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推演
书名:暗窥作者名:陈新本章字数:2959更新时间:2024-06-14 12:12:48
听到罗逸提起他的姐姐,沈宁不由得回想起他和罗逸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是1996年,沈宁还没被调来邑阳市,依旧在安宁市玉田县当着刑警。当年的11月,玉田县和隔壁的兄弟县凤源县合作开展刑警大队交流学习座谈会,作为玉田县的杰出代表,周歧水和沈宁师徒俩共同参与会议。会议结束后,凤源县的一名老刑警找到他们,询问他们关于一个女高中生失踪案的看法。
失踪的女生名叫罗依,是凤源县高中的一名高三学生,相貌出众,成绩优异,还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因为家离学校不远,罗依没有选择住校,每天坚持步行回家。根据凤源县高中的规定,只有住校生才会被强制上晚自习。至于罗依这样的走读生,则有自主选择是否上晚自习的权利。
但在某天放学后,罗依却整夜都没有回到家中,第二天也没去学校上学,罗依的母亲便报了警。因为罗依是未成年,凤源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让刑警大队介入调查,截至目前,距离罗依失踪已经过去了五天,警方依旧没有查出其下落。
根据凤源县刑警的调查,凤源高中正实行冬季作息时间,走读生的放学时间是下午的五点四十,住宿生则在学校食堂吃完晚饭后回到教室继续学习到九点四十才能回寝室。晚自习没有安排教师值班,只依靠班长和纪律委员维持班级秩序,据罗依的同班同学反映,罗依学习刻苦,经常主动留校学习。但当天放学后,罗依没有像往常一样待在教室继续学习,而是立马离开了学校。
听完凤源县老刑警的叙述,周沈师徒亲自去罗依的家中走了一趟,不过并未能够发现更多的线索。在罗依的家中,罗依十六岁的弟弟罗逸表现得十分坚强。他表示自己一定能够找到姐姐,这给沈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沈宁临走前,罗逸还抓着他的衣角询问他大学所读的专业,立志成为沈宁的师弟。当时的沈宁没有在意,以为那只是一个小孩子一时的意气话而已。
由于案发在凤源县,周沈师徒没有实质的调查权限。抱着几份遗憾,二人回到了玉田县。而罗逸姐姐罗依的下落,成了一个至今没有破解的谜团,这也是罗逸选择成为一名刑警的直接原因。
沈宁将最后一口包子噎进肚子里,思绪飘回到现在的案子上。按照罗逸的资历,原本是没有资格进专案组的,是沈宁以锻炼的名义,在征得侦查小组组长张民的同意下,将他安排进了组里。张民乐得自己多一个人手,面对沈宁的提议,他笑呵呵地同意了下来。
“张组长今天有给你分派什么任务吗?”
“没有。不过我自己向他申请了一个外出任务。”罗逸看了看墙上的钟表,“时间差不多了,待会得走了。”
沈宁看着罗逸的眼睛,思索了一会儿,心里大概明白了几分,“是去安江大学?”
