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皇新政
书名:明与民作者名:伍九山-奇迹小说家本章字数:2423更新时间:2024-12-13 10:07:23
纪年方式,这串看似简单的数字序列,实则承载着人类文明的深厚底蕴,它让过往不再是模糊不清的一片,而是条理分明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李察凝视着李仁斌,内心涌动着难以表达的自豪与赞赏。
李仁斌深情而认真地说道:“第二点,新朝的基础,是建立在万民之心上的,这个道理深奥,希望各位能够深刻领会,共同为百姓谋求福祉。”
王夫之感慨万千地说:“自秦始皇、汉武帝以来,历朝历代都以皇族血脉为纽带,而现今谈论的新朝,却是万民共有的天下,这确实是历史的新篇章。”
上官寒明接着发言,语气坚定:“正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我们才聚集在这里,共同商讨大计,以期开创美好的未来。”
顾炎武则露出几分担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往的官员常常以民众利益为幌子,实际上却谋取私利,党争不断,人心难测,其中的艰辛,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明白。”
李仁斌闻言,目光炯炯有神:“虽然困境重重,但对策也无穷无尽。如果人心失去了古代的纯朴,我们更需要探寻好的方法,让官员们真心实意地为民众排忧解难。”
黄宗羲提出:“因此需要回归原始的君主之道,君主以民众为本,百官辅佐他,共同构筑天下的公共基石。”
上官寒明进一步阐明:“确立理念只是第一步,能否践行才是关键。过去的官员贪腐成风,民心尽失。本朝应当以此为鉴,立下为民办事的铁律,违者必究,以正朝纲。”
李仁斌引经据典:“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汉初也曾实行过,然而外患不断,如匈奴侵扰,没有统一的力量难以抵御外敌入侵。政权设置的本质目标,是为了保护国家和百姓的安定。”
黄宗羲补充道:“君主管理天下,为民众办事,君主一人管理不过来,所以要任用百官,百官是帮助君主管理天下的。”
上官寒明强调:“治理国家有道,首先在于关注民生。资源充足,人们才能安居乐业;公平公正,才能赢得人心。这两者缺一不可。”
李仁斌顺势而谈:“民生的根本在于生产。陛下提出的第三、四、五件事情,都与这有关。只有深刻理解生产的规律,才能真正为民众办事。”
王夫之点头赞同:“陛下倡导兴民权,顺应了时代潮流。古人有句话说:‘民以食为天,君以民为天。’这个道理非常明白。”
孙奇逢略带调侃地说:“说到盛世,大唐的风采依然令人向往。但如今时代不同了,陛下的称谓也体现了时代的变迁。然而,其核心仍然在于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治理国家。”
李仁斌解释:“我们汉唐的辉煌,都因为疆域辽阔,西域也在其中。现在西域的众多国家大多都信奉伊斯兰教,穆斯林国家的君主称为苏丹,大苏丹的称号,实际上是众多穆斯林国家的共同领袖的象征。”
黄道周满怀豪情地说:“汉唐的遗风,应当由我们来传承。西域之地,我们志在必得。”
上官寒明细致分析:“陛下的意思是以和平为基础进入西域。疆域的大小,要看机缘和形势。天山南北是小西域;汉唐的旧疆域是大西域。都需要审时度势,灵活应对。”
李颙则满怀期待地说:“此举一定能激励将士们建功立业,扬我国威。”
李仁斌总结道:“陛下高瞻远瞩,意图以西域为借鉴,学习其生产之道,维护和平稳定。征讨霸权国家,联合友好国家,这是我们进军西域的根本原则。西域之行,不是为了扩张领土,而是为了交流共进,共同谋求发展之路。”
上官寒明清晰地表述:“我们踏入西域,是为了探索并适应西域多元生产的复杂环境,而不是盲目追求领土的扩张。”
李仁斌接过话茬,语气坚定:“的确,开疆拓土已经不是新朝的追求。陛下倡导的是以联合为纽带,凝聚各族力量,共同推动社会与军事的和谐进步。对于那些威胁地区安宁的霸权国家,我们才会用军事手段来应对。”
方以智提出疑问,脸上带着疑惑:“然而,与蒙古人的战事还没有平息,这该怎么解释呢?”
上官寒明详细解释:“关于蒙古,特别是伊犁的和硕特部固始汗与准噶尔部,他们都源自瓦剌的古老部落。固始汗企图染指青海西藏,却被我军挫败,随后我们顺势收复亦力把里,并设立为西都直隶,定为伊犁州。至于准噶尔,目前正忙于征服哈萨克部落,无暇他顾,再加上我们需要稳固天山南麓,所以双方暂时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蒙古众多部落中有许多坚持疯狂征战原则的部落,而我们必须挫败这种疯狂征战的做法,促使其和平发展,发展生产和社会。”
宋应星闻言,恍然大悟:“这么说来,西都伊犁与南京、北京、长安共同构成了新朝的四都格局。”
上官寒明点头确认:“没错,四都鼎立,西都伊犁、北都北京、南都南京、中都长安,共同支撑起新朝的繁荣与稳定。”
姚启圣若有所思地说:“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汉族帝国的都城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迁移,现在又重返长安并增设西都,这是否预示着新朝将重心西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呢?”
李仁斌微微一笑,解释道:“新朝的核心在于社会发展,而不是领土的无度扩张。然而,我们敞开怀抱,欢迎所有愿意融入、共同进步的周边小国。和平联合的道路虽然新且难走,却是我们必须探索与学习的道路。”
上官寒明进一步阐述:“我们致力于重建中华文明的辉煌,重新确立中华作为文明高地的地位。这不仅是向天下展示中华的食物、生活物资的丰富,更是传递和平稳定的信息,同时尊重并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金圣叹提出关于圣人的疑问:“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圣人的学说、孔子与老子的地位又将如何呢?”
上官寒明深思熟虑后回答:“圣人及孔老的地位自然有其重要性。我们非但不否定他们,反而要在此基础上追求新时代的孔老。中华大地,每五百年或许能孕育出新的思想巨匠,然而近两千年来未有新的孔老出现,这实在是文化封锁的过错。如今,我们要打破这一束缚,促进文化多样性,让新时代的孔老得以诞生。”
朱舜水紧接着问:“那么,儒家学说的地位又将如何定位呢?”
李仁斌郑重回答:“儒家学说自有其地位,或许可以说是天下最大的学说之一,但我们不实行一家之言的统治地位,而是尊重各家各派,实行百家争鸣。我们要造就新时代的孔子和老子,就是要超越孔老,对前人的知识掌握得再好,也只是一种简单重复,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怕多看半步,也是一种发展。我们就是要创新,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
不知道李仁斌的这番解说,在朝堂上会引起怎样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