人引领国家前行。”
黄道周疑虑地问:“皇帝没有实权,天下怎么能凝聚在一起呢?”
李察解释说:“君主是世袭的,贤愚难料。不掌握实权,就不会有祸国殃民之忧。我们应该由天下最贤良的人共同治理国家,两人共同掌权,再辅以众臣,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钱谦益问两位宰相的职权大小,李察回答:“他们的职权相当,共同承担大任。”
有人担忧两位宰相会争斗,李察笑着说:“小人可能会争斗,但天下所选的尧舜之才,一定会以大局为重,共同谋划国家大事。就像召公、周公共同治理周朝一样,现在的尧舜也一定能同心协力,共同治理天下。”
方以智问宰相的品级,李察回答:“超一品,与皇帝并肩,是天下最高的官职,实际上就像古代的帝位一样。”
面对质疑,李察坦然地说:“历史上或许有先例,但时代在变迁,制度也需要革新。我愿意以这个新制度,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让天下人共享太平。”
李察接着睿智地阐述道:“历朝历代,那些皇帝独揽大权的时候,国家的寿命很少能超过三百年。我们新朝决心打破这个宿命,不再重复兴衰更替的循环,立志要打造一个千秋万代的盛世。天下的纷扰,大多源于对皇位的争夺。如果皇权不再至高无上,纷争自然就会停止,太平的日子也就可以期待了。我们追求的,正是这种万世不变的安宁与和谐。新朝之所以新,是因为它与过去的所有朝代都截然不同,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真正属于全体百姓的朝代。”
李颙听后,恭敬而诚挚地回应:“陛下您以天下为公,甘愿放弃个人的权势,这样的胸襟真是让人敬佩。但要知道,改朝换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我们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