罗逸猛然一拍大腿,“师傅,你真是料事如神!这事除了张民组长,还没人知道呢。”
“侧面调查,注重保密。”沈宁表情严肃,叮嘱了罗逸八个字。
“是,师傅。”罗逸耍宝似的对着沈宁做了个敬礼的姿势。接着他转过身,准备去收拾行李,又听到沈宁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如果有重大发现,不要等回来再当面汇报,直接打我手机汇报给我。”
“是。”沈宁的这句叮嘱,让罗逸感到身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昨天张民组长打算去走访唐德义家的时候,特意叫上了他。尽管罗逸觉得张民是看在沈宁的面子上才叫上了他,可是不管怎么样,他不会放过任何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在走访的过程中,虽然他只是扮演了一个佐证和记录的角色,但是唐德义儿子唐飞的反常表现还是引起了他的警觉。为了挖出更多有关唐飞的信息,他决定向张民申请,亲自去一趟安江大学,听听唐飞同学与老师口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张民收到他的申请之后,只提醒了一句要注意保密原则,便在申请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目送罗逸离开后,沈宁回到了办公室。他驻足窗前,窗外朝霞渐渐散去,太阳开始露出全貌。这是他每天最喜欢的一段时间,清净的早晨,没有别人的打扰,思维最为清晰。
他走到墙角,那里立着一排贴着便签的文件柜。每一个便签的背后,都潜藏着一段待解的故事,潜藏着与故事相关之人不同地离合悲欢。沈宁轻轻地摸着这些便签,像抚摸着一个个沉睡的孩子,每一个都寄托着他的责任和使命。
他来回踱了几步,最后坐在了办公桌前,桌面上散乱地摆放着与案件相关的文件和资料。沈宁轻轻拿起其中一份文件,眼睛迅速扫描着上面的内容,然后放下,仿佛在与一个狡猾地对手进行一场无声地较量。每当这时,他总会想象自己是一位棋手,每一步都在精心布局,每一步都在试图突破对手的防线。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红笔,在文件上画了几个圈,圈与圈之间用线连接。那是代表这起案件的关键线索,像迷宫中的一条隐秘通道。他用笔尖轻轻沿着线索滑动,追赶着那个隐藏在迷宫深处的宝藏。
沈宁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不停揉着太阳穴。他在脑海中把刚刚找到的通道一一铺展开来,形成一副特殊地3D画面。他想象自己正身临其中,现在挡在他面前的,有两块石头。一块是凶手进入密室的方法,另一块是面对凶手时,李川没有反抗的原因。如果能把这两块石头给清理掉,那么凶手的整个作案手法就很明朗了。
沈宁一动不动,宛若老僧入定般,静静地思索着。无论是谁,想进入1101室,表面看上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走门,一种是翻窗户。在案发的第一天,林杨曾对门锁用微量痕迹采集仪进行过检测,没有发现任何撬别的痕迹,也没有近期打开过的痕迹。这说明,在整个作案过程中,凶手没有走过一次门。
所以,剩下唯一能够进入1101室的方法,只有翻窗。窗户外部安装了一道铁栅栏,铁栅栏上挂着一把锁。按照常理,栅栏的目的是为了防盗,根本没有必要画蛇添足的添把锁。如果凶手持有那把锁的钥匙,那1101室对他而言不再是一间密室,而是他可以自由进出的场所。
沈宁思绪逐渐空明了起来,他试图还原凶手的整个作案经过。首先,凶手用无色透明,具有麻醉效果的七氟烷迷晕了李川和唐德义,接着将二人通过窗户背进1101室,最后自己翻窗离开,并且锁上了栅栏上的锁。唐李二人醒来后,发现他们被困在了1101室中。尝试脱离房间无果后,二人反锁上门窗,决定轮流休息。但在唐德义睡着的时候,凶手突然折返回了1101室里杀死了李川,随后利用一根细线将窗户重新反锁上,继续将其伪造成一间密室。
大体上看,这样的推论似乎没什么问题。可如果细敲,会发现其中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如果凶手是为了杀死李川再栽赃给唐德义的话,那他为什么不在将他们背进1101室的时候行凶,而要等到二人醒来之后。再比如,凶手返回房间的时候,这时的窗户是唐李二人其中一人反锁的,锁扣应该是处于锁死的状态,他是如何从外部打开锁死的窗户的。
最后,按照唐李二人的约定,双方是轮流休息。到了唐德义休息的时候,李川刚醒不久,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不太可能再次睡着。凶手折返回1101室时,李川大概率处在清醒状态。然而,清醒状态下的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叫醒唐德义,又为什么面对凶手的杀害时连一点反抗的痕迹都没留下。
关于这些矛盾所在,沈宁思虑良久,依旧摸不着头脑。他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死胡同,再往下走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他的师傅周歧水曾经告诫过他,在推导案件时,我们往往会被自己以往的经验和观念所束缚,看不到事情的真相。有的案子看似一目了然,但在背后,可能隐藏着还没被发现的秘密。所以需要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寻找新地证据。在案件走到悬崖边难以再进一步时,我们要及时地转换思维与视角,这样才有可能发现藏在另一面的真相。
“转换思维……转换思维……”沈宁默默地在心里反复念叨着。或许是这句话真的发挥了作用,他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可怕地可能。如果这个可能成立,许多地问题便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