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首页
书库
排行榜
作家福利
登 录作家专区

权力应该交给谁:哲人王、圣人王与乌托邦(1)

权力应该交给谁:哲人王、圣人王与乌托邦(1)

书名:哲学进化论 : 一场关于世界、意识、道德的无止境追问作者名:李浩然本章字数:2267更新时间:2024-06-07 15:29:38

谁应该拥有权力,这是传统政治哲学中最为流行的问题。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之前所有针对权力的思考本质上都是对统治权的思考。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对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就会出现偏差。这就好像如果我们不去了解柏拉图对权力金字塔的顶层设计,仅仅从正义的角度考察他的政治哲学,就不能从根本上明白他所希望的美好城邦中最精彩的部分。这个部分就是“哲人王”。

“哲人王”大概是哲学系学生最喜爱的三个字了,他们从中可以找到一种安慰,至少在两千三百年前柏拉图的构想中,学习哲学意味着通向权力的中央。只是这种事情从来没在现实中发生过。现实中的柏拉图曾三次到西西里岛,向叙拉古的君主兜售自己对政治的哲学思考,最终却遭受了苦涩的失败。所以,与其说“哲人王”是对后世哲学学习者的勉励,不如说它是一种告诫:无论拥有多么强大的思想力量,知识分子都不会成为那个拔出“石中剑”的王者。正因为如此,哲人王所在的理想国便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名副其实的乌托邦。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知道柏拉图在这个乌托邦中构建了一个各司其职的分工秩序,这个秩序符合大自然中万物各得其所的和谐。但是,仅靠对自然界的复制粘贴无法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因为在自然界中,动植物并不在乎正义,所以并不需要一个保证社群正义的终极源头,也就是君王。所以,柏拉图如果想解决谁来当王的问题,就必须先找到一个思考问题的新思路。这个思路就是城邦与灵魂的对应关系。

柏拉图认为城邦是个人灵魂的放大版,就像灵魂拥有理性、血气、欲望三种层次一样,城邦也有统率一切的王、坚守岗位的护卫、从事各个行业的工匠三个阶层。在这三个阶层中:工匠们用劳动换来财富,所以他们代表欲望;护卫以坚韧不拔的勇气保卫城邦,所以他们代表血气;君王用对世界的深刻洞察统治众人,所以他代表理性。在个人灵魂里,如果血气和欲望能听从理性的指挥,那么拥有这种灵魂的个人会表现出一种优秀而深沉的素养。与此相应,在一个城邦中,如果工匠和护卫也能接受君王的统领,那么整个城邦也会沉浸在幸福之中。

柏拉图特别强调,他所谓的幸福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阶层的幸福,而是整个城邦的幸福。这种幸福既不是欲望被满足时的愉悦,也不是斗志昂扬时的激情,而是理性沉思时的冷静。在整个城邦中唯一一个能够抵抗诱惑的人就是作为君王的哲人了。之前,我们曾经谈到过柏拉图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独立于事物而存在的“理型”,哲人王就是能够认识到世间万物表面现象背后的理型的人。我们或许会怀疑,一个沉迷于分析事物本质的哲学家真的愿意去处理繁杂的政务吗?

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在理想国中,一切制度都被烙上了理性的痕迹。正是因为哲人王对事物有着独特思考,所以他所拟定的制度也彰显着与世俗政治不同的特点。首先,在理想国中,一切文艺作品都需要经过严格审查。神话、音乐、诗歌在古希腊时代有着重要的叙事兼教化功能,但这些文艺作品往往把神刻画成偏执、嫉妒、好斗的形象,并不利于理想国中的公民保持对神的纯洁信仰。请注意,柏拉图在意的是公民通过虔诚的信仰纯化自身,至于神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完美,他并不在意。所以他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哲人王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对百姓进行欺骗。这就好像医生为了治疗效果而不告诉病人实情一样。

不过,哲人王对民众的欺骗,不仅仅表现在文艺作品中的神灵形象上。在婚姻制度上,柏拉图认为,为了使最优秀的男人和最优秀的女人结合从而生育最优秀的后代,哲人王可以采取虚假抽签的方法,暗中让值得配对的男女分到一起。在这里,匪夷所思的倒不是统治者的欺骗,而是柏拉图完全剔除了你情我愿的部分,把婚姻看作是培育优秀人种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如果丈夫不能令妻子怀孕,妻子也可以合法地寻求其他男人的帮助。当然,这个丈夫也不必太难过——如果这么说能让他好受一点的话——因为无论妻子生的孩子是不是他的,出生之后都要统一交给国家养育,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生父生母是谁。

在柏拉图的制度设计中,唯一能让我们感到有些积极意义的,可能就是女性平权的立场。他认为,女性不仅应在婚姻中享受保证生育的权利,在教育上也应该拥有和男人一样的机会,一些体能优秀的女人甚至可以和男人一样走上战场。

柏拉图对女性的平等对待,与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后者虚构了一个由男人统治的名叫“基列共和国”的极权主义国家,在这个国家中,一些女人沦为没有任何权利的生育机器。当然,除了女性的权利,基列共和国还有很多与理想国不同的地方。它们就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吗?在基列共和国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性的尊严与自由被完全剥夺;在理想国中,我们也丝毫看不到公民有追求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的机会。事实上,我们无法弄清一个君王究竟是出于理性在善意地欺骗民众,还是出于野心对民众进行洗脑和控制。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非真的“理想”,一个乌托邦中往往包含着“反乌托邦”的萌芽,尤其是以幸福之名进行统治却并没有人真的得到幸福的时候。

这样看来,被柏拉图寄予厚望的哲人王似乎并不能真的让我们满意。在现实中,精通哲学也不能成为一个总统候选人竞选的有利条件。百姓们关心的只有切身利益。能够接受多少理性上的训练,那是吃得饱、睡得好之后的事情。所以对被统治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真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统治者。这一点,正是儒家政治哲学的立论点。

与柏拉图对哲人王的赞扬相比,儒家所希望的社会是一个由“圣人王”统治的社会。通过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知道圣人具备远超过普通人的认知和洞察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政治领域中,便代表体察人心、了解民情的感知力。